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2012年12月,我进入人生第40年头的时候,遭遇一次重大挫折:竟然在涨势如虹的市场中抛出全部股票。我深深地感到,知行合一是多么难以做到。股市中有太多的变数使你变得无知,股市中有太多的诱惑阻止你前行。
2012年6月,银行利率市场化试水,我在绝望中抛出全部股票(银行股占半仓),而后有幸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回。由于一年多来股市持续阴跌,我账户损失不少,本次操作尝到甜头后悟出道理,相信波段操作能显著提高收益。当年12月18日,沪深300指数上触年线后,我已经弥补了一年来的损失并小有盈余。因担心股指回调重新亏损,我只有清仓,希望股市回调后再买入以继续降低成本。然而,市场以大无畏的气势突破年线,屡创新高,银行股更是涨势恢宏。我再也没有机会在卖出价以下重新买入。
巨大的压力之下我选择了投机,凭借多年来练就的技术分析能力投机小盘股,希望能追上银行股涨幅,再重拾原来的投资策略。我使出全身武艺,辛苦操作,甚至彻夜难眠。投机的后遗症来了,操作的高度紧张和巨大压力使得我身心疲惫,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账户收益与原来的投资组合相比还是有6个百分点的差距。做股票是生活的一部分,投机使得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远不如我原来使用价值投资方法带来的适意悠闲。失望之余我只得认输,回到原来的价值投资道路上来。
人,只能在逆境中成长。两个月以来的辛苦很值得,我的投资哲学前进了一大步,这一步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也没有迈出。春节前后,我重新学习了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菲利普·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等经典著作。在困难重重、充满陷阱的投资路上,巨匠的思维、大师的智慧指引我前行。我重新确立了选股标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定性,股票价格评估为定量);投资战略:可以更换,但永远满仓,除非股价被严重高估。我从股票池里精心挑选出了4只股票全仓买进。
组合如下:招商银行57%、贵州茅台23%、江铃汽车10%、京东方10%。
本组合中,银行股持有比例超过50%。俗话说,银行业是万业之母,银行收益不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目前中国股市,只有银行板块估值被严重低估。银行业是高杠杆行业,稳健经营最为重要。招行最大的优点是高度重视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层提出的“百年招行”的宏伟目标。招行的房地产贷款总额仅占公司贷款总额的4.8%,为业内最低,低至业内平均水平的一半。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余额也只占6.1%。第二个优势是服务走在其他银行和客户的前面。服务好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好,其包括流程、环境、方便、客户需求的满足等等。招行是唯一一家在服务上能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中资银行。招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表示,“应该把更大的力量花费在客户关系的管理上。你必须下工夫了解自己的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合理地为他们的理财进行产品的配置组合,而不是把单一的产品推销给他们。只有这样,机构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招行在国内最先实现业务转型,在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中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可得到的最近年报数据:招行信用卡业务占据国内13%的份额,居行业第二;境外交易市场份额占据1/4,居行业第一。在私募基金托管市场占有40%份额,足见高端商务人士对招行的青睐。招行管理层于2009年提出二次转型,“用最小的资本消耗,实现盈利最大化”,“是一场管理的革命”,这是招行先做强而后做大的基础。
我在贵刊2012年第二期发表《未来行情与投资策略》一文,以1/3的篇幅分析了兴业银行。幸运的是,兴业银行至今上涨了50%,令我长舒一口气,没有愧对读者。现在,我对兴业银行有了新的看法。3月1日收盘,按2012年三季度净资产值为基准,兴业银行的市净率为1.59倍,已经反超招行的1.48倍。招行股票的最高溢价缺点已经消失。令人气愤的是,今年1月,兴业银行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定向增发新股,降低了每股净资产。管理层追求的是规模扩张的政绩,不惜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而招行见市场低迷,将配股计划推迟1年,显然,其管理层更重视股东利益。高杠杆是兴业银行高收益的重要原因,相比,招行的杠杆较低。2012年前3个季度兴业股东权益比例4.65%,招行则高很多,为6.07%,但净资产收益率仅比兴业低1个百分点,说明了招行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盈利能力高于兴业。
招行2012年每股净资产为9.34元,过去5年平均净资产收益为24%,假定未来10年净收益有所下降并扣除每年派发的红利,平均年留存利润为净资产15%,那么2022年每股净资产将达到40元,按届时净资产收益率15%,美国股市过去百年平均市盈率15倍计算,股价达90元。现在我平均14元的购买价将有5倍以上的回报,这还不包括每年相当于股价4%的红利收益。当然,如果中国发生经济危机,招行无法实现预计的发展目标,但凭借招行的风险意识,相信会是损失最小的银行。即使招行股价下跌一半,我也会耐心等到经济复苏,招行东山再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像同为招商局旗下的中集集团就是借行业危机消灭了竞争对手而垄断了集装箱制造市场。
