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梅丽迪安》不仅是一部反映黑人如何反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小说,也是黑人探索自我实现和自我决定的一种人文表达。通过对20世纪美国黑人身份危机的敏锐观察,艾丽丝·沃克提出了自己对黑人民族战胜种族歧视、实现社会平等问题的看法。本文以小赫斯顿·A·贝克提出的黑洞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女主人公梅丽迪安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整的三次尝试,肯定了黑人传统文化中的“祖先智慧”对黑人争取社会公平和种族平等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梅丽迪安》 黑人自我 黑洞 困境 (消除)黑洞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中与托尼·莫里森齐名的重要女性作家。沃克的文学作品真实描述了黑人女性在交织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社会环境里的生存状况,打破了传统文学中模式化的黑人女性形象。沃克于1976年发表的第二部小说《梅丽迪安》,探索了黑人女性如何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中追求女性的自我完整的问题。她高度赞赏了黑人女性在文化建设和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倡导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超越性别、肤色和阶级,营造一种和谐、和睦、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本文拟采用“黑洞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梅丽迪安重建自我的三种尝试。黑洞理论是由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衍生而来的,后被小赫斯顿·A·贝克引入非洲裔美国文学评论。贝克认为黑洞喻指在种族歧视社会里黑人失去自我后的生存状态。黑人要取得完整的自我,必须打破白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社会角色。通过小说《梅丽迪安》中女主人公梅丽迪安追求自我完整的不断尝试,沃克阐释了黑人消除黑洞、重建自我的重要性,并提出作家自己对美国黑人身份危机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一非暴力方式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种族形势并没好转,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处境仍然艰难。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权运动爆发,在马丁·路德·金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沃克在《梅丽迪安》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民权运动的情形,揭示了黑人希望通过民权运动改善黑人社会地位、完善黑人自我的一次重要尝试。
为了实现自我的完整,非暴力手段是黑人最先选择的方式。通过梅丽迪安投身民权运动,最终遗憾离开的故事,沃克暗示黑人企图凭借“融合”的方式是无法真正实现一个健康、健全的自我。一方面,沃克肯定了民运的积极作用。上世纪60年代的民运推动了有觉悟的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争取民主权利、平等自由。更重要的是,民运让黑人女性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发现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成为可能。梅丽迪安正是从电视新闻中得知黑人选举办公室需要选票登记志愿者,才从自己封闭的家庭生活中走出来,并“意识到过去的生活和现在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民运结束了梅丽迪安无聊空虚的生活,促使她迎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生活,她曾经被“肤色”阻挠的梦想和希望重新被点燃。此外,民运将黑人团结在一起,共同争取种族平等、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让更多的黑人民众认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争取更多的黑人选票,梅丽迪安和她的同事们深入到人口普查者通常会忽略的黑人山区。他们不懈的努力和真诚的关怀感动了贫困的强尼一家,化解了特里苏尔姐妹之间的间隙,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成为选举活动的积极参加者。
虽然民权运动支持和鼓励黑人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政治权利,但是顽固的种族主义者不是镇压黑人的运动,就是漠视黑人的正当要求。因此,沃克在小说里也描写了非暴力运动的现实局限性。在争取种族平等的运动中,非暴力的抗议时常遭遇当局的镇压和迫害。沃克在小说里提到了撒克逊大学的暴动事件。当学校当局拒绝学生们将流浪儿“野孩子”的遗体埋葬在学校小教堂的墓地时,学生聚集在教堂前抗议,并含泪扯掉自己的珠宝首饰扔在地上,以示愤怒和抗议。然而,她们这种“非暴力”的方式根本无法改变校方的决定。由于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凭借非暴力的手段是不足以真正铲除种族主义,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的。另外,在民权运动中,“适应白人主流文化”、“融入”、“同化”等口号的提出,也助长了白人至上论,无助于黑人建立一个独立、有主见的自我,同时也无助于“黑洞”的消除。
二暴力方式
