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角色游戏为切入点,以案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实践中持续提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科学性、有趣性与有效性,从而切实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为幼儿将来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角色游戏;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7-0006-02
引 言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一、概念界定——科学明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对教育总目标的阐述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与“角色游戏”进行了科学而明确的界定。
幼儿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表现出来的有益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表现出一些相似的行为,如互助、分享、关心、合作、同情、捐赠等,此类行为被心理学家统称为亲社会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亲社会行为为维护良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个体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把它定义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积极的社会行为。
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充分想象,进而创造性体现个人生活印象的游戏,一般需要设定一个主题,如过家家、医院、商店等。因此,角色游戏又称为主题扮演游戏。
二、实施策略——运用到位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1]。笔者着力通过角色游戏案例,透过角色游戏表象探求内在成因,因而逐步对教师组织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有效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
1.教师把握好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侧重点
游戏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很多问题。作为游戏活动的指导主体,教师应从头到尾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计划,丰富游戏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针对游戏进展情况,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不同方面的观察。游戏开始的时候,教师应对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安排角色、自主设计游戏场地、有序领取游戏材料等方面进行侧重观察[2]。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因为合作意识不强,经常不愿参加游戏,或游离于游戏情节之外,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幼儿,让其和同伴合作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有的幼儿因为不会使用游戏材料而随意摆弄,致使易出现损坏游戏材料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耐心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确保游戏有序进行;有的幼儿因为依赖性太强,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未能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而是向教师求教,此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引导,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提高幼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应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主动整理游戏材料,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師找准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时机与方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间互相协作与沟通是其最大特点。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幼儿会在互动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产生一些矛盾,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而言,教师经常保持“观望”态度,希望幼儿自行调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事实上,在幼儿和他人产生矛盾或者沟通不畅时,就会导致游戏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介入,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对于角色游戏而言,它具有独特的表演与模仿性质。进行干预的时候,教师要区别于其他游戏活动,要更加侧重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角色与意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除了承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身角色。特别是对游戏活动而言,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独特方式,因此,教师应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幼儿互动,以此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下案例中,教师就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学会耐心旁观与等待。在大班的 “工艺坊”中,悦悦早早地就到了,她拿起穿好的针线绣起来,绣的是一把伞,绣了一会儿发现没有线了,就拿起针开始穿线。“咦,怎么针眼那么小,线怎么穿进去啊,烦死了,我不要做了,我要去贴花纸。”就在悦悦准备放弃时,边上的小颖走过来说:“我来帮你吧,我都穿进去了,要看准。”只见她接过悦悦手中的针线,小心翼翼而又非常专注地把线穿进针眼。悦悦惊讶地问她:“呀,真的穿进去了,那么小的眼儿,你怎么穿进去的啊?”“把线头弄得尖尖的,就可以了,我们一起刺绣吧。”小颖自豪地分享了自己穿针线的经验,并拉着悦悦重新投入工艺坊的角色游戏中。有的幼儿性格急躁,缺乏耐性,尝试一两次新事物没成功就急于放弃。刺绣工艺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中很少接触的,新鲜感十足,只是不能静下心来,慢慢琢磨。也有一小部分幼儿比较有耐心与恒心。教师要学会旁观与等待,让幼儿通过“互助、合作、分享”等方式合作解决游戏问题,推进游戏行为。长此以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便会逐渐培养起来。
3.教师运用好幼儿角色游戏的讲评方式
角色游戏中,讲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科学的讲评,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促进游戏深入发展。为此,教师应对讲评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以此充分发挥讲评的指导作用,为角色游戏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例如,让幼儿说说自己参与游戏的情况,教师予以肯定或者提出问题,引发全体幼儿讨论;也可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游戏情况,讲评时帮助幼儿回顾游戏情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选择本次游戏中出现的具有共性、对幼儿发展极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评,如发生争抢怎么办等。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重温上一次游戏活动的经验,并预想此次游戏活动内容,做好准备。完成游戏之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三、理性认识——提炼于实践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工作,即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研究过程中,必须对幼儿角色游戏开展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利用文字、拍照、摄像等方式及时记录,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从而有效改进教师行为。
教师在观察时要据实记录,尽量摒弃个人感情色彩,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力争把幼儿与自己的行为、语言等都客观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不仅要敏锐而细致地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细节,还要找准时机跟幼儿谈话,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持续改进教师观察记录工作,以案例呈现,可以进一步推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结 语
幼儿的角色游戏,需要教师坚持观察记录,从而把握幼儿认知特点、兴趣需求与发展规律;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教育行为,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其获得情感满足,增强亲社会行为,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创新、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徐君.《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新要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7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施雁(1986.10—),女,江苏吴江人,一级教师,吴江区教科新秀。
