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睡眠的人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夜里还清醒着的人们,不是谁都想成为漫游者的,毕竟这是一个有点奢侈的习惯。在这座海滨城市的一家医院里,绕过门诊楼,沿着一条小路向后山上走大约100米,就能看见一栋白色三层小楼。这里是睡眠中心住院部。
  住在这里的人,以每晚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价格,希望“买”回自己的睡眠。被漫游者们所逃避、抛弃的睡眠,对这群不情不愿的“夜猫子”们来说却是求而不得的。这里就像是一座斗兽场,但很难说清,真正的兽,是等待被驯服的睡眠,还是困顿彷徨的他们。
  下午四点,楼里一片寂静。二楼走廊尽头的一间房里,一个男人蒙头大睡。隔壁住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斜倚在床头看电视。
  “这间房里就您一个人?”
  “不,都有(人),”她的手扫过空床位的方向,“他们晚上回来。”
  睡眠中心是开放式的病房,说是病房,其实更像是三星小旅馆的标间,墙上贴着各色壁纸,一米多宽的床对面有一台电视机。白天病人大多不在——年轻人要上班上学,剩下的人也多数不愿意继续困在病房里。
  走廊里闻不到医院常有的消毒水味儿,两边墙上贴着各种睡眠知识。二楼楼梯口正对的心声墙上,歪歪扭扭地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一吃一大碗,一睡一整夜。”黄色便利贴的右下角画了一个表情,弯弯眼,笑出一口牙,可怎么看都有点苦涩。
  晚上九点钟,后山半坡上亮起的“睡眠中心”四个红字,在一片黑暗里有些扎眼。它看起来和那些繁华的夜场招牌不无两样,可对住在里面的人来说,却意味着与夜晚争夺睡眠的战争即将开始。

和夜晚对峙


  白色的地砖反射着走廊的白色灯光,三楼一位老人的病房里聚着四五位家属,用方言谈笑着,很是大声;对面房间里传来新闻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音声,“近日中共中央……”;二楼,一个年轻女孩儿用被子把自己包成一个蛹,缩起身子盯着手机屏幕;一个女人打开房门,拿几个橘子去给隔壁房病友,她走过走廊中间一块松动的地砖时,咯吱一声响……
  三楼走廊尽头的监测室里,一个十岁男孩身上用白胶条粘着十几条线。因为涂的导电膏让皮肤发痒,他把检测线挠掉了两次,护士吓唬他,“再乱动就再多给你粘一条线。”男孩低低地嗯了一声。
  这一晚,和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另外两个患者,他们做的是多导睡眠监测,十多条仪器导线像触角一样贴在他们的头部、手指、喉部、胸部、腹部和小腿,用以监测脑电、眼动、心跳、呼吸气流、血氧、腿动等项目。
  他们的睡眠状况就靠显示屏上十多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来判断,比如脑电图可以区分睡眠的各个分期(清醒期、浅睡眠期、熟睡期、做梦期)及其所占比例。“睡眠监测一晚上要750块钱。”睡眠中心的治疗师黎平解释道,“光是导电膏就很贵,还要加上监测图的人工分析成本。”
  晚上十点,老人下楼送走了儿孙,热闹的病房霎时空了一半。老人回房的脚步拖沓地摩着地板,发出擦擦的声音,房门咔嚓一声从里面锁上。不断有人拿着毛巾、漱口杯往返在走廊里。
  十点半,很多房间已经熄了灯,这些房间在监控屏幕上变成了暗灰色。
  十一点,淡蓝色工作服的护士悄悄走过每间病房,打着手电巡房,“还没睡?”“就睡了。”有陪房的家属静静地倚在病房门口。办公室的呼叫铃突然响起来,二楼做睡眠监测的年轻女孩儿要求加一条毛毯。
  十二点,二楼一位大爷的房间亮起灯。护士打通他房间里的呼叫器询问,“睡不着,我要吃东西!”半个小时后灯又灭了;陪房的家属陆续回房间歇下。
  凌晨一点,做监测的女孩儿再次起来,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照亮了屋子。十几分钟后,在护士的催促下,她又躺下了。
  整个深夜,睡眠中心是静悄悄的,但在监控里,裹在被子里的人们翻身、坐起、喝水、看一看手机,又躺下……他们各自安静地和失眠夜对峙着。
  药!要不要吃?