在民权运动后期,白人种族主义者和黑人的暴力冲突越演越烈。以和平方式抗议的黑人遭受到白人当局的残酷镇压。黑人试图通过“非暴力”手段获得政治民主权利的希望被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暴行击碎。白人利用暗杀、逮捕等手段暴力镇压黑人的政治诉求,激起黑人的强烈愤慨。在对民权运动的失望中,一些黑人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武装起来,用暴力手段对抗白人,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小说《梅丽迪安》中,沃克把这种提倡暴力的黑色强权思想通过黑人社区对白人的粗暴排斥和黑人男性对白人女性的性暴力这两点体现出来。
在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中,犹太裔白人琳积极参与黑人的政治活动,赢得了黑人的信任和尊敬。然而,随着黑色强权思想逐渐升温,琳被曾经的黑人同事把她等同于其他白人,予以排斥。后来,琳不再被欢迎和信赖,甚至还殃及到她的黑人丈夫杜鲁门。其他黑人警告杜鲁门不得向琳泄露任何会议内容。最后,琳被迫和丈夫离婚。小说中的民权主义者把失败的怒火发向同情黑人的白人妇女,使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失去了她的事业。杜鲁门和琳共同的朋友、民运中的另一位黑人伙伴汤米,三人本是好朋友。在一次行动中遭到白人激进分子的袭击,汤米被白人击中右臂,落下终身残疾。身体的残缺阉割了汤米的男性气质,造成了他心理的缺失。他选择白人琳为报复对象,这是在黑人在白人高压下的一种畸形心理发泄,表明在充斥着种族歧视的社会中,黑人黑洞一旦形成后,相应产生的后坐力极具毁灭性和破坏性。
黑人渴望摧毁白人社会的愿望愈强烈,这种力量就愈具有毁灭性,就愈容易加深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种族融合与团结,甚至还会引起黑人种族内部的分化和冲突。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一位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黑人大学教授几次企图侵犯黑人学生梅丽迪安,而其寻找的借口是害怕梅丽迪安被白人男性所侵犯。这位黑人教授将自己塑造成种族的卫道士,通过肉体上占有黑人女性,让她们幸免于白人男性的性迫害。沃克在小说里指出,以暴制暴的方式不仅不会帮助黑人真正被白人社会所接受,实现平等自由,反而会被激化的仇恨所蒙蔽,扭曲黑人的良知,让他们进一步地被社会唾弃,遭到白人的歧视。显而易见,通过暴力手段去实现黑人的自我,无助于消除困扰黑人的黑洞,与沃克一贯倡导的“爱的哲学”相违背。
三“祖先智慧”与黑人自我的完整性
民权运动初期和中期的和平方式与民权运动后期的暴力方式,都难以真正帮助黑人消除黑洞,建立完善的自我。在《梅丽迪安》中,沃克建设性地提出了第三种方式,即通过“祖先智慧”来追求黑人自我的完整性。狭义地讲,祖先智慧(ancestral wisdom)是指黑人从祖先的经验智慧中寻求实现幸福生活的方法。广义地讲,祖先智慧就是根植于黑人历史的非裔美国人的根文化。那么接受祖先智慧就意味着对黑人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肯定。与祖先的历史相联系有助于确定黑人自己的文化身份,肯定黑人个体意识,最终实现黑人完整性;同时也有助于黑人调整与白人的种族关系,建立种族平等的和谐社会。梅丽迪安在探索祖先智慧的过程中,发现并最终认同自己的非洲根文化传统,并从自己的种族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认为祖先智慧对黑人自我的完整性建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沃克在小说中把祖先智慧视为黑人文化的瑰宝和智慧源泉。她提出要“珍惜并尊重他们的智慧、见解和爱,因为他们感性且真挚。”梅丽迪安实现自我的旅程从到南方寻找黑人的祖先智慧开始。对于黑人,南方总是具有特殊的含义。尽管南方是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地方,但是沃克一直称南方是黑人唯一的家,是孕育黑人种族文化的摇篮。著名黑人女性评论家苏珊·薇尔丝说:“回到南方是梅丽迪安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跨越地理空间的旅程寓意着个人的成长,广义上讲,是历史上的跨越。”黑人的民间故事、黑人教堂和黑人音乐是富有表现力的黑人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蕴含着黑人文化的审美价值。在小说中,沃克讲述了黑人女奴露维尼的传说。露维尼有讲恐怖故事的天赋,她的故事吓死了白人奴隶主的儿子,因此被人割掉舌头。之后,她的舌头被埋葬在叫做“寄居者”的树下。然而,露维尼的舌头让这棵病恹恹的树重新茂盛起来,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兰。从露维尼的传说中,梅丽迪安领悟了黑人祖先的智慧、创造力和意志力。
在找寻祖先智慧的过程中,梅丽迪安发现并肯定了自己的文化归属,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应该通过人性,而不是通过女性气质或性别等因素来决定。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从黑人内部或外部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追求黑人自我的完整性。所以,在和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斗争中,梅丽迪安的身体曾受到过严重伤害,但在精神上从未被击垮过。她把祖先的善良、爱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给黑人社区的孩子们,带领他们和种族主义者作斗争,争取黑人本应拥有的平等权利。信奉祖先智慧的梅丽迪安认识到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她离开家园,独自走向另一个更需要自己的黑人社区,帮助那里的黑人同胞重新认识自己,鼓励他们去追求黑人自我的完整性。
梅丽迪安回到南方后,发现眼前的黑人教堂不同于代表白人基督教传统的教堂,无论其外在建筑还是布道,音乐乃至教堂内的装饰都改变了。黑人教堂是黑人所创造的最重要的文化机制。这座新的教堂就象征着梅丽迪安祖先智慧和力量的重新回归和肯定,具有鲜明的黑人种族文化特征。祖先智慧是非裔美国文化精髓,并推进黑人通过重写或修正历史来否定主流社会的感知体系。在找寻祖先智慧的过程中,梅丽迪安发现并肯定了自己的文化归属,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应该而且只能通过人性而非女性气质或性别所决定。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从黑人内部或外部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个人价值,追求黑人完整性才能成为可能。
