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图书馆产生何种社会效应并不由大众对图书馆、对阅读的态度决定,而取决于它本身的服务战略。公共图书馆若想要在包容弱势、扶贫助弱的方面产生显著可观的影响力,需要首先在理念与战略上建立社会包容的使命与责任,在工作策略上向弱势群体倾斜服务资源,才能切实改善所服务的个人与群体的健康与福利,建立起安全、活泼、融合的社区生活。文章以上海市浦东图书馆的盲人服务为研究对象,借鉴《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中对公共图书馆社会产出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分析,从“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健康和福利”、“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等方面表明了浦东图书馆服务对视障群体的社会价值。本案例既是有效管理理念与服务战略促成公共图书馆良好社会效应的证明,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促进社会包容的例证。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会包容 社会影响 弱势群体 电脑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118-005
Social Inclusion: the Value and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Library
——Taking Pudong Library Service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as Example
Zhou Ji (Shanghai Customs College Library, Shanghai, 201204)
Chen KejieLi Shunhua (Shanghai Pudong library,Shanghai,200135)
Abstract:Establishing social inclusion as a mission of Chinese public libraries needs practical demonstration of local communit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of the Pudong Library in Shanghai, appraising the social value and contribution of Pudong Library in promoting social inclusion, based on the Social Outcomes Framework for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with the aim of tackling the question whether china's public libraries in large cities can exert social impact with social inclusion. This case study uses qualitative methods to gather data and measure the social inclusive output of public library.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social inclusion; social impact; the vulnerable group; ICT training
CLC number:G258.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118-005
1 研究目的
本案例研究涉及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问题,即公共图书馆究竟能够为它服务的社区带来什么价值。自1975年国际图联(IFLA)大会以来,保存人类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被认为是图书馆典型而传统的四大职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存在意义由最初的社会教育发展到信息服务、文化传播、培育信息素养与阅读兴趣、扫盲等多重内容。
2003年,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在广泛征求专业团体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未来框架:新十年的公共图书馆、学习和信息》,[1]明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和公民权利的使命,其内容包括:利用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内的优势和各种服务,为社区提供安全、温馨、中立、面向所有人的空间,充当社区的公共港湾;通过信息服务和终身教育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主动寻找图书馆的“非用户”,为之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共同的社区身份意识,减少社会排斥。
在英美等公共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的价值目前获得了很多经验证据,诸如公共图书馆能够极大地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2]图书馆能够影响社会个体的自我观念和身份意识。[3]还有调研显示,“公共图书馆通过惠及所有社区成员已经成为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4]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社区责任和社会贡献现已成为图书馆向社会和地方政府展示其存在理由和重要价值的亮点。2007年,英国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委员会(MLA)发布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用以评估三个部门的社会产出。该框架所确定的三大社会影响——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健康和福利、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均在内容上与解决社会排斥,促进社会包容的问题相关联。
综上所述,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已经获得了国外公共图书馆行业、社区民众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在中国,公共图书馆处于一个重视“社会和谐”的政策环境中,却尚未系统地探讨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社区责任和价值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没有普遍确立社会包容的价值和使命以及全国性或者全行业性质的包容性服务准则。因此中国公共图书馆需要关注信息时代产生的数字排斥及其对社会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社区责任和价值的问题,以便调整图书馆战略和服务重心,积极地回应社区需求。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使命的切实发挥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作为基础,其中之一就是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基础 ,[5 ]即公共图书馆的包容能力是建立在社区居民频繁使用图书馆,图书馆处于社区生活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之上。中国公共图书馆与国外公共图书馆相比,经历的发展历史、所处的社会政策以及所服务的社区需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探讨当前中国公共图书馆是否具备承担社会包容使命的能力和基础,亟需来自公共图书馆行业的实例作为使命确立的实践支撑。
