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煽情·《飞·魔幻》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赵勇老师:
  您好!我是励耘文科班的曾子涵。冒昧给您写下这封信,希望就近期的学习研究向您汇报一些我的想法。
  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出于对小说的兴趣,我开始从事商业小说写作,主要为《飞·魔幻》这一类的杂志供稿。目前纸媒不断萎缩,少数几个刊物如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大企业一样,垄断着自己掌握的一方领域。《飞·魔幻》是一本典型的垄断级少女古风言情杂志,所有的故事都是建立在古代时代基础上(无论是真实还是架空),落脚点都是言情,主要针对的是12—18岁的少女群体,文章风格以“虐”为主。
  在不断地被退稿、反思再至写新小说的过程中,我逐渐摸清了其中的规律。之前只觉得怪异,但在上了您的课,以及读了一些书之后,我渐渐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关于复制性与伪个性化的问题。
  复制性问题非常明显。《飞·魔幻》的每一篇小说,看似每篇都有特色,但其实框架是完全相同的。
  1.追求极端戏剧性,一环套一环,最后一环一定要对情节大反转。不允许任何“废情节”的出现。(字数要求甚至都是非常死的8600字)至少要有三次小反转,还要有一次大反转。
  2.由于思想上的控制(审稿流程:编辑—大主编—出版社)以及篇幅、题材的极端限制,全文的核心只能是,也只可能是:男女主角的误会。而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误会后发现,“原来男主角这么爱女主角啊”,从而满足少女们的需求。
  3.《飞·魔幻》的副标题是《武侠故事》。它原本是一本纯粹的武侠杂志,但由于商业化的加剧,现在武侠的色彩已经全无,变成了彻底的少女言情。这一点,与您在书中举例的《百家讲坛》非常相像。
  至于伪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个新奇的点引领全文,如“小妖精当翻译”“小姑娘是卖烧饼的”这样,形成一种“创新”。有意思的是,所有的流行刊物的要求皆是“创新”,但这个唯一的创新点,却是服从于更大的复制性的。这一点同阿多诺论述流行音乐时是一样的。
  2.所有的流行刊物在征稿函上都写着“以情动人,须知编辑也是人,动人才能成文”。也是,言情小说的核心不就是情吗?但是,我因为写作需求,痛苦地一口气看了好几本杂志之后,终于发现:我的感情被不断地唤醒,而我最终却麻木了。我哭了,但却是安全地哭。这些文章的目的都是唤起一种安全的情感。它不会涉及对社会的批判(事实上,为了避免借古讽今的问题,编辑专门强调“尽量不要写真实历史”,而一味采用架空朝代)。这些廉价的情感让我悲伤,却悲伤到文章的结束就无所谓了:是啊,皇上为了女主角死了,多难过啊……哦。
  也正如我在写的过程中的情况。我的确写得非常投入,也确实为我主角的命运哭了。我投入进去,但我却是先听着音乐,唤起了情绪之后,再写文。我写出来,也感动,但它不会涉及更复杂的东西。我曾想写一篇小说,里面会涉及民族问题,但编辑最后让我回去修改,而我也只能修改。
  所以问题来了:我明知这些小说都是一些复制的“垃圾”,为什么我还是在一边骂,一边写,就像是阿多诺所说的“孩子”一样呢?
  1.我希望能够在大学毕业之后以写作养活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不能不涉及商业小说。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是———
  2.这确实是我的兴趣所在。非常令人悲哀,也非常令我痛苦。我选择这个领域切入商业写作,以及我不选择写作纯文学,也是这个令我绝望的原因:我确实喜欢这个,一边觉得不该这样写,一边又确实热爱这些题材。我不认同,却又无法挣脱。
  我觉得这应该是有共性的。我们这一代的人,虽从小接触各类名著,但却不具备名著的实际体验。我们的生活大多是平静的中产阶级生活,没有波折,也没有过多的见识。束缚在有限生活中的我们,也许能通过阅读开阔眼界,但却不会有一种强烈的“立言”的表达欲。比如《平凡的世界》这样的题材,我不可能写,写也不真实。我们一边吐槽着玄幻、言情、传奇的糟心和千篇一律,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对这些感兴趣。甚至于在我构思小说的时候,要么是奇幻的幻想世界,要么便是我的学生生活。我想不出父辈们在田间工作的情景,也写不出来。既然写不真实,我便很难写出来。我们已经被大众文化所养大,我们反感它,却无法挣脱它。我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我估计此生也写不出来那种苦难。这一点必须承认。
  3.这些小说,事实上,当你扔掉节操之后,你会发现,除了“萌梗”有些难想之外,是非常好写、非常好批量生产的。
  以上这些话,一方面是我在从事写作实践中真实想到,怎么也无法说服我自己的痛苦之源;另一方面,我也想问问老师:可否以《飞·魔幻》去年一年的杂志文章和我的体验为样本,分析“大众文化生产者的悲哀”?因为我感觉,在这些文章的分析中,有评论家对受众的分析,有受众对评论家的反抗,却独独缺少大众文化生产者本身这一部分的分析———为什么,他们一边痛苦,却仍一边生产?他们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曾有反抗?如何挣脱罗网,在如此多的锁链中仍然翩然起舞,正如明代八股文写作士人在重重阻碍中仍穿插自己的主张?但我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否有学术价值,以及是否能成文。我的想法也比较混乱,很难归纳出一个核心。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可以成文,我应该借助什么样的理论呢?我非常喜欢法兰克福学派的论点,但也许我的思想还不全面,希望老师能够推荐更多的作品,使我能够走出思想的死结,“解脱”痛苦。
  思考了很久很久,实在是不得解。用语颠三倒四,请老师见谅,以及,希望老师能够解惑。
  谢谢您,祝您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曾子涵
  2016年4月21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责任编辑魏建宇)
其他文献
《冯友兰传》已有几种,除了夫子自述,还有200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种,作者田文军;以及更早问世的《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后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而宋志明教授和梅良勇教授的《冯友兰评传》(中国青年出版社)却是第一次将注意力放在了冯氏思想。尽管先他们行世的评传也已有之,如李中华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10年的同名作品,但是作者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推敲。用作者的话说,他研究冯友