梅丽迪安经过民权运动的洗礼后,重返故土,回到黑人人民之中,回归到非洲裔文化的发源地。她在祖先智慧的启迪下,吸取黑人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张黑人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过程中,仍旧保持非洲裔根文化,继续发挥非洲裔美国人的个性和特点。通过梅丽迪安坚持非洲裔根文化、重建黑人自我完整性的故事,沃克揭示出黑人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增强黑人的种族自豪感,有助于消除困扰黑人的黑洞,有助于激励黑人为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而进行不懈的斗争。
注: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引进人才项目“理查德·赖特文学视阈下非洲裔美国黑人三重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0xsyk113);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非洲裔美国文学研究”(课题编号:09BWY001)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非洲裔美国文学传统的嬗变”(项目编号:09YS65)资助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Baker,Houston A,Jr.Blues,Ideology,and Afro-American Literature:A Vernacular Theory[M].Chicago:U of Chicago P,1984.154.
[2] McDowell,Deborah.“The Self in Bloom:Alice Walker’s Meridian,”[A].In Gates,Jr.,Henry Louis & Appiah,K.A.,(eds).Alice Walker:Critical Perspectives Past and Present[C].New York:Amistad Press,1993.168.
[3] Walker,Alice.In Search of Our Mothers’Gardens[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4.67.
[4] Walker,Alice.Meridia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6.135.
[5] Willis,Susan.“Specifying:Black Women Wring the American Experience,”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riticism Vol.103.Detroit:Gale,1991.391-92.
作者简介:薛璇子,女,1983—,陕西咸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工作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梅丽迪安》 黑人自我 黑洞 困境 (消除)黑洞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中与托尼·莫里森齐名的重要女性作家。沃克的文学作品真实描述了黑人女性在交织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社会环境里的生存状况,打破了传统文学中模式化的黑人女性形象。沃克于1976年发表的第二部小说《梅丽迪安》,探索了黑人女性如何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中追求女性的自我完整的问题。她高度赞赏了黑人女性在文化建设和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倡导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超越性别、肤色和阶级,营造一种和谐、和睦、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本文拟采用“黑洞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梅丽迪安重建自我的三种尝试。黑洞理论是由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衍生而来的,后被小赫斯顿·A·贝克引入非洲裔美国文学评论。贝克认为黑洞喻指在种族歧视社会里黑人失去自我后的生存状态。黑人要取得完整的自我,必须打破白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社会角色。通过小说《梅丽迪安》中女主人公梅丽迪安追求自我完整的不断尝试,沃克阐释了黑人消除黑洞、重建自我的重要性,并提出作家自己对美国黑人身份危机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一非暴力方式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种族形势并没好转,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处境仍然艰难。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权运动爆发,在马丁·路德·金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沃克在《梅丽迪安》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民权运动的情形,揭示了黑人希望通过民权运动改善黑人社会地位、完善黑人自我的一次重要尝试。