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图书馆的盲人服务为案例,借鉴《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中对公共图书馆社会产出的评价体系,对浦东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的社会价值和贡献进行评价、分析和讨论,试图回答中国大城市公共图书馆是否具有社会包容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的问题。
2 调查方法与分析工具
2007年Rebecca Linley在对Portsmouth和 Hampshire两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视障读者的社会和福利影响的调查中采用了定性的方法,成功地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使用,并得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评价图书馆服务确有其重要性的结论。由于本研究的测度对象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产出,涉及的主题是个人发展、社会包容、利用社区资源改善生活、地方文化与归属感、健康与幸福等社会成果,调查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
在本调查中组织浦东图书馆盲人读书会的14名视障读者对事先设定的10个问题进行了小组座谈,并与浦东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图书馆员、盲人电脑培训老师,以及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进行了访谈,试图从四个角度来衡量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即:接受浦东图书馆盲人免费电脑培训的视力残疾人; 进行盲人电脑培训的辅导老师; 图书馆员; 图书馆馆长、读者服务部主任。
本报告在案例分析根据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发布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从三个彼此有重叠的方面就八个主题进行讨论即:
(1)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
(2) 健康和福利;
(3)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
?譹?訛提高社会群体之间和群体内部的对话和理解;
?譺?訛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精神和身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譻?訛支持治疗和康复;
?譼?訛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
?譽?訛促进社会个体更广泛地参与市民和政治活动;
?譾?訛提供安全、包容的、可信赖的公共空间;
?譿?訛通过提高权利意识、社会救济和外部服务赋予社、区权利;
?讀?訛竭力提高服务机构对本地社区需求的关注和回应。
3 研究成果
3.1 案例调查结果
(1)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
根据对浦东图书馆2008年电脑培训学员的所在街道及年龄—视力调研,图书馆的视障读者遍及浦东12个街道,并辐射到上海其他行政区(闵行、徐汇、崇明、普陀);其年龄集中在45~70岁左右。如图1所示,?譹?訛浦东图书馆培训的盲人主要是年老重残双重弱势群体。
图1 2008年浦东图书馆盲人
电脑培训学员年龄—视力图
(2)浦东图书馆的盲人服务模式
自2001年起,浦东图书馆面向视力残疾人提供公益性服务,至今发展以盲人电脑培训为首,盲人读书会为辅,主题活动和上门送书为侧翼的一整套盲人读者服务。
表1 浦东图书馆盲人服务一览表
浦东图书馆盲人阅览室设置有七台安装有永德读屏软件,可以连接宽带的计算机,常年免费开设“普通电脑盲人无障碍应用学习班”。通过图书馆的培训,视障者可以享用的信息和网络服务基本和健全人接近,包括听书读报、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电话、网上炒股,并且电脑培训结束之后大部分学员成为图书馆的使用者。
(3)公共图书馆服务关注和回应本地社区需求
浦东图书馆的盲人电脑培训获得了视障者很高的评价,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下:
?譹?訛辅导老师和培训学员身份一致。盲人电脑培训老师自身也是一名视障人士,曾是浦东图书馆的第一期电脑培训学员,现在成为视障读者和信息社会之间的信息流动沟通者。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充分回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动态调节授课时间和内容。
?譺?訛图书馆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和重点关注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a) 管理者平等开放的图书馆理念。馆长致力于“提供实用的、盲人真正需要的服务”,并与部主任亲自参加电脑培训的开班课和结业仪式。(b)倾斜的政策支持。将针对少数群体的服务作为图书馆长期的、重点开展的业务,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管理投入,主要有:浦东图书馆每年拨付6万元残疾人服务专项经费;残疾人服务成为最为重视的读者服务;盲人电脑培训不限学时,充分保证视障者的学习效果;定期开展盲人读者活动;周六下午开放403室,保证盲人活动的开展。
3.2 图书馆服务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价值
根据《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浦东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带来的社会产出围绕“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健康和福利”、“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三个主题。
4 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中,图书馆服务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影响是帮助视障读者获得更良好的健康和福利,同时发现电脑培训对于视障者的生活能够产生根本性的改善。浦东图书馆“电脑培训+读书会”的配套服务使这一有益影响完全发挥。
