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皮肤易于检查,它可为潜在的内脏癌肿提供“线索”或“标志”.皮肤病变可由转移而来或由肿瘤分泌的化学物质或内分泌产生,表现为特殊的皮肤综合征或炎性皮病、良性或恶性增殖性损害或痣样变化(它虽和内脏癌肿有关,但发生机理不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易于检查,它可为潜在的内脏癌肿提供“线索”或“标志”.皮肤病变可由转移而来或由肿瘤分泌的化学物质或内分泌产生,表现为特殊的皮肤综合征或炎性皮病、良性或恶性增殖性损害或痣样变化(它虽和内脏癌肿有关,但发生机理不明).
其他文献
根据现代意见,各种酶系统活动障碍及维生素含量的变化,可能为疾病发生的基础。本文研究湿疹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及醛缩酶活性,以及维生素C、B1、A含量变化及其在本病发生机理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目前,对一般皮肤病常常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菌素进行治疗,类固醇的副作用已为众所周知,而抗菌素则有致敏以及产生耐药菌株等有害作用。
一些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过敏性疾病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尽管在病因与诊断上已有显著进展,但在临床上还迫切希望有更多的有效治疗措施。理想的方法是排除患者的致敏原,然而查明致敏原确有困难,而要使患者避免接触这些致敏原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针对过敏性疾患发病机理的治疗目前仍有价值。法国作者曾发现过敏性疾病(哮喘、湿疹等)患者体液异常。
本文观察日光和人工紫外线照射治疗对银屑病损害的动态变化.共观察37例,日光治疗者25例,紫外线治疗者12例.在治疗开始时可见表皮有局灶性角化不全,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粒层部分或完全消失,棘层细胞核周围及细胞周围水肿,并有细胞核退行性变,同时可见表皮细胞核分裂能力增加.
绝经期后妇女外阴有白色病损者,常有会阴部剧烈瘙痒或烧灼感,或有性交困难,应用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本文所讨论白色病损称为“萎缩性”或“肥大性”外阴营养不良。资料中有各样不同名称:萎缩性硬化性苔癣、老年性外阴炎、干枯症和粘膜白斑。虽然争论不一,而一般认为这些皮损最终是代表不同程度的粘膜白斑,但萎缩性硬化苔癣则可能为另一种原因不明疾病。
本文将病例分为二组,第一组共45例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存活在10年以上者,称预后良好组。
本病于1964年开始报导,迄今作为Sweet氏病及其亚型报告的已有32例.著者等报告5例,同时结合文献对本病进行复习和讨论.本病临床特征十分明确:多见于中年后的女性;常有流感样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齿痛、咽痛等前驱症状;合并症有关节炎、关节痛、口腔炎、虹膜睫状体炎、血栓性静脉炎、外阴溃疡等;皮损好发于面颈及四肢,呈非对称性分布.
作者报告1例肉芽肿样类脂质性渐进性坏死,伴有溃疡。患者女性,64岁。自诉出现红色皮疹已17年。一部分萎缩,且伴有散发性溃疡。
作者对19例对称分布的白癜风患者,用双盲法进行试验。以50%异丙醇为基质的0.1%倍他米松17-戊酸醋(即Betnovate头皮擦剂,简称BV-A)治疗,每日外用两次,并与单纯基质用于对称白斑作对照。4个月的结果是:用0.1%BV-A治疗组痊愈者(指色素再生90~100%)6例,色素再生25~90%3例,开始色素再生者6例,无色素再生者2例,失去追踪者2例。用单纯基质者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