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是新兴的一个学科。城市设计的好坏也可作为现代宜居城市的标准。城市中的构成元素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城市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指土地的使用,建筑形态的组合,交通与停车,步行区,公共空间,标志与标牌,活动支持,保护与改造。我将以广州为例,对城市设计中的构成元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州;城市设计;宜居;环境;土地;建筑;交通;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宜居城市永远是我们生活的热点话题,广州是十大潜力宜居城市之一,名列第四,但这仅仅是中国国内的排名而已,在世界宜居城市排名中,中国除了香港台湾能进入前100名外,没有一个城市能入围。对于这些,宜居城市的依据是什么?据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介紹,选用国际上通用的PSR方法,选取水环境、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壤土地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的宜居性以及整个环境管理绩效八大指标建立监测指标,成为监测宜居城市的标准。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如何,也可以体现城市是否适宜居住。将以城市设计中的构成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广州的城市设计进行探讨,包括土地的使用,建筑形态的组合,交通与停车,步行区,公共空间,标志与标牌,活动支持,保护与改造。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即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作为新兴学科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只是一直与城市规划合并在一起,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单独分离出来。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于1950年开始出现,一直至1960年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城市设计学位“的设立,现代城市设计才真正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关于城市设计的若干理解,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理解和剖析:林奇指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认为,“城市设计是建筑向城市的扩大,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的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味的空间秩序”。乔拿森‧巴挪特则认为城市设计乃是一项城市造型的工作,它的目的在展露城市的整体印象与整体美。吴良镛先生指出,“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
以我看来,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进行的设计。传统的城市设计主要是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而现代的城市设计在也可运用手法来实现,但其宗旨与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而有特色的环境,使其满足人类在生活机能、社会、经济以及美观上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振兴,这就是所谓的宜居城市。
3 结合广州实况,探讨广州城市设计的构成元素。
土地的利用
“土地使用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设计所应该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将其作为设计元素之一,旨在能够对土地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空间24小时保持活力。”土地使用内容又包括四个方面:1.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2.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3.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4.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就第一点土地使用的经济性而言,土地的综合使用能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和地面的综合的立体开发,如采用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广州在土地综合利用上,做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天河城-广百百货-购书中心一带,用地下商场“又一城”把三者连接在一起,更与地铁、BRT交通相接,做到了商业与交通的一体化,方便了市民,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看设计是否适宜,看它平时的人流就可知道。这个商业圈,是全广州最繁荣的商业圈,在天河的中心地段,在广州90年代CBD中信大厦与21世纪新CBD珠江新城中轴线之上,每天上班的人流与休闲的人流络绎不绝,相比紧邻的正佳广场,就逊色很多了。在“又一城”未兴建之前,正佳广场与天河城的商业联系还算可以,在建之后,这种地下商业交通正好把正佳与天河城的连接切断,取而代之的是“天河城-广百百货-购书中心”购物圈。