4.1 提升个体信息素养,实现其获取信息的权利
大部分的视力障碍者由于病理缘故文化程度较低,而电脑培训具有后来居上的弥补信息鸿沟的作用。视力残疾者可以使用读屏软件和健全人一样接触到网络上的巨量知识,其工作能力和教育机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表3 浦东图书馆盲人电脑培训结业学员信息素养调查
4.2 提升个体自信心,弥补心灵创伤
电脑培训对于视障者个人能力的提升作用虽然显著,却不及其对学员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影响深入人心。盲人读书会编订的300余篇文章?譹?訛充分反应了他们在电脑培训前后的心理写照。摘录盲人读书会征文中对内心世界描述的词语(见表4),能够反应图书馆服务对视障群体心理产生的有益变化。
表4 视障群体情绪转换与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
4.3 促进社会个体更广泛地参与市民和政治活动
有丰富的个案能说明获得知识对于残疾人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随之带来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视障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生活重燃热情。视障者由于残疾和歧视形成的自我否定和较低自我认同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愿意主动融入家庭生活和社区活动。这些个体更倾向于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经历给其余为社会排斥和隔离的,需要社会援助的群体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服刑人员、病人、其他弱视者),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透过参与电脑培训的学员辐射到更广泛、更边远的社会群体,比较突出的案例(见表5)。
表5 浦东图书馆电脑培训班结业成员社会服务经历
4.4 赋予个体参与权利,促进社会包容
公共图书馆的盲人服务不仅提高了视障者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恢复其社会参与的信心和意愿。正如克莱尔·肖特所说,包容性的社会是以权利为基础的,“人权”的意思就是人人都能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6 ]在浦东图书馆学习电脑和网络应用、而后参加盲人读书会的视障者,在公共生活中拥有较高的参与。他们通过社会参与有效抵抗着视力障碍带来的低收入以及贫困带来的社会排斥。通过社会参与,原本被隔离的弱势群体产生了社会责任感,认同自身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身份,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4.5 为社会提供安全、包容的、可信赖的公共空间
浦东图书馆成为视障者的安全、亲切、可信赖的公共空间,读书会的成员亲切地称浦东图书馆为他们的“娘家”,每个月必定要回一次。公共图书馆成为弱势群体接触社会的第一门户,是视障群体走出家门后可以进行文化、学习、生活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无门槛的、接纳的、友好的公共空间,是盲人读者进行社会交往,建立社会网络的场所,是他们融入社会的桥梁。
4.6 促进了社会群体之间和群体内部的对话和理解,提高社区凝聚力
个人案例可以说明图书馆对于社会主流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彼此接纳和融入以及视障群体之间沟通的贡献。
(1)图书馆的盲人读者电脑培训形成了视障人士之间,以及与图书馆员的友谊。在结业后视障读者通过网络保持联系,结伴参加读书会,还自行组织了外出旅游,他们与图书馆员长期保持友谊,经常看望图书馆员,主动和图书馆员倾诉私人事件,证明了其对图书馆员的信赖。
(2)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是社会群体之间接纳、理解的公共空间。浦东盲人图书馆106室由生硬的建筑空间成为社会了解视力障碍者的窗口。读者的关注,社会媒体的主动报道以及领导部门的视察,影响着政府部门对弱势群体的认识和对图书馆的态度。目前的友谊主要体现在视障读者和图书馆员,视障读者之间,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融合和接纳,了解和认同有望在以后形成。
图书馆能为公民提供了什么?学习机会、活动、场地、关爱、友谊、乐趣、个人发展的助推器……优秀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强大社区凝聚力、对弱势群体的包容能力,拥有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但是并非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都能产生同样良好的社区影响,正如Open to All? The Public Library and Social Exclusion 指出,“图书馆服务达到解决社会排斥的目标,需要长期的稳定的经费支持。这意味着从服务于被社会排斥群体出发,重新分配图书馆的预算。而重新分配预算需要以一个明确的、面向弱势群体的图书馆服务战略为基础。”[7]这条根据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大量调研得出的结论正是浦东图书馆盲人服务的成功因素,因此服务战略和稳定的经费投入也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产生可观社会效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DCMS(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s).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Libraries,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xt Decade[M].London:DCMS,2003.
[2]McClure,ect.Public library use in Pennsylvania:identifying uses,benefits,and impacts[EB/OL].[2009-04-12]http://www.ii.fsu.edu/fcmcclure/paprefac.pdf).
[3]Bob Usherwood, Rebecca Linley. New measures for the new library: a social audit of public libraries[J]. IFLA Journal, 1999, 25(2):90-96.
[4]The Gates Foundation.U.S.Libraries Program Evaluatio[EB/OL].[2009-04-12] http: //www. gatesfoundation. rg/Libraries/USLi-braryProgram/Evaluation/default.htm.
[5]Kevin Harris, Martin Dudley .Public libraries and community cohesion: developing indicators[EB/OL].[2008-12-08] . http: www .mla .gov .uk /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00pubs.asp.
[6]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4):21-25.
