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Micaps3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定量分析,以及单站气象要素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5月11日发生在张家口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高空槽和蒙古气旋是主要影响系统;上游地区多站出现沙尘暴以及强沙尘暴,是此次张家口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大风;沙尘;蒙古气旋;上升运动
中图分类号: P46 文献标识码:A
气象上将平均风力≥6级(风速≥10.8m/s)或者瞬时风力≥8级(风速≥17.2 m/s)称之为大风[1],而扬沙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水平能见度大于1.0km、小于10km [2~3]的天气现象。扬沙、浮尘、沙尘暴和大风是灾害性自然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4] ,污染了空气,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对气候的变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张家口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做好大风、沙尘天气的预报工作,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现实意义[1]。
1 天气过程概述
5月11日发生在张家口市的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源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水资源紧缺,地表植被稀疏且风蚀严重,并有大片的沙漠或沙地,沙尘源物质比较丰富。
1.1 2011年5月10~11日,内蒙古部分地方出现大风、沙尘暴
受蒙古气旋影响,从5月10日夜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等部分地方出现强沙尘暴;苏尼特右旗瞬间最大风速达到27m/s。5月11日晚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镇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有效能见度不足200m。
1.2 2011年5月11日张家口市出现大风沙尘天气
5月11日8:00起,张家口市自西向东出现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市区、坝上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4县,以及坝下怀安、崇礼、涿鹿、怀来等地陆续出现了浮尘、扬沙天气,整个扬沙浮尘天气过程在张家口区域共持续了12h,崇礼测站记录浮尘发生时的能见度为800m,同时从11日10:00起截止到20:00,坝上康保、沽源、尚义、张北4县以及怀来还出现了大风天气,康保最大瞬时风速达到22m/s。大风以及较差能见度给农业、供电、城市公共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交通也带来了不便。
2 高空环流形势及地面影响系统
2.1 2011年5月10日8:00~11日20:00高空环流形势分析
由图1可见,2011年5月10日08:00高空500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50。N以北 125。E附近有阻塞高压,中心气压值548hPa,40。N ~50。N之间、120。E附近是弱高压脊区;两低槽一个位于贝加尔湖以西100。E附近,另一地槽在130。E~160。E之间,100。E附近槽区内在60。N附近有闭合低涡,中心气压值528hPa,张家口处于弱高压脊区高空偏西气流控制下。
10:20 500hPa高空图显示,张家口市仍处于弱高压脊区内高空偏西气流控制下,但风速明显增大,由08:00的4m/s增大到14m/s;上游河套地区的风速也明显增大,由08:00的14~18m/s增大到20:00的28~30m/s。风速增大的同时,从100。E附近槽区内分离出一高空低槽,东移南压到105。E附近蒙古国中部地区。
11日08:00时,从100。E附近槽区内分离出的高空低槽继续东移并已南压至内蒙及河套地区,张家口市已处于槽前偏西气流控制下,由10日20:00的14m/s增加到20m/s;700hPa图上,由10日08:00的6m/s增大到16m/s;850hPa,由10日08:00的4m/s增加到12m/s。上游内蒙中部地区的东胜、临河、呼和浩特等测站的风速也在32~40m/s。
11日20:00,500hPa风速由08:00的20m/s增大到30m/s;700hPa由08:00的16m/s增大到20m/s;850hPa由08时的12m/s增大到20m/s。高空500hPa低涡分离出的低槽继续东移至115。E张家口附近。10日20:00到11日20:00配合东移南压的高空500hPa槽,在高空均对应有西风急流区,风速在40m/s。10日20:00低空700 hPa、850hPa均有闭合低涡与东移南压的高空槽对应,到了11日08:00,对应高空槽东移南压,低空700 hPa闭合低涡东移,其底部槽区东移南压到河套西部110。E~115。E附近内蒙山西河北交界区域内,11日20:00低空700 hPa闭合低涡东移至内蒙东部120。E附近,其底部槽区也东移到华北中部地区。
2.2 2011年5月10日08:00~11日20:00地面形势分析
5月10日08:00的地面图上,贝加尔湖以西新疆以北50。N附近有一闭合高压,中心值为1032.5hPa,贝加尔湖以东100。E~120。E之间蒙古国境内有一低压,中心值为1002.5hPa,在高低压之间为一东北~西南向的等压线密集区。
10日20:00,蒙古气旋仍维持在100。E~120。E之间,低压中心稍有东移至110。E附近,高压中心气压值略有下降,等压线密集区也东移至贝加尔湖以东,张家口市在此气旋前部。
11日08:00,地面40。N以北仍维持着10日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并且等压线密集区变为南北走向,11日白天此系统缓慢东移。从10日08:00到11日20:00此系统东移10个经度左右,低压中心已到了内蒙古东部,等压线密集区主体已东移到蒙古中部,张家口市也处于等压线密集区里。
