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争论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已经七十年了,目前这一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改革的理论热点,可见这一争论远没有达到共识。为了达到共识,有必要回顾这一争论的历史,寻找没有达到其识的原因,从而求得大体相同的认识,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争论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已经七十年了,目前这一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改革的理论热点,可见这一争论远没有达到共识。为了达到共识,有必要回顾这一争论的历史,寻找没有达到其识的原因,从而求得大体相同的认识,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
其他文献
<正> 滞胀,作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顽症,虽然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已在我国大地蔓延,但却完全可以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面临的头等经济难题。在这种背景之下,认真研究我国经济滞胀之形成特点、产生途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在研究我国经济滞胀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地看一下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的运行轨迹。 70年代,尤其是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各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了既有经济停滞或衰退和高失业率、又有高通货膨胀率或高物价上涨水平的经济并发
<正> 一、一场关于价值实质问题的讨论 我国理论界曾数次展开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但是,在多次讨论后,仍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为多数人都接受的结论,以至生活中对某些产业究竟属于生产部门还是非生产部门也争论不休。为什么讨论很难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开始?我认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回答。 我认为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的实质是关于价值概念应不应该、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
<正>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土地与农民的关系是农村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我国农村改革虽然已进行将近十年,但至今仍没有完全解决好土地问题。旧体制下的土地困扰被打破了,但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组织、新机制、新规范还未来得及确立和完善,因而出现了新形势下的土地困扰,急需在当前深化农村改革中予以解决。
<正> 我厂是1987年与咸阳市政府签定承包经营合同的。同年底,我们以工厂年度利润计划为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同时,根据工厂内部各个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工厂内部利润承包。1989年初,又进一步实行
<正> 五四时期,尼采哲学和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一起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一时出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大谈尼采”的文化现象,许多新文化战士把尼采哲学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鲁迅在本世纪初年就注意介绍尼采,称许尼采是“个人主义至雄杰者也”,1918年以文言部分地翻译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1920年又用白话全译了这篇“序言”,他的前期小说中,或隐或显地回响着尼采的声音。
<正> 当第一台40FBQW—16耐酸卫生泵从宝鸡市联盟机械厂生产出来的时候,厂里的职工们自豪地说:“咱们的产品填补了国家和西北地区的一项空白,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其他厂家生产。人们说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咱们这里的金凤凰是真的从草窝里飞出来了!” 是的,作为一个乡镇企业,仅有50多名职工的宝鸡市联盟机械厂,能研制出我国第一流的40FBQW—16耐酸卫生泵,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有几十名机械、制药、饮料、电子、化工等行业的专家参加鉴定会上,大家一致赞不绝口,称赞联盟机械厂研制生产的耐酸卫生泵的
<正> 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价值哲学中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歧义纷呈,难以定于一尊的课题。在众多议论中,有倾向明显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实质在客体。物对人的价值在于物的属性和功能;人对人的价值在于客体的人的素质;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指客体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承认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认为统一的基础在客体,主体统一于客体。
<正> 一、考察现代主体发展趋势的立足点 对于现代条件下的主体发展问题,当代世界许多学者都给予了较大关注和认真研究,但他们所考察的方法却是大不一样的,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迥然不同的。就目前对主体的发展研究来说,考察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正> 近期出版的《毛泽东思想辞典》可以说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以反映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历史为对象的专业工具书。它的问世,对于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完整、准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唯其如此,我们对它尤其寄予厚望。由于编这样一部大型工具书在国内尚属首次,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难免有不妥之处。在此,我们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就教于关心、爱护这部书的同仁。
<正> 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原则 我国区域经济布局虽然经历了多次转变,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按各大协作区均衡布局,一是按东、中、西倾斜布局。这两种布局都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