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teve Soresi2005年设计的SPM口语活动模式旨在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口语练习者的语言流利性。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说明,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得出SPM口语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
【关键词】口语流利性 SPM口语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
一、 引言
流利性是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所明确追求的目标之一。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口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的实际效果,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目前广州市的初中毕业生英语口语测试主要采用电脑软件和计算机网络进行(也称为:“人机对话”)。在口语考试的第三部分short talk的评分标准主要侧重三个方面:内容(Content)、流利性(Fluency)和准确性(Accuracy)。
二、 理论基础
Steve Soresi 设计的SPM(Sentence Per Minute)口语活动主要强调通过反复的练习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从而提高口语的流利性。蒋婷婷(2008)根据第二语言输出的教学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指出SPM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练习者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而且可以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文秋芳(2001)提出“不同时段,不同重点”的观点,即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应该先易后难:“就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来说,在口语中流利性先于准确性和多样性”。
Krashen年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告诉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输入大量具有真实意义且又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能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由i向i 1移动,利用SPM口语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repetition)使学生能够在第二语言产生的流利性方面有所提升。
因此,笔者考虑到初中学生尚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口语课的目标首先应该侧重于流利性方面的提升。借鉴SPM这种提高学生口语流利性的口语教学活动尝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以话题为中心,探讨SPM活动在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方面的可行性。
三、 基本框架
SPM口语活动是以语言输出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在初中的英语口语活动中采用此练习模式能在最小的时间范围内帮助最多学生产出最大量的语言输出。学生通过重复的形式面对不同的听众多次改善提高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口语流利性,同时其口语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复杂性相应得到改善。
SPM口语活动可结合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进行,本文着重于课堂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模式的介绍。课前结合课本语言知识的精讲,同时对学生输入相关主题的文本,进行拓展的泛读训练。课堂上,在口语练习前,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并且明确练习目的及操作方式,以确保口语练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活动分为准备阶段和三轮(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考虑两轮)的口语练习。学生按照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合,对于人数较为庞大的班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能有效降低学生口语练习的焦虑感。
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分别编号为 A,B,C,D),学生要非常清晰自己的编号,因为四人小组在活动时有:A→B,C→D,B→A,D→C等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
老师展示简短对话的主题,所有学生先用2分钟的时间做好讲话准备。老师负责计时,SPM活动模式如表1:
在四人小组中,学生之间围绕同一个话题的简短说话能够在大约三分钟内以变化组合的多种pair work形式重复讲话,每一次说话者面对的听众都不同,因而对于同主题的说话学生也能聆听到三次不同的表述。这无疑有效保持了学生之间的新鲜感并且提高了他们练习的效率。听的同学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关注对方语言中的数量及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学习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提升记笔记的能力。
在最后步骤中,选择用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转述,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用第三人称的转述,使简短说话变得更具挑战性,学生要关注到人称的转换,恰当使用第三人称的动词单数形式等,这个考验能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完以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评价,首先是老师的总体点评,其次是学生自评,最后还可以结合同伴评价来进一步提升口语练习的效率。
四、 教学案例
笔者以一节初一的省级研讨课为例,谈一谈SPM口语操作课的实施。教材为牛津英语广州版7年级上册的Module2 Unit4 Seasons:Speaking
【关键词】口语流利性 SPM口语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
一、 引言
流利性是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所明确追求的目标之一。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口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的实际效果,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目前广州市的初中毕业生英语口语测试主要采用电脑软件和计算机网络进行(也称为:“人机对话”)。在口语考试的第三部分short talk的评分标准主要侧重三个方面:内容(Content)、流利性(Fluency)和准确性(Accuracy)。
二、 理论基础
Steve Soresi 设计的SPM(Sentence Per Minute)口语活动主要强调通过反复的练习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从而提高口语的流利性。蒋婷婷(2008)根据第二语言输出的教学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指出SPM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练习者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而且可以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文秋芳(2001)提出“不同时段,不同重点”的观点,即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应该先易后难:“就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来说,在口语中流利性先于准确性和多样性”。
Krashen年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告诉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输入大量具有真实意义且又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能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由i向i 1移动,利用SPM口语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repetition)使学生能够在第二语言产生的流利性方面有所提升。
因此,笔者考虑到初中学生尚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口语课的目标首先应该侧重于流利性方面的提升。借鉴SPM这种提高学生口语流利性的口语教学活动尝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以话题为中心,探讨SPM活动在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方面的可行性。
三、 基本框架
SPM口语活动是以语言输出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在初中的英语口语活动中采用此练习模式能在最小的时间范围内帮助最多学生产出最大量的语言输出。学生通过重复的形式面对不同的听众多次改善提高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口语流利性,同时其口语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复杂性相应得到改善。
SPM口语活动可结合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进行,本文着重于课堂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模式的介绍。课前结合课本语言知识的精讲,同时对学生输入相关主题的文本,进行拓展的泛读训练。课堂上,在口语练习前,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并且明确练习目的及操作方式,以确保口语练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活动分为准备阶段和三轮(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考虑两轮)的口语练习。学生按照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合,对于人数较为庞大的班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能有效降低学生口语练习的焦虑感。
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分别编号为 A,B,C,D),学生要非常清晰自己的编号,因为四人小组在活动时有:A→B,C→D,B→A,D→C等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
老师展示简短对话的主题,所有学生先用2分钟的时间做好讲话准备。老师负责计时,SPM活动模式如表1:
在四人小组中,学生之间围绕同一个话题的简短说话能够在大约三分钟内以变化组合的多种pair work形式重复讲话,每一次说话者面对的听众都不同,因而对于同主题的说话学生也能聆听到三次不同的表述。这无疑有效保持了学生之间的新鲜感并且提高了他们练习的效率。听的同学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关注对方语言中的数量及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学习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提升记笔记的能力。
在最后步骤中,选择用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转述,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用第三人称的转述,使简短说话变得更具挑战性,学生要关注到人称的转换,恰当使用第三人称的动词单数形式等,这个考验能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完以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评价,首先是老师的总体点评,其次是学生自评,最后还可以结合同伴评价来进一步提升口语练习的效率。
四、 教学案例
笔者以一节初一的省级研讨课为例,谈一谈SPM口语操作课的实施。教材为牛津英语广州版7年级上册的Module2 Unit4 Seasons:Spe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