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征而提炼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再通过线下的课堂强化对线上所学知识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告别单一的口头讲解,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鉴于此,本文对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混合教学模式;动能定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42
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手段与途径在不断扩展,在线上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实现微课、网课、讨论组、视频通话等途径实现教学与交流,在线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优化课堂呈现,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掌握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技巧,创设新的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中,线下教学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授课手段,主要是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门学科。线上授课更多的是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原有的课堂环节和学科的资料,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能够丰富课堂的环节,在课上营造不同的氛围,面对全新的授课模式,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并主动的思考。其次,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在课后拓展的课外资料,辅助自己了解书本中的知识内容。最后,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个人的发散性思维,发现物理这门学科为个人带来的学习价值,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这篇文章主要从四个角度分析了这一授课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是高中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会采用相对固定的方式完成对内容的讲解和介绍,很多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高中阶段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内容,同时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难度提升的过程中,他们很少能够主动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在教师方面同样也存在着问题,高中的教师习惯性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在老师看来,对每一届同学讲解的知识几乎相同,并不需要每次都提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但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课上的听讲效率也有所不同。如果采用同样的授课方式,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适应的情况。
三、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
1、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主题
课堂上,教师利用微视频模拟物体m于恒力F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如图1),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并以“恒力F对物体m做了多少功?”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回顾“功”的相关知识,得出W = Fs。此时,教师抓住机会点拨学生联系动力学、运动学等相关知识,得到W=Fs=mv12,尤其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恒力F做的功为mv2,且深刻体会该物理量为变量。笼统来讲,教师仅仅再现了之前学过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回顾实验结论“合外力所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顺利引出新主题——动能。
2、通过“问题串”,探索表达式
动能表达式Ek=mv2,是动能与动能定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习目标并非单纯记忆公式,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各个量之间关系成立的原因。因此,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从影响大小因素、有无方向,以及单位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利用物理情境使学生理解动能表达式。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在满足教学内容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尤其学生思考“问题串”,教师要有意识地定格微视频镜头,最大限度地发微课育人功能。
3、借助典型习题,突出重难点
“动能定理解题”是该章节的重难点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道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题目,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解题的一般步骤,掌握解题的方法。通过例题解析过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与过程~分析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各力做功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的动能~应用动能定理列出方程、求解。
例题,如图2所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质量为m,它由静止开始起飞,在跑道上滑跑的位移为:时起飞,起飞时速度为v。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求起飞过程中飞机受到牵引力F。
【解析】先确定研究对象为飞机;然后让确定研究过程为飞机加速起飞的过程;接着对飞机进行受力分析;再分析飞机加速起飞过程中的动能变化,尤其是确定初動能Ek=0,末动能Ek=mv2;最后结合动能定理列出方式,求解。该题目可以用动能定理解决,也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进行解答。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用动力学与运动学的知识求解,并点拨学生对比两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用于解决变力做功问题的优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物理基础理论课堂,能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落实,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一线物理教师要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微课作为线上学习的一种形式,要以此为纽带,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协同发展。相信通过众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探索,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混合式教学定会为物理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甘虎林. 刍议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18(50):235.
[2]宋小羽.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融合[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34-35.
关键词:高中物理;混合教学模式;动能定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42
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手段与途径在不断扩展,在线上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实现微课、网课、讨论组、视频通话等途径实现教学与交流,在线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优化课堂呈现,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掌握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技巧,创设新的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中,线下教学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授课手段,主要是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门学科。线上授课更多的是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原有的课堂环节和学科的资料,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能够丰富课堂的环节,在课上营造不同的氛围,面对全新的授课模式,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并主动的思考。其次,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在课后拓展的课外资料,辅助自己了解书本中的知识内容。最后,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个人的发散性思维,发现物理这门学科为个人带来的学习价值,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这篇文章主要从四个角度分析了这一授课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是高中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会采用相对固定的方式完成对内容的讲解和介绍,很多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高中阶段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内容,同时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难度提升的过程中,他们很少能够主动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在教师方面同样也存在着问题,高中的教师习惯性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在老师看来,对每一届同学讲解的知识几乎相同,并不需要每次都提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但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课上的听讲效率也有所不同。如果采用同样的授课方式,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适应的情况。
三、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
1、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主题
课堂上,教师利用微视频模拟物体m于恒力F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如图1),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并以“恒力F对物体m做了多少功?”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回顾“功”的相关知识,得出W = Fs。此时,教师抓住机会点拨学生联系动力学、运动学等相关知识,得到W=Fs=mv12,尤其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恒力F做的功为mv2,且深刻体会该物理量为变量。笼统来讲,教师仅仅再现了之前学过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回顾实验结论“合外力所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顺利引出新主题——动能。
2、通过“问题串”,探索表达式
动能表达式Ek=mv2,是动能与动能定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习目标并非单纯记忆公式,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各个量之间关系成立的原因。因此,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从影响大小因素、有无方向,以及单位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利用物理情境使学生理解动能表达式。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在满足教学内容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尤其学生思考“问题串”,教师要有意识地定格微视频镜头,最大限度地发微课育人功能。
3、借助典型习题,突出重难点
“动能定理解题”是该章节的重难点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道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题目,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解题的一般步骤,掌握解题的方法。通过例题解析过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与过程~分析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各力做功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的动能~应用动能定理列出方程、求解。
例题,如图2所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质量为m,它由静止开始起飞,在跑道上滑跑的位移为:时起飞,起飞时速度为v。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求起飞过程中飞机受到牵引力F。
【解析】先确定研究对象为飞机;然后让确定研究过程为飞机加速起飞的过程;接着对飞机进行受力分析;再分析飞机加速起飞过程中的动能变化,尤其是确定初動能Ek=0,末动能Ek=mv2;最后结合动能定理列出方式,求解。该题目可以用动能定理解决,也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进行解答。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用动力学与运动学的知识求解,并点拨学生对比两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用于解决变力做功问题的优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物理基础理论课堂,能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落实,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一线物理教师要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微课作为线上学习的一种形式,要以此为纽带,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协同发展。相信通过众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探索,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混合式教学定会为物理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甘虎林. 刍议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18(50):235.
[2]宋小羽.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融合[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