广州北京路将完成的“地下商业街”商圈的建设,完成后,北京路将被打造成全国首个地上地下连成一体的“立体商圈”。 这个商业区的地面部分便是北京路商业带,地下则是一条从人民公园经中山五路、大小马站路和西湖路直通名盛广场的商业通道。这一通道把动漫星城和沿途的广百及广百新翼、新大新商场以及五月花广场等大型商城连接起来,同时将于地铁公园前站相连,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商业隧道,并与北京路地面商业带在商业流线上形成完整的立体回环体系。这就为喜爱逛街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下了地铁后可直接进入地下商业区,通过地下通道便可到达任意一个购物广场。这个通道不仅仅起到连接作用,而且本身也是商业街,通道沿途两侧都设有商铺,让市民可以“边逛边行”,既可以逛大型购物广场,又可以体验到在特色商业街购物的乐趣。
建筑形态与组合
建筑物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建筑物及其在城市环境中群体组合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因此建筑的形态,如大小、形状、高低,形式,包括建筑风格、色彩、材料、质感,和建筑物的互相组合,在人们的视觉审美中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徐雷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提出“1.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化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应该将建筑体块退后。2.保证历史建筑与周围建筑有很好的协调。3.保证城市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4.保证城市的天际线能有自己的特色。”
可以说,广州在这几点上是参次不齐的。由于土地非常矜贵,大部分建筑,除了政府大楼外,都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形成无限的建筑空间,因为许多的街道转角位,未能将建筑体后退形成良好的视觉,有的建筑为了不造成强大的压迫感,只能在材质上做文章――用玻璃幕墙造成镜面效果,来减弱高大建筑对人们的压抑。而历史建筑与周围建筑协调方面,除了历史建筑本身要得到保护外,对历史建筑视觉上给人们的感觉也应该要得到保护,如(图1)广州
图1
海关大楼,其背后的建筑及建筑上的广告牌严重影响了历史建筑的主体性。另外,值得赞扬的是,珠江新城在城市规划中得到的城市天际线有着良好的景观效果,(如图2),这是人们进入城市之前,从城市的入口方向很容易观赏到的,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显得尤其重要。
图2
交通与停车
交通与停车这一元素是对城市交通的组织,是通过对主次干道、高速公路、停车场、停车库以及路边停车区等布局与设计来构成城市的空间骨架。停车库可采取多层次停车形式、地面停车形式、路边停车形式、地下停车形式。特别鼓励建设地下停车库形式,以减少停车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同时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目前广州乃至全国的多层车库建设比较少,实际上,多层次车库因其节约用地,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地下停车方式目前是最多采用的一种停车方式。虽然广州许多小区都已经采用了地下停车这种方式,但屡屡可见许多小区的私家车仍然停拍在小区的花园或干道上,形成交通阻塞,影响景观,(如图3)。住宅小区停车难,占道或占用区内绿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小区内管理困难、环境恶化。前几年建成的住宅小区大多采用地面停车场或小区内路边停车的形式,由于当时居民拥有汽车量有限,尚能满足停车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小汽车已逐步进入平常家庭,原有的小区设计已不能满足停车要求。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
另外,一直以来,一般认为停车库只要使用合理、技术完备就达到了要求。随着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不会再仅限于对使用方便的满足,对建筑美的精神要求也将随之提高。特别是小区住宅,赏心悦目的建筑环境肯定有助于他们建立和保持对优良居住环境的认同。做法可以是与绿化相结合,灯光设计,布置景观小品,与建筑的通风、采光等地面设施结合设计,把天光引入地下室等等。
近来,广州为了舒缓道路交通堵塞的情况,学习北京等其他城市,在中山大道兴建了一种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名叫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这种交通工具将使用封闭的公交专用车道,工程造价是轻轨的1/20,地铁的1/10。这种交通的确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先堵塞的交通,但是上下班时间,不是BRT以外的道路的堵塞情况也还是惨不忍睹的。加之为了BRT而形成的人行方式也是不人性化的。人们要冒着暴晒或是大雨登上几乎五米高没有顶棚遮挡的天桥(如图4)才能到达BRT乘车点,以目前广州商品房楼高2.8米计算,坐一趟BRT
(图4)
需上下四趟换算成单向就相当于爬8层楼,虽然有些已经安装了扶手电梯以供老人小孩或是残疾人使用,但数量是极少的。
