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慢变量”是一流大学关键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没有扎根中国,那么世界一流没有任何意义。扎根中国不是说这所学校办在中国,而是它对中国的意义和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起到推动,甚至是引领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严格讲是从事“理”的,但他却充满了工科人的那种“扎实”,甚至是执拗。显然,胡校长是一个不喜欢跟风的校长,他有自己的理想与坚持,他总强调办学是急不得的:如果没有严谨,无论如何是不能谈创新的!他也喜欢强调北理工的红色:为中国的复兴作了什么贡献?一如北京理工大学70多年来的坚持。
  作为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校,不能“就事论事”仅仅将目光盯在工科上,它想要走向一流,必须追本溯源,要有强大的基础研究,要有很好的数学、物理、化學等学科来做支撑。这样的话,才会拥有原创的核心技术,也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纵深上实现更大突破。
  如果别人问,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作为校长您会如何作答?
  我们通常说它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防科技特色的研究型大学,首先突出它是具有国防科技使命这样一个特点。同时又要强调它的研究性,也就是说它同时培养高端人才,为国家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当然,面对不同的群体,我可能又会强调它的某些不同方面。
  也就是说维度不同,角度不同,北京理工大学也会有不一样的呈现。
  比如面对一帮孩子,我会对他们说北理工的足球在全国高校中是绝对的第一名,这句话一说,就可以赢得小伙子们的一片掌声。
  如果面对比较专业的听众,我会告诉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的是以火箭、导弹为代表的尖端武器,我们为当年“两弹一星”的研制,以及新中国的军用电子工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培养了很多人才。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就毕业于北理工,也就是说,北京理工大学的信息学科是非常强大的。除此之外,北京理工大学的雷达专业和坦克专业也很强,我们是国家唯一设立坦克设计制造这样完整体系的学校。
  2007年您当选中科院院士,也是那一年来到北京理工大学做校长,一晃10年了。您现在对北京理工大学的定位或发展的考虑是什么?
  对于一所大学来讲,10年不过是一个瞬间。在我的观念中,大学的发展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10年往往只能走一步。
  其实来北理工之前我对它的了解非常少,只知道其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院校。来到这之后,才慢慢体会到它的这种红色基因,它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当然也体会到它建校几十年来,为我们国家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所作的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北京理工大学从一所传统的军工院校,实现了五个转变。今天回过头来看又有1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那五个转变之中,其中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从原来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现在要面向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同时要面向国防科技现代化。
  我们过去是一所完全以工科为主的学校,现在是理工并重,相互融合,同时又有工理管文协调发展。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比如像“理工并重,交叉融合”。这10年来在这方面的進步比较快,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以国防科技为特色的学校,如果要走向一流,必须要有强大的基础研究,要有强大的理科,要有一流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来做支撑。这样才会产生原创性的想法和原创性的技术。
  我特别注意到您强调理工的结合,您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介绍?
  首先是队伍的建设。我们不仅从海内外著名大学、中国科学院引进了一批很优秀的年轻学者,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优秀学者。近年来最让人欣喜的是我们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培养了很多年轻的学科带头人,有了自我造血能力,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是建立了一批理工交叉融合的学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优秀学者和我国国防科技的相关专业去交叉,这样我们的工科有了基础做支撑,一些源头性的想法能够得以实现,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决定大学这样的复杂系统本质变化的是那些“慢变量”,只有所有的子系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才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因此,摒弃急功近利,吸取国外先进大学经验,扎根中国,符合规律的良性发展才是正道。
  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经过了一个飞速发展,各高校进入了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特别是学科建设上的扩张,北理工是否规避了这种扩展,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扩展的?
