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就是要改革英语课程中过分注重智育和传承知识的倾向,改革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新课标强调,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宽视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跨文化交际的主人。
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思想,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学生再也不能只是装知识的容器和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永不停止地灌输。所以,重建、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一、 转换角色,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自然规律,教学活动只不过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今天,英语新课标又重新把它扶正过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知识转化成能力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作用。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必定会对新知识、新内容热烈探求。这种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体现,更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巨大兴趣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达到新课标的关键。
北京大学肖川博士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如下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知识产生兴趣时;当学习内容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时;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二、 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严格的师尊生卑的等级关系使学生在心目中觉得:教师是威严的控制者和主宰者,自己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服从者。这种关系会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产生疲劳,最终对学习产生压抑、冷漠的态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之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必须建立起师生间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信任、关爱等情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才会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到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只是学生的服务者,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作为英语教师,课堂内外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关爱,对他们“张口就错”、“动笔就错”少一些指责,用教师的理解、平等和关爱,让学生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 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讲与练,构建“教学互动”关系,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了。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词汇、句法、语法等知识只能拿到英语情景中去讲。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独立、正确地运用知识。
著名语言学家洛克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新的课程标准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见,英语教学的讲练过程必须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所谓“互动”是指在教师的启动下,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总之,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在当前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师要把“一味地讲”变成创设活动的、接近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用英语进行对话、做游戏、扮演角色等,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在饶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英语、培养语感,在自己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了多层次的英语人才,继而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四、 教学方式上解除“风筝与线”的关系,放手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传统的师生关系如同“风筝与线”的关系,教师是牢牢拽住风筝的线,学生是挣不脱线而又依赖那线的风筝。要知道被线拽着的风筝是永远也飞不高的。出于教师传道授业的主导地位,教师控制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的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依赖,教师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结果,学生的知识面、信息量、创造力、实践能力等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现代教育理念迫切要求教师剪断拽住风筝的线,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学生于发达的信息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建立班级英语角、自办英语墙报、手抄报;与英语国家的学生交友等。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资料。凡此种种,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思想,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学生再也不能只是装知识的容器和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永不停止地灌输。所以,重建、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一、 转换角色,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自然规律,教学活动只不过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今天,英语新课标又重新把它扶正过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知识转化成能力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作用。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必定会对新知识、新内容热烈探求。这种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体现,更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巨大兴趣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达到新课标的关键。
北京大学肖川博士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如下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知识产生兴趣时;当学习内容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时;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二、 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严格的师尊生卑的等级关系使学生在心目中觉得:教师是威严的控制者和主宰者,自己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服从者。这种关系会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产生疲劳,最终对学习产生压抑、冷漠的态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之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必须建立起师生间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信任、关爱等情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才会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到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只是学生的服务者,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作为英语教师,课堂内外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关爱,对他们“张口就错”、“动笔就错”少一些指责,用教师的理解、平等和关爱,让学生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 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讲与练,构建“教学互动”关系,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了。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词汇、句法、语法等知识只能拿到英语情景中去讲。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独立、正确地运用知识。
著名语言学家洛克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新的课程标准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见,英语教学的讲练过程必须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所谓“互动”是指在教师的启动下,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总之,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在当前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师要把“一味地讲”变成创设活动的、接近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用英语进行对话、做游戏、扮演角色等,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在饶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英语、培养语感,在自己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了多层次的英语人才,继而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四、 教学方式上解除“风筝与线”的关系,放手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传统的师生关系如同“风筝与线”的关系,教师是牢牢拽住风筝的线,学生是挣不脱线而又依赖那线的风筝。要知道被线拽着的风筝是永远也飞不高的。出于教师传道授业的主导地位,教师控制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的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依赖,教师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结果,学生的知识面、信息量、创造力、实践能力等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现代教育理念迫切要求教师剪断拽住风筝的线,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学生于发达的信息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建立班级英语角、自办英语墙报、手抄报;与英语国家的学生交友等。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资料。凡此种种,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