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世界格局瞬息万变,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将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做好这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结合当今国内外格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并总结出三大对策。即是:做好规划设计、完善贸易法规、用足政策管理。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挑战 对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了寻求贸易自由化的探索。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前参与的唯一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直到进入21世纪,从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开始,中国才真正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近几年来,我国与许多区域性经济集团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达成协议。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并确定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度和深度地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至此,自由贸易区建设被提到了战略高度,并作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一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挑战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加之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无法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成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相比。我国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过程中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1.1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了我国与发达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难度
  实践表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近、产业结构相似,产品存在同构性的多个国家更容易形成经济联盟。虽然经济发展的明显差距表明经济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但发展水平差距过大的国家间实施自由化贸易会对低水平国家的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差异明显的经济结构也使得各国需要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程度越高,对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影响也越深刻,从而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阻力也越大。这使得找到实现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变得困难,经济合作也难以向前推进。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排名靠后,仍属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相似度比较低,发达国家工业、制造业和三产发展重点突出,而且制造业一般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产品。所以我国目前已签署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较低的经济水平和较大的产业结构差异给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时带来极大的阻滞。
  1.2敏感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目前总体上还不具备实现完全自由贸易的条件。中国在汽车、石化、机械电子等支柱工业和IT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仍然比较低,要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也面临着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的严重考验。上述这些敏感行业都面临着资本缺乏、技术落后、管理滞后、机制不适、人才缺乏的问题。资本的缺乏使得这些企业难以取得现代国际企业所拥有的综合规模效应;技术的落后使得只有较少企业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市场经验等的缺乏使得这些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时显得难以适应。这些都使得敏感行业在进入自由竞争环境后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
  1.3政策先行模式影响部分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
  与大多数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主要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不同的是,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开始就立足于兼顾经济效益和调整国与国(地区)之间关系的政治需要两个方面来考虑。从目前中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区决策的过程来看,往往是政策决策在前,可行性论证在后,科学依据不足。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是目前中国实质性经济效果最大的两个自由贸易协定。但由于香港的制造业几乎都转移到了内地,再加上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其绝大部分商品的关税已经为零,因此,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对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有限,其更大的作用是中央政府希望借助CEPA来促进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果,但由于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中国从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在近期内也将十分有限,最多只能说是一种次优的选择。而哥斯达黎加政府更是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两国建交的条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将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需要作为主要目的之一来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中国外交战略服务,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地区安全和多级世界的建立,但其负面的影响是实际的经济效果不明显。
  2.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对策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由贸易还刚刚起步,对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风险及自由贸易区谈判策略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可以肯定地说,在世界范围内与更多的国家与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加强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就會顺利实现区域经济建设的目标。
  2.1做好规划设计
  中国由于刚刚重视着手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全球布局、选择重点、开放承受能力、决策过程等很多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经验。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区会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只有当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时,参与自由贸易区才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受益。从目前已经实施自由贸易区的各国实践来看,各国在参与自由贸易区时都会获得一些利益,同时也要支付不等的成本,有时甚至是高昂的代价。因此,为了确保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许多国家都有参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协定的通盘考虑。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都有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并对潜在对象国进行研究和评估。因此,中国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今后可能的合作方式、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详细而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规划,为将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区域贸易协定时提供参考。   在自由贸易区总体规划中,确定自由贸易区签约目标先后顺序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确定自由贸易区签约国先后顺序原则,应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针,有步骤、有层次、由低到高逐步推进自由贸易区。为此,应该在制定FTA规划的基础上对有可能签约的国家进行评估。为了防范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风险,中国目前参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应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谈判签约对相应重点选择相互经贸关系密切、贸易保护程度较高、市场规模大、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或地区,以最大限度获得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利益。按照上述思路,在经过充分经济、政治效果论证的基础上,可以从中筛选出中国自由贸易区目标签约国先后顺序。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从国家利益、东亚的战略、全球区域合作的基础等要素综合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完成之后,中国的未来区域合作的重点应该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合作。这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门槛,也将是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但一旦取得突破性地进展,不仅对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完成东亚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乃至东北亚的安全保障都具有极大的贡献。
  2.2完善贸易法规
