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龄小社团”借用社团活动的形式,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形成活动主旨,并灵活地开展游戏活动。它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全面、自主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平台。那么,孩子们在如此尊重自身个性化发展的活动中又会如何表现?他们能否克服自己的“王子病”或“公主病”,负责任、敢担当地与同伴合作互助呢?
我园“混龄小社团”中的活动对象主要是4~6周岁的中、大班幼儿。这些来自不同班级的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活动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差、合作能力弱等,也较少体验到合作行为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严重阻碍了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时期,本文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为研究切入点,积极探索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
一、什么是合作
(一)合作与合作能力
1.合作
合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实现共同目标,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2.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关系中,为追求共同目标、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或为了加深彼此的关系而表现出的一种以协调方式行动的能力。
(二)幼儿的合作
对幼儿而言,合作主要是指在游戏、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配合,分工或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如,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我们借助纸箱等原材料,让中、大班混龄幼儿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在制作活动中互相帮助,互通有无,通过共同协商、分工和想象创造,合作完成一件创意作品。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循循善诱:成为幼儿合作学习的领路人
某天,“混龄小社团”活动的主题是“美丽的春天”,活动内容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手工花朵。在活动初始,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要求:“请你们仔细想一想,如果老师请大家共同制作一朵花,大家可以怎么合作呢?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了手工制作活动。我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各个小组的行动。
黄队:中班的妹妹们把一张张橙色的皱纹纸揉成了一个个小纸团,很快,桌上就有了许多小纸团;大班的哥哥们迅速将桌上的纸团粘上双面胶带,并贴在花朵造型的纸盒上。
蓝队:幼儿A先把双面胶贴在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然后撕下双面胶,和幼儿B一起轮流往上面粘贴其他队员揉好的小纸团。
绿队:在五名幼儿中,有三位幼儿分别在三片花瓣上不停地贴上双面胶带,直至把整个花瓣都粘满;另外两个孩子见同伴贴好了双面胶,就忙着把揉好的纸团贴在上面。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幼儿需要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需要一位领路人带领他们砥砺前行。教师就是那盏明灯,就是那位领路人。我们应创造良好的机会和宽广的平台,鼓励孩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指导幼儿合作的过程就好似“抛砖引玉”,抛出的是不附加教师主观色彩的“石”,引出的是孩子们积极探索的“玉”。
在活动中,我们所提供的“花朵”其实是以纸盒为原材料拼装成的花朵造型,还需要孩子们进一步装饰和美化。由于每一个小组只有一朵“花”,所以各个小组需要合作完成任务。在活动初始环节,我将有关合作的问题抛给了幼儿,可以有效引导并激发幼儿的积极合作行为。我相信,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幼儿的合作学习会渐入佳境。
(二)静等花开:成为幼儿合作学习的观察者
红队的队员在小组长然然的带领下开始着手打扮“春姑娘”。然然找来了一捆彩色的纱布,剪下一长段,然后自言自语道:“我要给春姑娘做一个头纱,就像新娘子一样,我最喜欢新娘子了。”然然小心翼翼地把头纱放在了“春姑娘”身后,试图把它固定在纸箱上,但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此时,和然然同组的中班小弟弟一直安静地看着她。然然看了看小弟弟,没有请他帮忙,而是跑向同组一位中班小妹妹身边,问道:“妹妹,你来帮我好吗?”小妹妹正忙着贴“眼睛”,其他两位小朋友也各自忙碌着。然然又重新看了看那位小弟弟,说道:“你来帮我按一下好吧?”小弟弟兴奋地立刻按照然然的要求按住头纱的两边,等着然然贴好胶带后再粘上去。
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小组成员是来自中、大班的幼儿。首先,组员之间存在年龄和能力差异;其次,即使是同年龄段的幼儿,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案例中,然然是一个性格外向、很有主见的小女孩。她很主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这些是她优势。但是,案例中也显现出一些然然在同伴合作方面的问题,例如,然然不愿和能力相对较弱的中班小弟弟合作。而中班小弟弟一直在默默观看,可见他是一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不知如何融入团体,只得在一旁无所事事。此外,当他看到然然遇到困难时,并没有主动提供帮助;当然然邀请他合作完成任务时,他又显得十分兴奋。由此可见,他很想加入小组活动,只不过缺乏相应的合作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当教师观察到然然不愿和中班小弟弟合作时,并没有加以干涉或强迫幼儿产生合作行为,而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耐心地观察幼儿,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最后,教师欣喜地见证了孩子们自发形成的合作行为。
由此可知,教师需要充分信任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会放手,学会观察,耐心等待,静待花开。我们要让孩子充分享有游戏活动的自主权,给予孩子充足的探索与思考空间,使他们切身体验到合作的成就感。教師要用眼睛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思考他们是否愿意合作,运用了哪些策略,最终有无效果,等等。 (三)评价提升:成为幼儿合作学习的助推者