从10日20:00起,105。E附近蒙古国中部等压线密集区域内已有强沙尘暴生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部分地方出现强沙尘暴。到了11日05:00,张家口市天空状况记录为晴好,等压线密集区内的强沙尘仍在持续。到了11日08:00,等压线密集区东移到张家口市,沽源、尚义、崇礼、怀安、怀来出现浮尘天气,11:00,市区和怀来出现扬沙,14:00,康保怀来出现扬沙,20:00,张北和涿鹿出现扬沙。直至11日20:00,共有9个县区出现扬沙浮尘天气,康保、沽源、尚义、张北4县以及怀来还出现了大风天气,康保最大瞬时风速达到22m/s。5月11日晚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有效能见度不足200m。 从5月10日到11日的高空环流和地面形势综合演变分析可知,本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是高空冷空气东移南压与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上游地区多个站点出现强沙尘天气并且持续时间长,也是此次张家口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本次天气过程预报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未考虑到上游地区发生沙尘并传输到张家口市。
3 单站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以张北为代表站,分析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前后气温、6小时变压和能见度几要素的变化。图2(a)为10~11日张北6小时变压,图2(b)为10~11日张北气温和能见度;从两个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前后,有气温下降、气压增大、能见度骤降的特点。5月10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内蒙古,张家口依然为晴好天气,能见度为30km,5月10日夜间~11日08:00,能见度骤然降低。由于锋后冷空气辐散下沉,导致气温下降,使锋面前后的气温梯度加大,气压升高,从而加大气压梯度,使风速迅速增大,地面摩擦风速增大,导致张家口本地大风沙尘天气的出现。
4 湍流运动和上升气流是发生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研究表明,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空气里的大部分沙尘来自局地沙尘的补充,所以,一次沙尘天气的发生,除了要有大尺度天气系统为前提,还需要局地有动力条件配合,使沙尘在局地得到补充。
4.1 湍流运动分析
产生沙尘天气,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是空气中有强的边界层湍流。湍流强度表示为脉动风速的均方根与平均风速的比值,Iv=sqr(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其中脉动风速=瞬时风速~平均风速。湍流风速与脉动风速成正比,脉动风速大时,湍流强度也强,脉动风速小时,湍流强度也小。本文用康保站定点观测风速来近似代替瞬时风速,近似地分析沙尘天气发生前后湍流强度与地面大风的关系,发现风速存在跃变,跃变时段与张家口市出现沙尘天气的时间相对应。由此可见,这次出现在张家口市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存在着较强的湍流垂直运动。
4.2 锋前上升和锋后下沉形成了垂直环流圈
沙尘被大风卷起,还需要抛到一定高度才能形成沙尘天气。5月10日夜间,在冷锋前部,蒙古国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个别地方出现强沙尘暴,随着蒙古气旋的东移,沙尘范围也向东推进。沙尘暴发生区域,从地面到700hpa为辐合气流,而在500hpa恰好为正涡度平流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上升气流,此上升气流正好是地面强起沙区。而在冷锋后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锋前的上升运动和锋后的下沉运动构成了垂直环流圈,下沉气流推动其前面的暖气团强烈抬升,形成了本次的沙尘天气。
5 小结
通过对Micaps3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定量分析,以及单站气象要素的演变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如下:
5.1 2011年5 月10~11日发生在张家口市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主要是受高空槽和地面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
5.2 在系统东 移南压过程中,在蒙古中部东部,内蒙中部沙尘易发地有较强沙尘天气产生,在系统东移过程中蒙古东部配合有较强上升运动区,为上游地区的沙尘传输到张家口市并持续时间较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5.3 湍流运动 是沙尘天气产生的动力条件;锋前的上升运动和锋后的下沉运动构成了垂直环流圈,下沉气流对暖气团抬升起推动作用。
5.4 本次大风 沙尘天气过程预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未考虑到上游地区发生沙尘暴及强沙尘暴并传输到张家口市。
参考文献
[1] 董怡.2008年4月25日河北省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99-200.
[2] 范一大,史培军,王秀山,等.中國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2).
[3] 张增祥,周全斌,刘斌,等.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的遥感监测[J].遥感学报,2001.5(5).