期刊
克里斯蒂娃在1990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武士们》(LesSamouras)中忆起她初到巴黎时的失望。1965年下雪的圣诞节,来自保加利亚的24岁年轻学生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光之城”的富丽堂皇所击中,而是抱怨巴黎人不知道如何清理积雪。事实上,巴黎冬季的温度难以带来俄罗斯白雪皑皑的景观,雪之于巴黎人而言不过是延迟的雨,说是积雪,实则不久后便会化为灰蒙蒙的泥水,雪的形态荡然无存。  进入高研院学习的克里斯
期刊
道德这一古老的人性品格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深深镌刻于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面对现代社会中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道德意蕴的缺失,重拾文学的道德属性理应在当下成为文艺学认真思考的命题。高楠教授所著《文学道德论》[1]一书即以文学作为道德诸命题的生发点和切入点,将道德命题由文学基本问题提升为文艺学的理论命题,从人的现实生存、伦理体验传统、艺术审美之思等方面对道德命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求解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任何学科都不得不面临现实语境的尖锐挑战。这种挑战消解了传统的学科边界,释放出固有解释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的合法性源自“艺术自律”这一重要的现代性进程。随着西方思想的认识论转向,艺术也被理解为主体创造性的产物。根据卢梭的看法,主体的创造性也是人与社会形式相对抗而产生的生存情绪。艺术日益成为汇聚非理性意义的源泉。在卢梭身后,尤其经德国观念论的锤炼,艺术的批判意义日益突
期刊
2016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黄巍的《自我与他我———中国的女性与形象(1966—1976)》一书,黄巍多年来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和女性学的研究,该书以“文革”时期女性形象为中心选题,立意深远,新颖独特,方法恰当,见解独到,文笔清顺。该书立足于解密的档案资料,借鉴和吸收了海内外研究成果,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细致严谨的笔触刻画了“文革”中的女性形象。论述公正公平,
期刊
陆文荣统筹、六六道人辑纂的《白玉蟾真人全集》珍藏版由海南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发行。该书分上中下三册,计90万字,可谓洋洋洒洒。这是迄今为止收集最为完整、编辑体例最为合理、校勘最为精良的白玉蟾著作总集。它的出版发行,为道教界和学术界系统考察与深入研究白玉蟾的思想文化成就提供权威性文献依据,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一、势在必行,不可替代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白玉蟾与南宗道教的思想研究逐
期刊
2013年,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诞生了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丛书“百工录”项目。这是受到多方眷顾的“宠儿”,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以多年来文化推广的热忱赋予这个项目优渥的“出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热切的搭配天时、地利,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则充当了一回“襁褓”,组织了工艺大师、收藏家、高校骨干教师二十多人,完成了两期二
期刊
男生“熊小雄”自2003年在孙卫卫笔下诞生,算来至今也有十来岁了。在作家不断的创作与充实中,“熊小雄”的故事逐渐形成“熊小雄成长记系列”,包括了《我和表妹在同班》《酷酷的五(一)班》《不一样的假期》等。记得孙卫卫在接受《图书馆报》记者采访时讲道:“你要创造一个人物,构思一个故事,最好是别人没有写过的,或者你的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创作力量较为集中的校园成长小说作品中,这个系列确实如孙卫卫的创作宗旨
期刊
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增长,正处于重商主义兴盛的时代。随着大西洋移民,该思想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也一起被传播到了北美殖民地。可以说,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增长,在诸多方面受到该思想的影响。关于该问题,国内学界很少有从北美殖民地本身的经济实践来考察该思想对北美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此,朱伟东先生撰文从四方面分析了重商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奠基意义。[2]但是,朱先生文章中有颇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
期刊
《老子》和《庄子》对言意关系的论述皆包含在对“道”的阐释之中,二者的言意观皆可被视为其有无、名实和自然观念的体现。虽然老子也对“言”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言善信”(《老子·八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老子·二十七章》),但这都是在语用和社会政治层面对语言进行规范。而在表达“道”时,二者皆认为言是无法穷尽的。老、庄对言意关系的阐释在中古以后逐渐与儒、释两家相融合,变成我们今日所看到的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