  失眠到底多少年了?余熠自己也说不清楚。十几年前,邻居家的噪音开始让他感到烦躁,那时候大概就已经陷入失眠困难了。换住处,并没有起到效果——每周只有两三天能睡好,其他时间都要折腾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有时候甚至彻夜難眠。“心情糟到难以描述,整天很累很累,没有精神,也没力气。”
  三年前公司人事调配,离开熟悉岗位的余熠感到无所适从,失眠加重。每晚九点,他准时躺床。控制了身体,却控制不住思想,大脑还是无比清醒,胡思乱想,每天夜里照旧是辗转反侧。这些年,医院换了很多家,余熠的失眠症还是没好,焦虑抑郁症却越来越严重。为了能睡个好觉,他还去庙里求了符,烧成灰就水服用。当然,依然徒劳。
  余熠到睡眠中心后,向医生表决心,“我一定要参与治疗,但是我不会服用任何失眠药,我不存在情绪问题。”他第一次求助于西药的那晚,持续头晕,自此他拒绝服用任何药物。黎平劝了好久后,余熠勉强接受了药物。
  两次治疗后,余熠的睡眠仿佛好些了,“是安眠药的作用。”他想。后来安眠药停掉了,睡得还是不错,他觉得“大概是因为还在吃情绪调节的药物”。第四次治疗后,余熠悄悄停了药,觉得睡得不那么尽兴了,头晕、胸闷又出现了,睡眠质量好像又回到了以前。他对治疗陷入了怀疑。
  “听得出,患者很是沮丧,他又开始整晚睡不着,睡眠完全紊乱了。”黎平回忆。“初期治疗的监测数据其实都显示他的睡眠有所改善,可是他没有意识到,也不想信。我不知道该怎么取得他的信任。”余熠还是惧怕服药。
  最后一次治疗,余熠没来。听说他去了深圳,买了一种特效治疗药,前后花了几万元。一年之后,黎平再次在睡眠中心见到余熠。医生告诉他,“当时和你同组的人,根据后续的电话随访,睡眠基本已经正常了。”余熠想继续参加治疗。   可是这一次之后,余熠再没出现过。
  当余熠在抗拒服药时,网友泽彷刚刚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严重的药物依赖。最初只是轻度的焦虑症,吃了三年半的氯销安定后,他才知道这是强度极高的安眠药,毒副作用很强,却怎么也摆脱不了。
  泽彷在网上广撒帖子求助,基本每一条评论他都会仔细看,认真回复,希望能碰到相似的病友,把自己从药物依赖这个深潭中拉出去。他的朋友圈里透露着满满的无助和挫败感。“这辈子已经毁了!”在我们几分钟的对话里,这句话他感叹了六遍。
  “有没有试试去过市里的睡眠中心?”
  “去过,太慢了。我已经在尝试戒药了,在用其他药物代替。”
  最后,他不忘叮嘱,“氯销就是毒品!”
  睡眠中心的医生告诉我,强耐药性的安眠类药物一般是苯二氮卓类药物,除了上面提到的氯硝西泮,还包括奥沙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等,这些都属于处方药。“这类药物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改善我们的睡眠感受,但长此以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让睡眠能力越来越差。”
  睡眠中心接待过一位严重赖药性患者,已经不是按片吃,而是“论把吃”,最后一次吃了100多片,打算一了百了。
  失眠者在产生严重的药物依赖之后,并不是完全不能戒掉,“初期可以用一些较轻度的药物替代强耐药性药物,比如佐匹克隆,它和人体的生物节律比较相近,对人的深睡眠影响比较小,成瘾性也比较小。但不论如何,病人在戒断初期不适感可能会很强烈,比如头晕、呕吐、胸闷,关键看他能不能按照医生的嘱托,坚持下来。”

焦虑与假失眠


  像余熠和泽彷这样一边失眠,一边焦虑的不在少数。失眠从来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它是多种因素的交织。“来这里治疗失眠的病人,至少三分之一是因为焦虑。”睡眠中心的医生宁志义告诉我。
  林弦是被吓坏了的全家人“逼”送到睡眠中心的。来医院的前一天夜里,他推醒熟睡的妻子,痛哭流涕,“我活不下去了,睡不着!我真的要疯了……”医生诊断,这不是普通的失眠,他患上了重度的焦虑抑郁症。
  不久前,林弦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妻子专职带娃;大孩子临近中考,学习却不上心,他和妻子颇为担心却无可奈何;父母年岁日增,医院跑了好几趟。再看看自己,“腰越来越粗,发际线越来越高”。工作那么忙,每天都过得疲惫不堪,失眠逐渐覆盖、加重,让他时常清醒地躺上一整晚。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借酒消愁。这天夜里,自杀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冲到脑袋里。“很多失眠患者,去问一问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历,马上就能找到他们病因。”宁志义说。
