大断面隧道爆破作用下围岩动力响应特性与损伤效应研究

来源 :铁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断面隧道爆破,单次循环装药量大,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显著。以赣-深高铁龙南隧道1#斜井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方法,揭示了隧道开挖爆破作用下的围岩的振动响应特征,基于此特征进一步研究隧道爆破作用下不同位置沿开挖轴线方向损伤范围的分布,并提出围岩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值。研究表明:不同开挖断面,各方向峰值振动速度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均不相同,剪应力最大值与拉应力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不一致;隧道爆破作用下,底板中部爆破振动速度衰减最快,围岩损伤范围最大。拱肩与拱顶位置衰减最慢,围岩损伤范围最小。本次
其他文献
仿形刀盘设计是小断面矩形掘进机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隧道成型质量和设备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利用行星式传动机构进行小断面矩形隧道全断面开挖的仿形刀盘设计方法,基于刀盘轮廓与断面滚动相切的仿形原理,建立了刀盘轮廓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刀盘切削轨迹和开挖面进行分析,指出直角矩形边角超挖不可避免,通过确定刀盘最优中心距、设置矩形圆角、优化刀盘轮廓,实现了圆角矩形隧道的全断面开挖。进一步通过刀盘轮廓质点的运动规律分析,依据刀具磨损等寿命原则,提出仿形刀盘刀具布置策略。结合日本2 m级矩形掘进机在砂砾层中的
车载中心化的列控系统是面向我国西部地区低密度线路的新型列控系统。为满足该列控系统由车载设备自主实现进路控制的需求,基于车载设备控制轨旁对象控制器实现进路资源占用和释放的思想,提出一种车载中心化的列车进路控制方法。首先按照列车进路控制流程,利用有色Petri网建立进路资源征用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发现多车进路过程中存在潜在的“赛跑问题”。然后根据列车进路作业原则,提出进路冲突资源分配目标函数,并基于分布式死锁预防方法和可用性检查技术,针对集中式轨旁控制器提出一种进路资源分配算法。最后利用进路资源分配算法修正
基于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原理和模态叠加法,建立了考虑水泥沥青砂浆层(CA砂浆层)脱空的高速列车-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板端脱空和板中脱空对钢轨、轨道板和CA砂浆层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借助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CA砂浆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砂浆层脱空对轨道板垂向位移和CA砂浆层动压应力的影响十分显著;与板中脱空相比,板端脱空对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更为不利;在常温、低温环境下,板端CA砂浆层脱空长度不宜大于1.6486、0.9063 m;脱空区域的砂浆应
在轨条纵向力、钢轨初始弯曲和线路横向抗力作用下,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可能以碎弯形式产生一定的横向变形,危害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有限元模型,考虑等效升温幅值引起的钢轨纵向力,分析了钢轨碎弯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弯曲线形均存在最不利波长,复曲线形初始弯曲容易使钢轨产生更大的横向变形;正弦曲线形初始弯曲的横向位移幅值会随着初始弯曲半波数的增加而增大;养护维修过程中在防止扣件扣压力损失过多的同时,还应避免横向刚度不均匀分布造成轨道几何形位超限。
为研究中空纤维柱式膜组件的流场分布情况,建立了基于单根膜丝的三维多孔介质模型,并通过Fluent有限体积法求解控制方程,得出组件内混合模型下气液相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膜丝表面的过滤阻力,膜组件内流体流速沿径向呈梯度不断减小,出口处由于组件壁面对其流向的影响,流速较大;气相速度为0.30 m/s与0.15 m/s时的速度分布无较大差异,且0.30 m/s时的膜丝表面气相速度较0.10 m/s时的大,气泡群产生的剪切应力强,有利于后期膜表面污染的清洗;0.30 m/s与0.10 m/s及0.20
近年来,由于智能可穿戴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之相关的产品大量涌现,对相匹配的储能与供能装置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可充电镍锌(Ni-Zn)电池由于其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稳定且安全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供能装置研究中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可充电镍锌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微纳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可充电镍锌电池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一些实际应用。
基于37景Sentinel⁃1A SAR影像,利用SBAS InSAR技术获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青岛地铁13号线积米崖站—世纪大道站沿线的地表形变信息;基于地铁中心线的地表形变梯度对地铁沿线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M(1,1)模型对地表特征点SBAS InSAR监测结果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SBAS InSAR能够准确监测地铁沿线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形变;部分路段的地表形变梯度大于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日常地铁运营和维护中须要重点监控;GM(1,1)模型更适合对地表持
以往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时引起的线路结构噪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结构振动辐射噪声,而对于在高架线路上减小轮轨等线上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常采用的措施主要为在线路两侧安装声屏障。但在列车经过高架线路时车致振动也会传递至声屏障,进而引起声屏障结构的振动向外辐射声波,同样会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通过建立列车-轨道-桥梁-声屏障动力学模型及声屏障声学边界元模型,对2.5 m直壁式声屏障的车致振动噪声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声屏障车致振动声辐射问题时需要建立不同单元组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不能将
为了探究关键工艺参数pH值对材料的影响,并简化前驱体反应生成过程,实验采用直接共沉淀方法,在共沉淀反应中调节多组不同的pH值来制备LiNi0.8Co0.1Mn0.1O2,并借助XRD、SEM、振实密度、粒径、EIS等测试手段,对pH=11.5下制备的样品进行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pH=11.5条件下制备的LiNi0.8Co0.1Mn0.1O
建立某高速列车单循环作用式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物理参数模型,该模型基于Kasteel复杂物理参数模型,但对阻尼阀和单向阀进行了合理简化。针对抗蛇行减振器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和台架试验的对比研究。最后,对比研究了简化物理参数模型和传统Maxwell模型下的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传统Maxwell模型无法准确描述液压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而复杂物理参数模型虽计算精度高但其效率过低无法用于整车动力学仿真。简化物理参数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抗蛇行减振器的复杂力学行为,计算效率高,适于整车动力学仿真。在高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