[7]Dave Muddiman, Shiraz Durrani, John Pateman, Martin Dutch, Rebecca Linley, John Vincent.Open to All? The public library and social exclusion: executive summary[J]. New Library World,2001 (102) : 154 - 158.
作者简介:周吉(1985-),女,上海海关学院图书馆馆员;陈克杰(1957-),男,上海浦东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顺华(1953-),男,上海浦东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会包容 社会影响 弱势群体 电脑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118-005
Social Inclusion: the Value and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Library
——Taking Pudong Library Service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as Example
Zhou Ji (Shanghai Customs College Library, Shanghai, 201204)
Chen KejieLi Shunhua (Shanghai Pudong library,Shanghai,200135)
Abstract:Establishing social inclusion as a mission of Chinese public libraries needs practical demonstration of local communit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of the Pudong Library in Shanghai, appraising the social value and contribution of Pudong Library in promoting social inclusion, based on the Social Outcomes Framework for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with the aim of tackling the question whether china's public libraries in large cities can exert social impact with social inclusion. This case study uses qualitative methods to gather data and measure the social inclusive output of public library.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social inclusion; social impact; the vulnerable group; ICT training
CLC number:G258.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118-005
1 研究目的
本案例研究涉及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问题,即公共图书馆究竟能够为它服务的社区带来什么价值。自1975年国际图联(IFLA)大会以来,保存人类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被认为是图书馆典型而传统的四大职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存在意义由最初的社会教育发展到信息服务、文化传播、培育信息素养与阅读兴趣、扫盲等多重内容。
2003年,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在广泛征求专业团体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未来框架:新十年的公共图书馆、学习和信息》,[1]明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和公民权利的使命,其内容包括:利用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内的优势和各种服务,为社区提供安全、温馨、中立、面向所有人的空间,充当社区的公共港湾;通过信息服务和终身教育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主动寻找图书馆的“非用户”,为之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共同的社区身份意识,减少社会排斥。
在英美等公共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的价值目前获得了很多经验证据,诸如公共图书馆能够极大地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2]图书馆能够影响社会个体的自我观念和身份意识。[3]还有调研显示,“公共图书馆通过惠及所有社区成员已经成为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4]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社区责任和社会贡献现已成为图书馆向社会和地方政府展示其存在理由和重要价值的亮点。2007年,英国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委员会(MLA)发布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用以评估三个部门的社会产出。该框架所确定的三大社会影响——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健康和福利、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均在内容上与解决社会排斥,促进社会包容的问题相关联。
综上所述,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已经获得了国外公共图书馆行业、社区民众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在中国,公共图书馆处于一个重视“社会和谐”的政策环境中,却尚未系统地探讨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社区责任和价值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没有普遍确立社会包容的价值和使命以及全国性或者全行业性质的包容性服务准则。因此中国公共图书馆需要关注信息时代产生的数字排斥及其对社会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社区责任和价值的问题,以便调整图书馆战略和服务重心,积极地回应社区需求。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使命的切实发挥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作为基础,其中之一就是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基础 ,[5 ]即公共图书馆的包容能力是建立在社区居民频繁使用图书馆,图书馆处于社区生活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之上。中国公共图书馆与国外公共图书馆相比,经历的发展历史、所处的社会政策以及所服务的社区需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探讨当前中国公共图书馆是否具备承担社会包容使命的能力和基础,亟需来自公共图书馆行业的实例作为使命确立的实践支撑。
