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论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1 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要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高中生物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
2 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
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认真钻研教材是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2 有效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必须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2.3 合理整合可利用的生物教學资源
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3.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3.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3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探究学习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
4 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
5 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以上仅从几个侧面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而且有效学习不仅牵涉到课堂上的问题,更多的是课外的因素,如作业安排、教学管理、时空安排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1 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要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高中生物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
2 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
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认真钻研教材是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2 有效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必须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2.3 合理整合可利用的生物教學资源
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3.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3.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3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探究学习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
4 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
5 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以上仅从几个侧面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而且有效学习不仅牵涉到课堂上的问题,更多的是课外的因素,如作业安排、教学管理、时空安排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