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快速地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活动中去。
在教学《我的老师》一文时,我制作了下面一个课件:一开始,以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为背景音乐,画面上连续展示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坪、姹紫嫣红的花朵、鲜艳夺目的花束,一幅幅书有“恩重如山”、“师恩难忘”、“祝福您,老师”字样的贺卡,最后定格为“师恩难忘”。教师由此导入新课,新颖别致,自然流畅,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热爱老师、思念老师、难忘老师的艺术境界里,为老师轻松愉快地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所传输的教学信息具有新颖、形象、多变的特点。优化组织多媒体,发挥其形象化、具体化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帮助他们解词、析句、读段、理解文章内容。当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让学生具体感知的文章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简单说教为形象的感知,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背影》一文,学生理解父子情深和掌握作者表达父子情深的方法是课文的重点,而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不能深入地体会亲人离别时的感情,对“父亲”对“我”的爱、“我”的四次流泪,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每次教学这一课,虽然对“父亲”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一段文字采用领读、默读、讲解、示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都收效甚微,学生不是无动于衷,就是似懂非懂,甚至对“父亲”的动作或老师的示范感到十分可笑,一篇绝好的散文怎么也引不起学生的共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买橘子”这一情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当学生看到画面上“父亲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时的情景,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个个都沉浸在父爱的感情世界里,有的禁不住感叹、流泪。从同学们的神态和课下反馈的情况看,“父亲”的背影已深深地留在了同学们的心目中了。
三.借助课件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语文课把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古诗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都是过去某个时代、某个地方特有的,因为时间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易讲清楚。如果利用多媒体将画面展示给学生,学生从画面上展开联想,从而发展思维。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通过制作“天门山”“楚江水”“山顶日”“水中船”的幻灯片,帮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奇险和长江水的湍急,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景象,学生既能借助画面快速背诵古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会了鉴赏诗歌的内容。
四.优化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朗读的训练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举手读书,但指名让他读时,却也读得不错;有的学生在当众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根本放不开。原因很简单,怕读得不好,怕出丑。针对这一“心理障碍”,我便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范读录音,让他们当堂模仿练读。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们配乐录音,并与原声带进行对照。
初中语文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优秀作品,本身已具有吸引力,而且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都是著名的播音员或艺术家朗诵的配乐录音,这使得文章有一个良好的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去朗读,使他们不仅掌握了重音、语气、停顿等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还很容易将他们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这样训练下来,学生体验了朗读的成功,往日的心理障碍便不复存在了。
吴建华,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活动中去。
在教学《我的老师》一文时,我制作了下面一个课件:一开始,以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为背景音乐,画面上连续展示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坪、姹紫嫣红的花朵、鲜艳夺目的花束,一幅幅书有“恩重如山”、“师恩难忘”、“祝福您,老师”字样的贺卡,最后定格为“师恩难忘”。教师由此导入新课,新颖别致,自然流畅,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热爱老师、思念老师、难忘老师的艺术境界里,为老师轻松愉快地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所传输的教学信息具有新颖、形象、多变的特点。优化组织多媒体,发挥其形象化、具体化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帮助他们解词、析句、读段、理解文章内容。当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让学生具体感知的文章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简单说教为形象的感知,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背影》一文,学生理解父子情深和掌握作者表达父子情深的方法是课文的重点,而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不能深入地体会亲人离别时的感情,对“父亲”对“我”的爱、“我”的四次流泪,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每次教学这一课,虽然对“父亲”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一段文字采用领读、默读、讲解、示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都收效甚微,学生不是无动于衷,就是似懂非懂,甚至对“父亲”的动作或老师的示范感到十分可笑,一篇绝好的散文怎么也引不起学生的共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买橘子”这一情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当学生看到画面上“父亲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时的情景,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个个都沉浸在父爱的感情世界里,有的禁不住感叹、流泪。从同学们的神态和课下反馈的情况看,“父亲”的背影已深深地留在了同学们的心目中了。
三.借助课件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语文课把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古诗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都是过去某个时代、某个地方特有的,因为时间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易讲清楚。如果利用多媒体将画面展示给学生,学生从画面上展开联想,从而发展思维。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通过制作“天门山”“楚江水”“山顶日”“水中船”的幻灯片,帮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奇险和长江水的湍急,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景象,学生既能借助画面快速背诵古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会了鉴赏诗歌的内容。
四.优化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朗读的训练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举手读书,但指名让他读时,却也读得不错;有的学生在当众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根本放不开。原因很简单,怕读得不好,怕出丑。针对这一“心理障碍”,我便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范读录音,让他们当堂模仿练读。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们配乐录音,并与原声带进行对照。
初中语文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优秀作品,本身已具有吸引力,而且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都是著名的播音员或艺术家朗诵的配乐录音,这使得文章有一个良好的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去朗读,使他们不仅掌握了重音、语气、停顿等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还很容易将他们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这样训练下来,学生体验了朗读的成功,往日的心理障碍便不复存在了。
吴建华,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