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实施常规管理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信息错误率2.63%、信息丢失率2.63%、病案损坏率0、病案调用时间(2.47±0.12)min、满意度97.37%。对照组信息错误率5.26%、信息丢失率7.89%、病案损坏率10.53%、病案调用时间(16.59±1.47)min、满意度63.1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病案管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信息错误、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率,提高病案调取效率,提升医护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关键词: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病案损坏
前言:近年来,随着医院患者数量的增多,病案量显著增加,管理难度明显加大。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效率低,且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等风险的发生几率高。有研究指出,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8例作为观察组,阐述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观察了系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性别:男/女=20/18,年龄(46.58±31.52)岁。以实施常规管理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性别:男/女=21/17,年龄(47.80±30.4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所有病案均需归纳于病案室内,统一进行管理。观察组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管理过程中,方法如下:(1)病案收集:当患者入院后,需立即收集其个人信息,对病案进行填充。需收集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以确保病案详尽。(2)病案整理:收集病案后,需以“科室”为单位,对其进行整理。(3)病案扫描:整理后的病案,需给予扫描,使病案中的信息能够以图像的形式录入至计算机之中,为病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便利。(4)图像处理与编排:经扫描录入的图像,需给予处理及编排,使之形成数据。(5)质量检查:为确保扫描所获得的数据与患者病案相符,需对病案质量进行检查,观察有无数据错误、有无漏洞。如发现问题,需立即解决。(6)建立数据库:为便于对病案进行管理,需建立数据库,将病案数据存储至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之中,确保病案信息安全,减小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等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数字化信息系统被病毒入侵,需通过建立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方式,对信息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案风险的发生率(包括信息错误、信息丢失、病案损坏3项指标),以及病案管理效率与医护人员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案风险的发生率
观察组信息错误率2.63%、信息丢失率2.63%、病案损坏率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病案管理效率与医护人员满意度
观察组病案调用时间(2.47±0.12)min、满意度97.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传统的病案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采用该模式管理,病案占据空间大,且管理难度高,调取所需时间长,医护人员满意度较低[1]。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病案期间,病案信息错误率5.26%、信息丢失率7.89%、病案损坏率10.53%,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病案调用时间(16.59±1.47)min、满意度63.16%,提示医护人员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设备为依托,以数据库为基础所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将其应用到病案管理中,病案信息将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至系统中,供医护人员所用[2]。需调取病案时,仅需自系统之中输入病案的“姓名”、“科室”等信息,便可实现精准查找,缩短病案调取时间。本文研究发现,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后,病案信息错误率2.63%、信息丢失率2.63%、病案损坏率0,与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相比,病案信息安全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病案调用时间(2.47±0.12)min、满意度97.37%,与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病案管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信息错误、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率,提高病案调取效率,提升医护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澍泽.基于云存储技术的医院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应用[J/OL].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16(S2):20+23.
[2]那仁草克.评价全病案数字化扫描存储检索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醫学信息文摘,2017,17(93):194+206.
关键词: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病案损坏
前言:近年来,随着医院患者数量的增多,病案量显著增加,管理难度明显加大。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效率低,且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等风险的发生几率高。有研究指出,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8例作为观察组,阐述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观察了系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性别:男/女=20/18,年龄(46.58±31.52)岁。以实施常规管理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性别:男/女=21/17,年龄(47.80±30.4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所有病案均需归纳于病案室内,统一进行管理。观察组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管理过程中,方法如下:(1)病案收集:当患者入院后,需立即收集其个人信息,对病案进行填充。需收集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以确保病案详尽。(2)病案整理:收集病案后,需以“科室”为单位,对其进行整理。(3)病案扫描:整理后的病案,需给予扫描,使病案中的信息能够以图像的形式录入至计算机之中,为病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便利。(4)图像处理与编排:经扫描录入的图像,需给予处理及编排,使之形成数据。(5)质量检查:为确保扫描所获得的数据与患者病案相符,需对病案质量进行检查,观察有无数据错误、有无漏洞。如发现问题,需立即解决。(6)建立数据库:为便于对病案进行管理,需建立数据库,将病案数据存储至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之中,确保病案信息安全,减小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等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数字化信息系统被病毒入侵,需通过建立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方式,对信息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案风险的发生率(包括信息错误、信息丢失、病案损坏3项指标),以及病案管理效率与医护人员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案风险的发生率
观察组信息错误率2.63%、信息丢失率2.63%、病案损坏率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病案管理效率与医护人员满意度
观察组病案调用时间(2.47±0.12)min、满意度97.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传统的病案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采用该模式管理,病案占据空间大,且管理难度高,调取所需时间长,医护人员满意度较低[1]。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病案期间,病案信息错误率5.26%、信息丢失率7.89%、病案损坏率10.53%,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病案调用时间(16.59±1.47)min、满意度63.16%,提示医护人员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设备为依托,以数据库为基础所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将其应用到病案管理中,病案信息将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至系统中,供医护人员所用[2]。需调取病案时,仅需自系统之中输入病案的“姓名”、“科室”等信息,便可实现精准查找,缩短病案调取时间。本文研究发现,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后,病案信息错误率2.63%、信息丢失率2.63%、病案损坏率0,与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相比,病案信息安全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病案调用时间(2.47±0.12)min、满意度97.37%,与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应用到病案管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信息错误、信息丢失、病案损坏率,提高病案调取效率,提升医护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澍泽.基于云存储技术的医院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应用[J/OL].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16(S2):20+23.
[2]那仁草克.评价全病案数字化扫描存储检索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醫学信息文摘,2017,17(93):19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