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才至关重要,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与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如果能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及双方领导与师生和员工的共识,赋予机构和人员以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落实经费与时间,动员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和力量,多建基地,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不断创新,形成互惠互利和激励机制,必有成效。
【关键词】实践基地 应用性人才 责任机构 经费 互利与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095-02
培养应用性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从应试向素质转变的必然,也是我们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应用性外经贸人才中的地位
以传授理论和知识为主的传统学校教育,本来就与社会实践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方面迅速变化,使原有书本理论和知识远远赶不上现实的发展,使出校后的学生难以适应;我们目前的教育对象多是80年代中期后出生的,几乎没有社会阅历,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就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和相对减少,使这些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生,出校后很难适应工作;从另一方面说,我们现在企业和事业所需要的人员,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竞争加剧,要求的条件越来越高,不仅是知识面、理论水平、思维观念要跟上,而且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学和继续教育意识与能力,都比过去的大学生来得多,因而培养这一代学生有着不同的时空条件,也就要求有相应的培养方式和机制,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历史地承担了这个重大任务;此外外经贸人才的条件要求,比起其他行业来,它的综合性、复合性、多变性、多专业性特点,更加重了该专业学生要尽早了解社会,熟悉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很多领域,尽早心理有所准备,知道一些社会事务,掌握一些技能,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
2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与利用中的困难与问题
2.1 建立中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没有明确的责任人。目前各学校多实行以学院为教学单位,全校有实践教学科,但它是政策指导性的,没有来做具体工作即与企业联系的人,没有直接与企业对话的,没有权威性。而学院里每个系都是在院领导下展开工作的,在校内实践实验是可以安排的,在校外学院就没有专门负责这个工作的人,系主任或学科负责人都是专门的老师,教学与科研任务都不轻。具体由谁负责不好确定,做好做不好有何责任与利益,既没激励机制也没有惩罚机制。
二是活动经费和时间没有着落。建立一个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到外面的通信联络,交通出行,老师的时间,都是有花费和时间机会成本的。没有专门这方面的经费和专人,如要协商好一个单位,不是仅少数几个人说话就算数的,更不是短期能办到的。联络的时间越长,单位越大,花的经费和时间都大,越难办,很多情况下都是无果而归,但经费时间花费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这些人的积极性,也影响联系人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我们曾想把就近几家企业集团搞成实践基地,但考虑的这些机会成本及困难,只能是半途而废了。
三是双方的协商难以一致,企业一般不乐意接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独立的主体,由政府或其他部门分派学生去实习是绝对不可能了。企业要接收学生去实习或参观,一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增加企业的负担。学校和企业没有相应的互惠互利机制,学校有求于企业,企业很少求于学校,利益不对等,事情难成功。我们临近的几家进出口企业,联系了几年,他们还是不接受,只有个别学生通过特殊关系,进行单个的实习。要把实践协议签订下来并挂上牌子,难以实现。我们虽然与本市两个最大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协议书并挂了牌子,但具体与哪个企业签订实践协议是很难的。
四是基地数目总量少。对外经贸专业来说,仅有几个基地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实习实践不只是外贸业务,还有与专业有关的其他业务,就是仅做外贸单证实习,一个企业也只能容纳几个甚至一个,无论怎么使用,目前所有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都不能满足现有这么庞大的学生队伍。对此专业来说,又无法建立单一做实习用的基地,只能是少数企业作为代表,而大多数应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2.2 利用中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建立起来的基地空有其名,没有实质的教学项目。尽管我们认识到基地的重要性,学校也在催办,我们也确有基地存在,但多是没有实质性的实践工作,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一系列问题在背后:首先是企业不好接收较多学生,不仅是业务岗位难接受,而且是对80后的独生子女的吃苦精神持怀疑,对其安全担忧;其次是学校也没有具体的人、财、物支持;再次是教学任务中没有或用其他时间安排来替代了;还有行动不便,来去不好安排,不是随便参观,对方也没有专人接待和指导。
二是真正难以利用。我们的专业一般认为实习就是学做单证,与外商谈判,但一般企业能提供这个岗位的仅有数人和个别机会。如我们2002年就在绍兴建立的一个基地,而且是校友的公司,他说最多每年能给5名优秀学生提供,且不是一次来。从我们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机会得到这种实践机会。