江铃汽车在目前汽车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仍然取得20%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财务一贯稳健,负债长期保持在45%以下的低水平。整车毛利率也是汽车制造业最高。在商务车领域有强大竞争力,国内竞争对手只有南京依维柯。江铃一向高度重视产品质量,2012年推出自主研发的高端皮卡新品“域虎”,被列入军队采购目录。最让我欣赏的是,江铃汽车领导层一心一意做好企业,从来不搞送股或其他概念配合市场炒作,也没有乱花股东的钱。公司自1995年以来从未融资,每年都有大比例派息,还能有大量的现金投入产品研发、建设小蓝生产基地。江铃还很弱小,但触角已经伸向乘用车领域和重汽领域,虽然刚开始时困难重重,但我愿意与其共渡难关。
京东方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面板生产企业。2003年,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的TFT-LCD业务,仅仅盈利了2年,就连年亏损,只靠政府补贴才免于退市。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亏损大户竟然能够数次增发新股,融资建设高世代生产线,这与国家战略分不开的。我国是面板需求最大的国家,然而面板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京东方每一条生产线投产后,三星、LG等面板巨头就将其相应产品大幅下调价售价,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中国唯一的面板企业扼杀在摇篮里。2012年三季度,京东方在所有生产线全部投产后终于实现了单季盈利,四季度盈利超预期,实现全年盈利。我相信京东方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一家被国外产业巨头刻意绞杀而不死的企业未来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读了董事长王东升的《两种替代危机》,深刻感受到了京东方的危机感。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相信,危机感越强的企业,生命力也就越强。毕竟,面板行业是强周期、高风险的行业,京东方还将面临韩国企业的激烈竞争,所以我的配置只有10%。
至于贵州茅台长期投资价值的定性,但斌、李驰都讲了很多,我不再重复,这里只谈谈对贵州茅台目前事件的理解和股价评估。在塑化剂、三公禁酒、军队禁酒等利空影响下,茅台从最高位下跌34%,市盈率仅14倍。塑化剂事件易处理,生产过程严禁接触塑料就没事了。三公禁酒有影响,但其影响只是让茅台消费回归理性,从极端供不应求跌落到供需平衡而已。由于原来终端市场价对出厂价溢价太大,只要终端价不跌到千元,茅台还是能以819元的出厂价卖掉,对酒厂就没多大影响,损失的只是渠道利润。贵州茅台产品以最高端粮食酿造白酒的属性、不可复制性、极低的负债、长期保持3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15倍左右的市盈率很有吸引力。如果没有这些利空因素的影响,我难以等到这么低的股价。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2012年6月,银行利率市场化试水,我在绝望中抛出全部股票(银行股占半仓),而后有幸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回。由于一年多来股市持续阴跌,我账户损失不少,本次操作尝到甜头后悟出道理,相信波段操作能显著提高收益。当年12月18日,沪深300指数上触年线后,我已经弥补了一年来的损失并小有盈余。因担心股指回调重新亏损,我只有清仓,希望股市回调后再买入以继续降低成本。然而,市场以大无畏的气势突破年线,屡创新高,银行股更是涨势恢宏。我再也没有机会在卖出价以下重新买入。
巨大的压力之下我选择了投机,凭借多年来练就的技术分析能力投机小盘股,希望能追上银行股涨幅,再重拾原来的投资策略。我使出全身武艺,辛苦操作,甚至彻夜难眠。投机的后遗症来了,操作的高度紧张和巨大压力使得我身心疲惫,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账户收益与原来的投资组合相比还是有6个百分点的差距。做股票是生活的一部分,投机使得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远不如我原来使用价值投资方法带来的适意悠闲。失望之余我只得认输,回到原来的价值投资道路上来。
人,只能在逆境中成长。两个月以来的辛苦很值得,我的投资哲学前进了一大步,这一步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也没有迈出。春节前后,我重新学习了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菲利普·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等经典著作。在困难重重、充满陷阱的投资路上,巨匠的思维、大师的智慧指引我前行。我重新确立了选股标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定性,股票价格评估为定量);投资战略:可以更换,但永远满仓,除非股价被严重高估。我从股票池里精心挑选出了4只股票全仓买进。
组合如下:招商银行57%、贵州茅台23%、江铃汽车10%、京东方10%。