关键词:角色游戏;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7-0006-02
引 言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一、概念界定——科学明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对教育总目标的阐述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与“角色游戏”进行了科学而明确的界定。
幼儿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表现出来的有益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表现出一些相似的行为,如互助、分享、关心、合作、同情、捐赠等,此类行为被心理学家统称为亲社会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亲社会行为为维护良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个体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把它定义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积极的社会行为。
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充分想象,进而创造性体现个人生活印象的游戏,一般需要设定一个主题,如过家家、医院、商店等。因此,角色游戏又称为主题扮演游戏。
二、实施策略——运用到位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1]。笔者着力通过角色游戏案例,透过角色游戏表象探求内在成因,因而逐步对教师组织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有效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
1.教师把握好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侧重点
游戏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很多问题。作为游戏活动的指导主体,教师应从头到尾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计划,丰富游戏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针对游戏进展情况,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不同方面的观察。游戏开始的时候,教师应对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安排角色、自主设计游戏场地、有序领取游戏材料等方面进行侧重观察[2]。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因为合作意识不强,经常不愿参加游戏,或游离于游戏情节之外,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幼儿,让其和同伴合作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有的幼儿因为不会使用游戏材料而随意摆弄,致使易出现损坏游戏材料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耐心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确保游戏有序进行;有的幼儿因为依赖性太强,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未能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而是向教师求教,此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引导,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提高幼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应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主动整理游戏材料,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師找准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时机与方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间互相协作与沟通是其最大特点。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幼儿会在互动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产生一些矛盾,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而言,教师经常保持“观望”态度,希望幼儿自行调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事实上,在幼儿和他人产生矛盾或者沟通不畅时,就会导致游戏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介入,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对于角色游戏而言,它具有独特的表演与模仿性质。进行干预的时候,教师要区别于其他游戏活动,要更加侧重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角色与意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除了承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身角色。特别是对游戏活动而言,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独特方式,因此,教师应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幼儿互动,以此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下案例中,教师就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学会耐心旁观与等待。在大班的 “工艺坊”中,悦悦早早地就到了,她拿起穿好的针线绣起来,绣的是一把伞,绣了一会儿发现没有线了,就拿起针开始穿线。“咦,怎么针眼那么小,线怎么穿进去啊,烦死了,我不要做了,我要去贴花纸。”就在悦悦准备放弃时,边上的小颖走过来说:“我来帮你吧,我都穿进去了,要看准。”只见她接过悦悦手中的针线,小心翼翼而又非常专注地把线穿进针眼。悦悦惊讶地问她:“呀,真的穿进去了,那么小的眼儿,你怎么穿进去的啊?”“把线头弄得尖尖的,就可以了,我们一起刺绣吧。”小颖自豪地分享了自己穿针线的经验,并拉着悦悦重新投入工艺坊的角色游戏中。有的幼儿性格急躁,缺乏耐性,尝试一两次新事物没成功就急于放弃。刺绣工艺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中很少接触的,新鲜感十足,只是不能静下心来,慢慢琢磨。也有一小部分幼儿比较有耐心与恒心。教师要学会旁观与等待,让幼儿通过“互助、合作、分享”等方式合作解决游戏问题,推进游戏行为。长此以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便会逐渐培养起来。
3.教师运用好幼儿角色游戏的讲评方式
角色游戏中,讲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科学的讲评,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促进游戏深入发展。为此,教师应对讲评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以此充分发挥讲评的指导作用,为角色游戏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例如,让幼儿说说自己参与游戏的情况,教师予以肯定或者提出问题,引发全体幼儿讨论;也可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游戏情况,讲评时帮助幼儿回顾游戏情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选择本次游戏中出现的具有共性、对幼儿发展极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评,如发生争抢怎么办等。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重温上一次游戏活动的经验,并预想此次游戏活动内容,做好准备。完成游戏之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三、理性认识——提炼于实践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工作,即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研究过程中,必须对幼儿角色游戏开展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利用文字、拍照、摄像等方式及时记录,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从而有效改进教师行为。
教师在观察时要据实记录,尽量摒弃个人感情色彩,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力争把幼儿与自己的行为、语言等都客观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不仅要敏锐而细致地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细节,还要找准时机跟幼儿谈话,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持续改进教师观察记录工作,以案例呈现,可以进一步推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结 语
幼儿的角色游戏,需要教师坚持观察记录,从而把握幼儿认知特点、兴趣需求与发展规律;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教育行为,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其获得情感满足,增强亲社会行为,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创新、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徐君.《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新要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7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施雁(1986.10—),女,江苏吴江人,一级教师,吴江区教科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