步行区
步行区(街)的设计是为了城市的一定区域内实行人车分离。通过步行街、步行广场、人性天桥、人性地道和室内步行空间的规划建设,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区域内没有机动车辆的行走,目的是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广州的步行区,如北京路步行街,两侧为商业建筑,同时保留的原有的特色骑楼建筑,并在步行街中间建设了供观赏学习的历史文物古迹(图5),加上具有广东特色的雕塑,形成独一无二的丰富而愉快的购物空间。步行街中,每隔一段就有饮水及座凳等公共设施,为市民的购物提供方便。
图5北京路步行街的古迹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计,顾名思义,是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的设计。中国的城市,曾经具有很丰富的公共空间生活,如街道模式,四合院模式,但是近20年以来,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越来越走向机动车化、高速公路化,大部分的公共空间变成政治性空间、商业性空间。
广州也不例外,这个城市曾经是一个以步行为主的城市,而现今,随着高架桥、路的引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的问题,但同时也鼓励了更多的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目前,广州人工作、休闲、生活都以乘坐公共汽车、或开私家车为主,基本上从工作的地方到家里或出去休闲,都是在汽车上,没有了步行,也没有在公共场所进行交流,人们从传统的街道院落的生活,转移到郊区或者是新城区里面门径社会或者是半门径社会。从珠江新城的格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已经成了为在工作、经济、商业、政治、文化上成功的人服务的CBD。过去其中的绿地是小孩子、大人可以休闲玩的地方,现在这些绿地成为旁边的高楼或者是居住的人所欣赏的,而不是作为公共空间让大家共同拥有和使用的。这种分割造成了社会的分化,表面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实际上是排斥每个人享受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标志与标牌
标志与标牌在城市中起到指向作用,是人们认知城市的符号,是城市商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指示牌、广告、宣传牌、牌匾和灯箱等,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实际上,标志与标牌就是一个环境视觉问题,除了最根本的能说明问题本身外,艺术设计占很重要的地位。
广州红专厂(原鹰金钱罐头厂)自2009年开发建筑以来,陆续完善厂区的规划与设计,包括道路流线的重规划,原建筑的维护与翻新,新公司及组织的进驻,标志与标牌的设立等等,目标是造就一个类似北京798的艺术生活创意园。其中,厂区的标志与标牌设计颇具创意,有指示性的路牌(图6),铭牌(图7)门牌(图8-9),也有警示性的标牌(图10),还有短暂性的为了某个活动而设的广告牌(图11-12)。这些标志与标牌为厂区的艺术气氛提高到的极致,它们是厂区的点睛品。
图6 图7
活动支持
活动支持的目的在于加强人的行为和城市环境空间的相互依存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具有场所的意义。调查表明,有活动支持的商业广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相反,那些大量铺装,没有乔木作遮掩的暴晒广场,参与的人数寥寥可数。商业的支持可体现为有沿街商铺,流动的雪糕车,街头艺人或者街头商业画家,滚轴溜冰室外班,户外咖啡售卖点等等。有了这些活动的支持,使环境变得更活跃、更有生命力。
保护与改造
保护与改造是以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连续性为重要目的的。
猎德村是广州市启动改造的首个城中村,位于珠江新城CBD地区,临近新城市中轴线,区位特殊,其建设改造,有利于改善中央商务区城市面貌、优化中央商务区投资环境,可助珠江新城变不可复制的CBD 。
猎德村整体改造实施中,坚持“保护和延续岭南水乡传统文化”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确定“六保留、六改造”规划要点。保持村落原有传统形态、肌理、界面和环境、保存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从空间尺度和环境氛围上充分考虑村民对传统风俗、生活模式的习惯。总体布局以龙母庙为中心复建宗祠区,宗祠区西侧主要为新建的商业、办公、酒店区,与新城市中轴线的建筑和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宗祠区东侧主要为村民住宅安置区。
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将继续贯彻“文脉延续”的理念,继猎德村保持原有的传统形态、肌理后,新一轮的城中村改造中,黄埔区文冲村也将保留并整饰代表其村文脉和生活风貌的河涌、池塘,并对村内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
结语:
广州乃是全国十大潜力宜居城市之一,希望通过分析所得的几点城市设计构成元素中得到思考,坚持不屑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作出贡献,创造高质量的宜居城市。“BETTER CITY BETTER LIFE”永远是我们的所追寻的。
参考文献
[1]徐雷.城市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葉嘉安.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期刊,2006年06期