本组合中,银行股持有比例超过50%。俗话说,银行业是万业之母,银行收益不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目前中国股市,只有银行板块估值被严重低估。银行业是高杠杆行业,稳健经营最为重要。招行最大的优点是高度重视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层提出的“百年招行”的宏伟目标。招行的房地产贷款总额仅占公司贷款总额的4.8%,为业内最低,低至业内平均水平的一半。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余额也只占6.1%。第二个优势是服务走在其他银行和客户的前面。服务好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好,其包括流程、环境、方便、客户需求的满足等等。招行是唯一一家在服务上能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中资银行。招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表示,“应该把更大的力量花费在客户关系的管理上。你必须下工夫了解自己的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合理地为他们的理财进行产品的配置组合,而不是把单一的产品推销给他们。只有这样,机构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招行在国内最先实现业务转型,在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中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可得到的最近年报数据:招行信用卡业务占据国内13%的份额,居行业第二;境外交易市场份额占据1/4,居行业第一。在私募基金托管市场占有40%份额,足见高端商务人士对招行的青睐。招行管理层于2009年提出二次转型,“用最小的资本消耗,实现盈利最大化”,“是一场管理的革命”,这是招行先做强而后做大的基础。
我在贵刊2012年第二期发表《未来行情与投资策略》一文,以1/3的篇幅分析了兴业银行。幸运的是,兴业银行至今上涨了50%,令我长舒一口气,没有愧对读者。现在,我对兴业银行有了新的看法。3月1日收盘,按2012年三季度净资产值为基准,兴业银行的市净率为1.59倍,已经反超招行的1.48倍。招行股票的最高溢价缺点已经消失。令人气愤的是,今年1月,兴业银行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定向增发新股,降低了每股净资产。管理层追求的是规模扩张的政绩,不惜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而招行见市场低迷,将配股计划推迟1年,显然,其管理层更重视股东利益。高杠杆是兴业银行高收益的重要原因,相比,招行的杠杆较低。2012年前3个季度兴业股东权益比例4.65%,招行则高很多,为6.07%,但净资产收益率仅比兴业低1个百分点,说明了招行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盈利能力高于兴业。
招行2012年每股净资产为9.34元,过去5年平均净资产收益为24%,假定未来10年净收益有所下降并扣除每年派发的红利,平均年留存利润为净资产15%,那么2022年每股净资产将达到40元,按届时净资产收益率15%,美国股市过去百年平均市盈率15倍计算,股价达90元。现在我平均14元的购买价将有5倍以上的回报,这还不包括每年相当于股价4%的红利收益。当然,如果中国发生经济危机,招行无法实现预计的发展目标,但凭借招行的风险意识,相信会是损失最小的银行。即使招行股价下跌一半,我也会耐心等到经济复苏,招行东山再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像同为招商局旗下的中集集团就是借行业危机消灭了竞争对手而垄断了集装箱制造市场。
江铃汽车在目前汽车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仍然取得20%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财务一贯稳健,负债长期保持在45%以下的低水平。整车毛利率也是汽车制造业最高。在商务车领域有强大竞争力,国内竞争对手只有南京依维柯。江铃一向高度重视产品质量,2012年推出自主研发的高端皮卡新品“域虎”,被列入军队采购目录。最让我欣赏的是,江铃汽车领导层一心一意做好企业,从来不搞送股或其他概念配合市场炒作,也没有乱花股东的钱。公司自1995年以来从未融资,每年都有大比例派息,还能有大量的现金投入产品研发、建设小蓝生产基地。江铃还很弱小,但触角已经伸向乘用车领域和重汽领域,虽然刚开始时困难重重,但我愿意与其共渡难关。
京东方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面板生产企业。2003年,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的TFT-LCD业务,仅仅盈利了2年,就连年亏损,只靠政府补贴才免于退市。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亏损大户竟然能够数次增发新股,融资建设高世代生产线,这与国家战略分不开的。我国是面板需求最大的国家,然而面板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京东方每一条生产线投产后,三星、LG等面板巨头就将其相应产品大幅下调价售价,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中国唯一的面板企业扼杀在摇篮里。2012年三季度,京东方在所有生产线全部投产后终于实现了单季盈利,四季度盈利超预期,实现全年盈利。我相信京东方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一家被国外产业巨头刻意绞杀而不死的企业未来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读了董事长王东升的《两种替代危机》,深刻感受到了京东方的危机感。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相信,危机感越强的企业,生命力也就越强。毕竟,面板行业是强周期、高风险的行业,京东方还将面临韩国企业的激烈竞争,所以我的配置只有10%。
至于贵州茅台长期投资价值的定性,但斌、李驰都讲了很多,我不再重复,这里只谈谈对贵州茅台目前事件的理解和股价评估。在塑化剂、三公禁酒、军队禁酒等利空影响下,茅台从最高位下跌34%,市盈率仅14倍。塑化剂事件易处理,生产过程严禁接触塑料就没事了。三公禁酒有影响,但其影响只是让茅台消费回归理性,从极端供不应求跌落到供需平衡而已。由于原来终端市场价对出厂价溢价太大,只要终端价不跌到千元,茅台还是能以819元的出厂价卖掉,对酒厂就没多大影响,损失的只是渠道利润。贵州茅台产品以最高端粮食酿造白酒的属性、不可复制性、极低的负债、长期保持3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15倍左右的市盈率很有吸引力。如果没有这些利空因素的影响,我难以等到这么低的股价。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