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孩子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合作。小学中年级孩子经过两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如:“你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这说明你动脑子去思考了”“你提的问题很有深度”等。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讨论得不够积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去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如“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就要求他们在独立思考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指导同学们学习《一路花香》一文中,我出示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各小组讨论:一是破水罐为什么感到自卑;二是挑水工是怎样教导破水罐的;三是你想对破水罐说什么?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先自由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像“你很棒,你一定行,你一定会读的很好”,这样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大胆地去说、去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将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全班进行交流。组内的成员积极性都很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们说了什么?”“你们听懂了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得集中起来。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老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使学生会倾诉,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得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唯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五、教师注重过程中的点拨
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种教学,在表面看来,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讨论,老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而实质却是由于老师介入过多,未能让学生充分合作,就被老师牵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了。新课程对老师介入学生的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困难的解决”和“问题的提出”的情况如何,进展怎样,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无论老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都要定位于为学生更好地搞好合作学习上,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圆满而剥夺学生通过合作尝试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孩子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合作。小学中年级孩子经过两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如:“你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这说明你动脑子去思考了”“你提的问题很有深度”等。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讨论得不够积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去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如“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就要求他们在独立思考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指导同学们学习《一路花香》一文中,我出示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各小组讨论:一是破水罐为什么感到自卑;二是挑水工是怎样教导破水罐的;三是你想对破水罐说什么?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先自由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像“你很棒,你一定行,你一定会读的很好”,这样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大胆地去说、去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将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全班进行交流。组内的成员积极性都很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们说了什么?”“你们听懂了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得集中起来。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老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使学生会倾诉,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得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唯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五、教师注重过程中的点拨
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种教学,在表面看来,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讨论,老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而实质却是由于老师介入过多,未能让学生充分合作,就被老师牵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了。新课程对老师介入学生的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困难的解决”和“问题的提出”的情况如何,进展怎样,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无论老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都要定位于为学生更好地搞好合作学习上,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圆满而剥夺学生通过合作尝试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