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在吉林省白山市八道区七道江村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讨论关于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问题,史称“七道江会议”。
一、 会前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及人民军队,并把抢占东北解放区做为它的一项重要战略计划。1946年9月,蒋介石亲飞沈阳,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在南满采取攻势,在北满暂取守势,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占领南满解放区,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阻隔东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海上通道,解除后顾之忧,等待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
1946年6月至9月,东北国民党军利用休战时期增调补充部队,计有正规军25万人,连同地方部队,共约40万人,依靠其兵力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于10月初开始实施“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
10月19日,国民党军集中8个主力师和地主武装10余万人,兵分三路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进攻。南满我军主力第3、第4两个纵队不足4万人,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但是,在敌强我弱,敌人步步紧逼的形势下,辽东军区被迫放弃了安东、通化撤至临江。南满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不断缩小,最后仅剩临江、长白、抚松、蒙江(今靖宇县)四县,其它地区均已沦陷,成为敌后游击区。
长白山区纵横不到175公里,地域狭窄,深山老林,山高坡陡,道路不便,回旋区域小。这里地瘠物乏,气候严寒,村庄稀少,人口共25万,生存条件差。这里群众尚未发动起来,严冬时节,大雪封山,气温降到零下40度。军区和省委机关及主力部队都聚集在这山沟里,粮食供应困难,装备不足,兵员无着,衣食住藏都成了大问题。加之敌重兵压来,情况非常险恶。
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针对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和南满的严峻局面,为加强对南满的统一领导,派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陈云和副司令员肖劲光到南满工作。11月27日,陈、肖由哈尔滨到达临江。不久,在临江召开了第一次南满地区军队和地方主要负责同志的会议,组成了新的中共中央辽东分局,统一领导南满地区党政军的工作。陈云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肖劲光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陈云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及东北局对南满工作的指示:贯彻“七七决议”,发动群众,坚持南满根据地,完成军事上牵制敌人的战略任务。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坚持南满的斗争。
对于是否坚持南满,当时在领导和部队中有两种意见,多数意见是先撤往北满,以保存力量,日后反攻,少数意见坚持斗争。为统一大家思想,坚定大家信心,新的辽东分局领导班子在会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决定再次召开会议,统一认识。
二、会议概况
1946年12月11日,辽东军区在七道江召开师以上于部军事会议,讨论关于南满斗争问题。出席会议的有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肖华,副司令员程世才,参谋长罗舜初、吴克华,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唐凯,第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刘西元,第4纵队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韩先楚,以及第3、第4纵队的师长、政委邓岳、李伯秋、刘光涛、谭开云、杜光华、周光等同志。
会议由肖华主持。肖劲光做《关于坚持南满根据地和今后作战方针》的报告。他首先对东北、南满的政治形势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
“当前敌军进攻东北的锋芒首先放在南满,因为南满是东北三省重工业的集中地区,是东北的重要部分,是人力、物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敌控制几条交通线、南满重工业及沈阳战略枢纽之后,可以巩固地向北发展,割断我与朝鲜的联系。对我们来说,南满也是重要的:(一)南满是东北基地侧后阵地,威胁敌之心脏,坚持下去可以促进北满、东满根据地的巩同。(二)地形上是东北最好的地区,人口多,如能坚持,才能更好地积蓄与加强我之力量。(三)从沟通朝鲜、大连、保持与华北联系以及将来反攻的意义上来说,均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当前虽然敌强我弱,但胜利条件还是存在的:(一)我比敌先到东北,已在东北人民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农民已开始发动,基本群众内心向我。(二)我军由于一年锻炼和教育休整,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提高了。(三)在地理条件上,我无后顾之忧,反击亦有依托。过去义勇军(抗日联军)那样弱小,还坚持了十年,我们有群众支持,一定会胜利的,问题是能否善于利用这些条件。”
