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本位下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ba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倡导素质教育,从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入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补充研究和理论探索;依托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探索多样化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完善和提高教育理念;以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公共艺术选修课纳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范畴,并与校内外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共同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培养是国际职业教育变革的总体发展趋势。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变革出现了课程价值取向走向“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课程目标从“工作指向”转向“生涯指向”。1996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涵盖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国际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职业院校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这种趋势,有助于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寻求一种既顺应国际潮流,又符合我国实际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构思路。
  尽管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内,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正在受到青睐,但在其建构与实施中尚存在许多偏狭,往往把“职业素质本位”窄化为“技能本位”:重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格品性修为能力的培养等。这种偏狭也因此使得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长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成为了只会做事的“机器人”、“空心人”。而一个没有爱心、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审美情趣的人,既不能算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能说是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更不能称作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课程改革大多集中在认识层面和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上,从整体上对课程体系的改革没能深入进行,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往往将“能力”窄化为“技能”,仅仅针对学生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技术——技能”等操作层面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作为职业人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培养,使得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建构和实施出现了“重技术而轻艺术”、“重技术人的培养而轻社会人的培养”等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进行“职业素质本位下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用“文化育人,艺术养人”的培养思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善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以期最终达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现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教学实际为例,提出以下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第一,依托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和艺术讲座的开设,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加强学生对高职学院的归属感。
  高职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热爱并渴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然而,以我院为例,虽长期努力开展各项艺术活动,并成立了院大学生艺术团,但毕竟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登台表演、一展所长,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没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因此,必须依托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和艺术讲座的开设,使艺术的光辉辐射到每一位学子身上,满足高职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高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加强高职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依托公共艺术选修课和艺术讲座的开设,一方面,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建立幸福感;另一方面,能够创建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艺术人文气息。
  第二,依托公共艺术教育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实践活动,增强人文关怀,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在广泛开展的校园科技、艺术、文化活动中贯注审美的理念和气质,依托艺术类的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使人学会欣赏、学会创造。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培养方针不是培养歌唱家、舞蹈家,而是培养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社会职业人。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艺术设计等方面不断进发新的思想火花,从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第三,依托公共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多样化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完善和提高教育理念。
  探究多样化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有利于满足高职素质教育的总体需求,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我院现已具备一定数量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依托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多样化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完善和提高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现状的审视和思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只有高素质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在频繁的岗位变换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职并胜任工作。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的目标,正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雅审美品位、高尚道德情操和独立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笔者相信: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一定会逐步发展、完善与健全。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们的印象里该段著名的民族歌剧选段的演唱音色是水灵、透亮的,运用了偏真声的演唱方法,极具音色个性,生动地刻画出小芹的内心活动,被广大的观众所熟识喜爱。文章将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去探讨该唱段运用该音色演唱的必要性,揭示文化习俗、社会规范等方面对歌剧音色个性的影响。  【关键词】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音色个性;文化语境;民族歌剧  文化语境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
期刊
【摘要】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而成。歌曲《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通过观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对歌剧《江姐》的演绎以及文献查阅。本文将通过故事背景、《红梅赞》对江姐音乐形象塑造以及音乐的多重表现,结合自己的感悟,对江姐这一革命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塑造进行探析。  【关键词】江姐;《红梅赞》;音乐形象塑造  歌剧,作为一门综合类艺术形式,集音乐、文学、戏剧为一体。其中剧本是基础,音乐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叶后期的音乐,在主题形式上出现多样化,作曲家喜欢在音乐创作上追求自己的个性,大部分作曲家创作思想激进、手法新奇,成为当时音乐界的一种主流现象。欧洲现代音乐作曲家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属奥利维耶·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他的作品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宗教、爱情和自然三个主题,是当时最具特色、风格独特、影响最为深远广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鸟类志》(cataloguedois
期刊
【摘要】文章从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主题的发展与变形;新颖的调式和声语言以及缤纷的配器色彩几个方面探析陈其钢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深入地认识、了解作曲家陈其钢在创作中是怎样保留了大量中国音乐的思维,但又融入了西方传统音乐思维的某些因素,在运用现代技法的时候又把自己的音乐融入进去,使古曲《梅花三弄》入“新声”的。  【关键词】曲式结构;逝去的时光;主题的发展与变形;调式;和声;配器  《逝去的时光
期刊
【摘要】文章对扬琴重奏形式进行了简要介绍,从乐器使用,与他人配合等几个方面谈了怎样更好地去表现扬琴重奏这种形式,并以作品举例分析。  【关键词】演奏形式;扬琴重奏;二重奏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主要乐器之一,最早从波斯传入我国,距今已有很久的历史了。由于扬琴这一乐器音域宽广,音色融合性强,被誉为中国小钢琴,其用途广泛,演奏形式多样。扬琴不仅能够作为独奏乐器,还能为其他乐器作为单独伴奏乐器,如二胡
期刊
【摘要】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他发表的《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提出了创作与梦境的相似性。他认为艺术创作其实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是现实中受挫欲望的转化和表达,文艺创作是被压抑的本能的升华。而我国明代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在几百年前曾创作了四部以梦为框架的戏剧作品。文章以“梦”为切入点,试着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剧作《牡丹亭》为例来探究、解读汤显祖的这部戏剧创作。  【关键词】弗洛伊德;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在音乐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从亲身实践出发,讲述了音乐课上“做、学、教——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2014年4月10日,我执教的《鼓乐铿锵》高一音乐鉴赏课参加了徐州高级中学“做、学、教——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通过40分钟的教
期刊
【摘要】器乐教学就是用手指把心底的话说出来的平台,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在音乐课中大胆地表现自己。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开设了口风琴、葫芦丝、竹笛和竖笛这四种乐器的课程。这几种乐器学生演奏较为简单,器材的携带也比较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这些项目有着极大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无限的遐想与热情。  【关键词】学科改革;增长技能;器乐学习;音乐课  音乐是从心灵深处唤
期刊
【摘要】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因此美化。”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可以让他们学到知识,音乐老师也是如此。通过聆听音乐,能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更能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老师应该本着这样的想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音乐课上有所收获。 
期刊
【摘要】江南好风景,春水绿如蓝。在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里选用的都是有关江南的音乐作品,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也就闪现于脑海中。当我尝试去整合这个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在聆听、吟唱、表演中感受江南之美时,就想到把这节课定位为一节音乐“通感”体验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体验感知音乐,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结合唱、听、动多角度通感体验、感受,让学生在情境中畅游江南。  【关键词】《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