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春改革家形象的现实价值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贾探春是荣、宁二府众多女性中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人物。她有才干,有眼光,敢做敢为;她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但是,她身为女子,且系庶出,又生逢贾府末世,故亦终究不能有所作为。但她所表现出的管理者的才能、改革家的魄力和政治家的风范为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关键词: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改革能力
  探春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管理者,在她受命主持荣国府的管理期间,大胆改革创新、兴利除弊,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与此同时,也体现出了她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脂砚斋称赞她:“探春看得透,说得出,办得事,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1] 探春的管理能力对于我们现代管理人才来说,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 清晰敏锐的思维能力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是一个人学养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的重要素质。对探春的洞察能力,王熙凤有一句很中肯的评价“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2] 王熙凤看得很准,探春平时虽态度谦和,话语不多,但绝不糊涂,她事事留心,对家庭乃至社会的种种,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探春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采取有利的对策,表现出妥善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就建立在她敏锐的洞察能力上。在四十六回中,贾赦欲娶鸳鸯为妾,使得贾母勃然大怒,迁怒王夫人,连平日巧舌如簧的王熙凤也不敢言语。众人更是别提,可是探春却看出众人的不敢辩解和宝玉的不能辩解,勇敢的为王夫人辩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话未完,贾母便认了错,承认自己“可是老糊涂了”。探春此举不但为王夫人解了围,使贾母气顺了,也为自己赢得了赏识,由此可见探春的机智敏锐。
  探春不仅思维敏捷,眼光锐利,对贾家的复杂性更是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她曾说,整个贾府各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第七十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抄检无所意识,只是觉得查就查吧,连精明的风姐也只是感到不妥而已,但是探春就看到了事件的本质——贾府的败象,并做出了准确的预见:“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的……必然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在这种一片太平盛世的表象中,探春能够有这样的洞察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是贾府中几乎绝无仅有的“有心人”对自己和家族不可多得的忧思。
  二 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探春不仅是性恪爽朗、志趣高雅的贵族小姐,也是贾府诸钗中少有的头脑冷静,有组织才能的少女。她的诗才虽不及黛玉、宝钗。但她雅兴极高,是大观园诗社的发起人。探春结诗社是她在《红楼梦》中的初露头角。一开始她就与众不同,她既不是只知脂粉针线的大家闺秀,也不是满怀闲愁怨绪的贵族少女,更不是劝兄弟奔走仕途的千金小姐,而是一个胸怀大志,有着高尚情趣的卓越女性,她认为古人“竖词坛”、“立吟社”是“千古佳话”,对此她十分羡慕,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在大观内发起成立诗社,在诗社组建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探春的组织才能。大观园内的女儿们大多不是老宗祖所说“认得几个字罢了”,她们大都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有学闻。有才华,可是为什么只有这位三小姐组织发起诗社?可见这“才”是无人可比的,也是别人不曾有的。
  探春不仅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还想到了其她姐妹没有想到的问题,即诗社的运行问题。她拉拢王熙凤这个“财务总监”也加入他们,王熙凤也一眼就看出探春是想让她为她们出钱办诗社。最后海棠诗社终于在探春的协调下办起来了,并且由于探春是组织者,由她决定的时间和地点,一切都井井有条,充分地体现了她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红楼梦》中,除了探春还有两位同样具有出色组织管理能力的女性,这就是王熙凤和薛宝钗。但她们的组织管理方式与探春又有着明显的不同。王熙凤管家赏罚分明,管理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但王熙凤本身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女子,她掌管数百人口的荣府,在管理过程中杀伐决断,凸显个人权威,留下了清晰的“人治”印记。而宝钗博学多才,圆滑世故,八面玲珑,得到贾府上下的一致赞许,她本身也并不缺管理才能。但宝钗却没有管理者的意识,她“随分从时”“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使得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二人办起事来最先考虑的并不是家族命运和贾府利益,而是“讨老太太的好”和自己的利益。[ 3] 比起来,探春更适合做个优秀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探春更多是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她不仅有能力也有高度的责任感,探春才是贾府真正有气魄有责任感的管理型人才。
  有令必行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曹雪芹称探春之“才”是“清明”之才,所谓清明之才,实际上就是管理之才、领导之才。王熙凤留给探春的不是一片勃勃生机的芳草地,而是—个待整理的烂泥滩。所以,对于关心家族命运的探春来讲,就必须进行雷厉风行的改革。然而,探春理家却引来了众人的观望,狂风暴雨,袭面而来,阻挠着她的改革。恰巧她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她丝毫不念私情,严格按照封建家族的家规办事,给发办丧银子二十两,挫败故意刁难的仆人,制止了赵姨娘的取闹,驳回了凤姐的建议。
  从这件事中,看得出探春是一个有管理头脑的人,她很懂得当家作主必须“依理办事”,且言出必行,从而对麻烦处而不惊、冷静应对,使探春的执行能力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 意志坚定的改革能力
  在荣、宁二府芸芸众生中,探春是一位头脑最清醒、眼光最敏锐、人生态度最积极的现实主义者。面对腐朽的即将倾颓的封建大厦,她不肯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也没有厌倦人生遁世逃避,她的态度是积极的、勇敢的。她有改造社会挽救家庭的理想抱负,有惩治腐恶兴利除弊的大无畏的勇气,她是一位奋发有为的改革家。她也具备了改革家的基本要素:改革的雄心壮志,改革的实践,改革者的品格。
  探春的改革不是偶然为之的无心之举,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对家庭与社会的弊端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不满现状,希望变革。“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多说的”。探春有改变现状的理想抱负是改革者的首要素质,是成就事业的思想前提,而她改革的意向也并非无迹可寻,从她在大观园中进行的那场小范围的改革来看,她的目的是要兴利除弊,是要通过整顿建立一种更合理、更和谐、更有效益的新秩序和新制度,虽然她对利弊的判断依然离不开主子小姐的阶级立场,但她并不为统治者护短,触动的也是贾府主子和高级奴才的利益,这一点无疑是进步的。
  探春虽然无法走出家庭,建立一番改革社会治国安邦的大事业,却在闺阁中、在家庭范围内,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作者曹雪芹对这场改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誉为“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专门用了一回的篇幅,进行了详细地淋漓尽致地描述。这场改革运动,具备了现代先进科学的管理特征,对现代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也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李纨、探春协理家政,充其量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这样微小的权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如果说这也算是一次机遇,这样的机遇则很容易错失,但探春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遇,果断地、不失时机地、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她的改革。