评价是肯定和欣赏孩子的行为与进步,是促进幼儿、教师与活动三者共同提高的有效措施,是孩子憧憬下次活动的动力。在评价中,教师的身份应转变为倾听者、支持者和赞赏者,幼儿的身份则要转变为主动讲述者。如此这般,教师才会从不同幼儿那里获取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评价资料。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幼儿零散的经验加以梳理,帮助幼儿提升同伴合作的方法,那么,下一次的活动必将会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1.分享交流,丰富合作形式
活动结束时,我请各组幼儿分别介绍了本组的合作方式,黄队为以大带小流水式合作,蓝队为两两轮流式合作,绿队为多名成员分工式合作,等等。我积极肯定了大家的不同想法,并且鼓励幼儿在下一次活动中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看看哪种方法更有效。我希望这样的分享与交流能够为幼儿在后续活动中合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2.集中讨论,提升合作技能
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往往不知如何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孩子们学习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引导他们更好地合作。
首先,礼貌的语言是同伴合作的重要条件。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合作技能的发展状况,利用集体讲评时间,围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幼儿集中讨论同伴交往中的礼貌用语。例如: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做吗”,商量语“这样可以吗”“还需要什么”“能借我一下吗”“我还能做什么”……
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多种合作方法。例如,当幼儿遇到问题或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彼此应如何协商解决;当遭遇困难,且以一人之力无法解决时,应如何寻找其他小朋友的协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该如何主动给予帮助;等等。
除了上述策略,教师在指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和技能的提升等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引导的话语和赞许的目光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更加自觉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不断强化自身的合作能力。孩子们在交往中会不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产生更加强烈的合作需求,他们的合作行为也会更加稳定和自觉化。
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通过实施切实有效的策略,我们发现,幼儿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孩子们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妥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活动过程中,大龄幼儿能主动担当弟弟妹妹的协助者,年龄较小的幼儿遇到问题也会主动询问哥哥姐姐。可见,通过开展“混龄小社團”活动,幼儿的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我园“混龄小社团”中的活动对象主要是4~6周岁的中、大班幼儿。这些来自不同班级的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活动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差、合作能力弱等,也较少体验到合作行为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严重阻碍了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时期,本文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为研究切入点,积极探索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
一、什么是合作
(一)合作与合作能力
1.合作
合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实现共同目标,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2.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关系中,为追求共同目标、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或为了加深彼此的关系而表现出的一种以协调方式行动的能力。
(二)幼儿的合作
对幼儿而言,合作主要是指在游戏、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配合,分工或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如,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我们借助纸箱等原材料,让中、大班混龄幼儿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在制作活动中互相帮助,互通有无,通过共同协商、分工和想象创造,合作完成一件创意作品。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循循善诱:成为幼儿合作学习的领路人
某天,“混龄小社团”活动的主题是“美丽的春天”,活动内容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手工花朵。在活动初始,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要求:“请你们仔细想一想,如果老师请大家共同制作一朵花,大家可以怎么合作呢?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了手工制作活动。我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各个小组的行动。
黄队:中班的妹妹们把一张张橙色的皱纹纸揉成了一个个小纸团,很快,桌上就有了许多小纸团;大班的哥哥们迅速将桌上的纸团粘上双面胶带,并贴在花朵造型的纸盒上。
蓝队:幼儿A先把双面胶贴在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然后撕下双面胶,和幼儿B一起轮流往上面粘贴其他队员揉好的小纸团。
