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中职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内涵,并结合中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从创业自信、创业意识和创业体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教育,以促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学生,服务职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语文教学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就业本领为主。但近十年来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只是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则难以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应该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以良好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接受就业、创业和职业更换的挑战。创业教育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创业教育有双重意义:对学生个人来讲,可以使学生自我雇佣、自我增值,对社会来说,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社会的经济活力。
二、中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本领的劳动者。
考虑到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创业教育不能仅从创业技能或创业操作层面展开,而更应该是为创业打基础的系列素质教育,包括创业品质、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社交、管理技巧等方面。中职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能认识、把握机会,能运用资源来实施创业的构想和计划,通过创业实践来进行探索和体验,以培养他们开办成功企业应有的品质、态度和技能,使其今后有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中职生创业教育应包括:
(一)创业通识教育。
创业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进行企业家思维模式和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包括风险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教育等。对中职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能够使他们有创新的意识和敬业的精神,有很好的职业态度和很强的团队协调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意识,教给他们创业的基本步骤等,让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了解。
(二)创业品质的熏陶和培养。
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包括进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勇于参与积极进取的意识,良好的责任心,坚持不懈的韧性,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善于“学习”的能力。学生创业不是空中楼阁,而往往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以机会的发现为契机,以资源的调配为途径,以操作的实现为目的,这些技巧都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出来的,是靠学生对已知的现代科学知识进行迁移、创造出来的。
三、利用语文学科进行有目的的渗透和教育
创业教育是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因此,可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教材篇目、章节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的知识点,有目的地进行恰如其分的创业教育,以激起学生的创业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办法进行:
(一)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
中职生能否创业?这是个普遍受到怀疑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中职生也能成功创业。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宽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之一。
信心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尽管现在的职业教育以空前的规模发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社会对职教的认可度不高,部分中职生有自卑消极情绪,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善于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参与外,还要注意发掘课文中的一些因素。此外,教师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引申到社会生活:你的亲朋中有无下岗的经历,他们如何重找出路?他们的企业成功程度如何?主要是什么因素使得他们能够成功?等等。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差距,也可以对学生讲述本校往届学生创业成功的经历过程,让学生增强对创业的认识,增加创业自信。
(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跟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信念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操作中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或服务意识等多种表现。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在职业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寻找话题,让学生抓住这些话题对创业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1. 激发学生的职业创新意识。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在激烈的创业竞争中一路“绿灯”,甚至创业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有自己的特长——包括精通电脑,拥有涉外导游证,有演讲或商务交际才能等。这些在学习过程或学校社团活动中培养的兴趣或特长,使他们具备了比一般学生略胜一筹的素质和能力,为创业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所长与创业联系起来,抓住机遇和灵感,激发其创业的梦想和追求,为学生的创业打开思路。
例如,我校曾多次开展“我是小小企业家”的创业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的校内创业实践活动令人瞩目,尤其是商务班的同学在校内开展“商务实践”系列活动:班上同学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制作的小食品、批来的饮料或其他小商品等向校内的师生兜售。语文老师就此活动开展课堂口语训练活动,讨论一些问题,如我校所进行过的活动中,商务班的“商务实践活动”所开展的项目跟其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所开展的活动在校园里有哪些有利条件等问题。
实践证明,若能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学习和创业教育巧妙地联系起来,尤其要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因素和人文精神,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能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创业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开拓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自我创业是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国家在培育第三产业,鼓励个体私营及中小企业等方面有各种优惠的政策和措施。而第三产业的宗旨之一就是“顾客就是上帝”,要有极强的服务意识,因此教师要利用课文中的某些内容加以延伸、渗透,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如在学习《第六枚戒指》时,教师可先讲述课文故事,让学生思考“我”能从穷困潦倒的失业工人处成功取回被“拿走”的戒指,是因为能得体地运用文明礼貌用语打动了对方,这些言行其实是源于一种什么意识?这些问题往往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层次,使学生将问题与生活、创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能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所需的服务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自己创业的中职生多是或本身很有自信很有魄力,或本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又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视过高的缺点,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些服务行业的有关修养、素质的问题,可减少学生“我有钱我怕谁?”等自视过高的倾向,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创业的服务方向、服务方法、服务态度等问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的机率。
(三)利用语文课开展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1.在校内语文活动中树立创业理念。
文学社团的组织与运行、文学刊物的策划与创意等可交由学生组织、管理和推介等,以培养学生统筹兼顾、策划宣传和协调合作的能力。通过这些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多个方面对创业能力和创业方法进行指导:一是主动学习、积极体验的意识。学生要通过系列活动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进而才会有创办企业的意识。二是自主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对活动由始至终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调整思路和过程,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形成创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和态度。三是反思的习惯。让学生总结自己对创业活动所作的贡献和收获,了解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和显现的不足,培养善于学习、敢于自我否定、敢于创新路的素质。四是法律意识。让学生在法律或规范许可的范围内经营活动,指导他们要合法经营,也要善于利用相关法律为自己和“创业”维权。
2.引进实践环节,增加创业认识和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参观调查或实习、见习的机会,将搜集到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难过程,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支撑作用,明白企业管理的历程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认识和体验。又或者结合推销、洽谈、应聘等口语训练内容,让学生大胆联系企业,进行商品推销、商业洽谈和就业应聘等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课堂上演示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创业方法的指导和创业能力的训练都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学生的创业知识主要还是应从学校设置的系列专业课程中获得,语文教学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与才干,能意识到自信、创新、竞争与合作及善于与他人相处之道等对就业创业的推动和意义,并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就已是对职业教育的最好表达。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职业准备—就业、升学、创业[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2]季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应用型教学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创业教育;语文教学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就业本领为主。但近十年来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只是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则难以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应该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以良好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接受就业、创业和职业更换的挑战。创业教育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创业教育有双重意义:对学生个人来讲,可以使学生自我雇佣、自我增值,对社会来说,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社会的经济活力。
