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禁锢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更应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要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得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它深深影响学生的未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与实际锻炼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如何代表自己或代表学习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如何表述己方观点,如何顺畅沟通小组其他成员,都离不开自己的语言表述,活动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二、形成搜集和筛选资料信息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开放、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大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些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宇宙里有些什么》进行“探索宇宙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资料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搜集、筛选,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三、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主要依靠自己,自主地思考和行动。在学习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花儿零距离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鲜花的种类、地域特征、季节特征、鲜花的培育知识、汇总宣讲等。在活动中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中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如在“与长者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采访学校领导、咨询老干部,探讨学校发展、了解社会动态,就是促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方式。
五、训练管理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也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学生干部,他们是班级的管理者。但是当他们在学习小组中,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某一学习环节。管理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举办诸如以下类型的活动,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从而增强活动实效。
1.传统型。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电影院以及报纸、杂志、电视传媒等传统语文实践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及延伸。
2.比赛型。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举行课本剧表演、古诗文诵读、各种征文、歌曲演唱、成语接龙等各种既形式多样又能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的比赛。
3.社团型。创办校园社团,组成各种兴趣小组,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文学社、板报兴趣小组、朗诵小组、阅读角等。
4.探索型。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增加人文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
5.体验型。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科技馆、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矿区、车间码头等机关企业社团,动员学生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果园大棚。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照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了解新气象,开阔視野,积累素材,从而在体验中形成综合能力。
当然不管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宁做自由的鸟儿,不当被俘的国王”,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人的实践过程是绝对正确的,犯错也是一种学习。不能为了追求活动课程的外在“美”而给学生预设过程。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活动教学是训练能力、发展个性的一块沃土。■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与实际锻炼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如何代表自己或代表学习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如何表述己方观点,如何顺畅沟通小组其他成员,都离不开自己的语言表述,活动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二、形成搜集和筛选资料信息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开放、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大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些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宇宙里有些什么》进行“探索宇宙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资料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搜集、筛选,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三、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主要依靠自己,自主地思考和行动。在学习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花儿零距离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鲜花的种类、地域特征、季节特征、鲜花的培育知识、汇总宣讲等。在活动中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中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如在“与长者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采访学校领导、咨询老干部,探讨学校发展、了解社会动态,就是促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方式。
五、训练管理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也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学生干部,他们是班级的管理者。但是当他们在学习小组中,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某一学习环节。管理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举办诸如以下类型的活动,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从而增强活动实效。
1.传统型。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电影院以及报纸、杂志、电视传媒等传统语文实践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及延伸。
2.比赛型。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举行课本剧表演、古诗文诵读、各种征文、歌曲演唱、成语接龙等各种既形式多样又能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的比赛。
3.社团型。创办校园社团,组成各种兴趣小组,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文学社、板报兴趣小组、朗诵小组、阅读角等。
4.探索型。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增加人文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
5.体验型。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科技馆、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矿区、车间码头等机关企业社团,动员学生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果园大棚。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照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了解新气象,开阔視野,积累素材,从而在体验中形成综合能力。
当然不管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宁做自由的鸟儿,不当被俘的国王”,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人的实践过程是绝对正确的,犯错也是一种学习。不能为了追求活动课程的外在“美”而给学生预设过程。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活动教学是训练能力、发展个性的一块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