[3]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R].中国大学生网,2010年3月
[4]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设计[R].中华园林网,2007年6月
关键词:广州;城市设计;宜居;环境;土地;建筑;交通;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宜居城市永远是我们生活的热点话题,广州是十大潜力宜居城市之一,名列第四,但这仅仅是中国国内的排名而已,在世界宜居城市排名中,中国除了香港台湾能进入前100名外,没有一个城市能入围。对于这些,宜居城市的依据是什么?据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介紹,选用国际上通用的PSR方法,选取水环境、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壤土地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的宜居性以及整个环境管理绩效八大指标建立监测指标,成为监测宜居城市的标准。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如何,也可以体现城市是否适宜居住。将以城市设计中的构成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广州的城市设计进行探讨,包括土地的使用,建筑形态的组合,交通与停车,步行区,公共空间,标志与标牌,活动支持,保护与改造。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即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作为新兴学科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只是一直与城市规划合并在一起,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单独分离出来。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于1950年开始出现,一直至1960年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城市设计学位“的设立,现代城市设计才真正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关于城市设计的若干理解,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理解和剖析:林奇指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认为,“城市设计是建筑向城市的扩大,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的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味的空间秩序”。乔拿森‧巴挪特则认为城市设计乃是一项城市造型的工作,它的目的在展露城市的整体印象与整体美。吴良镛先生指出,“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
以我看来,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进行的设计。传统的城市设计主要是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而现代的城市设计在也可运用手法来实现,但其宗旨与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而有特色的环境,使其满足人类在生活机能、社会、经济以及美观上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振兴,这就是所谓的宜居城市。
3 结合广州实况,探讨广州城市设计的构成元素。
土地的利用
“土地使用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设计所应该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将其作为设计元素之一,旨在能够对土地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空间24小时保持活力。”土地使用内容又包括四个方面:1.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2.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3.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4.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就第一点土地使用的经济性而言,土地的综合使用能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和地面的综合的立体开发,如采用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广州在土地综合利用上,做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天河城-广百百货-购书中心一带,用地下商场“又一城”把三者连接在一起,更与地铁、BRT交通相接,做到了商业与交通的一体化,方便了市民,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看设计是否适宜,看它平时的人流就可知道。这个商业圈,是全广州最繁荣的商业圈,在天河的中心地段,在广州90年代CBD中信大厦与21世纪新CBD珠江新城中轴线之上,每天上班的人流与休闲的人流络绎不绝,相比紧邻的正佳广场,就逊色很多了。在“又一城”未兴建之前,正佳广场与天河城的商业联系还算可以,在建之后,这种地下商业交通正好把正佳与天河城的连接切断,取而代之的是“天河城-广百百货-购书中心”购物圈。