  这是一种理想,大学崇尚学术自由,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敢说我们所有的扩展都是理性的,它可能有一些“野蛮生长”的成分,但我们一直主张不搞大而全。我在很多场合多次坚定表态,我们不是综合性大学,我们是多学科并重发展的一所国防特色学校,而且要强调多学科的融合。
  如果某些教授提议要发展一个学科,这个学科跟我们已有的学科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说这个学科很重要,或者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很好,是不能打动我的,我也是坚决反对的。
  我们在学科扩展上有过经验教训,但是有一点坚持得比较好,就是基于优势学科来做关联扩展,其次是发展与之相关的理科,发展交叉学科。
  一开始我谈到了,大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10年可能只走了一步,百年是完成了一个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颠覆式的变化,所以不能着急。
  对大学来讲,慢变量是决定其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就如同你可以看很远,但要做好眼前的事,你不能太急功近利,急功近利不仅会毁了大学,也会毁了老师和学生。在反复思考之后,我认为这个规律可能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同样,大学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人们在描述它、分析它的时候,就要从每一个子系统入手。整个大学的发展,不是说一个子系统好了,它就好了。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只要有一两个点是亮点了,我们就是一流大学了。我不太赞同这样的观点,只有一两个亮点恐怕还称不上一流大学。喜马拉雅山肯定是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基础上产生的。同样,每个子系统之间是强关联的,我们很难找到这样一所一流大学,其科学研究做得特别好,人才培养却很差,这肯定不是一流大学。同样,一所大学科研很好,人才培养也很好,但校风特别差,也不能算一流大學。所以一定是强关联的各个系统协同协调发展,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学校才有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您曾经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留学,还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能否谈一谈这两所高校的不同风格,国内高等教育可从中借鉴到什么?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斯图加特大学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工科院校,杜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完全是两个体系、两种风格。概括地讲,斯图加特大学让我体验到德国人的严谨和细致,杜克大学则让我感受到美国人的创新和自由。
  特别有感触的是,德国对孩子的教育很少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对做人的培养,就是要有一定的规矩。后来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同样让我感受到这一点,杜克大学尽管很崇尚创新,学术也很自由,但也要遵守规矩,不能乱来。
  因此,我觉得无论做什么,还是需要尊重规律、遵守规矩,不能随心所欲。人的成长有规律,大学的成长同样有规律。所以最近在与一些社会人士或教育界以外的人士谈到大学时,我都会强调,教育有教育的规律,体育有体育的规律,奥运会拿金牌这样的策略用到教育界恐怕就要出问题。
  具体到北理工,如果简单比较,我觉得它可能更像斯图加特大学,工科为主,培养工程师。我经常向同事们传播德国人那种认真、仔细的习惯,要求他们严谨严谨再严谨。如果大家做事都非常认真了,我们可能就要开始强调创新创新再创新了。如果连基本的严谨都没有,我还真不敢让大家把创新作为第一使命。
  建设“双一流”,放眼世界引进最优秀的人才肯定是快速提升的捷径,这是非常现实的考虑,但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扎根,在此基础上产生人才孵化效应,长远来看,还是要立足于自身如何能够培养出好的人才。
  “双一流”建设方案正式推出后,您如何评价新时期这一推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工程?
  我认为“双一流”的目标定位更加明确了,有具体的时间表,什么时候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对北理工来讲,每一个时间节点,我们都经过认真研究,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實现的。
  面对“双一流”,您对北理工有怎样的考虑?
  我想借最常用的一句话来回答——扎根中国,世界一流。如果没有扎根中国,那么世界一流没有任何意义。不久前,我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我的观点,要用三把尺子来度量“双一流”。一把尺子是大学本源,一把尺子是教育规律,还有一把尺子就是人民满意。这其中,人民满意是社会效益,实际上就是扎根中国的体现。扎根中国不是说这所学校办在中国,而是它对中国的意义和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起到推动,甚至是引领作用。
  谈到“双一流”,大家纷纷动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夺人才,您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这件事既有长远的考虑,又有现实的考虑。如果从长远考虑,我认为一流大学自身就应该培养出很多一流人才,而不用着急去抢,可以用自己一流的人才去与別的大学交换人才。我感觉,自己培养的人才如果不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历练一下的话,他们的视野是不够宽的。从短期来看,毕竟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大家千方百计要从世界名校引进人才,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籍的,只要优秀我们都想要,从而达到快速的提升,这是现实的考虑。
  客观地说,的确在短期内可以产生效率。
  是的,对这种做法我并不反对,但我也经常跟很多同事谈我的观点,还是要立足于长远,立足于自己如何能够培养出人才,如果太追求短期效益,与我刚才所讲的教育规律是相悖的。
  所以,近年来我们引进人才会有这样一种方式,就是我们的毕业生到海外去读博士,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他们有北理工的基因,在国外名校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回来后会更加适合我们这片土壤。
  对于优秀人才来说,北理工有什么吸引力或优势?
  这个问题特别难,不是你提的问题难,而是我们面临的工作难度特别大。我们身处一座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而且名校众多,所以我们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第一,我会强调我们的学科优势,例如学校的信息学科很强大,能排到世界前五六十位,其研究水平是与国际接轨的。
  第二,我们已经营造出一个理工融合的氛围,这是和很多工科学校不同的,人才来了之后,可以和老师们一起培养学生,为未来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我們是做国防的,有很充裕的研究经费。你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能不能真正打动人,还是取决于年轻人才究竟想做什么。我认为最终还是事业留人,让他们感觉在这里能成就一番事业。
  您在北理工任了10年校长,满分10分的话,给自己打几分?
