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少学者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口才训练课教学的思考,文章从教学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该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极大提高训练效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口才水平,增加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迎接各方面挑战的砝码。
关键词: 口才训练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可以说,它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工作理念。不少学者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张正伟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统计,人际交往80%是靠口语完成的”。①可见,“口才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兴衰、企业成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所在”。②毫无疑问,口才已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中的应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口才为媒介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口才训练课教学为例,对“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其安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安排好教学内容,致力突出“四个要有”。
1.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的广泛阅读,综合与口才训练相关的参考资料,并仔细研读其中较为典型的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整合相关内容,构建出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比如,我在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时,就对唐树芝主编的《口才与演讲》、王光华主编的《口才训练教程》、《演讲与口才》杂志、中国演讲口才网等媒介上的典型参考资料进行了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参考资料进行了选择整合,构建出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分三大部分:基础训练、日常会话训练和专题训练。其中基础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手段和语言表达方式,日常会话训练包括称呼语、自我介绍、日常交谈和即兴发言,专题训练包括主持语言、演讲语言、辩论语言、读诵语言、谈判语言和求职语言。
2.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
据不完全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对口才训练的课时安排不多。一般为每周两个课时,多则也是每周三个课时。课时安排不多这一现状,要求任课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选择当前对学生比较实用的教学内容,比如求职语言、自我介绍、演讲语言等。
3.教学内容要有接近性
得体的案例教学,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鲜活、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师的讲课激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口才训练课上,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点,生动的案例不可缺少。但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接近,与学生的想象、理解力接近,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比如,我在讲课时,经常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作为案例来用,充分发挥了学生这一“活”案例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要有渐进性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对技能的掌握同样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渐进性。我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就先安排了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基础训练,其次是日常会话训练,最后安排了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的每个项目,均需要以前期的训练作为基础。比如演讲语言就包含有语言表达手段、表达方式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在演讲现场去正确称呼在场的听众,这说明处于专题训练这一阶段的演讲语言,就需要以基础训练阶段的语言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和日常会话训练阶段的称呼语作为基础。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训练方法方面的应用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刻苦地训练才能取得成效”。③要提高口才训练的成效,亟需科学的训练方法。“以人为本”理念在训练方法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选择好训练方法,致力突出“四个体现”。
1.训练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增强口才训练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教师所选择的训练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一是训练要情景化。把训练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去组织语言,其目的是强化学生说话的语境氛围。比如我曾组织过训练学生现场叙事能力的模拟记者现场报道活动。二是训练要技巧化。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难点和重点要进行重复训练,然而不断的重复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这就需要进行有技巧的重复训练。比如,针对某一训练难点和重点,我曾采取过“三步训练法”,即第一步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第二步学生台下互相操练,第三步学生上台当众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了重复训练。三是训练要多样化。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变换训练方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训练激情以确保训练效果。比如,我设计使用过课前五分钟的校园新闻播报、抽取幸运听众对当前活动进行点评等训练模式。
2.训练方法要体现出可行性
面对诸多训练方法,任课老师要根据教学设备、场地、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等客观条件进行慎重选择,确保训练具有可行性。比如,由于上课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室,为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我就曾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段后,组织了“影片研讨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评论。多媒体教室这一便利条件就使“影片研讨会”这一训练方法具有了可行性。
3.训练方法要体现出灵活性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选择训练方法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体现出灵活性。比如,在口才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登台发言,部分学生由于勇气不足而不敢上台,我则让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发言,经过几次座位发言后,再鼓励他们上台发言。
4.训练方法要体现出普及性
由于条件所限,当堂对全班学生做一个轮回训练难度很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普及性的训练方法。比如,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训练小组,在对某一语言技能进行训练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然后以“各小组推荐代表登台演练”这一方式检验训练效果。可以说,分组训练这种方法,就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使全班学生同时得到训练。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的应用
为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训练效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方式。“以人为本”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设置好考核方式,致力突出“三个结合”。
1.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口才训练课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口才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一实际,我们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时,既要了解学生经过学习所具有的实际水平,又要看到学生经过学习所取得进步。我们把前者称为绝对成绩,把后者称为相对成绩。在看到绝对成绩的同时,关注相对成绩,做到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有机结合。
2.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
口才训练课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训练。为鼓励学生平时认真练习,就应当加大平时训练成绩在综合成绩构成中的比重。学校一般要求,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综合成绩的70%。我在设置综合成绩时,就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其与期末成绩平分秋色,占到了综合成绩的50%。可以说,在重视期末成绩的同时,关注平时成绩,做到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
3.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的有机结合
在口才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学习训练小组,为充分发挥其功能,形成“先进勇于前进、先进帮助后进、后进奋力进步”的共同进步机制,从而推动全班学生口才水平整体提高,我们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时,在欣赏个人成绩的同时,着力关注团队成绩,做到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增强该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极大提高训练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口才水平,增加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迎接各方面挑战的砝码。
注释:
①引自陈伟琳,张予宏.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4:127.
②③引自张歆.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VOL11,(三):58.
参考文献:
[1]陈伟琳,张予宏.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4.
[2]张正伟.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9).
[3]张怀重.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J].社科纵横,2009.9,(总第25卷).
[4]张歆.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VOL11,(三):58.