[4] 陈广庭.北京强沙尘暴史和周围生态环境变化[J].中国沙漠,2002,22(3):211-213.
关键词:大风;沙尘;蒙古气旋;上升运动
中图分类号: P46 文献标识码:A
气象上将平均风力≥6级(风速≥10.8m/s)或者瞬时风力≥8级(风速≥17.2 m/s)称之为大风[1],而扬沙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水平能见度大于1.0km、小于10km [2~3]的天气现象。扬沙、浮尘、沙尘暴和大风是灾害性自然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4] ,污染了空气,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对气候的变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张家口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做好大风、沙尘天气的预报工作,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现实意义[1]。
1 天气过程概述
5月11日发生在张家口市的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源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水资源紧缺,地表植被稀疏且风蚀严重,并有大片的沙漠或沙地,沙尘源物质比较丰富。
1.1 2011年5月10~11日,内蒙古部分地方出现大风、沙尘暴
受蒙古气旋影响,从5月10日夜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等部分地方出现强沙尘暴;苏尼特右旗瞬间最大风速达到27m/s。5月11日晚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镇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有效能见度不足200m。
1.2 2011年5月11日张家口市出现大风沙尘天气
5月11日8:00起,张家口市自西向东出现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市区、坝上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4县,以及坝下怀安、崇礼、涿鹿、怀来等地陆续出现了浮尘、扬沙天气,整个扬沙浮尘天气过程在张家口区域共持续了12h,崇礼测站记录浮尘发生时的能见度为800m,同时从11日10:00起截止到20:00,坝上康保、沽源、尚义、张北4县以及怀来还出现了大风天气,康保最大瞬时风速达到22m/s。大风以及较差能见度给农业、供电、城市公共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交通也带来了不便。
2 高空环流形势及地面影响系统
2.1 2011年5月10日8:00~11日20:00高空环流形势分析
由图1可见,2011年5月10日08:00高空500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50。N以北 125。E附近有阻塞高压,中心气压值548hPa,40。N ~50。N之间、120。E附近是弱高压脊区;两低槽一个位于贝加尔湖以西100。E附近,另一地槽在130。E~160。E之间,100。E附近槽区内在60。N附近有闭合低涡,中心气压值528hPa,张家口处于弱高压脊区高空偏西气流控制下。
10:20 500hPa高空图显示,张家口市仍处于弱高压脊区内高空偏西气流控制下,但风速明显增大,由08:00的4m/s增大到14m/s;上游河套地区的风速也明显增大,由08:00的14~18m/s增大到20:00的28~30m/s。风速增大的同时,从100。E附近槽区内分离出一高空低槽,东移南压到105。E附近蒙古国中部地区。
11日08:00时,从100。E附近槽区内分离出的高空低槽继续东移并已南压至内蒙及河套地区,张家口市已处于槽前偏西气流控制下,由10日20:00的14m/s增加到20m/s;700hPa图上,由10日08:00的6m/s增大到16m/s;850hPa,由10日08:00的4m/s增加到12m/s。上游内蒙中部地区的东胜、临河、呼和浩特等测站的风速也在32~40m/s。
11日20:00,500hPa风速由08:00的20m/s增大到30m/s;700hPa由08:00的16m/s增大到20m/s;850hPa由08时的12m/s增大到20m/s。高空500hPa低涡分离出的低槽继续东移至115。E张家口附近。10日20:00到11日20:00配合东移南压的高空500hPa槽,在高空均对应有西风急流区,风速在40m/s。10日20:00低空700 hPa、850hPa均有闭合低涡与东移南压的高空槽对应,到了11日08:00,对应高空槽东移南压,低空700 hPa闭合低涡东移,其底部槽区东移南压到河套西部110。E~115。E附近内蒙山西河北交界区域内,11日20:00低空700 hPa闭合低涡东移至内蒙东部120。E附近,其底部槽区也东移到华北中部地区。
2.2 2011年5月10日08:00~11日20:00地面形势分析
5月10日08:00的地面图上,贝加尔湖以西新疆以北50。N附近有一闭合高压,中心值为1032.5hPa,贝加尔湖以东100。E~120。E之间蒙古国境内有一低压,中心值为1002.5hPa,在高低压之间为一东北~西南向的等压线密集区。
10日20:00,蒙古气旋仍维持在100。E~120。E之间,低压中心稍有东移至110。E附近,高压中心气压值略有下降,等压线密集区也东移至贝加尔湖以东,张家口市在此气旋前部。
11日08:00,地面40。N以北仍维持着10日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并且等压线密集区变为南北走向,11日白天此系统缓慢东移。从10日08:00到11日20:00此系统东移10个经度左右,低压中心已到了内蒙古东部,等压线密集区主体已东移到蒙古中部,张家口市也处于等压线密集区里。
