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许多小学生怕写作文,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高年级,现在我以布朗山乡班等村民小组五年级为例来浅谈如何创作作文情境,来改变小学高年级怕作文,怕上作文课的现状。
由于布朗山乡地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站地面积约为勐海县的五分之一,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村子分散并且相隔远,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整个布朗山乡有53个自然村,却有32个教学点,基本上每一个村子里面有一所小学,人数多的有七八十人,少的只有十多人,整个村子在外面读书的人少,他们交流的语言大多为布朗语,有一些学生基本上不会讲汉语,更提不上写作文,那么要怎样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的实践证明:创作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创设情境,可以把孩子带到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
一、加强学生口语练习的能力,让他们敢说敢讲敢写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学习口语也同样,要让学生对它有兴趣,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是写作指导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学别人怎样讲和怎样去写的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而且不知道怎样合理运用语言,主要是因为布朗语翻译为汉语以后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汉语的“来我家玩”,可是他们却是这样说“来玩我”,还有就是他们的词汇量少,对作文题目的把握不够准确或者是不假思索,提笔就乱写。这样即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首先应该通过多媒体来学习,让他们知道别人是怎样写的,在文章当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其他人在文章当中运用了那些好的词语、句子,然后顺着别人的思想去想,我为什么想不到,别人为什么能够想到,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应该在老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目,这样,客观的情况之下不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想、去做。
(二)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错别字
首先上课的时候做到慢讲慢写,让学生尽可能地照黑板写下来。
其次针对个别同学进行特别的指导,虽然他们已是五年级的学生,可是识字量少的可怜,连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字都很容易写错,比如写请假条“我要去节我歌”和“要去田吧帮我爸妈里田”。
再次让学生多写,让他们抄一些经典的句子和篇幅短小的课文。
(三)读懂作文题目的意思以后再写
比如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父母》,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就是写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爱。可是有的同学居然把它写成了梁山泊与祝英台,这样就与作文的题目没有任何一点的联系。这是学生没有读懂题目,拿到作文题目就盲目的去写的表现,要怎样才能克服这些毛病呢?
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词汇储备。
其次,应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再次,应该加强学生的书面语言的练习。
二、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体验、思考、想象。
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为乐事。
三、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说,作文是儿童“想象之树”蓬勃生长的园地。在这园地上辛勤地耕耘,便会看到喜人的硕果——儿童的心灵插上了翅膀……
儿童思想的风帆一旦扬起,老师就得给他们开辟轨道,让其驰聘在万坎碧波之上……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但并不表示就能写好,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指导“怎么去写”。只有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
四、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使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综合上述,在信息时代,在要求提高教师素质的今天,在作文指导课上,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利用其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做到“有话会说”,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课堂实践告诉我:创设情境教作文,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是能让学生顺利渡过写作难关的一条成功之路。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教师,也是诗人。我愿能为学生写出一首首“快乐作文”的壮丽诗篇。
由于布朗山乡地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站地面积约为勐海县的五分之一,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村子分散并且相隔远,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整个布朗山乡有53个自然村,却有32个教学点,基本上每一个村子里面有一所小学,人数多的有七八十人,少的只有十多人,整个村子在外面读书的人少,他们交流的语言大多为布朗语,有一些学生基本上不会讲汉语,更提不上写作文,那么要怎样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的实践证明:创作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创设情境,可以把孩子带到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
一、加强学生口语练习的能力,让他们敢说敢讲敢写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学习口语也同样,要让学生对它有兴趣,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是写作指导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学别人怎样讲和怎样去写的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而且不知道怎样合理运用语言,主要是因为布朗语翻译为汉语以后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汉语的“来我家玩”,可是他们却是这样说“来玩我”,还有就是他们的词汇量少,对作文题目的把握不够准确或者是不假思索,提笔就乱写。这样即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首先应该通过多媒体来学习,让他们知道别人是怎样写的,在文章当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其他人在文章当中运用了那些好的词语、句子,然后顺着别人的思想去想,我为什么想不到,别人为什么能够想到,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应该在老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目,这样,客观的情况之下不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想、去做。
(二)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错别字
首先上课的时候做到慢讲慢写,让学生尽可能地照黑板写下来。
其次针对个别同学进行特别的指导,虽然他们已是五年级的学生,可是识字量少的可怜,连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字都很容易写错,比如写请假条“我要去节我歌”和“要去田吧帮我爸妈里田”。
再次让学生多写,让他们抄一些经典的句子和篇幅短小的课文。
(三)读懂作文题目的意思以后再写
比如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父母》,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就是写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爱。可是有的同学居然把它写成了梁山泊与祝英台,这样就与作文的题目没有任何一点的联系。这是学生没有读懂题目,拿到作文题目就盲目的去写的表现,要怎样才能克服这些毛病呢?
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词汇储备。
其次,应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再次,应该加强学生的书面语言的练习。
二、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体验、思考、想象。
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为乐事。
三、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说,作文是儿童“想象之树”蓬勃生长的园地。在这园地上辛勤地耕耘,便会看到喜人的硕果——儿童的心灵插上了翅膀……
儿童思想的风帆一旦扬起,老师就得给他们开辟轨道,让其驰聘在万坎碧波之上……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但并不表示就能写好,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指导“怎么去写”。只有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
四、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使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综合上述,在信息时代,在要求提高教师素质的今天,在作文指导课上,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利用其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做到“有话会说”,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课堂实践告诉我:创设情境教作文,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是能让学生顺利渡过写作难关的一条成功之路。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教师,也是诗人。我愿能为学生写出一首首“快乐作文”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