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具有层面感和阶段性的课题。抓主线,重实践,稳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攻薄弱,重规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规范执教,严谨执教,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升
中图分类号:G5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77-03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调节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高校师德培养的内容包括教师能否做到热爱教育、勇于创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热爱学生,侮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毋庸置疑,教师的道德情操、价值观、世界观和文化修养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常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一环,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德的状况的良莠,将直接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影响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当今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虽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导致一些教师价值理念的功利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 “弱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只重教师的科研和学历,而忽视师德素质。以上三种主要因素导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失范、学术道德失范,未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许多高校师德建设与考核处于“空白”状态,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通过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到位、注重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科学、监督激励恰当”的五个步骤,增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做好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
高校党委要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学校、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把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 加强师德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宣传到位
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如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网络、甚至报纸,以及召开师德模范教工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渲染学先进、向道德模范教师看齐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可以使各级政府、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充分意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形成“政府从政策上对师德教育给予保障,学校为师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觉参与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3]。
(三)师德建设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效
高校坚持“德育为先”,重在“育人”理念,在师德培训内容上要讲求人文化,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奉献、仁爱博爱、遵纪守法的精神,引导教师成为有强烈服务意识,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能模范的遵守法规法纪、校规校纪,能耐心地根据学生多样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信任情感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直到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机制,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4]。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除了讲求内容,还要讲求方式方法:(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能力水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教师正确的决策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由浅入深:一是可以引导性地开展师德自我诊断活动,即开展有周期性的师德修养小结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结中崛起,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可以就某一事件的处理为载体,开展师德素质大讨论活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群体目标,整体上提高师德素质;三是开展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师德素质较高的学校开展学习与交流,从学习中领略同行的境界,从比较中找到不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原有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良好师德素质的过程。(2)开展研究型活动,提高创造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的创新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师德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看着旧书讲新课,有必要组织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和开发活动,使师德素质的提升与开发成为教育发展的先锋。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创造的专题活动,通过对比职业规范与学校实际的出入,编辑富有特色的学校规章读本[5],体现学校生命,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要求,以解决纯理论要求的问题。(3)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阵地,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教育。课堂教学和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扬师德的主阵地。我们引导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四)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考核评价科学
师德的考核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师德考核评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评估。因此,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6]。具体来说要做到:(1)明确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评价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师德的考核评价内容以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为主。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内容。(2)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应将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具体化,使之可以操作。这就要求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方式,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化评估指标。在师德考核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主评、教师自评、同行评、师德考核小组评等多个层次相结合的方式来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表现。(3)注重师德评价的实际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现行教师的各种评比、评优、晋升等工作,多是注重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出版多少部学术专著,完成多少项科研成果,而很少在意教师师德状况到底如何,更不要说把师德的好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其中。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7]。
(五)优化师德建设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激励恰当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重视考核管理、监督保障以及激励的紧密联系,要强调行政约束与广泛监督、利益保障的协调一致。监督激励机制作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的功能 [8]。强化监督激励机制,首先,必须有规范的师德行为标准。标准是监督的依据,没有规范的制度,就谈不上监督。其次,完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师德的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学校和院系监督机构,及时收集监督信息。第三,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通过校园网、师德师风意见箱和学生座谈会等途径,让各方人士就师德建设自由发表意见,督促教师完成道德修养。第四,要做好监督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师德建设的偏差,预防和补救违反师德的问题。师德监督激励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运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感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建立健全师德的激励机制,必须要在师德践行的惩层面坚持客观公正、赏罚分明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奖惩即激励的标准要明确,一视同仁。在激励的强度上要根据社会转型期及广大教师要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以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赏罚明,就是要求在惩罚或激励的执行层面,真正落实确实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对于践行师德行者,可以从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生活待遇等方给予破格待遇,使其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增加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违反师德行为者,坚决给予处,以此产生警示作用,使其他教师也从中受到育[7]。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具有层面感和阶段性的课题。抓主线,重实践,稳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攻薄弱,重规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规范执教,严谨执教,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抓导向,重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支点;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执著追逐职业理想,默默坚持教书育人。这种境界,需要有教师个人的自律和修养,也必须有环境的导向和支撑。讲诚信,重激励,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平台。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制度规范,营造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的氛围;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的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要关心、理解、教师,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好事的实际工作,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9]。
参考文献:
[1] 田延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2] 魏旭.论师德培养的内容及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7,(S1).
[3] 田秀云,李朝辉.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理论战,2004,(4).
[4] 曾骊.师德建设的核心及其长效机制的立[J].教育与职业,2007,(35).
[5] 张宗基.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6] 刘文,王永章.试论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7] 哈斯也提·艾力.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 徐谡,杨直凡,等.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德建设长效机制[J].政工研究动态,2008,(7).