  在众多失眠患者中,有时会混进一些假失眠——明明睡得很好,却坚持说自己彻夜难眠。医生卫欣治疗过的一位女士,自己陈述“已经十多年睡不好了,常常整晚失眠”,因为“失眠”,她的脾气越来越大。然而睡眠监测却显示,她一晚能睡够六个多小时,各方面都很正常。“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确睡着了。”卫欣介绍。
  “假失眠”事实上是焦虑失眠的一种表现,在绝大多数失眠患者身上都会有所体现,只是程度轻重不一。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情况,清醒的时间被无限放大,反而会感受不到睡眠,黎平解释“就好比考试前等待的三分钟,由于过度关注考试,会觉得那三分钟度日如年。”
  假失眠在午睡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人们的主观感受通常是“迷迷糊糊,能感受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假失眠者的确感受到了一部分外界事物,但能够感知到外界的时间段是很短的,由于焦虑,他们把这段时间当成了睡眠的全部过程。
  在睡眠医生们看来,睡眠应该是一种“像呼吸、进食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当人们过度关注和担忧自己的睡眠时,就会出现恶性循环,“越想睡就越睡不着”。而后,他们会将各种身体不适、工作失误、事故通通归咎于失眠,导致对睡眠更严重的情绪问题。黎平说,“和失眠不久的人相比,那些失眠二三十年的患者反而更容易治疗,他们往往抱着‘最糟不过如此’的心态,焦虑会少一些,也更容易放松下来。”

伪科学


  一直保持着“晚上十二点睡,早上七点半起”的令陈,偶然看了一期养生节目后,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不健康”作息,从此开始履行养生时刻表——晚上九点多上床睡觉,中午躺床一个半小时。结果,令陈却开始失眠,夜间多梦。她尝试睡前喝酒辅助,无效;后来又延长了白天补眠的时间,然而午睡后的整个下午都变得昏昏沉沉。这是黎平的众多患者之一,必须经过多次沟通,将那些伪科学从她脑中驱除出去。
  令陈:“节目中说,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肝排毒和皮质细胞维护的时间,不能熬夜。”
  黎平:“这个作息是古人提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换算出来也就是夜间20:00到次日4:00为睡眠时间。那现代生活节奏,作息时段一般是什么样的呢?”
  令陈:“大概晚上十一点到早晨七点吧。”
  黎平:“那现代人的身体素质一定比古人差吗?比如说,寿命?”
  令陈:“我们比过去,寿命至少长了二三十年吧。”
  黎平:“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小时钟,也就是生物节律,我们只要遵循自身生物节律就可以了呀。”
  类似的睡眠伪科学还有很多,让黎平“恨不得抓着对方的衣领子把他摇醒”。
  他的另一个病人,坚持认为睡前一杯酒有助于改善睡眠,“把自己灌晕就可以睡着了”。黎平花了不少口舌劝她戒除这一恶习,“酒精的确能让人们放松下来,更好地入睡,但同时酒精也会侵入人的中枢神经,破坏深度睡眠,让人更容易醒过来。”
  “再比如,有些人认为睡前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其实激烈活动会使人体体温升高,让入睡变得更加困难,类似效果的还有热水泡脚、洗熱水澡,对没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失眠患者反而可能因为改变人体体温而让入睡更难。”黎平补充道,“再比如,牛奶有安神作用,但意义并不是特别大,而且睡前吸收水分过多,后半夜可能容易醒来;有的人会借助褪黑素改善睡眠,对老年人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中年、青年人的身体本身就会分泌这类激素,使用褪黑素反而会影响自身激素分泌。”   很多人的失眠往往伴随着焦虑,因为他们会给自己的睡眠时间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比如“必须睡够八个小时”,但对部分人来说,这是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是不同的,他以为自己需要的睡眠时间和实际需要的睡眠时间也是不同的。”黎平打了一个比方,“一个胖子以为自己需要吃两碗饭,但实际一碗饭就可以维持他的身体机能,多吃的一碗饭并没有转化为能量,而是在体内积累成了脂肪,反而对健康有害。”

我们都失眠


  “你睡得怎么样?”