二、中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本领的劳动者。
考虑到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创业教育不能仅从创业技能或创业操作层面展开,而更应该是为创业打基础的系列素质教育,包括创业品质、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社交、管理技巧等方面。中职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能认识、把握机会,能运用资源来实施创业的构想和计划,通过创业实践来进行探索和体验,以培养他们开办成功企业应有的品质、态度和技能,使其今后有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中职生创业教育应包括:
(一)创业通识教育。
创业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进行企业家思维模式和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包括风险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教育等。对中职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能够使他们有创新的意识和敬业的精神,有很好的职业态度和很强的团队协调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意识,教给他们创业的基本步骤等,让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了解。
(二)创业品质的熏陶和培养。
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包括进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勇于参与积极进取的意识,良好的责任心,坚持不懈的韧性,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善于“学习”的能力。学生创业不是空中楼阁,而往往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以机会的发现为契机,以资源的调配为途径,以操作的实现为目的,这些技巧都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出来的,是靠学生对已知的现代科学知识进行迁移、创造出来的。
三、利用语文学科进行有目的的渗透和教育
创业教育是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因此,可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教材篇目、章节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的知识点,有目的地进行恰如其分的创业教育,以激起学生的创业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办法进行:
(一)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
中职生能否创业?这是个普遍受到怀疑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中职生也能成功创业。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宽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之一。
信心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尽管现在的职业教育以空前的规模发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社会对职教的认可度不高,部分中职生有自卑消极情绪,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善于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参与外,还要注意发掘课文中的一些因素。此外,教师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引申到社会生活:你的亲朋中有无下岗的经历,他们如何重找出路?他们的企业成功程度如何?主要是什么因素使得他们能够成功?等等。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差距,也可以对学生讲述本校往届学生创业成功的经历过程,让学生增强对创业的认识,增加创业自信。
(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跟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信念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操作中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或服务意识等多种表现。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在职业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寻找话题,让学生抓住这些话题对创业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1. 激发学生的职业创新意识。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在激烈的创业竞争中一路“绿灯”,甚至创业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有自己的特长——包括精通电脑,拥有涉外导游证,有演讲或商务交际才能等。这些在学习过程或学校社团活动中培养的兴趣或特长,使他们具备了比一般学生略胜一筹的素质和能力,为创业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所长与创业联系起来,抓住机遇和灵感,激发其创业的梦想和追求,为学生的创业打开思路。
例如,我校曾多次开展“我是小小企业家”的创业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的校内创业实践活动令人瞩目,尤其是商务班的同学在校内开展“商务实践”系列活动:班上同学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制作的小食品、批来的饮料或其他小商品等向校内的师生兜售。语文老师就此活动开展课堂口语训练活动,讨论一些问题,如我校所进行过的活动中,商务班的“商务实践活动”所开展的项目跟其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所开展的活动在校园里有哪些有利条件等问题。
实践证明,若能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学习和创业教育巧妙地联系起来,尤其要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因素和人文精神,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能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创业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开拓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自我创业是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国家在培育第三产业,鼓励个体私营及中小企业等方面有各种优惠的政策和措施。而第三产业的宗旨之一就是“顾客就是上帝”,要有极强的服务意识,因此教师要利用课文中的某些内容加以延伸、渗透,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如在学习《第六枚戒指》时,教师可先讲述课文故事,让学生思考“我”能从穷困潦倒的失业工人处成功取回被“拿走”的戒指,是因为能得体地运用文明礼貌用语打动了对方,这些言行其实是源于一种什么意识?这些问题往往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层次,使学生将问题与生活、创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能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所需的服务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自己创业的中职生多是或本身很有自信很有魄力,或本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又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视过高的缺点,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些服务行业的有关修养、素质的问题,可减少学生“我有钱我怕谁?”等自视过高的倾向,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创业的服务方向、服务方法、服务态度等问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的机率。
(三)利用语文课开展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1.在校内语文活动中树立创业理念。
文学社团的组织与运行、文学刊物的策划与创意等可交由学生组织、管理和推介等,以培养学生统筹兼顾、策划宣传和协调合作的能力。通过这些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多个方面对创业能力和创业方法进行指导:一是主动学习、积极体验的意识。学生要通过系列活动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进而才会有创办企业的意识。二是自主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对活动由始至终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调整思路和过程,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形成创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和态度。三是反思的习惯。让学生总结自己对创业活动所作的贡献和收获,了解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和显现的不足,培养善于学习、敢于自我否定、敢于创新路的素质。四是法律意识。让学生在法律或规范许可的范围内经营活动,指导他们要合法经营,也要善于利用相关法律为自己和“创业”维权。
2.引进实践环节,增加创业认识和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参观调查或实习、见习的机会,将搜集到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难过程,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支撑作用,明白企业管理的历程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认识和体验。又或者结合推销、洽谈、应聘等口语训练内容,让学生大胆联系企业,进行商品推销、商业洽谈和就业应聘等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课堂上演示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创业方法的指导和创业能力的训练都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学生的创业知识主要还是应从学校设置的系列专业课程中获得,语文教学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与才干,能意识到自信、创新、竞争与合作及善于与他人相处之道等对就业创业的推动和意义,并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就已是对职业教育的最好表达。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职业准备—就业、升学、创业[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2]季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应用型教学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