肖劲光同志报告后,就是否坚持南满根据地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后仍然是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种是同意肖劲光同志报告,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另一种意见,主张放弃南满根据地,北上与北满主力会合。由于会议对“留去”问题未能统一,肖劲光同志便向陈云同志汇报,请他来七道江参加会议,以便做出最后决定。
陈云同志得悉这一情况后,于13日夜从临江赶到七道江。在听取大家意见后,就坚持南满斗争的战略意义发表了重要讲话。陈云同志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形势,形象地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
对“留下”和“撤走”的关系,陈云又进行了反复比较,提出了留下坚持的意义和可能性,他说:“如果我们不坚持南满,向北满撤,部队在过长白山时要损失几千人,要打仗,从南满撤下来的部队又会损失几千人,如果我们从南满撤了,敌人可以全力对付北满,那时北满也可能保不住,部队只得继续往北撤,一直撤到苏联境内、,但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能总住在苏联,早晚有一天还要打过黑龙江,打到北满,打到南满,在这些战斗中,从南满撒下来的部队又要损失几千人。而且,当主力撤向北满后留下来的地方武装也会受到很大损失。这样前前后后加在一起,向北满撤会损失1万多人。相反,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但只要守住南满,就不会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的大批部队,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两相比较,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况且,敌人现时在南满的兵力也不足,我们坚持南满是完全可能的。”为什么留在南满?陈云又进一步解释说:“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们五个师北上,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会有十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们两个纵队都在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一个军,如果留在南满即可牵制敌四个军,权衡利弊,还是在南满大有作为。”陈云又接着说:“有人说,长白山是顶瓜皮帽。别小看这瓜皮帽,这是很有作用的,要是丢给敌人占了,我们即使在北满打了大胜仗,将来要回来就很难了。只要把长白山留在我们手里,群众就会有信心向着我们。有了根据地和群众,什么事情都好办!不管怎样,我们还有四个县嘛,还有两个纵队的主力嘛!南满是不能放弃的。目前,东北我军斗争的关键是能否在南满站住脚,保卫南满是中心任务。”
一、 会前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及人民军队,并把抢占东北解放区做为它的一项重要战略计划。1946年9月,蒋介石亲飞沈阳,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在南满采取攻势,在北满暂取守势,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占领南满解放区,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阻隔东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海上通道,解除后顾之忧,等待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
1946年6月至9月,东北国民党军利用休战时期增调补充部队,计有正规军25万人,连同地方部队,共约40万人,依靠其兵力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于10月初开始实施“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
10月19日,国民党军集中8个主力师和地主武装10余万人,兵分三路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进攻。南满我军主力第3、第4两个纵队不足4万人,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但是,在敌强我弱,敌人步步紧逼的形势下,辽东军区被迫放弃了安东、通化撤至临江。南满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不断缩小,最后仅剩临江、长白、抚松、蒙江(今靖宇县)四县,其它地区均已沦陷,成为敌后游击区。
长白山区纵横不到175公里,地域狭窄,深山老林,山高坡陡,道路不便,回旋区域小。这里地瘠物乏,气候严寒,村庄稀少,人口共25万,生存条件差。这里群众尚未发动起来,严冬时节,大雪封山,气温降到零下40度。军区和省委机关及主力部队都聚集在这山沟里,粮食供应困难,装备不足,兵员无着,衣食住藏都成了大问题。加之敌重兵压来,情况非常险恶。
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针对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和南满的严峻局面,为加强对南满的统一领导,派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陈云和副司令员肖劲光到南满工作。11月27日,陈、肖由哈尔滨到达临江。不久,在临江召开了第一次南满地区军队和地方主要负责同志的会议,组成了新的中共中央辽东分局,统一领导南满地区党政军的工作。陈云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肖劲光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陈云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及东北局对南满工作的指示:贯彻“七七决议”,发动群众,坚持南满根据地,完成军事上牵制敌人的战略任务。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坚持南满的斗争。