三是片面理解实践教学。对外界人士来说,他们认为这个专业就是国际贸易,做进出口的,做单证,与海关、工商局、税务局打交道,其他没有什么可做的。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也大都这样认为,所以就局限于这种单一的工作,不可能接受这个专业庞大的学生队伍。也没有看到,当今的外经贸企业,业务范围非常大,不仅是外贸业务,还有招商引资,与外资企业合作,还有“走出去”,还有市场营销、企业宣传、研究策划、财会、管理、人力资源等工作,企业也认识不到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加之没有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企业没有积极性配合。
四是老师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没有。应该说,要学生去企业实践实习,必须先有老师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但限于目前条件,小企业一般没有意识与学校合作,认为老师都是学理论的,对他们没有多大用处,企业也没有专门的情报收集和计划机构,提供不了老师进行研究的项目,企业与学校都是隔离的,没有意识到现在企业要发展,需要智力支持,老师科研要有发展,离不开对企业现实问题的研究,社会科学离开现实就没有市场,也不可能做出好的科研。这个制约着整个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策略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是困难的,解决此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和行动:
一是要建立权威的专门机构,有专人来做,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学校教务处管这工作的实践教学科,应由处长亲自抓,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兼管,给予对外交往的相应权力,使之直接与企业或机关打交道,而不应只是向各院系分配任务,督促检查,统计总结等工作。各教学院系,也应由院长亲自抓,特别是对外交涉,具体工作可由一般人员来做,重大交涉他们承担,这就可增加权威性,提高办事效率和建立的成功率。如果这些要职要人不出面,让老师去做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同时,必须配备专项经费,用于此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让做此工作的老师,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经费支出补贴,使之具有积极性。
二是各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学校、学院、学科或系形成共识,动员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谁能为建立基地出力,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经济补偿。由于学生众多,企业一般难以接受较多的学生,因而基地不是几个就行了,应该是很多,面很广。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校期间就接受到实践的锻炼。
三是突破对外经贸企业的概念限制,扩大建立基地的业务范围和数量。由于外经贸企业遍布各个行业,与之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也到处都是。而且,外经贸人才已经不局限于就是直接从事国际贸易,做单证,如是这样单纯的工作,高职、高专、大专学生足够了。我们的眼光,要放在“大外经贸”上,即外贸、外资、外经、外交等方面,涉外经济、涉外法律、涉外管理、外事等事业和中介机构都可以,将来学生能够就业的地方,都是我们可以建立实践基地的地方。
四是建立一些非固定的松散的实践“基地”。这些不需要签订协议,不需要挂牌,不需要固定的实践基地,只需要经常与它们保持联系,如商务部门的各个分支机构,即省市区县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局、处、科室等,研究机构,甚至移民留学中介,另有海关、商检、海事、仲裁、国际商会、物流、海港码头、各类开发区等。这些机构可以作为了解外经贸的各种窗口,老师研究课题的来源,提前知道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与这些部门联系,除靠一些领导外,主要靠广大的老师及有关学生。
4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想
一是提高利用意识。要让师生员工明确进行实践教学是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必须在校就做的工作,同其他课程一样,是硬任务,不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大家重视,才会有切实的行动,好的效果。
二是确立企业和事业单位与学校的互利互惠机制。学生和老师进入企业,必须给予企业相应的利益补偿,如老师为基地单位做一些研究,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提供信息,为企业解决难题,输送优秀的毕业生,学生的实习工作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这样的话,企业也会主动给予学校相应的做法,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切实可行的实践实习活动。
三是确定合适的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每学期在安排实践工作前,必须落实具体的项目。如上学期,毕业学生实习,暑假,做中期论文的学生实践调查或实习,下学期,尽早安排毕业学生,能进哪个企业,做什么工作,何时进去,多长时间,双方应提前达成协议,且可根据变化临时调整。除已经建立的实践基地外,主要靠学生自己联系,把没处实习实践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基地进行。
五是让在校学生为企业做一些经常性服务活动。如当企业的志愿服务者,了解企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做宣传广告,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和招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老师与企业的联系者,通报双方的情况,让老师及时知晓企业的发展及问题,为企业出谋划策,让企业也知道学校人才的培养情况。
六是保证参加实践实习的老师和学生的合理活动经费。每学期的实习实践经费,要按实际开支核算落实下来,对老师的活动,根据远近和工作量,给予不低于在校的工作报酬,学生必要的花费,也按规定学校给予一定支持,特别是对贫困学生更应如此。
