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l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少学者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口才训练课教学的思考,文章从教学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该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极大提高训练效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口才水平,增加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迎接各方面挑战的砝码。
  关键词: 口才训练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可以说,它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工作理念。不少学者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张正伟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统计,人际交往80%是靠口语完成的”。①可见,“口才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兴衰、企业成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所在”。②毫无疑问,口才已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中的应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口才为媒介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口才训练课教学为例,对“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其安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安排好教学内容,致力突出“四个要有”。
  1.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的广泛阅读,综合与口才训练相关的参考资料,并仔细研读其中较为典型的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整合相关内容,构建出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比如,我在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时,就对唐树芝主编的《口才与演讲》、王光华主编的《口才训练教程》、《演讲与口才》杂志、中国演讲口才网等媒介上的典型参考资料进行了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参考资料进行了选择整合,构建出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分三大部分:基础训练、日常会话训练和专题训练。其中基础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手段和语言表达方式,日常会话训练包括称呼语、自我介绍、日常交谈和即兴发言,专题训练包括主持语言、演讲语言、辩论语言、读诵语言、谈判语言和求职语言。
  2.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
  据不完全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对口才训练的课时安排不多。一般为每周两个课时,多则也是每周三个课时。课时安排不多这一现状,要求任课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选择当前对学生比较实用的教学内容,比如求职语言、自我介绍、演讲语言等。
  3.教学内容要有接近性
  得体的案例教学,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鲜活、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师的讲课激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口才训练课上,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点,生动的案例不可缺少。但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接近,与学生的想象、理解力接近,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比如,我在讲课时,经常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作为案例来用,充分发挥了学生这一“活”案例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要有渐进性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对技能的掌握同样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渐进性。我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就先安排了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基础训练,其次是日常会话训练,最后安排了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的每个项目,均需要以前期的训练作为基础。比如演讲语言就包含有语言表达手段、表达方式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在演讲现场去正确称呼在场的听众,这说明处于专题训练这一阶段的演讲语言,就需要以基础训练阶段的语言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和日常会话训练阶段的称呼语作为基础。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训练方法方面的应用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刻苦地训练才能取得成效”。③要提高口才训练的成效,亟需科学的训练方法。“以人为本”理念在训练方法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选择好训练方法,致力突出“四个体现”。
  1.训练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增强口才训练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教师所选择的训练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一是训练要情景化。把训练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去组织语言,其目的是强化学生说话的语境氛围。比如我曾组织过训练学生现场叙事能力的模拟记者现场报道活动。二是训练要技巧化。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难点和重点要进行重复训练,然而不断的重复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这就需要进行有技巧的重复训练。比如,针对某一训练难点和重点,我曾采取过“三步训练法”,即第一步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第二步学生台下互相操练,第三步学生上台当众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了重复训练。三是训练要多样化。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变换训练方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训练激情以确保训练效果。比如,我设计使用过课前五分钟的校园新闻播报、抽取幸运听众对当前活动进行点评等训练模式。
  2.训练方法要体现出可行性
  面对诸多训练方法,任课老师要根据教学设备、场地、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等客观条件进行慎重选择,确保训练具有可行性。比如,由于上课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室,为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我就曾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段后,组织了“影片研讨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评论。多媒体教室这一便利条件就使“影片研讨会”这一训练方法具有了可行性。
  3.训练方法要体现出灵活性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选择训练方法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体现出灵活性。比如,在口才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登台发言,部分学生由于勇气不足而不敢上台,我则让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发言,经过几次座位发言后,再鼓励他们上台发言。
  4.训练方法要体现出普及性
  由于条件所限,当堂对全班学生做一个轮回训练难度很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普及性的训练方法。比如,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训练小组,在对某一语言技能进行训练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然后以“各小组推荐代表登台演练”这一方式检验训练效果。可以说,分组训练这种方法,就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使全班学生同时得到训练。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的应用
  为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训练效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方式。“以人为本”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的应用,就是要科学设置好考核方式,致力突出“三个结合”。
  1.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口才训练课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口才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一实际,我们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时,既要了解学生经过学习所具有的实际水平,又要看到学生经过学习所取得进步。我们把前者称为绝对成绩,把后者称为相对成绩。在看到绝对成绩的同时,关注相对成绩,做到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有机结合。
  2.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
  口才训练课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训练。为鼓励学生平时认真练习,就应当加大平时训练成绩在综合成绩构成中的比重。学校一般要求,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综合成绩的70%。我在设置综合成绩时,就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其与期末成绩平分秋色,占到了综合成绩的50%。可以说,在重视期末成绩的同时,关注平时成绩,做到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
  3.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的有机结合
  在口才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学习训练小组,为充分发挥其功能,形成“先进勇于前进、先进帮助后进、后进奋力进步”的共同进步机制,从而推动全班学生口才水平整体提高,我们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时,在欣赏个人成绩的同时,着力关注团队成绩,做到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口才训练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增强该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极大提高训练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口才水平,增加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迎接各方面挑战的砝码。
  
  注释:
  ①引自陈伟琳,张予宏.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4:127.