[9] 宋淑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4).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升
中图分类号:G5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77-03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调节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高校师德培养的内容包括教师能否做到热爱教育、勇于创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热爱学生,侮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毋庸置疑,教师的道德情操、价值观、世界观和文化修养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常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一环,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德的状况的良莠,将直接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影响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当今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虽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导致一些教师价值理念的功利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 “弱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只重教师的科研和学历,而忽视师德素质。以上三种主要因素导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失范、学术道德失范,未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许多高校师德建设与考核处于“空白”状态,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通过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到位、注重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科学、监督激励恰当”的五个步骤,增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做好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
高校党委要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学校、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把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 加强师德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宣传到位
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如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网络、甚至报纸,以及召开师德模范教工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渲染学先进、向道德模范教师看齐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可以使各级政府、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充分意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形成“政府从政策上对师德教育给予保障,学校为师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觉参与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3]。
(三)师德建设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效
高校坚持“德育为先”,重在“育人”理念,在师德培训内容上要讲求人文化,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奉献、仁爱博爱、遵纪守法的精神,引导教师成为有强烈服务意识,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能模范的遵守法规法纪、校规校纪,能耐心地根据学生多样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信任情感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直到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机制,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4]。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除了讲求内容,还要讲求方式方法:(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能力水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教师正确的决策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由浅入深:一是可以引导性地开展师德自我诊断活动,即开展有周期性的师德修养小结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结中崛起,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可以就某一事件的处理为载体,开展师德素质大讨论活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群体目标,整体上提高师德素质;三是开展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师德素质较高的学校开展学习与交流,从学习中领略同行的境界,从比较中找到不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原有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良好师德素质的过程。(2)开展研究型活动,提高创造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的创新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师德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看着旧书讲新课,有必要组织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和开发活动,使师德素质的提升与开发成为教育发展的先锋。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创造的专题活动,通过对比职业规范与学校实际的出入,编辑富有特色的学校规章读本[5],体现学校生命,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要求,以解决纯理论要求的问题。(3)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阵地,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教育。课堂教学和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扬师德的主阵地。我们引导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四)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考核评价科学
师德的考核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师德考核评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评估。因此,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6]。具体来说要做到:(1)明确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评价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师德的考核评价内容以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为主。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内容。(2)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应将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具体化,使之可以操作。这就要求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方式,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化评估指标。在师德考核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主评、教师自评、同行评、师德考核小组评等多个层次相结合的方式来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表现。(3)注重师德评价的实际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现行教师的各种评比、评优、晋升等工作,多是注重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出版多少部学术专著,完成多少项科研成果,而很少在意教师师德状况到底如何,更不要说把师德的好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其中。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7]。
(五)优化师德建设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激励恰当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重视考核管理、监督保障以及激励的紧密联系,要强调行政约束与广泛监督、利益保障的协调一致。监督激励机制作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的功能 [8]。强化监督激励机制,首先,必须有规范的师德行为标准。标准是监督的依据,没有规范的制度,就谈不上监督。其次,完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师德的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学校和院系监督机构,及时收集监督信息。第三,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通过校园网、师德师风意见箱和学生座谈会等途径,让各方人士就师德建设自由发表意见,督促教师完成道德修养。第四,要做好监督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师德建设的偏差,预防和补救违反师德的问题。师德监督激励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运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感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建立健全师德的激励机制,必须要在师德践行的惩层面坚持客观公正、赏罚分明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奖惩即激励的标准要明确,一视同仁。在激励的强度上要根据社会转型期及广大教师要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以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赏罚明,就是要求在惩罚或激励的执行层面,真正落实确实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对于践行师德行者,可以从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生活待遇等方给予破格待遇,使其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增加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违反师德行为者,坚决给予处,以此产生警示作用,使其他教师也从中受到育[7]。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具有层面感和阶段性的课题。抓主线,重实践,稳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攻薄弱,重规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规范执教,严谨执教,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抓导向,重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支点;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执著追逐职业理想,默默坚持教书育人。这种境界,需要有教师个人的自律和修养,也必须有环境的导向和支撑。讲诚信,重激励,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平台。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制度规范,营造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的氛围;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的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要关心、理解、教师,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好事的实际工作,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9]。
参考文献:
[1] 田延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2] 魏旭.论师德培养的内容及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7,(S1).
[3] 田秀云,李朝辉.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理论战,2004,(4).
[4] 曾骊.师德建设的核心及其长效机制的立[J].教育与职业,2007,(35).
[5] 张宗基.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6] 刘文,王永章.试论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7] 哈斯也提·艾力.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 徐谡,杨直凡,等.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德建设长效机制[J].政工研究动态,2008,(7).
[9] 宋淑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4).
[责任编辑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