七是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针对以前实习没实习关系不大,或学生填写假实习日记和心得的现象,应把真正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经查核实给予优秀等级,特别优秀的奖励实践学分。没有实习实践的扣除相应的实践学分,做假实习日记报告的按考试作弊处分。
参考文献
[1] 孙成海.积极推进人才强商战略.国际贸易论坛[J].2007年第6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 应用性人才 责任机构 经费 互利与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095-02
培养应用性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从应试向素质转变的必然,也是我们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应用性外经贸人才中的地位
以传授理论和知识为主的传统学校教育,本来就与社会实践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方面迅速变化,使原有书本理论和知识远远赶不上现实的发展,使出校后的学生难以适应;我们目前的教育对象多是80年代中期后出生的,几乎没有社会阅历,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就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和相对减少,使这些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生,出校后很难适应工作;从另一方面说,我们现在企业和事业所需要的人员,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竞争加剧,要求的条件越来越高,不仅是知识面、理论水平、思维观念要跟上,而且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学和继续教育意识与能力,都比过去的大学生来得多,因而培养这一代学生有着不同的时空条件,也就要求有相应的培养方式和机制,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历史地承担了这个重大任务;此外外经贸人才的条件要求,比起其他行业来,它的综合性、复合性、多变性、多专业性特点,更加重了该专业学生要尽早了解社会,熟悉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很多领域,尽早心理有所准备,知道一些社会事务,掌握一些技能,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
2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与利用中的困难与问题
2.1 建立中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没有明确的责任人。目前各学校多实行以学院为教学单位,全校有实践教学科,但它是政策指导性的,没有来做具体工作即与企业联系的人,没有直接与企业对话的,没有权威性。而学院里每个系都是在院领导下展开工作的,在校内实践实验是可以安排的,在校外学院就没有专门负责这个工作的人,系主任或学科负责人都是专门的老师,教学与科研任务都不轻。具体由谁负责不好确定,做好做不好有何责任与利益,既没激励机制也没有惩罚机制。
二是活动经费和时间没有着落。建立一个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到外面的通信联络,交通出行,老师的时间,都是有花费和时间机会成本的。没有专门这方面的经费和专人,如要协商好一个单位,不是仅少数几个人说话就算数的,更不是短期能办到的。联络的时间越长,单位越大,花的经费和时间都大,越难办,很多情况下都是无果而归,但经费时间花费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这些人的积极性,也影响联系人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我们曾想把就近几家企业集团搞成实践基地,但考虑的这些机会成本及困难,只能是半途而废了。
三是双方的协商难以一致,企业一般不乐意接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独立的主体,由政府或其他部门分派学生去实习是绝对不可能了。企业要接收学生去实习或参观,一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增加企业的负担。学校和企业没有相应的互惠互利机制,学校有求于企业,企业很少求于学校,利益不对等,事情难成功。我们临近的几家进出口企业,联系了几年,他们还是不接受,只有个别学生通过特殊关系,进行单个的实习。要把实践协议签订下来并挂上牌子,难以实现。我们虽然与本市两个最大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协议书并挂了牌子,但具体与哪个企业签订实践协议是很难的。
四是基地数目总量少。对外经贸专业来说,仅有几个基地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实习实践不只是外贸业务,还有与专业有关的其他业务,就是仅做外贸单证实习,一个企业也只能容纳几个甚至一个,无论怎么使用,目前所有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都不能满足现有这么庞大的学生队伍。对此专业来说,又无法建立单一做实习用的基地,只能是少数企业作为代表,而大多数应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2.2 利用中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建立起来的基地空有其名,没有实质的教学项目。尽管我们认识到基地的重要性,学校也在催办,我们也确有基地存在,但多是没有实质性的实践工作,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一系列问题在背后:首先是企业不好接收较多学生,不仅是业务岗位难接受,而且是对80后的独生子女的吃苦精神持怀疑,对其安全担忧;其次是学校也没有具体的人、财、物支持;再次是教学任务中没有或用其他时间安排来替代了;还有行动不便,来去不好安排,不是随便参观,对方也没有专人接待和指导。
二是真正难以利用。我们的专业一般认为实习就是学做单证,与外商谈判,但一般企业能提供这个岗位的仅有数人和个别机会。如我们2002年就在绍兴建立的一个基地,而且是校友的公司,他说最多每年能给5名优秀学生提供,且不是一次来。从我们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机会得到这种实践机会。
三是片面理解实践教学。对外界人士来说,他们认为这个专业就是国际贸易,做进出口的,做单证,与海关、工商局、税务局打交道,其他没有什么可做的。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也大都这样认为,所以就局限于这种单一的工作,不可能接受这个专业庞大的学生队伍。也没有看到,当今的外经贸企业,业务范围非常大,不仅是外贸业务,还有招商引资,与外资企业合作,还有“走出去”,还有市场营销、企业宣传、研究策划、财会、管理、人力资源等工作,企业也认识不到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加之没有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企业没有积极性配合。