  “不行诶,躺到腰都酸了,还是睡不着,眼泪一直流,耳朵叫得很大声(耳鸣)。”
  “白天实在难熬呀,一天天数着日子过!”
  “我婆婆看我半夜灯还亮着,问我干嘛不睡,她以为我不想睡的哦?”
  下午两点半,治疗室里的病人们热闹地交流自己的睡眠情况,交换看他们的ACTwatch报告。失眠患者往往觉得自己很痛苦,而身边的人却无法理解他们,认知行为治疗之所以采用小组的形式,也是希望通过“我们都在失眠”的治疗环境,让患者们产生身同感受和彼此理解的心理,通过互相交流鼓励,更积极配合治疗。这是这组病人治疗的第四周。
  治疗室最左边的女孩子每晚睡觉都要全副武装,眼罩、耳塞一个都不能少,梦里总是“被困在一个密闭空间里,疯狂地寻找出口”,闹钟响起的时候,她经常被“鬼压床”。
  坐在她旁边的中年男人斜挎着一个蓝背包,黑色卫衣上的篮球涂鸦很显眼,笑呵呵地告诉病友“撑也要撑过去”,被医生表扬是“最配合的病人”。医生要求控制躺床时间,于是他每天早上按时起来遛狗散步,白天“把音响开到最大不让自己睡过去”。
  三号病人是个年轻的产科大夫,是长期夜班、作息紊乱而致的失眠,“不想和别人提(失眠),说起来我就想哭。”
  最右边则是个六十多岁的阿婆,每周六坐三个多小时的火车赶到这里,治疗结束后又匆匆赶回去。“孩子硬要我来治的,他怕我痴呆了。”阿婆耷拉着眉毛,右手手心不停地搓着左手背。“喔唷,我失眠的时间怕是比你年纪还长!”阿婆目前已经将阿普唑仑片减到最初服用药量的四分之一了,她坚持觉得自己“一整晚都是迷迷糊糊的,始终没睡着”,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假失眠”。
  黎平告诉她,“如果你没法说服自己那种迷迷糊糊的状态属于睡眠,干脆就把它当做清醒。这种状态超过三十分钟还是没法入睡,就起床做一些比较放松的事情。”他进一步为她解释,“越是在床上努力入睡,就越紧张恐惧,就好比溺水的人,越是挣扎就沉得越快。干脆起床来,没有释放出来的睡眠驱动积累起来,会改善以后的深睡眠。”
  “晚上难睡着的话,以后中午不要睡了。”
  “不行不行,那绝对不行,”阿婆开始和黎平讨价还价,“我晚上少躺会儿行不行?”
  谈判的结果是,阿婆可以保留半个小时的午休,但晚上要推迟十五分钟躺床;产科医生早晨赖床、白天“偷偷”补觉的作息则被批评和禁止;第一个女孩儿被建议做一个比手环监测更精确的多导睡眠监测,确定一下做梦期和鬼压床的状态。
  对每个人的睡眠情况做出分析后,黎平开始普及睡眠知识,他问病人,“失眠第二天,你们感觉怎么样?”
