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体的发展趋势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考察现代主体发展趋势的立足点 对于现代条件下的主体发展问题,当代世界许多学者都给予了较大关注和认真研究,但他们所考察的方法却是大不一样的,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迥然不同的。就目前对主体的发展研究来说,考察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其他文献
【正】 在两《唐书》及《全唐文》等文献中常见唐代散职“检校”官名,所有唐史论著对此未执异议。然笔者在此录唐代墓志拓片文字的过程中,发现所谓“检校”之名,除一二方面外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就是自觉地、有意识地从事对象性活动的社会的人。人和自然首先是实践的关系,即一般劳动。马克思指出:一般劳动“不是把人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之力来驱使,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这种主体不是单纯地在自然的、自发的形态之下,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之力的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里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分册第250页)在这里,马克思把“主体”的劳动同单纯自然的、自发的形态之下的“驯服的自然之力”严格区分开来,二者的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支配与
<正> 一、无意识是人类认识和个体 认识的必经阶段 人的认识是怎样发生的?这曾是科学和哲学的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作了回答,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有了人脑和客观存在是否会立即产生意识呢?我认为,否。从发生学意义上说,意识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它不会从客观存在一下子就变成人的意识,其间必须有个“中间环节”或“中介”。这个“中间环节”、或“中介”就是无意识。从客观存在经过无意识这个中介才能形成意识,也就是说意
<正> 滞胀,作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顽症,虽然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已在我国大地蔓延,但却完全可以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面临的头等经济难题。在这种背景之下,认真研究我国经济滞胀之形成特点、产生途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在研究我国经济滞胀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地看一下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的运行轨迹。 70年代,尤其是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各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了既有经济停滞或衰退和高失业率、又有高通货膨胀率或高物价上涨水平的经济并发
<正> 一、一场关于价值实质问题的讨论 我国理论界曾数次展开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但是,在多次讨论后,仍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为多数人都接受的结论,以至生活中对某些产业究竟属于生产部门还是非生产部门也争论不休。为什么讨论很难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开始?我认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回答。 我认为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的实质是关于价值概念应不应该、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
<正>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土地与农民的关系是农村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我国农村改革虽然已进行将近十年,但至今仍没有完全解决好土地问题。旧体制下的土地困扰被打破了,但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组织、新机制、新规范还未来得及确立和完善,因而出现了新形势下的土地困扰,急需在当前深化农村改革中予以解决。
<正> 我厂是1987年与咸阳市政府签定承包经营合同的。同年底,我们以工厂年度利润计划为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同时,根据工厂内部各个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工厂内部利润承包。1989年初,又进一步实行
<正> 五四时期,尼采哲学和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一起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一时出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大谈尼采”的文化现象,许多新文化战士把尼采哲学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鲁迅在本世纪初年就注意介绍尼采,称许尼采是“个人主义至雄杰者也”,1918年以文言部分地翻译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1920年又用白话全译了这篇“序言”,他的前期小说中,或隐或显地回响着尼采的声音。
<正> 当第一台40FBQW—16耐酸卫生泵从宝鸡市联盟机械厂生产出来的时候,厂里的职工们自豪地说:“咱们的产品填补了国家和西北地区的一项空白,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其他厂家生产。人们说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咱们这里的金凤凰是真的从草窝里飞出来了!” 是的,作为一个乡镇企业,仅有50多名职工的宝鸡市联盟机械厂,能研制出我国第一流的40FBQW—16耐酸卫生泵,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有几十名机械、制药、饮料、电子、化工等行业的专家参加鉴定会上,大家一致赞不绝口,称赞联盟机械厂研制生产的耐酸卫生泵的
<正> 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价值哲学中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歧义纷呈,难以定于一尊的课题。在众多议论中,有倾向明显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实质在客体。物对人的价值在于物的属性和功能;人对人的价值在于客体的人的素质;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指客体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承认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认为统一的基础在客体,主体统一于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