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综合性的世界观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启蒙运动建构的物质世界观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主义价值体系导致了当今机械主义二元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潮的盛行,进而引发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文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第二次启蒙.第二次启蒙倡导一种以健康、共同体和自然为中心的更为综合的生态世界观,从而实现后现代的生态转向.
其他文献
心智哲学中有关意向性的讨论存在实在论、取消主义、工具主义等不同立场,其中占主流的是意向性的实在论立场.心智哲学中意向性的实在论需要说明的是,人们的概念、判断、信念等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存在的.福多受认知科学中表证计算主义心灵解释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他有关意向性的符号计算表征理论;而随着对大脑神经网络研究的不断发展,联接主义解释中出现了丹尼特在演化论算法基础上提出的温和实在论立场;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多维工作模型推翻了以往受语言系统限制的一维表征方式,为意向性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多维表征模式.多维表征仍然要在计算主义
2020年《著作权法》完成了第三次修订,最终审议通过的《著作权法》没有保留关于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深入探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非会员作品的法律属性问题,有助于厘清该制度设计最终没有被本次修订所采纳的原因,了解该制度在我国适用过程中仍可能存在的问题.可适用无因管理对集体管理组织管理非会员作品的行为进行解释,但对管理主体、适用情形、权利义务安排、举证责任分配等几个具体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新时代以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了显著的创新与升级,独特的“剧式表达”提升了节目的 呈现效果,适应了多元共生的文化语境,发挥了国家叙事的功能,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与实践.本文从国家叙事的视角出发,对新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 传播环境、形式特征、主题内涵进行探讨.
地球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有目共睹,西方第一次启蒙的二元对立思维与个人主义思想对此难辞其咎.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我们需要第二次启蒙:对第一次启蒙的理论前提进行彻底的反思,并由此建立起新的宇宙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根本上转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第二次启蒙将为构建生态文明开辟道路,为生态文明奠定理论基础.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第二次启蒙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而生态文明则是第二次启蒙思想理念的现实化.其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根除第一次启蒙的弊病,将整个地球和人类从生态灾难中拯救出来,引导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庆祝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晚会《伟大征程》在舞台空间的塑造上独具匠心.本文认为,《伟大征程》精心营造出多样态的空间形式,向多维多层级和无限空间拓展,体现了平面与立体、固态与流动、历史与现实、场内与场外、实景与虚景、有限与无限的空间艺术思维,在同频共振中生动展现了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
2021年,南京广电集团推出贯穿全年的建党百年融媒主题宣传季“初心起宏图”.本文认为,“初心起宏图”围绕建党百年,通过内容的多样化聚焦、跨体裁多平台的表达方式、技术加持的讲述创新和融媒渠道的传播手段,探索了宏大主题年轻态讲述的新路径.
无论是消息类还是专题类新闻节目,采访都是节目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大型系列人物专题片《人在奥运年》采访过程和效果的分析,论证了前期准备与后期节目制作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与仍在肆虐的全球疫情,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第一次启蒙的弊端及在此理念基础上由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将人类引向毁灭深渊的现实.由西方主导的没有他者的第一次启蒙具有内在的缺陷,目前已陷入理论困境,因此心怀他者的第二次启蒙就显得特别重要与迫切.当代西方思想界正处在由实体—机械思维向过程—关系思维的“过程转向”的转变过程中.作为中西文化创造性的整合,第二次启蒙绝非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中外有识之士为应对西方文明自身的巨大困境而发动的一场思维观念上的重大变革.它既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当代西方过程转向的产物
角色动机设计是影响影视艺术价值传播的重要因素.它通过表现人物在不同情境下连续性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揭示多层次价值取向,构成生命审美,实现价值传播.本文从心灵认知价值、人性表现价值、人格塑造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几个方面来探究角色动机设计在影视艺术价值传播中的运用和美学意蕴.
学界对宗白华美学的既有研究存在标签化处理的倾向,在形式问题上尚需科学辨识.宗白华的形式批评表现在其对形式范畴的自觉建构,并将形式作为批评方法加以运用.宗白华先后将形式界定为“有机的组合”“秩序的网幕”,这体现了他对多种形式美学资源的借鉴与改造,其所主张的形式实际上是境界创造的现实形态.宗白华的形式批评方法本身即体现了中西互鉴、媒介互参的特点.他的形式论的发展彰显了现代美学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当下美学“不及物”之弊病有很强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