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病Ⅵ型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和睫状体脱离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多糖贮积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代谢黏多糖的溶酶体酶活性降低或缺乏造成的细胞内和细胞外黏多糖增多和分布异常,从而引起多器官的病变[1].根据血液酶学检查结果,可将MPS分为MPS Ⅰ、MPSⅡ(Hunter综合征)、MPSⅢ(Sanfilippo综合征)、MPSⅣ(Morquio综合征)、MPSⅥ(Maroteaux-Lamy综合征)、MPSⅦ(Sly综合征)、MPSⅨ(Natowicz综合征)等类型。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29岁,自觉右眼视力逐渐下降5年,于2009年10月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否认眼痛、视物变形等伴随症状,无眼部及全身其他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仅为光感,左眼1.0.双眼眼压正常,眼球无突出,眼位正常。
目的 评价脂质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胞外段1-3区(KDRn3)基因转染抑制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 选1周龄C57Bl/6N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5 d.回到正常环境中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在小鼠离开氧箱的当日,向转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脂质体pEGFP-N1/KDRn3复合物1 μl;脂质体对照组注射等量脂质体;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回到正常环境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边缘性角膜浸润较为罕见,国内未见有报道.笔者发现1例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发生的边缘性角膜浸润,现报告如下。
2005年以来的时期是我国防盲与眼科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最显著的一个时期.全国眼病和视力残疾人抽样调查发现白内障(56.7%)、视网膜葡萄膜病(14.1%)和角膜病(10.3%)是目前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重大防盲项目已取得巨大成就.2005年至2009年我国共施行了387.1万白内障复明手术,2009年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796.2
期刊
患者男性,4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4个月于2007年9月14日就诊于本院.既往身体健康.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3,矫正至0.15,左眼0.4,矫正至1.0;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7 mm Hg.双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鼻下缘可见约5×6个视乳头直径(pallillary diameter,PD)大小橘红色半球形实性隆起,其最高处
泪膜是重要的屈光介质,其状态稳定对保持良好视觉质量有重要作用.由于泪膜层很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描述方法有限,这种状况阻碍了对其在视觉质量分析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学专业电子音像出版单位。我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的优势,以电子音像制品为媒介,旨在传播医学新技术、普及医药卫生知识,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大众健康意识。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将为各级医师提供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的平台,
目的 寻找一个我国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家系的资料,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家系成员的晶状体;提取家系中参与研究的26名成员的基因组DNA,进行白内障致病基因(如晶状体蛋白基因和Cx基因等6个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突变扫描,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验证,在4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204名正常人中检测是否存在已筛查到
目的 通过对兔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去除上皮瓣的(Flap-free)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组织的研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各自在角膜愈合方式方面的特点.方法 实验研究.27只实验兔,24只按不同取材时间1、2、4、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兔,一只眼行Epi-LASIK,另一只眼行Flap-free Epi-LASIK手术.另3只兔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