对于是否坚持南满,当时在领导和部队中有两种意见,多数意见是先撤往北满,以保存力量,日后反攻,少数意见坚持斗争。为统一大家思想,坚定大家信心,新的辽东分局领导班子在会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决定再次召开会议,统一认识。
二、会议概况
1946年12月11日,辽东军区在七道江召开师以上于部军事会议,讨论关于南满斗争问题。出席会议的有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肖华,副司令员程世才,参谋长罗舜初、吴克华,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唐凯,第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刘西元,第4纵队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韩先楚,以及第3、第4纵队的师长、政委邓岳、李伯秋、刘光涛、谭开云、杜光华、周光等同志。
会议由肖华主持。肖劲光做《关于坚持南满根据地和今后作战方针》的报告。他首先对东北、南满的政治形势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
“当前敌军进攻东北的锋芒首先放在南满,因为南满是东北三省重工业的集中地区,是东北的重要部分,是人力、物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敌控制几条交通线、南满重工业及沈阳战略枢纽之后,可以巩固地向北发展,割断我与朝鲜的联系。对我们来说,南满也是重要的:(一)南满是东北基地侧后阵地,威胁敌之心脏,坚持下去可以促进北满、东满根据地的巩同。(二)地形上是东北最好的地区,人口多,如能坚持,才能更好地积蓄与加强我之力量。(三)从沟通朝鲜、大连、保持与华北联系以及将来反攻的意义上来说,均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当前虽然敌强我弱,但胜利条件还是存在的:(一)我比敌先到东北,已在东北人民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农民已开始发动,基本群众内心向我。(二)我军由于一年锻炼和教育休整,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提高了。(三)在地理条件上,我无后顾之忧,反击亦有依托。过去义勇军(抗日联军)那样弱小,还坚持了十年,我们有群众支持,一定会胜利的,问题是能否善于利用这些条件。”
肖劲光同志报告后,就是否坚持南满根据地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后仍然是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种是同意肖劲光同志报告,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另一种意见,主张放弃南满根据地,北上与北满主力会合。由于会议对“留去”问题未能统一,肖劲光同志便向陈云同志汇报,请他来七道江参加会议,以便做出最后决定。
陈云同志得悉这一情况后,于13日夜从临江赶到七道江。在听取大家意见后,就坚持南满斗争的战略意义发表了重要讲话。陈云同志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形势,形象地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
对“留下”和“撤走”的关系,陈云又进行了反复比较,提出了留下坚持的意义和可能性,他说:“如果我们不坚持南满,向北满撤,部队在过长白山时要损失几千人,要打仗,从南满撤下来的部队又会损失几千人,如果我们从南满撤了,敌人可以全力对付北满,那时北满也可能保不住,部队只得继续往北撤,一直撤到苏联境内、,但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能总住在苏联,早晚有一天还要打过黑龙江,打到北满,打到南满,在这些战斗中,从南满撒下来的部队又要损失几千人。而且,当主力撤向北满后留下来的地方武装也会受到很大损失。这样前前后后加在一起,向北满撤会损失1万多人。相反,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但只要守住南满,就不会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的大批部队,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两相比较,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况且,敌人现时在南满的兵力也不足,我们坚持南满是完全可能的。”为什么留在南满?陈云又进一步解释说:“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们五个师北上,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会有十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们两个纵队都在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一个军,如果留在南满即可牵制敌四个军,权衡利弊,还是在南满大有作为。”陈云又接着说:“有人说,长白山是顶瓜皮帽。别小看这瓜皮帽,这是很有作用的,要是丢给敌人占了,我们即使在北满打了大胜仗,将来要回来就很难了。只要把长白山留在我们手里,群众就会有信心向着我们。有了根据地和群众,什么事情都好办!不管怎样,我们还有四个县嘛,还有两个纵队的主力嘛!南满是不能放弃的。目前,东北我军斗争的关键是能否在南满站住脚,保卫南满是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