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图书馆的盲人服务为案例,借鉴《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中对公共图书馆社会产出的评价体系,对浦东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的社会价值和贡献进行评价、分析和讨论,试图回答中国大城市公共图书馆是否具有社会包容的社会影响和价值的问题。
2 调查方法与分析工具
2007年Rebecca Linley在对Portsmouth和 Hampshire两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视障读者的社会和福利影响的调查中采用了定性的方法,成功地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使用,并得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评价图书馆服务确有其重要性的结论。由于本研究的测度对象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产出,涉及的主题是个人发展、社会包容、利用社区资源改善生活、地方文化与归属感、健康与幸福等社会成果,调查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
在本调查中组织浦东图书馆盲人读书会的14名视障读者对事先设定的10个问题进行了小组座谈,并与浦东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图书馆员、盲人电脑培训老师,以及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进行了访谈,试图从四个角度来衡量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即:接受浦东图书馆盲人免费电脑培训的视力残疾人; 进行盲人电脑培训的辅导老师; 图书馆员; 图书馆馆长、读者服务部主任。
本报告在案例分析根据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发布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从三个彼此有重叠的方面就八个主题进行讨论即:
(1)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
(2) 健康和福利;
(3)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
?譹?訛提高社会群体之间和群体内部的对话和理解;
?譺?訛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精神和身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譻?訛支持治疗和康复;
?譼?訛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
?譽?訛促进社会个体更广泛地参与市民和政治活动;
?譾?訛提供安全、包容的、可信赖的公共空间;
?譿?訛通过提高权利意识、社会救济和外部服务赋予社、区权利;
?讀?訛竭力提高服务机构对本地社区需求的关注和回应。
3 研究成果
3.1 案例调查结果
(1)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
根据对浦东图书馆2008年电脑培训学员的所在街道及年龄—视力调研,图书馆的视障读者遍及浦东12个街道,并辐射到上海其他行政区(闵行、徐汇、崇明、普陀);其年龄集中在45~70岁左右。如图1所示,?譹?訛浦东图书馆培训的盲人主要是年老重残双重弱势群体。
图1 2008年浦东图书馆盲人
电脑培训学员年龄—视力图
(2)浦东图书馆的盲人服务模式
自2001年起,浦东图书馆面向视力残疾人提供公益性服务,至今发展以盲人电脑培训为首,盲人读书会为辅,主题活动和上门送书为侧翼的一整套盲人读者服务。
表1 浦东图书馆盲人服务一览表
浦东图书馆盲人阅览室设置有七台安装有永德读屏软件,可以连接宽带的计算机,常年免费开设“普通电脑盲人无障碍应用学习班”。通过图书馆的培训,视障者可以享用的信息和网络服务基本和健全人接近,包括听书读报、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电话、网上炒股,并且电脑培训结束之后大部分学员成为图书馆的使用者。
(3)公共图书馆服务关注和回应本地社区需求
浦东图书馆的盲人电脑培训获得了视障者很高的评价,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下:
?譹?訛辅导老师和培训学员身份一致。盲人电脑培训老师自身也是一名视障人士,曾是浦东图书馆的第一期电脑培训学员,现在成为视障读者和信息社会之间的信息流动沟通者。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充分回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动态调节授课时间和内容。
?譺?訛图书馆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和重点关注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a) 管理者平等开放的图书馆理念。馆长致力于“提供实用的、盲人真正需要的服务”,并与部主任亲自参加电脑培训的开班课和结业仪式。(b)倾斜的政策支持。将针对少数群体的服务作为图书馆长期的、重点开展的业务,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管理投入,主要有:浦东图书馆每年拨付6万元残疾人服务专项经费;残疾人服务成为最为重视的读者服务;盲人电脑培训不限学时,充分保证视障者的学习效果;定期开展盲人读者活动;周六下午开放403室,保证盲人活动的开展。
3.2 图书馆服务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价值
根据《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浦东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带来的社会产出围绕“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健康和福利”、“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三个主题。
4 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中,图书馆服务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影响是帮助视障读者获得更良好的健康和福利,同时发现电脑培训对于视障者的生活能够产生根本性的改善。浦东图书馆“电脑培训+读书会”的配套服务使这一有益影响完全发挥。
4.1 提升个体信息素养,实现其获取信息的权利
大部分的视力障碍者由于病理缘故文化程度较低,而电脑培训具有后来居上的弥补信息鸿沟的作用。视力残疾者可以使用读屏软件和健全人一样接触到网络上的巨量知识,其工作能力和教育机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表3 浦东图书馆盲人电脑培训结业学员信息素养调查
4.2 提升个体自信心,弥补心灵创伤
电脑培训对于视障者个人能力的提升作用虽然显著,却不及其对学员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影响深入人心。盲人读书会编订的300余篇文章?譹?訛充分反应了他们在电脑培训前后的心理写照。摘录盲人读书会征文中对内心世界描述的词语(见表4),能够反应图书馆服务对视障群体心理产生的有益变化。