从10日20:00起,105。E附近蒙古国中部等压线密集区域内已有强沙尘暴生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部分地方出现强沙尘暴。到了11日05:00,张家口市天空状况记录为晴好,等压线密集区内的强沙尘仍在持续。到了11日08:00,等压线密集区东移到张家口市,沽源、尚义、崇礼、怀安、怀来出现浮尘天气,11:00,市区和怀来出现扬沙,14:00,康保怀来出现扬沙,20:00,张北和涿鹿出现扬沙。直至11日20:00,共有9个县区出现扬沙浮尘天气,康保、沽源、尚义、张北4县以及怀来还出现了大风天气,康保最大瞬时风速达到22m/s。5月11日晚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有效能见度不足200m。 从5月10日到11日的高空环流和地面形势综合演变分析可知,本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是高空冷空气东移南压与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上游地区多个站点出现强沙尘天气并且持续时间长,也是此次张家口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本次天气过程预报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未考虑到上游地区发生沙尘并传输到张家口市。
3 单站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以张北为代表站,分析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前后气温、6小时变压和能见度几要素的变化。图2(a)为10~11日张北6小时变压,图2(b)为10~11日张北气温和能见度;从两个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前后,有气温下降、气压增大、能见度骤降的特点。5月10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内蒙古,张家口依然为晴好天气,能见度为30km,5月10日夜间~11日08:00,能见度骤然降低。由于锋后冷空气辐散下沉,导致气温下降,使锋面前后的气温梯度加大,气压升高,从而加大气压梯度,使风速迅速增大,地面摩擦风速增大,导致张家口本地大风沙尘天气的出现。
4 湍流运动和上升气流是发生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研究表明,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空气里的大部分沙尘来自局地沙尘的补充,所以,一次沙尘天气的发生,除了要有大尺度天气系统为前提,还需要局地有动力条件配合,使沙尘在局地得到补充。
4.1 湍流运动分析
产生沙尘天气,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是空气中有强的边界层湍流。湍流强度表示为脉动风速的均方根与平均风速的比值,Iv=sqr(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其中脉动风速=瞬时风速~平均风速。湍流风速与脉动风速成正比,脉动风速大时,湍流强度也强,脉动风速小时,湍流强度也小。本文用康保站定点观测风速来近似代替瞬时风速,近似地分析沙尘天气发生前后湍流强度与地面大风的关系,发现风速存在跃变,跃变时段与张家口市出现沙尘天气的时间相对应。由此可见,这次出现在张家口市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存在着较强的湍流垂直运动。
4.2 锋前上升和锋后下沉形成了垂直环流圈
沙尘被大风卷起,还需要抛到一定高度才能形成沙尘天气。5月10日夜间,在冷锋前部,蒙古国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个别地方出现强沙尘暴,随着蒙古气旋的东移,沙尘范围也向东推进。沙尘暴发生区域,从地面到700hpa为辐合气流,而在500hpa恰好为正涡度平流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上升气流,此上升气流正好是地面强起沙区。而在冷锋后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锋前的上升运动和锋后的下沉运动构成了垂直环流圈,下沉气流推动其前面的暖气团强烈抬升,形成了本次的沙尘天气。
5 小结
通过对Micaps3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定量分析,以及单站气象要素的演变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如下:
5.1 2011年5 月10~11日发生在张家口市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主要是受高空槽和地面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
5.2 在系统东 移南压过程中,在蒙古中部东部,内蒙中部沙尘易发地有较强沙尘天气产生,在系统东移过程中蒙古东部配合有较强上升运动区,为上游地区的沙尘传输到张家口市并持续时间较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5.3 湍流运动 是沙尘天气产生的动力条件;锋前的上升运动和锋后的下沉运动构成了垂直环流圈,下沉气流对暖气团抬升起推动作用。
5.4 本次大风 沙尘天气过程预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未考虑到上游地区发生沙尘暴及强沙尘暴并传输到张家口市。
参考文献
[1] 董怡.2008年4月25日河北省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99-200.
[2] 范一大,史培军,王秀山,等.中國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2).
[3] 张增祥,周全斌,刘斌,等.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的遥感监测[J].遥感学报,2001.5(5).
[4] 陈广庭.北京强沙尘暴史和周围生态环境变化[J].中国沙漠,2002,22(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