  ②③引自张歆.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VOL11,(三):58.
  
  参考文献:
  [1]陈伟琳,张予宏.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4.
  [2]张正伟.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9).
  [3]张怀重.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J].社科纵横,2009.9,(总第25卷).
  [4]张歆.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VOL11,(三):58.
  [5]苏静,张吉雄,尚金华.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课题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入手,进行“挖掘人文因素、展示人文关怀、拓展人文内涵”等环节的有意实践。作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文意识,拓宽了阅读视野,开阔了学生眼界。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性 人文功能 阅读教学    一、挖掘人文因素  (一)遵循认知规律,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
摘 要: 随着高考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考政治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要有效应对眼前的变化,取得理想的成绩,无论是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始终坚持“要死要活,死活结合”这八字方针。本文结合政治高考题例,对这八字方针的应用进行了具体解析。  关键词: 高考 政治试题 八字方针    高考的形势日益严峻,文综的考题变幻莫测,政治试题更是让人难以揣摩,这无疑给严谨治学的老师、孜孜求学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那么
无厘头电影源自香港,是新浪潮电影运动影响下的突出表现,是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中的特有类型。无厘头电影的特点是对传统电影中的固有模式进行肢解和再创,颠覆受众传统认知,以此表达人们的迷茫、困惑以及对于社会的一种态度,蕴含着强烈的批判色彩。作为这种无厘头电影的典型文本样式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讲述了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欲杀唐僧而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投胎成至尊宝后与蜘蛛精、白骨精相遇的传奇故事。该片
摘 要: 政治学科并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它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思、引、问、悟这四方面具体分析了政治学科的功用,以启示广大师生能纠偏补正,正确认识政治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学科价值 课堂魅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第斯多惠  “为什么要学政治?”“为什么要教政治?”是长期困扰学生和老师的
摘要:鲁迅一生中不停地追随时代,与时俱进,以至引领时代,这是鲁迅思想最显著的特点。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产生强烈的不满,对劳动人民具有强烈的感情。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这是鲁迅思想发展的起点;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中学习、研究、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鲁迅思想产生新的飞跃的关键之点。本文以此与王富仁先生在《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商榷。  关键词:与王富仁商榷 鲁迅思想发展 轰毁进化论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如何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是传播思想的殿堂,也是沉淀文化的圣地。一所成熟的大学,必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引导师生教学相长,以形成独特的校风、
摘 要: 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团体成员健康人格的积极成长”。本文在“操作技术”、“关系的构建”及“互动成长”三个层面上探讨了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原则和注意事项。在团体辅导中,咨询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两方面内容:(1)在心理与行为层面上把握辅导对象的静态和动态特征;(2)构建共同参与和共同成长的辅导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 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 学生工作    高校辅导员所要面对的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自出现之时就是国家主流话语、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是主流意识形态对艰苦奋斗历史的记忆和对新形势下主流话语结构的彰显。作为非常重要并特殊的题材,它的创作一直备受关注,它的概念也几经变化。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包括了重大革命历史和重大历史两大类。党史题材便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一、主流话语的建构:党史题材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首次被命名是在1987年7月4日。在这之前
摘 要: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小说中最富盛名的一篇,不同的读者对其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与读者反映理论中的“空白”着手,分析其多种阐释的成因。  关键词: 爱伦·坡 《厄舍古屋的倒塌》 接受美学 读者反映理论 “空白”    1.引言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小说最富盛名的一篇。它那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巧妙布局的结构和阴森恐怖的气氛使读者无不为其所感染,仿佛自己正置身
摘要: 《婴宁》中婴宁之名颇有深意,寄寓了蒲松龄深厚的蕴藉。婴宁性格的转化,也深蕴着作者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本文从以上两点入手,对《婴宁》一文进行解读。  关键词: 《婴宁》 婴宁 儒道结合 笑 花     《婴宁》中的主人公婴宁以其千姿百态、天真自然的“笑”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很多人都认为,婴宁天真烂漫的笑承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这样理解未免太过简单。我们细细读来便可以发现在那爽朗明快的笑声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