四是老师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没有。应该说,要学生去企业实践实习,必须先有老师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但限于目前条件,小企业一般没有意识与学校合作,认为老师都是学理论的,对他们没有多大用处,企业也没有专门的情报收集和计划机构,提供不了老师进行研究的项目,企业与学校都是隔离的,没有意识到现在企业要发展,需要智力支持,老师科研要有发展,离不开对企业现实问题的研究,社会科学离开现实就没有市场,也不可能做出好的科研。这个制约着整个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策略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是困难的,解决此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和行动:
一是要建立权威的专门机构,有专人来做,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学校教务处管这工作的实践教学科,应由处长亲自抓,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兼管,给予对外交往的相应权力,使之直接与企业或机关打交道,而不应只是向各院系分配任务,督促检查,统计总结等工作。各教学院系,也应由院长亲自抓,特别是对外交涉,具体工作可由一般人员来做,重大交涉他们承担,这就可增加权威性,提高办事效率和建立的成功率。如果这些要职要人不出面,让老师去做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同时,必须配备专项经费,用于此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让做此工作的老师,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经费支出补贴,使之具有积极性。
二是各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学校、学院、学科或系形成共识,动员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谁能为建立基地出力,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经济补偿。由于学生众多,企业一般难以接受较多的学生,因而基地不是几个就行了,应该是很多,面很广。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校期间就接受到实践的锻炼。
三是突破对外经贸企业的概念限制,扩大建立基地的业务范围和数量。由于外经贸企业遍布各个行业,与之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也到处都是。而且,外经贸人才已经不局限于就是直接从事国际贸易,做单证,如是这样单纯的工作,高职、高专、大专学生足够了。我们的眼光,要放在“大外经贸”上,即外贸、外资、外经、外交等方面,涉外经济、涉外法律、涉外管理、外事等事业和中介机构都可以,将来学生能够就业的地方,都是我们可以建立实践基地的地方。
四是建立一些非固定的松散的实践“基地”。这些不需要签订协议,不需要挂牌,不需要固定的实践基地,只需要经常与它们保持联系,如商务部门的各个分支机构,即省市区县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局、处、科室等,研究机构,甚至移民留学中介,另有海关、商检、海事、仲裁、国际商会、物流、海港码头、各类开发区等。这些机构可以作为了解外经贸的各种窗口,老师研究课题的来源,提前知道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与这些部门联系,除靠一些领导外,主要靠广大的老师及有关学生。
4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想
一是提高利用意识。要让师生员工明确进行实践教学是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必须在校就做的工作,同其他课程一样,是硬任务,不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大家重视,才会有切实的行动,好的效果。
二是确立企业和事业单位与学校的互利互惠机制。学生和老师进入企业,必须给予企业相应的利益补偿,如老师为基地单位做一些研究,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提供信息,为企业解决难题,输送优秀的毕业生,学生的实习工作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这样的话,企业也会主动给予学校相应的做法,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切实可行的实践实习活动。
三是确定合适的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每学期在安排实践工作前,必须落实具体的项目。如上学期,毕业学生实习,暑假,做中期论文的学生实践调查或实习,下学期,尽早安排毕业学生,能进哪个企业,做什么工作,何时进去,多长时间,双方应提前达成协议,且可根据变化临时调整。除已经建立的实践基地外,主要靠学生自己联系,把没处实习实践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基地进行。
五是让在校学生为企业做一些经常性服务活动。如当企业的志愿服务者,了解企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做宣传广告,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和招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老师与企业的联系者,通报双方的情况,让老师及时知晓企业的发展及问题,为企业出谋划策,让企业也知道学校人才的培养情况。
六是保证参加实践实习的老师和学生的合理活动经费。每学期的实习实践经费,要按实际开支核算落实下来,对老师的活动,根据远近和工作量,给予不低于在校的工作报酬,学生必要的花费,也按规定学校给予一定支持,特别是对贫困学生更应如此。
七是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针对以前实习没实习关系不大,或学生填写假实习日记和心得的现象,应把真正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经查核实给予优秀等级,特别优秀的奖励实践学分。没有实习实践的扣除相应的实践学分,做假实习日记报告的按考试作弊处分。
参考文献
[1] 孙成海.积极推进人才强商战略.国际贸易论坛[J].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