  我国现有自由贸易法规应对自由贸易区挑战不力,亟须完善。首先,贸易法规的完善应该从关税方面入手。加入WTO是中国新时期开放的一个新起点,随着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指定经营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以及管理程序的透明化和简单化,中国的贸易体制,越来越以关税为基础。根据加入WTO的承诺,目前,中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已经降为10%,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平均税率为8.95%。下一步,中国应进一步加快关税削减的步伐,主动下调关税税率,忠实履行WTO的义务。其次,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与持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所不同,我国加入WTO对外服务贸易的开放是一个里程碑。应该发布一系列有关外资进入金融、保险、分销、电讯以及专业服务领域的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放宽对外投资的股权比例限制,开放新的投资领域,如将以前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制定相关法令政策为外资的进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再次,应投入更大力量,对货物进出口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立、改、废工作。如对已颁布并实施的吸收外资的三项基本法律和外贸法进行修改,对外商投资电信、保险、金融、音像制品分销领域设立更宽泛的限制规定,增加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取消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的新规定等。同时,对已出台的《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列》、《保障措施条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与《对外贸易法》相关配套法规进行不断完善,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贸易涉外法律体系。
  2.3用足政策管理
  2.3.1加强对FTA的宏观调控
  与WTO相比,FTA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要求更高。一方面FTA所涉及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一般要快于WTO,一旦参加,中国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拆除行动就必须同时执行不同规定时间表,这无疑会增加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WTO有一整套规范各国市场行为的国际贸易规则,WTO之间出现的贸易纠纷可以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加以解决,而FTA必须依赖双方政府部门的协调与谈判。因此,在推进FTA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组织与协调工作,使各方面有序有效地发挥作用,已达到整体效应。应指定主管部门,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决策机制,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在实施自贸区战略过程中,完善调解、仲裁等一系列争端解决机制,确保自贸区战略实施的效果。
  2.3.2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随着近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中国应该创造更加便利的贸易条件,加强与其他各国的协作,优化双方之间的生产要素及资源配置效率。我国应逐步提高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这类产品的出口,加大从国外进口中国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应彻底改变目前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提高出口产品出口附加值,将国内产业调整为以进口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为主,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以期实现以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转型。
  2.3.3深化次区域开发合作项目
  次区域合作对我国部分省份是一个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例如我国西南部省份与部分东盟国家毗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200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29.1亿美元,同比增长59.2%,云南省与东盟贸易额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39.3%。要加强这些西南省区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双方的经贸关系,如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商品交易会、建立中国—东盟工业园区等形式发展双方的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同时发挥这些省份的示范效应,促使東盟与其他西部省市开展合作,提升国内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次区域可以推广至东北三省—俄罗斯、蒙古自贸区、华东省市—日韩自贸区等等。
  参考文献:
  [1]陈伟《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福利效果》(2006.6).
  [2]卜伟的《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条件效应》(2006.10).
  [3]郭信昌的《世界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概论》(2009.10).
  [4]Eero Palmujok的《冷战后欧盟对东盟政策评析》(2001.7).
  [5]Romeo A.Reyes的《“安全共同体”理论和东盟的实践》(2004.5).
  [6]贾格迪什.巴格蒂沃 《今日自由贸易》(2004.3).
  作者简介:白冰,生于1982年5月,男,汉族,籍贯河北省南宫市,管理学学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聊城市委员会。
  (作者单位:聊城市贸促会)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才管理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人才管理对人的精准定位为企业战略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人才管理 企业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压迫感。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谁
期刊
【摘 要】 人力资源(HR)是社会各项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历来被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业所重视。现在的许多企业就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就是指在具体的组织或企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而实行的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合理配置 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匹配  1.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出现的
期刊
【摘 要】 从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础条件、试点实践及存在障碍三方面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现状,明确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程序、监督机制等内容,并深入挖掘各环节存在的优势和阻碍,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包括创建网上交易平台、改进初始分配模式等在内的后续市场建设模式建议。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模式 交易平台 初始分配 监督机制  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实现向信息化转型。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看法和理念,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困境。本文就信息化成本较高,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对信息安全不重视,对信息化的结果分析有所忽略等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转型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的整体推进,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力资
期刊
【摘 要】 一次成功的招聘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组织找到了想要的员工,个人则找到了适合(想去)的单位,从而达至人与事两者的匹配过程。人力资源配置分析涉及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和企业组织机制及行业现实等要素。从而形成五个方面的配置状况分析。  【關键词】 人力资源 合理配置 动态优化与配置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中其它资源的组合、运用都
期刊
【摘 要】 人力资源作为资源之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人力资源开发起来,人力资源带来最有价值的发挥,最有效的运用,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人力资源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开发 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概念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体现,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
期刊
【摘 要】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改革的号召,本文结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近年来在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探索、积累的一些经验,提出“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主体设想。  【关键词】 “1+1+1” 人才培养模式 实习基地 实训教学 管理  1.“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可行性  1.1“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1+1+1”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渐提升,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大,并且传统的简单的以资金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地位 应用  1.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企业的价值形态对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
期刊
【摘 要】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外需市场再次恶化的可能,因此要依靠拉动内需的方式,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农村地区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扩大和培育内需应把“三农”作为重点。  【关键词】 扩大内需 农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农村居民消
期刊
【摘 要】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激励的概念以及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的启示,来论述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企业中的建立及运用,从而调动员工的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