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意注意是具有预定的目的,有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集中和稳定学生的注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激发其展开思维,培养其不懈地追求和进取精神,对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从几方面浅析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的唤起”。
一、转换思维,唤起有意注意
授新课前的复习提问,由于部分学生特殊的学习心理及其行为表现,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倾向:第一种:漠不关心,充当“事外人”。即当一学生被提问时,其他部分学生干别的、想别的,对提问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成为“事外人”。第二种:急于找答案而顾不上听同学回答问题答得如何,自己急于翻课本、查笔记、找答案,以备老师下次问到自己……。这些现象,很容易使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与被提问学生的对话,直接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果。如何把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采用思维转换法,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使学生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坚持听课,具体做法是:采取“学生当老师”法,即提问某一学生回答问题后,请另一位学生“当老师”判断:①前一位同学回答了几个问题?②回答的问题对了几个?错了几个?③把前一位同学回答错的问题改正过来;④根据判断结果,给前一位同学打分数。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再对二位同学的回答进行评定,得出正确答案。
这样得到的反馈是:全班同学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将分散的思维集中取向,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每一位同学的有意注意唤起,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二、激发兴趣,唤起有意注意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从古代人们就注意到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力,而今物理课堂教学中若能从激发兴趣入手,会收到唤起有意注意的效果,达到强化学习动机之目的。
例如《电场线》一节的教学,归纳电场线特征,可形象描述为正点电荷——光芒万丈;负点电荷——万箭穿心;等量异种点荷——携手合作;等同异种点荷——势不两立,几个形象的词汇,会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讨论中来,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弄清此类问题,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再如《磁场》和《电磁感应》两章中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的应用教学中,我利用了刘欢一曲家喻户晓的《好汉歌》中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唤起了学生的注意,自觉伸手,认真判断,并明确不能“乱”出手,出左手,达到“武力”取胜,(判断安培力,包含磁力方向);出右手,做到感天动地,痛哭流涕(判感应电流方向),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既找到快乐,又学到知识,一举两得,愉快教学。
三、设疑探究,唤起有意注意
中学物理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内容,利用教材编排的逻辑性、科学性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着意设计,有程序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探究”,是课堂上“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又一方法。
又如: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混淆,此时,注意力稍不集中,会对本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可设疑:学生原地上跳时,既然地对人的作用力和人对地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人还能跳起?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探究时,可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例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悟出道理,从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如上所述,对一般的问题提出几个不一般的疑问,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究、主动思维的条件,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会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入手,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兴趣,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学好物理这门学科。
一、转换思维,唤起有意注意
授新课前的复习提问,由于部分学生特殊的学习心理及其行为表现,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倾向:第一种:漠不关心,充当“事外人”。即当一学生被提问时,其他部分学生干别的、想别的,对提问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成为“事外人”。第二种:急于找答案而顾不上听同学回答问题答得如何,自己急于翻课本、查笔记、找答案,以备老师下次问到自己……。这些现象,很容易使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与被提问学生的对话,直接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果。如何把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采用思维转换法,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使学生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坚持听课,具体做法是:采取“学生当老师”法,即提问某一学生回答问题后,请另一位学生“当老师”判断:①前一位同学回答了几个问题?②回答的问题对了几个?错了几个?③把前一位同学回答错的问题改正过来;④根据判断结果,给前一位同学打分数。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再对二位同学的回答进行评定,得出正确答案。
这样得到的反馈是:全班同学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将分散的思维集中取向,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每一位同学的有意注意唤起,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二、激发兴趣,唤起有意注意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从古代人们就注意到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力,而今物理课堂教学中若能从激发兴趣入手,会收到唤起有意注意的效果,达到强化学习动机之目的。
例如《电场线》一节的教学,归纳电场线特征,可形象描述为正点电荷——光芒万丈;负点电荷——万箭穿心;等量异种点荷——携手合作;等同异种点荷——势不两立,几个形象的词汇,会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讨论中来,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弄清此类问题,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再如《磁场》和《电磁感应》两章中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的应用教学中,我利用了刘欢一曲家喻户晓的《好汉歌》中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唤起了学生的注意,自觉伸手,认真判断,并明确不能“乱”出手,出左手,达到“武力”取胜,(判断安培力,包含磁力方向);出右手,做到感天动地,痛哭流涕(判感应电流方向),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既找到快乐,又学到知识,一举两得,愉快教学。
三、设疑探究,唤起有意注意
中学物理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内容,利用教材编排的逻辑性、科学性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着意设计,有程序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探究”,是课堂上“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又一方法。
又如: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混淆,此时,注意力稍不集中,会对本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可设疑:学生原地上跳时,既然地对人的作用力和人对地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人还能跳起?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探究时,可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例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悟出道理,从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如上所述,对一般的问题提出几个不一般的疑问,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究、主动思维的条件,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会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入手,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兴趣,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学好物理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