广州北京路将完成的“地下商业街”商圈的建设,完成后,北京路将被打造成全国首个地上地下连成一体的“立体商圈”。 这个商业区的地面部分便是北京路商业带,地下则是一条从人民公园经中山五路、大小马站路和西湖路直通名盛广场的商业通道。这一通道把动漫星城和沿途的广百及广百新翼、新大新商场以及五月花广场等大型商城连接起来,同时将于地铁公园前站相连,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商业隧道,并与北京路地面商业带在商业流线上形成完整的立体回环体系。这就为喜爱逛街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下了地铁后可直接进入地下商业区,通过地下通道便可到达任意一个购物广场。这个通道不仅仅起到连接作用,而且本身也是商业街,通道沿途两侧都设有商铺,让市民可以“边逛边行”,既可以逛大型购物广场,又可以体验到在特色商业街购物的乐趣。
建筑形态与组合
建筑物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建筑物及其在城市环境中群体组合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因此建筑的形态,如大小、形状、高低,形式,包括建筑风格、色彩、材料、质感,和建筑物的互相组合,在人们的视觉审美中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徐雷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提出“1.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化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应该将建筑体块退后。2.保证历史建筑与周围建筑有很好的协调。3.保证城市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4.保证城市的天际线能有自己的特色。”
可以说,广州在这几点上是参次不齐的。由于土地非常矜贵,大部分建筑,除了政府大楼外,都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形成无限的建筑空间,因为许多的街道转角位,未能将建筑体后退形成良好的视觉,有的建筑为了不造成强大的压迫感,只能在材质上做文章――用玻璃幕墙造成镜面效果,来减弱高大建筑对人们的压抑。而历史建筑与周围建筑协调方面,除了历史建筑本身要得到保护外,对历史建筑视觉上给人们的感觉也应该要得到保护,如(图1)广州
图1
海关大楼,其背后的建筑及建筑上的广告牌严重影响了历史建筑的主体性。另外,值得赞扬的是,珠江新城在城市规划中得到的城市天际线有着良好的景观效果,(如图2),这是人们进入城市之前,从城市的入口方向很容易观赏到的,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显得尤其重要。
图2
交通与停车
交通与停车这一元素是对城市交通的组织,是通过对主次干道、高速公路、停车场、停车库以及路边停车区等布局与设计来构成城市的空间骨架。停车库可采取多层次停车形式、地面停车形式、路边停车形式、地下停车形式。特别鼓励建设地下停车库形式,以减少停车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同时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目前广州乃至全国的多层车库建设比较少,实际上,多层次车库因其节约用地,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地下停车方式目前是最多采用的一种停车方式。虽然广州许多小区都已经采用了地下停车这种方式,但屡屡可见许多小区的私家车仍然停拍在小区的花园或干道上,形成交通阻塞,影响景观,(如图3)。住宅小区停车难,占道或占用区内绿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小区内管理困难、环境恶化。前几年建成的住宅小区大多采用地面停车场或小区内路边停车的形式,由于当时居民拥有汽车量有限,尚能满足停车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小汽车已逐步进入平常家庭,原有的小区设计已不能满足停车要求。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
另外,一直以来,一般认为停车库只要使用合理、技术完备就达到了要求。随着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不会再仅限于对使用方便的满足,对建筑美的精神要求也将随之提高。特别是小区住宅,赏心悦目的建筑环境肯定有助于他们建立和保持对优良居住环境的认同。做法可以是与绿化相结合,灯光设计,布置景观小品,与建筑的通风、采光等地面设施结合设计,把天光引入地下室等等。
近来,广州为了舒缓道路交通堵塞的情况,学习北京等其他城市,在中山大道兴建了一种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名叫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这种交通工具将使用封闭的公交专用车道,工程造价是轻轨的1/20,地铁的1/10。这种交通的确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先堵塞的交通,但是上下班时间,不是BRT以外的道路的堵塞情况也还是惨不忍睹的。加之为了BRT而形成的人行方式也是不人性化的。人们要冒着暴晒或是大雨登上几乎五米高没有顶棚遮挡的天桥(如图4)才能到达BRT乘车点,以目前广州商品房楼高2.8米计算,坐一趟BRT
(图4)
需上下四趟换算成单向就相当于爬8层楼,虽然有些已经安装了扶手电梯以供老人小孩或是残疾人使用,但数量是极少的。
步行区
步行区(街)的设计是为了城市的一定区域内实行人车分离。通过步行街、步行广场、人性天桥、人性地道和室内步行空间的规划建设,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区域内没有机动车辆的行走,目的是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广州的步行区,如北京路步行街,两侧为商业建筑,同时保留的原有的特色骑楼建筑,并在步行街中间建设了供观赏学习的历史文物古迹(图5),加上具有广东特色的雕塑,形成独一无二的丰富而愉快的购物空间。步行街中,每隔一段就有饮水及座凳等公共设施,为市民的购物提供方便。