  “该做的十件事儿只做了五件。”“难受,头晕恶心,感觉要挂了。”“心情很不好。”病人们七嘴八舌。
  “所以,失眠从来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该做的事情,你们最终还是完成了,不是吗?”他继续循循诱导,“所以失眠的时候,感受当下的状态,不要去想第二天会怎么样。”
  ……
  在黎平看来,认知行为治疗最困难的是争取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医师们提出一些要求,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我本来就睡不着,还要减少躺床时间?还不允许我白天补眠?”个别病人还会把病情看作极隐私性的问题,他们前去治疗的时候会戴上口罩、帽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我们只能尽己所能去勸解,特别是在团体治疗前,我们希望患者之间能够放下心理戒备,也放下各自的职业、年龄、性别、成就、财富间的差异,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毕竟在这里,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解决睡眠问题。”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其他文献
建设部将严查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  建设部今年将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同时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搞活住房二级市场。  建设部表示,今年将指导各地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方式,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及时安排并公布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控制套型结构和销售价位,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
莱钢二中位于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隶属国家大型钢铁企业——山东省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近年来,莱钢二中以发展为主题,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保护天性、尊重人性、促进个性”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学部管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宗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
家庭购车高峰5到10年内出现  汽车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进入家庭。专家预计,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将有更多城市进入汽车社会。   专家们分析认为,我国走向汽车社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专家们说,按照国际惯例,国民收入每增加1%,机动车拥有量就会增加1.02%到1.95%,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至2000美元时,小汽车拥有量增长进入高峰期。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我国百姓的学车热情空前高涨。根
“1 1=2”,你的大脑不需要经过任何思考。这件事确凿到没有任何怀疑,就像当《爱我中华》的旋律响起,你条件反射地唱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但是早前,这句让大家熟悉到不用思考的歌词,却引起了网友的争论。因为正确的歌词应该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凌乱了吧?歌词里的“民族”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星座”?“二十多年来,我们听了一首假歌!” “我们来到了一个平行宇宙!”到底是外星人修改了
和方力钧、刘晓东等后89圈子的人以画出名不同,邱志杰仿佛拥有挥洒不尽的精力,他创作领域广阔得一望无际,绘画、摄影、装置、录像和行为,身份更复杂到了极点,知名艺术家、大学教授、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作为艺术圈里公认的劳作狂,他说:“我过着纵欲的生活,我放縱自己的好奇心,这种生活是属于很享乐的。”  一、  第一眼看到邱志杰,他正伏在一张乒乓桌大小的黄色工作台上写小楷,46岁的他依然清瘦,头发剃得短短的
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观念从“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前者指的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各种用水需求,千方百计开发利用水资源,竭尽全力确保供水后者也称为“以水定产”,是根据当地能够提供水资源的实际条件,确定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得出并努力满足相应的用水需求   能源开发利用的观念也需要从“以需定供”向“以能定产”转变再不要认为不惜一切代价满足所有的日益增长的甚至近乎贪婪的对能源的需求是能源工作者应
忽悠界的登峰造极者,大概要具备两个素质:会讲故事、会拉人头。前有牟其中空手罐头换飞机,后有瑞幸咖啡风暴刮晕美国人。  在成为中概股中的一个“标杆”之后,瑞幸已经神似乐视:其他企业恨得牙痒痒,你丫骗的局太大,吹爆了我们后面怎么搞?在消费者层面,反而“美誉度”蹭蹭上涨。  就在爆出造假22亿的第二天,瑞幸App因为爆单崩溃,相信美国投资人的脸就和瑞幸店员一样懵逼:舆论和消费者行为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
喜欢在飞机和高铁上读书,飞机营造了一个可以免于社交媒介干扰的安静环境,专心看书,不必被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介毁掉自己的专注。高铁是公共场合,通话效果也不好,我一般都会把手机调成静音,免得微信或电话打扰别人。  出差回京,航班被取消,改坐高铁。窗口位置坐下,最近看的是塔勒布的《黑天鹅》。没看一会儿,一个高大魁梧的乘警坐到我旁边。——噢,这是乘警的专属位置,就像飞机经济舱第一排靠过道位置一般都留给乘警。 
每一年到了舊年终、新年初之际,各家媒体都会端出各种年终盘点,包括各个版本的十大好书。我们的年度阅读报告比较特别——十本“失望之书”。  我们的评选范围是2018年出版(含再版)的人文与文学类图书,作者都是深孚众望的学者与作家。  需要申明的是,“失望之书”并不代表它们是坏的书。实际上,这个书单上的多本图书,都上过各种各样的好书榜。  失望,是因为它们值得寄托我们更高的期望。而评选“失望之书”,是我
“北京的假酒是最好卖的,消费量大。”来自湖北的假酒“专业户”老张说,“做假酒的都有个说法,通州地区是北京假酒的最大据点。”  通过老乡的关系,记者认识了废品站老熊、在假酒制造者中仅仅属于“小虾米”的个体户老张、经销商王某等人,深入了解了假酒生产和销售中的种种内幕。  上述三人恰恰构成了假酒的畸形利益生态链:收购酒包装(如茅台、五粮液、京酒、牛栏山等品牌);生产假酒,包括清洗酒瓶(瓶装酒不在清洗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