为了实现自我的完整,非暴力手段是黑人最先选择的方式。通过梅丽迪安投身民权运动,最终遗憾离开的故事,沃克暗示黑人企图凭借“融合”的方式是无法真正实现一个健康、健全的自我。一方面,沃克肯定了民运的积极作用。上世纪60年代的民运推动了有觉悟的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争取民主权利、平等自由。更重要的是,民运让黑人女性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发现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成为可能。梅丽迪安正是从电视新闻中得知黑人选举办公室需要选票登记志愿者,才从自己封闭的家庭生活中走出来,并“意识到过去的生活和现在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民运结束了梅丽迪安无聊空虚的生活,促使她迎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生活,她曾经被“肤色”阻挠的梦想和希望重新被点燃。此外,民运将黑人团结在一起,共同争取种族平等、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让更多的黑人民众认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争取更多的黑人选票,梅丽迪安和她的同事们深入到人口普查者通常会忽略的黑人山区。他们不懈的努力和真诚的关怀感动了贫困的强尼一家,化解了特里苏尔姐妹之间的间隙,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成为选举活动的积极参加者。
虽然民权运动支持和鼓励黑人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政治权利,但是顽固的种族主义者不是镇压黑人的运动,就是漠视黑人的正当要求。因此,沃克在小说里也描写了非暴力运动的现实局限性。在争取种族平等的运动中,非暴力的抗议时常遭遇当局的镇压和迫害。沃克在小说里提到了撒克逊大学的暴动事件。当学校当局拒绝学生们将流浪儿“野孩子”的遗体埋葬在学校小教堂的墓地时,学生聚集在教堂前抗议,并含泪扯掉自己的珠宝首饰扔在地上,以示愤怒和抗议。然而,她们这种“非暴力”的方式根本无法改变校方的决定。由于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凭借非暴力的手段是不足以真正铲除种族主义,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的。另外,在民权运动中,“适应白人主流文化”、“融入”、“同化”等口号的提出,也助长了白人至上论,无助于黑人建立一个独立、有主见的自我,同时也无助于“黑洞”的消除。
二暴力方式
在民权运动后期,白人种族主义者和黑人的暴力冲突越演越烈。以和平方式抗议的黑人遭受到白人当局的残酷镇压。黑人试图通过“非暴力”手段获得政治民主权利的希望被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暴行击碎。白人利用暗杀、逮捕等手段暴力镇压黑人的政治诉求,激起黑人的强烈愤慨。在对民权运动的失望中,一些黑人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武装起来,用暴力手段对抗白人,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小说《梅丽迪安》中,沃克把这种提倡暴力的黑色强权思想通过黑人社区对白人的粗暴排斥和黑人男性对白人女性的性暴力这两点体现出来。
在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中,犹太裔白人琳积极参与黑人的政治活动,赢得了黑人的信任和尊敬。然而,随着黑色强权思想逐渐升温,琳被曾经的黑人同事把她等同于其他白人,予以排斥。后来,琳不再被欢迎和信赖,甚至还殃及到她的黑人丈夫杜鲁门。其他黑人警告杜鲁门不得向琳泄露任何会议内容。最后,琳被迫和丈夫离婚。小说中的民权主义者把失败的怒火发向同情黑人的白人妇女,使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失去了她的事业。杜鲁门和琳共同的朋友、民运中的另一位黑人伙伴汤米,三人本是好朋友。在一次行动中遭到白人激进分子的袭击,汤米被白人击中右臂,落下终身残疾。身体的残缺阉割了汤米的男性气质,造成了他心理的缺失。他选择白人琳为报复对象,这是在黑人在白人高压下的一种畸形心理发泄,表明在充斥着种族歧视的社会中,黑人黑洞一旦形成后,相应产生的后坐力极具毁灭性和破坏性。
黑人渴望摧毁白人社会的愿望愈强烈,这种力量就愈具有毁灭性,就愈容易加深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种族融合与团结,甚至还会引起黑人种族内部的分化和冲突。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一位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黑人大学教授几次企图侵犯黑人学生梅丽迪安,而其寻找的借口是害怕梅丽迪安被白人男性所侵犯。这位黑人教授将自己塑造成种族的卫道士,通过肉体上占有黑人女性,让她们幸免于白人男性的性迫害。沃克在小说里指出,以暴制暴的方式不仅不会帮助黑人真正被白人社会所接受,实现平等自由,反而会被激化的仇恨所蒙蔽,扭曲黑人的良知,让他们进一步地被社会唾弃,遭到白人的歧视。显而易见,通过暴力手段去实现黑人的自我,无助于消除困扰黑人的黑洞,与沃克一贯倡导的“爱的哲学”相违背。
三“祖先智慧”与黑人自我的完整性
民权运动初期和中期的和平方式与民权运动后期的暴力方式,都难以真正帮助黑人消除黑洞,建立完善的自我。在《梅丽迪安》中,沃克建设性地提出了第三种方式,即通过“祖先智慧”来追求黑人自我的完整性。狭义地讲,祖先智慧(ancestral wisdom)是指黑人从祖先的经验智慧中寻求实现幸福生活的方法。广义地讲,祖先智慧就是根植于黑人历史的非裔美国人的根文化。那么接受祖先智慧就意味着对黑人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肯定。与祖先的历史相联系有助于确定黑人自己的文化身份,肯定黑人个体意识,最终实现黑人完整性;同时也有助于黑人调整与白人的种族关系,建立种族平等的和谐社会。梅丽迪安在探索祖先智慧的过程中,发现并最终认同自己的非洲根文化传统,并从自己的种族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认为祖先智慧对黑人自我的完整性建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沃克在小说中把祖先智慧视为黑人文化的瑰宝和智慧源泉。她提出要“珍惜并尊重他们的智慧、见解和爱,因为他们感性且真挚。”