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实体法的“直接适用方法”探析

来源 :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当事人未约定应适用的实体法时,仲裁员常常运用“直接适用方法”予以选择。本文对该方法在仲裁立法中的确立,采用该方法的利弊以及实践中仲裁员依此可选择法律规则的范围作了探讨,并在最后指出,仲裁员应参照国际私法的一般法律选择方法,直接比较相关国家的实体法律规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选择最有利于公正解决纠纷的仲裁实体法。 When parties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do not agree on the substantive law that should apply, arbitrators often make use of the “direct method of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thod in the arbitration legislation, adopt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method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arbitrators can choose the legal rules in practice.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rbitrators should refer to the general choice of law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Directly compare the substan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relevant countries and take various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o select the substantive law of arbitration that is most conducive to a just dispute settlement.
其他文献
新闻和出版界有句始终激励纸质媒体人坚持新闻理想、埋头文字创作的话:内容为王。内容为王的时代解读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个体可供支配的时间愈发碎片化,看新闻就是看标题,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成都召开的两次读书年会上,与会者对向阳湖文化都有一番争论,也很激烈,但似乎并未触及实质性的问题。时间仓促,未能展开,充分发表意见,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每当读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时,眼前浮现的不是一幅萧条凄凉的画面,而是故乡的那座木桥,承载我童年希望与情感的桥……那座桥,很简
铁岭银冈书院~1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是东北地区建院最早、保存完整、影响最大的古代书院。书院的创始人郝浴(1623年—1683),字雪海,号复阳,河北定州人。顺治六年(1649)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事件,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与此相适应,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波澜壮阔,与时俱进,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 中国化 法学
早间的晴空万里,明媚骄阳,骤然间就变成风雨大作,淅淅沥沥。最简单不过的光影交错,在这样的斗转间,让人心惊。并没有刻意地去细数,但那挥舞着镰刀的魔鬼在不停地旋转中,像石
吉庆街大排档一直是武汉最热闹的夜景之一。南来北往的商旅,若在武汉的夜里没有事,当地人就说:你们为何不到吉庆街去喝两杯?我在家里也能猜想到入夜的吉庆街是一幅什么图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制定法外的,适用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由外部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习惯法。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上,还体现在对国家制定法的补充功能以及对国家制定法的贯彻落实具有前期准备作用上。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中国习惯法体系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一种习惯法。在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中,作为中华法系的重要
这是以札记形式记录的关于沈苇诗歌的点滴。蓝本是长江文艺社出版的《沈苇诗选》,以及在网上搜索到的沈苇的诗。行文之中,如同沈苇对自己的诗歌、现实对诗人的改写一样,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