  探春改革的成功,首先在于她对贾府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以此入手、树立威信。能够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巧妙利用权力运行策略,强化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使管理目标能够有效达成。
  探春长期生活在贾府中,对其中的问题和困境有切身的体验和了解。她认识到,表面繁华的贾府实际上已经是危机重重:一是经济上入不敷出,收入有限,却花费巨大;二是管理混乱,浪费严重;三是机制不顺,矛盾重重。针对这些问题,探春确定了自己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强化有效的管理,来促进贾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克服家族管理中的种种弊端,促进家族的长远发展。
  探春理家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家庭收支的不平衡,从而入不敷出,使之必须开源节流、兴利除弊。贾府开支庞大,收入却不足,同时各种浪费现象大量存在,使财政陷入困境。探春解决家族财政危机的办法,就是节流开源。首先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探春提出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八两银子的费用,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这些都显示出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魄力,也表明她与王熙凤管理方式的不同。探春更多是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
  在改革实践上,探春不仅敢做敢为,去“除宿弊”,更重要的是她及时学习别人的经验,转变观念,从开源上思考问题,变消极理财为积极理财。探春受到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管理的启发,提出了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变“支出”为“收入”。 赖大家的花园没有大观园的“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得多,但用探春的话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探春感到大观园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一年值四百两银子,没有合理利用,完全被糟蹋了。她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除了供应姑娘们的头油脂粉、瓶花鸟食等,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外,她们还能自享其成、获得盈余。探春的这套改革方案,在当时显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
  [参考文献]
  [1]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M].济南:齐鲁书杜,1986:119-121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83
  [3]王意如.趣说红楼人物[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98-219
  [4]王会珍.论探春的领袖风范[J] .文教资料, 2009:24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师院校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面试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面试水平,增强师范大学生的竞争力,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的概率。  关键词: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面试;技巧综述    高师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都要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因而,作者在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在学校跨院系作过多次面试讲座、还自行组织了一个由学生组成的面试团,配有一般面试的工具,按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采用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道德相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应运而生,并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自身也存在一些难题,若将相对主义加以绝对化,极易陷入价值虚无和文化保守主义,并给道德教育带来混乱。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坚持温和相对论的同时,还要追寻道德共识,重视异质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并不断在教育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将会愈显重要,对专业人才也更加渴求。作为负担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的高等院校,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高校教改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同时又是
期刊
摘 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
期刊
摘 要:人文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大学文化价值的核心和灵魂。但是,在当今中国的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席是个不争的事实。通过文学课程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改革证明,这样的探索和尝试是有成效的,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文学;大学生;人文精神  引言  当前的中国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提倡与实用性教育的现实构成了一对似乎难以化解的矛盾。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大多停留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育人价值,然后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学生主体地位与市场导向、学生自主性学习空间与平台的打造和教师导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性应用。文章最后还通过课程实例展示了该模式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  1
期刊
摘 要: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混合编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实习组织方式,已为许多师范院校所采用。本文基于浙江师范大学多年开展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了该实习组织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实习;混合编队;实践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锻炼师范生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实现师范院校
期刊
请看下面两道考查时态使用的选择题:  1.——What will you do if it _____tomorrow?  ——We have to carry it on, since we have got everything ready  A. rain B. rains C. will rainD. is raining  2. Send my regards to your l
期刊
摘 要:鲍比安梅森是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位。她的短篇小说《施拉》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小说女主人公诺玛珍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反叛“南方神话”中的性别不公,颠覆了束缚南方女性的传统规范。文章从女权主义视角对《施拉》进行解读,说明当代南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的追求。  关键词: 《施拉》;“南方淑女”;女权主义;自我意识    鲍比安梅森(Bobbie Ann Mason,1
期刊
摘 要:部属师范大学中的免费师范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效果怎样、发展前景是否乐观等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问题的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相关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变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