  我希望能够在6分以上,但是最高达到8分左右就好了。
  您以前担任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然后任北理工校长。在教授和校长的身份转化间,您觉得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从教师到校长的转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是在前面没有人或是缺人的情况下,走上大学的管理岗位。当校长的最初一两年完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原来我只对自己负责,对我的两三个学生负责就行了,一下子要对几万人负责,最初的感觉就是有压力,睡不着觉。
  您曾经将大学建设概括为“大楼、大师、大气”。大楼、大师都可以理解,大气怎么讲?
  我觉得用大爱、大气都可以,就是指一所大学要有高远的志向,要有担当的精神。不要总去想一些很琐碎的小事,不要天天只想着自己。大爱就是对民族的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那种责任感。大气是指希望能够站在北理工的肩膀上放眼全世界。(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本文选自神州学人 2017年04期)
其他文献
这些超自然术语是怎么诞生的?那些创造了它们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位于美国东南沿海的大西洋中,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神秘地点之一。1945年命运多舛的美国第19飞行中队在训练时离开美国的佛罗里达后,突然消失在这片三角形神秘水域内,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百慕大三角”这个词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美国作家文森特·加迪斯一篇杂志文章中首次将
期刊
我们欣赏一朵花在自然之中的样子。自然的美,是无私的美,也是最高的美。花是生命的形态,是城市里一阵温暖的风,人与花一瞬间的相遇,这样的一期一会让人更想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  Florette几束花当花是最自然的样子  翻阅杂志的时候,意外看到野菊,莫名让我想起Florette几束花的主人Isabelle,她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阳光下的雏菊。菊花被认为具有正直坦率的品格,给人带来恬淡安心之感。古时候的宫
期刊
专访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  这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超大型特殊央企,未来数年有着怎样的图谋?  由邓小平倡导创办的中信集团,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国际化跨国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领域以及资源能源、机械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等实业投资领域。  继2014年在港整体上市后,中信一方面在谋求业务、资源、客
期刊
调动起亿万群众,就一定能打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这场硬仗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3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被视作决胜“十三五”、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大宣示。  信心绝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坚持全面推进。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社会活力和市场潜力,从而进一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當前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期刊
西藏人喜欢把湖泊叫作“措”(也可称“错”),就像四川人喜欢把湖泊叫作“海子”,所以,西藏到处是此措那措,比如常见的纳木错、巴松措等等。巴松措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 湖面海拔3700 多米,湖面面积达6000 多亩,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 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从八一镇过去大概2 个小时,去拉萨的方向上区, 门票是每人70 元。  我们抵达巴松措的时候
期刊
一个年近六旬的盲眼化工专家,自称名校教授,宣称有6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待申请专利,然而守在老小区的顶层蜗居里,他最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编织出了一张纵横全国的毒品网络。  顶楼的怪人  被抓时,58岁的陆勇已经失明了7年时间。2007年,他有一种化工产品正在出售,对方要求做提纯,就在做提纯实验时,玻璃容器爆炸了,崩出的碎片割坏了陆勇的眼睛。  陆勇形容此前的自己,是“医药化工、生物化工、生命科学等学科
期刊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A股并购获利逻辑将从“证券化套利”逐步回归到价值及趋势判断上来。  近两年,境内外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常有人提出“注册制”对并购市场的影响的问题。实际上,不管注册制何时正式实施,其背后所体现的“市场化”精髓早已产生深刻影响。围绕着“市场化”,不论是监管审核效率还是机构业务模式,乃至投资者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A股并购获利逻辑将从“证
期刊
全域旅游,可以说是这一年来旅游业最热的词汇之一。全域旅游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提出的,经济的新常态与中国旅游的常态发展所形成的落差,以及国内旅游需求的转变,使得大量资本、技术进入旅游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从全域范围内扩大旅游业的容量,旅游是很难容纳大资本和技术进入的。旅游是一种空间消费,通过空间交换而形成的经济,旅游经济问题既是一个产业问题,也是一个空间问题。旅游要从“小旅游”向“大
期刊
姚明迈上几级台阶,第一个走上自己推荐人拉塞尔、比尔·沃顿以及穆托姆博致意后,开始了自己的名人堂演讲。为了这次演讲,姚明准备了两到三周的时间,不过他还是不时地低下头看自己的演讲提纲,尽管姚明出席过无数的活动,发表过数不清的讲话,但在如此重要的舞台上,还是可以看得出他的紧张。  一身得体的黑色西装,让姚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显得格外精神。北京时间9月10日,姚明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参加了
期刊
南极的商业旅行,即私人旅行者(Citizen-explorer)前往南极,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当时,距离南极最近的几个国家,以一两艘“特许船”载着几百名乘客开始探索南极,也有几艘勇敢的帆船冒险驶往南极;飞机则是从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越界飞行”的方式飞临南极上空(未着陆),满足乘客看一眼南极大陆的心愿。1988年,首批搭乘洲际航班在南极着陆的游客最终抵达了南极点。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