表4 视障群体情绪转换与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
4.3 促进社会个体更广泛地参与市民和政治活动
有丰富的个案能说明获得知识对于残疾人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随之带来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视障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生活重燃热情。视障者由于残疾和歧视形成的自我否定和较低自我认同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愿意主动融入家庭生活和社区活动。这些个体更倾向于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经历给其余为社会排斥和隔离的,需要社会援助的群体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服刑人员、病人、其他弱视者),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透过参与电脑培训的学员辐射到更广泛、更边远的社会群体,比较突出的案例(见表5)。
表5 浦东图书馆电脑培训班结业成员社会服务经历
4.4 赋予个体参与权利,促进社会包容
公共图书馆的盲人服务不仅提高了视障者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恢复其社会参与的信心和意愿。正如克莱尔·肖特所说,包容性的社会是以权利为基础的,“人权”的意思就是人人都能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6 ]在浦东图书馆学习电脑和网络应用、而后参加盲人读书会的视障者,在公共生活中拥有较高的参与。他们通过社会参与有效抵抗着视力障碍带来的低收入以及贫困带来的社会排斥。通过社会参与,原本被隔离的弱势群体产生了社会责任感,认同自身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身份,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4.5 为社会提供安全、包容的、可信赖的公共空间
浦东图书馆成为视障者的安全、亲切、可信赖的公共空间,读书会的成员亲切地称浦东图书馆为他们的“娘家”,每个月必定要回一次。公共图书馆成为弱势群体接触社会的第一门户,是视障群体走出家门后可以进行文化、学习、生活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无门槛的、接纳的、友好的公共空间,是盲人读者进行社会交往,建立社会网络的场所,是他们融入社会的桥梁。
4.6 促进了社会群体之间和群体内部的对话和理解,提高社区凝聚力
个人案例可以说明图书馆对于社会主流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彼此接纳和融入以及视障群体之间沟通的贡献。
(1)图书馆的盲人读者电脑培训形成了视障人士之间,以及与图书馆员的友谊。在结业后视障读者通过网络保持联系,结伴参加读书会,还自行组织了外出旅游,他们与图书馆员长期保持友谊,经常看望图书馆员,主动和图书馆员倾诉私人事件,证明了其对图书馆员的信赖。
(2)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是社会群体之间接纳、理解的公共空间。浦东盲人图书馆106室由生硬的建筑空间成为社会了解视力障碍者的窗口。读者的关注,社会媒体的主动报道以及领导部门的视察,影响着政府部门对弱势群体的认识和对图书馆的态度。目前的友谊主要体现在视障读者和图书馆员,视障读者之间,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融合和接纳,了解和认同有望在以后形成。
图书馆能为公民提供了什么?学习机会、活动、场地、关爱、友谊、乐趣、个人发展的助推器……优秀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强大社区凝聚力、对弱势群体的包容能力,拥有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但是并非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都能产生同样良好的社区影响,正如Open to All? The Public Library and Social Exclusion 指出,“图书馆服务达到解决社会排斥的目标,需要长期的稳定的经费支持。这意味着从服务于被社会排斥群体出发,重新分配图书馆的预算。而重新分配预算需要以一个明确的、面向弱势群体的图书馆服务战略为基础。”[7]这条根据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大量调研得出的结论正是浦东图书馆盲人服务的成功因素,因此服务战略和稳定的经费投入也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产生可观社会效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DCMS(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s).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Libraries,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xt Decade[M].London:DCMS,2003.
[2]McClure,ect.Public library use in Pennsylvania:identifying uses,benefits,and impacts[EB/OL].[2009-04-12]http://www.ii.fsu.edu/fcmcclure/paprefac.pdf).
[3]Bob Usherwood, Rebecca Linley. New measures for the new library: a social audit of public libraries[J]. IFLA Journal, 1999, 25(2):90-96.
[4]The Gates Foundation.U.S.Libraries Program Evaluatio[EB/OL].[2009-04-12] http: //www. gatesfoundation. rg/Libraries/USLi-braryProgram/Evaluation/default.htm.
[5]Kevin Harris, Martin Dudley .Public libraries and community cohesion: developing indicators[EB/OL].[2008-12-08] . http: www .mla .gov .uk /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00pubs.asp.
[6]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4):21-25.
[7]Dave Muddiman, Shiraz Durrani, John Pateman, Martin Dutch, Rebecca Linley, John Vincent.Open to All? The public library and social exclusion: executive summary[J]. New Library World,2001 (102) : 154 - 158.
作者简介:周吉(1985-),女,上海海关学院图书馆馆员;陈克杰(1957-),男,上海浦东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顺华(1953-),男,上海浦东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