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尤为重要,因为相比较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小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积极发挥本学科的教书、育人功效,全面改善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准备。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善学科教学结构,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本文将从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情境、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资源、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师生互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打造育人平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组织学科教学的,而这就导致小学生在学科实践中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动探究的机会,使得小学生逐渐习惯了机械记忆,很难积极代入自己的思想与人生理解,使得小学生无法及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来实现健康成长。其中,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后顾之忧,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呈现丰富的德育资料,而且也能有效拓展师生、生生互动方式,便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放弃“唯知识论”思想,使其学会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全面改善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学科结构与育人质量。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是为了促使小学生自主代入个人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投入个人情感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更便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使其自主生成与内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情境的呈现效果,以丰富的视听资料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感知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备课时利用flash动画软件设计了多个动态的法治案例,比如某个学生被家长严厉打骂,受到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后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某两个学生因为在课间打闹,其中一位同学不小心将另外一个同学退下楼梯使其失去了生命,因此接受惩罚,进入少改所接受法律教育与劳动改造;等等。在课堂上,笔者及时播放了这些动画视频,便于小学生积极展开法治思考,很好地优化了课堂情境,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学科教育的基本物质载体,也关系着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结构。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教材、辅导资料为主要课程资源的,并不全面,所以新课改提出了开发与整合学科资源的建议,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学科内容。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程资源,以便切实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小学生的法治视野。
就如在“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积极学习本课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的国家机构机制与设置依据等知識。为此,笔者及时通过互联网整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比如笔者会利用网络资源详细列出我国的国家机构组织体系,总结每一个国家机构的设置依据与形成过程,还会积极整合各位领导人的照片、职位与职责等知识,便于小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实践证明,互联网资源很好地补充了教材内容,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全面把握我国国家机构的相关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为了完成学科内容而采用的合作方式,而新课改既然提出了构建平等、和谐、友好师生关系的建议,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及时改善师生互动,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师生互动,拓展互动形式与内容,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就如在“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学习了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与服务宗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人大代表的职责要求。但是,本班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知识疑问。于是,笔者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后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与笔者进行沟通,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有的学生不了解我国的人大代表组成机构,有的学生则不了解人大代表的大会制度,还有的学生不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等等。这些学生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向笔者表达疑问,所以笔者会通过文字、语音与视频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互动,同时还会借助文件传输、网址复制等各个功能与学生共享相关资料。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创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小学生实现长足进步与综合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积极优化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策略,全面改善小学生的德育思想。
参考文献
[1]何自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9(07):210-211.
[2]陈连章.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91-92.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组织学科教学的,而这就导致小学生在学科实践中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动探究的机会,使得小学生逐渐习惯了机械记忆,很难积极代入自己的思想与人生理解,使得小学生无法及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来实现健康成长。其中,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后顾之忧,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呈现丰富的德育资料,而且也能有效拓展师生、生生互动方式,便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放弃“唯知识论”思想,使其学会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全面改善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学科结构与育人质量。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是为了促使小学生自主代入个人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投入个人情感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更便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使其自主生成与内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情境的呈现效果,以丰富的视听资料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感知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备课时利用flash动画软件设计了多个动态的法治案例,比如某个学生被家长严厉打骂,受到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后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某两个学生因为在课间打闹,其中一位同学不小心将另外一个同学退下楼梯使其失去了生命,因此接受惩罚,进入少改所接受法律教育与劳动改造;等等。在课堂上,笔者及时播放了这些动画视频,便于小学生积极展开法治思考,很好地优化了课堂情境,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学科教育的基本物质载体,也关系着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结构。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教材、辅导资料为主要课程资源的,并不全面,所以新课改提出了开发与整合学科资源的建议,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学科内容。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程资源,以便切实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小学生的法治视野。
就如在“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积极学习本课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的国家机构机制与设置依据等知識。为此,笔者及时通过互联网整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比如笔者会利用网络资源详细列出我国的国家机构组织体系,总结每一个国家机构的设置依据与形成过程,还会积极整合各位领导人的照片、职位与职责等知识,便于小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实践证明,互联网资源很好地补充了教材内容,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全面把握我国国家机构的相关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为了完成学科内容而采用的合作方式,而新课改既然提出了构建平等、和谐、友好师生关系的建议,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及时改善师生互动,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师生互动,拓展互动形式与内容,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就如在“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学习了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与服务宗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人大代表的职责要求。但是,本班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知识疑问。于是,笔者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后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与笔者进行沟通,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有的学生不了解我国的人大代表组成机构,有的学生则不了解人大代表的大会制度,还有的学生不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等等。这些学生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向笔者表达疑问,所以笔者会通过文字、语音与视频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互动,同时还会借助文件传输、网址复制等各个功能与学生共享相关资料。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创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小学生实现长足进步与综合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积极优化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策略,全面改善小学生的德育思想。
参考文献
[1]何自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9(07):210-211.
[2]陈连章.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