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是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与自身角色的改变,许多幼儿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从而影响到学习与生活。在幼小衔接中,家长缺席现象及教育失当情况比较常见。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之间的区别,积极参与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迅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家庭教育;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027-01
每年九月,又有一批的幼儿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然而,许多幼儿在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却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源于幼儿与小学生的身心差异,由于二者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适应,由此产生了幼小衔接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更好更快地度过幼小衔接期,是所有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家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1.幼小衔接的常见误区
在幼小衔接工作上,许多幼儿家长的做法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家长教育缺席以及陷入教育误区。
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幼儿家长多方共同关注。然而,在这三者中,个别幼儿家长却呈现缺席的状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都有适应各自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缺少了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难以实现完美的对接。更何况,每个幼儿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最了解幼儿特点的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将是完成这项任务最好的保障。
然而,有许多幼儿家长虽然关注幼小衔接工作,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常常走入了各种教育误区。幼小衔接工作不能简单等同于提前掌握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急急忙忙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是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误解。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反而强化了幼儿的心理焦虑,对幼儿适应小学教育起了反作用。
2.幼小衔接的工作重心
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面对新环境下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诚然,家长送幼儿参加幼小衔接班,让幼儿能够提前了解新学期教育内容,减少因学习难度突然加大而给幼儿带来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幼儿在新学期的紧张情绪。但是,许多幼儿所参加的不规范的“培训班”,往往是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加强班。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更是将幼儿在初等教育的不适应的状况提前呈现。
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变化尤为明显。学习上,教学从依赖老师、父母到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课程重心从以游戏为主到以课业学习为主。这些变化对幼儿来说既新奇又陌生。生活上,幼儿园阶段的作息与小学阶段的作息也有明确不同。这些不同都会影响幼儿对新生活的适应。因此,通过幼小衔接教育,能让孩子逐步建立起新的学习生活习惯。
特别要注意的是,与具体的学习收获以及习惯培养,幼儿在面对新环境下的不良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新知识可以慢慢学习,学习与生活习惯可以慢慢培养,但是幼儿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则需要及时调整。与其在幼儿进入小学产生不适后再进行心理干预,不如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做好幼儿的心理建设工作。
3.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参与工作
(1)亲子沟通
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效果。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源自良好的亲子沟通。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好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找寻幼儿的优点,分享幼儿的快乐,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亲子之间建立信任与友善的关系。
(2)了解学习
家长要预先掌握幼儿即將迈入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准确情况。包括即将入学的小学的基本情况,家校间的交通路线,学校对幼儿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等,并将其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相对比,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
同时,家长也要尽快适应从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到小学生的家长的角色转变。除了对个人时间进行必要安排,还要多学习幼儿在小学阶段身心的基本变化以及新的教育手段与方式,更重要的是对自我在幼儿初等教育的角色变化要有必要心理的准备。
(3)鼓励帮助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作息,可以在幼小衔接期帮助孩子规划好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好幼儿的游戏时间与学习时间;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要详细告知幼儿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与拼搏努力;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小学的生活,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即将学习的小学校园;为让幼儿尽快扫除对新学期所学知识的陌生感,可以给孩子简要介绍他即将学习到的基本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从学前阶段进入初等教育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家长的参与是给幼儿新学期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2-64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家庭教育;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027-01
每年九月,又有一批的幼儿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然而,许多幼儿在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却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源于幼儿与小学生的身心差异,由于二者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适应,由此产生了幼小衔接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更好更快地度过幼小衔接期,是所有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家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1.幼小衔接的常见误区
在幼小衔接工作上,许多幼儿家长的做法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家长教育缺席以及陷入教育误区。
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幼儿家长多方共同关注。然而,在这三者中,个别幼儿家长却呈现缺席的状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都有适应各自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缺少了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难以实现完美的对接。更何况,每个幼儿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最了解幼儿特点的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将是完成这项任务最好的保障。
然而,有许多幼儿家长虽然关注幼小衔接工作,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常常走入了各种教育误区。幼小衔接工作不能简单等同于提前掌握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急急忙忙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是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误解。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反而强化了幼儿的心理焦虑,对幼儿适应小学教育起了反作用。
2.幼小衔接的工作重心
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面对新环境下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诚然,家长送幼儿参加幼小衔接班,让幼儿能够提前了解新学期教育内容,减少因学习难度突然加大而给幼儿带来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幼儿在新学期的紧张情绪。但是,许多幼儿所参加的不规范的“培训班”,往往是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加强班。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更是将幼儿在初等教育的不适应的状况提前呈现。
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变化尤为明显。学习上,教学从依赖老师、父母到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课程重心从以游戏为主到以课业学习为主。这些变化对幼儿来说既新奇又陌生。生活上,幼儿园阶段的作息与小学阶段的作息也有明确不同。这些不同都会影响幼儿对新生活的适应。因此,通过幼小衔接教育,能让孩子逐步建立起新的学习生活习惯。
特别要注意的是,与具体的学习收获以及习惯培养,幼儿在面对新环境下的不良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新知识可以慢慢学习,学习与生活习惯可以慢慢培养,但是幼儿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则需要及时调整。与其在幼儿进入小学产生不适后再进行心理干预,不如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做好幼儿的心理建设工作。
3.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参与工作
(1)亲子沟通
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效果。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源自良好的亲子沟通。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好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找寻幼儿的优点,分享幼儿的快乐,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亲子之间建立信任与友善的关系。
(2)了解学习
家长要预先掌握幼儿即將迈入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准确情况。包括即将入学的小学的基本情况,家校间的交通路线,学校对幼儿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等,并将其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相对比,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
同时,家长也要尽快适应从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到小学生的家长的角色转变。除了对个人时间进行必要安排,还要多学习幼儿在小学阶段身心的基本变化以及新的教育手段与方式,更重要的是对自我在幼儿初等教育的角色变化要有必要心理的准备。
(3)鼓励帮助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作息,可以在幼小衔接期帮助孩子规划好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好幼儿的游戏时间与学习时间;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要详细告知幼儿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与拼搏努力;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小学的生活,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即将学习的小学校园;为让幼儿尽快扫除对新学期所学知识的陌生感,可以给孩子简要介绍他即将学习到的基本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从学前阶段进入初等教育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家长的参与是给幼儿新学期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