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谈谈初中生古诗鉴赏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鉴赏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在 7 ~9 年级,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古诗鉴赏历来是日常学习和中考备考的重点,也是许多学生感到棘手的难点。这是由于古诗的语言含蓄、凝练,表达赋予跳跃性,再加上学生有意疏离,领悟能力欠缺,致使平常学习局限于死记硬背,未能真正领悟,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懂诗歌,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我认为应抓住下面几个要点:
1走近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 “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例如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其诗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二、屡试不第、正视现实的困居长安时期。三、万方多难、忧国忧民的乱世流亡时期。四、田园草堂、颠沛流离的漂泊西南时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的诗歌特色各有千秋。
2关注诗歌题目
俗话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从诗题之中,我们往往能明确诗歌的类别,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怀古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留恋愁苦,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羁旅诗的漂泊思乡,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从《春夜别友人》中读出离愁,从《望月怀远》中读出思乡,从《钱塘湖春行》中读出喜悦。从《归园田居》中读出惬意。
3抓住诗歌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质,即诗中的景和物。一些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流水代表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或绵绵的愁思,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菊代表高洁和隐逸,竹代表正直和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离愁等。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抓住意象及其特点,并反复揣摩体味作者思想感情,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松柏象征孤直、顽强、高洁,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又如陈毅诗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掌握诗歌内容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内容博大,从 《诗经》 到明清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内容而言,大体可分为:
4.1写景抒情。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着诗人的无尽思念,惜别之情从每个画面中渗透到读者眼前。
4.2咏物言志。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清风明月,飞禽走兽等均成为诗人引用的对象。如王维 《山居秋暝》 表达了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3边塞征战。如:范仲淹 《渔家傲》 中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4怀古咏史。如刘禹锡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4.5即事感怀。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6羁旅行役。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以上是对诗歌的大体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鉴赏时,能快速地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其诗的要旨。
5品析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5.1严实质朴,含蓄隽永。如 《悯农》 运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全首诗20字,读者容易理解。而含蓄隽永其特点是意在言外,不直接叙述,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体味。字短情长味深,启人联想、想象,开启读者悟性,导入美感的享受。如:李商隐的 《雨夜寄北》 向夫妻间挂念问候,时、境、情融为一体,倾吐深情的憧憬均显示言外,隐于其中,越嚼越有味。
5.2形象生动,清新雅致。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美感。如:杜甫的 《绝句》:“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相结合,色彩绚丽,语言形象清新生动。
5.3绚丽飘逸,和谐婉转。如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色绮丽,变幻莫测,体现着绚丽飘逸之美。
6掌握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内容很多,常见的分析角度如:行文构思、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等。行文构思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一句一景的方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采用意象相加的形式。诗中常用的修辞特点有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等。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等。描写又有白描和细描,如白居易、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王维的很多诗则善工笔细描。抒情又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中多用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等间接抒情的方式。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等。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极力渲染昔日之繁华,结句却落笔于今日之荒凉,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诗中的风格流派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寓深远,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闲适等。
7领悟思想感情
诗言情。有的诗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有的表达思念亲友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的表达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此外还有怀古之情,讽喻之情等等。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能否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就是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粗略地提出以上对诗歌进行鉴赏的方法,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打开鉴赏思路,多角度去寻求鉴赏诗歌的规律。诚然,鉴赏诗歌还涉及很多方面。学生应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点,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掌握鉴赏的一些方法,以上就是我对初中古诗鉴赏方法的浅谈。
【关键词】古诗;鉴赏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在 7 ~9 年级,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古诗鉴赏历来是日常学习和中考备考的重点,也是许多学生感到棘手的难点。这是由于古诗的语言含蓄、凝练,表达赋予跳跃性,再加上学生有意疏离,领悟能力欠缺,致使平常学习局限于死记硬背,未能真正领悟,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懂诗歌,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我认为应抓住下面几个要点:
1走近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 “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例如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其诗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二、屡试不第、正视现实的困居长安时期。三、万方多难、忧国忧民的乱世流亡时期。四、田园草堂、颠沛流离的漂泊西南时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的诗歌特色各有千秋。
2关注诗歌题目
俗话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从诗题之中,我们往往能明确诗歌的类别,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怀古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留恋愁苦,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羁旅诗的漂泊思乡,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从《春夜别友人》中读出离愁,从《望月怀远》中读出思乡,从《钱塘湖春行》中读出喜悦。从《归园田居》中读出惬意。
3抓住诗歌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质,即诗中的景和物。一些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流水代表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或绵绵的愁思,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菊代表高洁和隐逸,竹代表正直和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离愁等。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抓住意象及其特点,并反复揣摩体味作者思想感情,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松柏象征孤直、顽强、高洁,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又如陈毅诗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掌握诗歌内容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内容博大,从 《诗经》 到明清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内容而言,大体可分为:
4.1写景抒情。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着诗人的无尽思念,惜别之情从每个画面中渗透到读者眼前。
4.2咏物言志。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清风明月,飞禽走兽等均成为诗人引用的对象。如王维 《山居秋暝》 表达了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3边塞征战。如:范仲淹 《渔家傲》 中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4怀古咏史。如刘禹锡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4.5即事感怀。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6羁旅行役。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以上是对诗歌的大体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鉴赏时,能快速地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其诗的要旨。
5品析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5.1严实质朴,含蓄隽永。如 《悯农》 运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全首诗20字,读者容易理解。而含蓄隽永其特点是意在言外,不直接叙述,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体味。字短情长味深,启人联想、想象,开启读者悟性,导入美感的享受。如:李商隐的 《雨夜寄北》 向夫妻间挂念问候,时、境、情融为一体,倾吐深情的憧憬均显示言外,隐于其中,越嚼越有味。
5.2形象生动,清新雅致。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美感。如:杜甫的 《绝句》:“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相结合,色彩绚丽,语言形象清新生动。
5.3绚丽飘逸,和谐婉转。如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色绮丽,变幻莫测,体现着绚丽飘逸之美。
6掌握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内容很多,常见的分析角度如:行文构思、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等。行文构思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一句一景的方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采用意象相加的形式。诗中常用的修辞特点有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等。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等。描写又有白描和细描,如白居易、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王维的很多诗则善工笔细描。抒情又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中多用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等间接抒情的方式。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等。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极力渲染昔日之繁华,结句却落笔于今日之荒凉,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诗中的风格流派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寓深远,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闲适等。
7领悟思想感情
诗言情。有的诗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有的表达思念亲友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的表达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此外还有怀古之情,讽喻之情等等。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能否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就是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粗略地提出以上对诗歌进行鉴赏的方法,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打开鉴赏思路,多角度去寻求鉴赏诗歌的规律。诚然,鉴赏诗歌还涉及很多方面。学生应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点,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掌握鉴赏的一些方法,以上就是我对初中古诗鉴赏方法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