绿队:在五名幼儿中,有三位幼儿分别在三片花瓣上不停地贴上双面胶带,直至把整个花瓣都粘满;另外两个孩子见同伴贴好了双面胶,就忙着把揉好的纸团贴在上面。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幼儿需要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需要一位领路人带领他们砥砺前行。教师就是那盏明灯,就是那位领路人。我们应创造良好的机会和宽广的平台,鼓励孩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指导幼儿合作的过程就好似“抛砖引玉”,抛出的是不附加教师主观色彩的“石”,引出的是孩子们积极探索的“玉”。
在活动中,我们所提供的“花朵”其实是以纸盒为原材料拼装成的花朵造型,还需要孩子们进一步装饰和美化。由于每一个小组只有一朵“花”,所以各个小组需要合作完成任务。在活动初始环节,我将有关合作的问题抛给了幼儿,可以有效引导并激发幼儿的积极合作行为。我相信,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幼儿的合作学习会渐入佳境。
(二)静等花开:成为幼儿合作学习的观察者
红队的队员在小组长然然的带领下开始着手打扮“春姑娘”。然然找来了一捆彩色的纱布,剪下一长段,然后自言自语道:“我要给春姑娘做一个头纱,就像新娘子一样,我最喜欢新娘子了。”然然小心翼翼地把头纱放在了“春姑娘”身后,试图把它固定在纸箱上,但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此时,和然然同组的中班小弟弟一直安静地看着她。然然看了看小弟弟,没有请他帮忙,而是跑向同组一位中班小妹妹身边,问道:“妹妹,你来帮我好吗?”小妹妹正忙着贴“眼睛”,其他两位小朋友也各自忙碌着。然然又重新看了看那位小弟弟,说道:“你来帮我按一下好吧?”小弟弟兴奋地立刻按照然然的要求按住头纱的两边,等着然然贴好胶带后再粘上去。
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小组成员是来自中、大班的幼儿。首先,组员之间存在年龄和能力差异;其次,即使是同年龄段的幼儿,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案例中,然然是一个性格外向、很有主见的小女孩。她很主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这些是她优势。但是,案例中也显现出一些然然在同伴合作方面的问题,例如,然然不愿和能力相对较弱的中班小弟弟合作。而中班小弟弟一直在默默观看,可见他是一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不知如何融入团体,只得在一旁无所事事。此外,当他看到然然遇到困难时,并没有主动提供帮助;当然然邀请他合作完成任务时,他又显得十分兴奋。由此可见,他很想加入小组活动,只不过缺乏相应的合作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当教师观察到然然不愿和中班小弟弟合作时,并没有加以干涉或强迫幼儿产生合作行为,而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耐心地观察幼儿,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最后,教师欣喜地见证了孩子们自发形成的合作行为。
由此可知,教师需要充分信任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会放手,学会观察,耐心等待,静待花开。我们要让孩子充分享有游戏活动的自主权,给予孩子充足的探索与思考空间,使他们切身体验到合作的成就感。教師要用眼睛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思考他们是否愿意合作,运用了哪些策略,最终有无效果,等等。 (三)评价提升:成为幼儿合作学习的助推者
评价是肯定和欣赏孩子的行为与进步,是促进幼儿、教师与活动三者共同提高的有效措施,是孩子憧憬下次活动的动力。在评价中,教师的身份应转变为倾听者、支持者和赞赏者,幼儿的身份则要转变为主动讲述者。如此这般,教师才会从不同幼儿那里获取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评价资料。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幼儿零散的经验加以梳理,帮助幼儿提升同伴合作的方法,那么,下一次的活动必将会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1.分享交流,丰富合作形式
活动结束时,我请各组幼儿分别介绍了本组的合作方式,黄队为以大带小流水式合作,蓝队为两两轮流式合作,绿队为多名成员分工式合作,等等。我积极肯定了大家的不同想法,并且鼓励幼儿在下一次活动中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看看哪种方法更有效。我希望这样的分享与交流能够为幼儿在后续活动中合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2.集中讨论,提升合作技能
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往往不知如何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孩子们学习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引导他们更好地合作。
首先,礼貌的语言是同伴合作的重要条件。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合作技能的发展状况,利用集体讲评时间,围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幼儿集中讨论同伴交往中的礼貌用语。例如: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做吗”,商量语“这样可以吗”“还需要什么”“能借我一下吗”“我还能做什么”……
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多种合作方法。例如,当幼儿遇到问题或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彼此应如何协商解决;当遭遇困难,且以一人之力无法解决时,应如何寻找其他小朋友的协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该如何主动给予帮助;等等。
除了上述策略,教师在指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和技能的提升等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引导的话语和赞许的目光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更加自觉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不断强化自身的合作能力。孩子们在交往中会不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产生更加强烈的合作需求,他们的合作行为也会更加稳定和自觉化。
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通过实施切实有效的策略,我们发现,幼儿在“混龄小社团”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孩子们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妥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活动过程中,大龄幼儿能主动担当弟弟妹妹的协助者,年龄较小的幼儿遇到问题也会主动询问哥哥姐姐。可见,通过开展“混龄小社團”活动,幼儿的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