图5北京路步行街的古迹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计,顾名思义,是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的设计。中国的城市,曾经具有很丰富的公共空间生活,如街道模式,四合院模式,但是近20年以来,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越来越走向机动车化、高速公路化,大部分的公共空间变成政治性空间、商业性空间。
广州也不例外,这个城市曾经是一个以步行为主的城市,而现今,随着高架桥、路的引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的问题,但同时也鼓励了更多的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目前,广州人工作、休闲、生活都以乘坐公共汽车、或开私家车为主,基本上从工作的地方到家里或出去休闲,都是在汽车上,没有了步行,也没有在公共场所进行交流,人们从传统的街道院落的生活,转移到郊区或者是新城区里面门径社会或者是半门径社会。从珠江新城的格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已经成了为在工作、经济、商业、政治、文化上成功的人服务的CBD。过去其中的绿地是小孩子、大人可以休闲玩的地方,现在这些绿地成为旁边的高楼或者是居住的人所欣赏的,而不是作为公共空间让大家共同拥有和使用的。这种分割造成了社会的分化,表面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实际上是排斥每个人享受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标志与标牌
标志与标牌在城市中起到指向作用,是人们认知城市的符号,是城市商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指示牌、广告、宣传牌、牌匾和灯箱等,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实际上,标志与标牌就是一个环境视觉问题,除了最根本的能说明问题本身外,艺术设计占很重要的地位。
广州红专厂(原鹰金钱罐头厂)自2009年开发建筑以来,陆续完善厂区的规划与设计,包括道路流线的重规划,原建筑的维护与翻新,新公司及组织的进驻,标志与标牌的设立等等,目标是造就一个类似北京798的艺术生活创意园。其中,厂区的标志与标牌设计颇具创意,有指示性的路牌(图6),铭牌(图7)门牌(图8-9),也有警示性的标牌(图10),还有短暂性的为了某个活动而设的广告牌(图11-12)。这些标志与标牌为厂区的艺术气氛提高到的极致,它们是厂区的点睛品。
图6 图7
活动支持
活动支持的目的在于加强人的行为和城市环境空间的相互依存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具有场所的意义。调查表明,有活动支持的商业广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相反,那些大量铺装,没有乔木作遮掩的暴晒广场,参与的人数寥寥可数。商业的支持可体现为有沿街商铺,流动的雪糕车,街头艺人或者街头商业画家,滚轴溜冰室外班,户外咖啡售卖点等等。有了这些活动的支持,使环境变得更活跃、更有生命力。
保护与改造
保护与改造是以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连续性为重要目的的。
猎德村是广州市启动改造的首个城中村,位于珠江新城CBD地区,临近新城市中轴线,区位特殊,其建设改造,有利于改善中央商务区城市面貌、优化中央商务区投资环境,可助珠江新城变不可复制的CBD 。
猎德村整体改造实施中,坚持“保护和延续岭南水乡传统文化”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确定“六保留、六改造”规划要点。保持村落原有传统形态、肌理、界面和环境、保存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从空间尺度和环境氛围上充分考虑村民对传统风俗、生活模式的习惯。总体布局以龙母庙为中心复建宗祠区,宗祠区西侧主要为新建的商业、办公、酒店区,与新城市中轴线的建筑和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宗祠区东侧主要为村民住宅安置区。
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将继续贯彻“文脉延续”的理念,继猎德村保持原有的传统形态、肌理后,新一轮的城中村改造中,黄埔区文冲村也将保留并整饰代表其村文脉和生活风貌的河涌、池塘,并对村内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
结语:
广州乃是全国十大潜力宜居城市之一,希望通过分析所得的几点城市设计构成元素中得到思考,坚持不屑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作出贡献,创造高质量的宜居城市。“BETTER CITY BETTER LIFE”永远是我们的所追寻的。
参考文献
[1]徐雷.城市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葉嘉安.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期刊,2006年06期
[3]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R].中国大学生网,2010年3月
[4]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设计[R].中华园林网,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