[5]苏静,张吉雄,尚金华.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关键词: 口才训练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可以说,它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工作理念。不少学者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张正伟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统计,人际交往80%是靠口语完成的”。①可见,“口才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兴衰、企业成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所在”。②毫无疑问,口才已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中的应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口才为媒介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口才训练课教学为例,对“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其安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安排好教学内容,致力突出“四个要有”。
1.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的广泛阅读,综合与口才训练相关的参考资料,并仔细研读其中较为典型的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整合相关内容,构建出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比如,我在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时,就对唐树芝主编的《口才与演讲》、王光华主编的《口才训练教程》、《演讲与口才》杂志、中国演讲口才网等媒介上的典型参考资料进行了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参考资料进行了选择整合,构建出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分三大部分:基础训练、日常会话训练和专题训练。其中基础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手段和语言表达方式,日常会话训练包括称呼语、自我介绍、日常交谈和即兴发言,专题训练包括主持语言、演讲语言、辩论语言、读诵语言、谈判语言和求职语言。
2.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
据不完全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对口才训练的课时安排不多。一般为每周两个课时,多则也是每周三个课时。课时安排不多这一现状,要求任课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选择当前对学生比较实用的教学内容,比如求职语言、自我介绍、演讲语言等。
3.教学内容要有接近性
得体的案例教学,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鲜活、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师的讲课激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口才训练课上,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点,生动的案例不可缺少。但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接近,与学生的想象、理解力接近,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比如,我在讲课时,经常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作为案例来用,充分发挥了学生这一“活”案例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要有渐进性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对技能的掌握同样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渐进性。我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就先安排了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基础训练,其次是日常会话训练,最后安排了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的每个项目,均需要以前期的训练作为基础。比如演讲语言就包含有语言表达手段、表达方式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在演讲现场去正确称呼在场的听众,这说明处于专题训练这一阶段的演讲语言,就需要以基础训练阶段的语言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和日常会话训练阶段的称呼语作为基础。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训练方法方面的应用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刻苦地训练才能取得成效”。③要提高口才训练的成效,亟需科学的训练方法。“以人为本”理念在训练方法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选择好训练方法,致力突出“四个体现”。
1.训练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增强口才训练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教师所选择的训练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一是训练要情景化。把训练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去组织语言,其目的是强化学生说话的语境氛围。比如我曾组织过训练学生现场叙事能力的模拟记者现场报道活动。二是训练要技巧化。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难点和重点要进行重复训练,然而不断的重复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这就需要进行有技巧的重复训练。比如,针对某一训练难点和重点,我曾采取过“三步训练法”,即第一步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第二步学生台下互相操练,第三步学生上台当众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了重复训练。三是训练要多样化。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变换训练方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训练激情以确保训练效果。比如,我设计使用过课前五分钟的校园新闻播报、抽取幸运听众对当前活动进行点评等训练模式。
2.训练方法要体现出可行性
面对诸多训练方法,任课老师要根据教学设备、场地、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等客观条件进行慎重选择,确保训练具有可行性。比如,由于上课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室,为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我就曾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段后,组织了“影片研讨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评论。多媒体教室这一便利条件就使“影片研讨会”这一训练方法具有了可行性。
3.训练方法要体现出灵活性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选择训练方法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体现出灵活性。比如,在口才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登台发言,部分学生由于勇气不足而不敢上台,我则让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发言,经过几次座位发言后,再鼓励他们上台发言。
4.训练方法要体现出普及性
由于条件所限,当堂对全班学生做一个轮回训练难度很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普及性的训练方法。比如,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训练小组,在对某一语言技能进行训练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然后以“各小组推荐代表登台演练”这一方式检验训练效果。可以说,分组训练这种方法,就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使全班学生同时得到训练。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的应用
为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训练效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方式。“以人为本”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设置好考核方式,致力突出“三个结合”。
1.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口才训练课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口才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一实际,我们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时,既要了解学生经过学习所具有的实际水平,又要看到学生经过学习所取得进步。我们把前者称为绝对成绩,把后者称为相对成绩。在看到绝对成绩的同时,关注相对成绩,做到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有机结合。
2.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
口才训练课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训练。为鼓励学生平时认真练习,就应当加大平时训练成绩在综合成绩构成中的比重。学校一般要求,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综合成绩的70%。我在设置综合成绩时,就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其与期末成绩平分秋色,占到了综合成绩的50%。可以说,在重视期末成绩的同时,关注平时成绩,做到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
3.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的有机结合
在口才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学习训练小组,为充分发挥其功能,形成“先进勇于前进、先进帮助后进、后进奋力进步”的共同进步机制,从而推动全班学生口才水平整体提高,我们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时,在欣赏个人成绩的同时,着力关注团队成绩,做到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增强该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极大提高训练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口才水平,增加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迎接各方面挑战的砝码。
注释:
①引自陈伟琳,张予宏.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4:127.
②③引自张歆.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VOL11,(三):58.
参考文献:
[1]陈伟琳,张予宏.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4.
[2]张正伟.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9).
[3]张怀重.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J].社科纵横,2009.9,(总第25卷).
[4]张歆.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VOL11,(三):58.
[5]苏静,张吉雄,尚金华.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