梅丽迪安实现自我的旅程从到南方寻找黑人的祖先智慧开始。对于黑人,南方总是具有特殊的含义。尽管南方是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地方,但是沃克一直称南方是黑人唯一的家,是孕育黑人种族文化的摇篮。著名黑人女性评论家苏珊·薇尔丝说:“回到南方是梅丽迪安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跨越地理空间的旅程寓意着个人的成长,广义上讲,是历史上的跨越。”黑人的民间故事、黑人教堂和黑人音乐是富有表现力的黑人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蕴含着黑人文化的审美价值。在小说中,沃克讲述了黑人女奴露维尼的传说。露维尼有讲恐怖故事的天赋,她的故事吓死了白人奴隶主的儿子,因此被人割掉舌头。之后,她的舌头被埋葬在叫做“寄居者”的树下。然而,露维尼的舌头让这棵病恹恹的树重新茂盛起来,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兰。从露维尼的传说中,梅丽迪安领悟了黑人祖先的智慧、创造力和意志力。
在找寻祖先智慧的过程中,梅丽迪安发现并肯定了自己的文化归属,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应该通过人性,而不是通过女性气质或性别等因素来决定。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从黑人内部或外部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追求黑人自我的完整性。所以,在和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斗争中,梅丽迪安的身体曾受到过严重伤害,但在精神上从未被击垮过。她把祖先的善良、爱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给黑人社区的孩子们,带领他们和种族主义者作斗争,争取黑人本应拥有的平等权利。信奉祖先智慧的梅丽迪安认识到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她离开家园,独自走向另一个更需要自己的黑人社区,帮助那里的黑人同胞重新认识自己,鼓励他们去追求黑人自我的完整性。
梅丽迪安回到南方后,发现眼前的黑人教堂不同于代表白人基督教传统的教堂,无论其外在建筑还是布道,音乐乃至教堂内的装饰都改变了。黑人教堂是黑人所创造的最重要的文化机制。这座新的教堂就象征着梅丽迪安祖先智慧和力量的重新回归和肯定,具有鲜明的黑人种族文化特征。祖先智慧是非裔美国文化精髓,并推进黑人通过重写或修正历史来否定主流社会的感知体系。在找寻祖先智慧的过程中,梅丽迪安发现并肯定了自己的文化归属,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应该而且只能通过人性而非女性气质或性别所决定。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从黑人内部或外部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个人价值,追求黑人完整性才能成为可能。
梅丽迪安经过民权运动的洗礼后,重返故土,回到黑人人民之中,回归到非洲裔文化的发源地。她在祖先智慧的启迪下,吸取黑人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张黑人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过程中,仍旧保持非洲裔根文化,继续发挥非洲裔美国人的个性和特点。通过梅丽迪安坚持非洲裔根文化、重建黑人自我完整性的故事,沃克揭示出黑人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增强黑人的种族自豪感,有助于消除困扰黑人的黑洞,有助于激励黑人为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而进行不懈的斗争。
注: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引进人才项目“理查德·赖特文学视阈下非洲裔美国黑人三重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0xsyk113);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非洲裔美国文学研究”(课题编号:09BWY001)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非洲裔美国文学传统的嬗变”(项目编号:09YS65)资助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Baker,Houston A,Jr.Blues,Ideology,and Afro-American Literature:A Vernacular Theory[M].Chicago:U of Chicago P,1984.154.
[2] McDowell,Deborah.“The Self in Bloom:Alice Walker’s Meridian,”[A].In Gates,Jr.,Henry Louis & Appiah,K.A.,(eds).Alice Walker:Critical Perspectives Past and Present[C].New York:Amistad Press,1993.168.
[3] Walker,Alice.In Search of Our Mothers’Gardens[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4.67.
[4] Walker,Alice.Meridia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6.135.
[5] Willis,Susan.“Specifying:Black Women Wring the American Experience,”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riticism Vol.103.Detroit:Gale,1991.391-92.
作者简介:薛璇子,女,1983—,陕西咸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工作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