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格里拉”一词在一千多年以前的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意为心中的日月。洛克笔下的一切,都让希尔顿着迷。受洛克游记的影响,激发创作灵感,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于1934年写成《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词语——“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从此成为一个特有地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云南“香格里拉”县的抢先注册到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宣传语,各地的旅游宣传层出不穷,硝烟弥漫。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联合主持召开《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评审会,把木里也纳入香格里拉生态范围内。虽然希尔顿在书中一直在强调:“为了不使你们白费力气,得说清楚一点的是,你们不会在任何地图上找到香格里拉。”然而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几乎克隆了洛克笔下的木里王国。
泸沽湖的神秘卧佛
探访点:盐源县泸沽湖景区
路线:西昌-泸沽湖270公里,约6小时。途经盐源县。
路况:全程二级公路
75年前,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曾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湖泊,并且在游记中记到:在我面前展开一片最漂亮的水面,湖水清澈得像深蓝色的宝石,在有森林的小山脚下和树阴下,变为紫色,笼罩这里是安静,和平的奇妙,小岛像船只一样浮在平静的湖上,一切都是静谧的,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如今,一条蜿蜒曲折,美不胜收的旅游公路环线——泸(沽湖)亚(丁)路横在了中国西南部的祟山峻岭中,“泸亚路”将于2010年初正式通车。
盐源县的泸沽湖主要看点为草海,而云南宁蒗则为亮海。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很轻易就租到了猪槽船前往草海出发。阳光下,清澈的湖水如同湛蓝色的水晶,水天同色,宁静而美丽,只有猪槽船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面。据说当年洛克太喜欢泸沽湖而舍不得离去,在湖中心的一座小岛上住了一段时间,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给小岛取名为洛克岛。船行至离远处的小岛还有500米时停了下来。同行的朋友拍了几张相片,然后把相机拿给大家看,表情有几分的神秘与得意。乍一看,觉得取景构图也很一般,实在没看出啥调调来,可朋友又把相机转了90度,哇!!湖面上的景色与湖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卧佛像,让人叹为观之!据说此景是去年台湾的一名记者发现的。
利家嘴,最后的母系社会
探访点:屋脚乡利家嘴村
路线:泸沽湖-屋脚乡70公里,屋脚乡-利家嘴村28公里。
路况:土路
摩梭人以泸沽湖为圆心向外扩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盐源和云南宁蒗两县,宁蒗县的摩梭人划为纳西族,而盐源县的摩梭人则划为蒙古族,两地的摩梭人名分不同实则为同一族人,生活习惯也无异议。
我们在中午的时候到达利家嘴村,除了车队刚进来的马达声还恍惚在耳边之外,整个村子没有人,村子很安静,手机在这里失去了信号,天蓝得有点刺眼,一幢幢木房子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一垄一垄的青稞摇头晃脑地摆着,很是应景。古老的木墙上用白色的灰状颜料大量地涂抹成万字符和海螺形状的图案,眼前的一切古老而神秘,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你无法把泸沽湖的摩梭人与利家嘴的摩梭人联系在一起。上午我们还在泸沽湖边纳良家的雕花大院,豪华气派的祖母屋享受着达布的分餐,品尝着无数种摩梭小吃,还参观了猪膘肉的制作过程。眼前的一切就好比我们在一天的时间,从社会主义社会回到了原始社会。
利家嘴村建筑风格为传统的木屋,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连房顶都是用木头盖的,摩梭人特别注重火神,与当地的建筑很有关系。房子结构为传统的四合院,三面为两层建筑,祖母屋多为一层。一般女孩子住楼下,男孩子住楼上。屋子的大门正对着堂屋,堂屋是供佛龛的地方,堂屋修得艳丽与否,会显示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因此家里比较富裕,会修得更好看一些,我们在泸沽湖参观了几个富丽堂皇的堂屋,而在原始的利家嘴村,堂屋也是装饰得鲜艳夺目,墙上还画着精美的壁画。主人还用布匹把堂屋半遮掩着,加上了几许神秘。
村长甲布且珠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村长家的达布叫拉错。拉错生了三个男孩,但一直希望能有个女孩子,好继承家业。孩子们的舅舅也跟他们一起住。我们被拉错邀请到祖母屋,围着上火埔火塘而坐。火塘分为上火埔与下火埔,上火埔一般是家里来客人了坐上面,下火埔火塘一般坐自家人。火塘对于摩梭族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火塘就是家里的心脏,跨火塘为当地禁忌,灶台墙上有个佛龛,佛龛上面画有火与金银财宝。达布送上酥尼玛酒,喝了口,淡淡的香味。酥尼玛酒是当地用玉米来做成的一种泡酒,颜色微黄,度数不高。
利家嘴人家家户户供奉成吉思汗的画像,他们自称是蒙古人的后代。摩梭族大多数人都信奉喇嘛教,如家里有小孩诞生,都会请喇嘛为小孩取名。当地的摩梭女子穿着传统的摩梭服饰,上身为红色的金丝绒布料缝制而成的短衣,腰间缠绕着花纹眼里的宽布带子,下身是白色的白槽裙,就是很长的百褶裙。摩梭孩子一般到了13岁就会举办成人仪式,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举行完成人仪式,就可以走婚了。
遇到苏朗,很偶然,我当时想买当地的纯羊毛围巾,苏朗主动给我当翻译,给我带路,我小心地问他:
“那么你也是走婚吗?”
“是的”,苏朗害羞地说,他指着在远处玩耍的几个小男孩说,你看,旁边那个是我的孩子,将来他也走婚。
“那他在外面见了你会叫爸爸?”
“会呀。”
“你平时白天不去孩子妈妈家?”
“农忙的时候会去的,帮忙干活,平时白天不去,只有晚上过去住。”
“你觉得走婚好,还是现代人结婚好呢?”
“两个都好吧。”
“这里平时的游客多吗?”
“村子里平时没有什么人,只有过节的时候会有些游客,大多为韩国人。像你们这样的客人,三年都来不了一次,你们来了我们全村就像过节一样呢,很开心。以后再来,就是朋友了。”
木里大寺的传奇
探访点:木里大寺
路线屋脚乡利家嘴村-木里大寺,约78公里。
路况:土路
木里大寺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不断扩建修茸,曾有措钦大,强巴殿,白伞佛殿长寿佛殿,白渡母殿、严降护发神殿和土司衙署及几百间僧舍融为一体的庞大建筑群,1958年前世界第一的甲娃瓦强巴铜像就在木里大寺中,这一切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破坏,如今木里大寺中仅存留着甲娃瓦强巴的一根小手指和残五冠佛。木里大寺现住持翁依偏说道:“我们打算用这根小指头来定佛像的大小,到拉萨找大师来设计铜像,把原来的铜像还原。”而当年洛克到达木里大寺时,也受到大喇嘛和木里活佛的热情款待,在他的游记中记述着:“我很难看清主人 的面目,因为他背对着一道开着的凸窗而坐看,而他能看清楚我脸上的每块肌肉。”
“土司身高六英尺二英寸,穿着一双精制的鹿皮西藏统靴,他三十六岁,强健的身躯,头很大,大腮骨,低额头,他的肌肉松弛无力,因为他既缺乏锻炼,又未劳动过,他的态度端庄,和蔼,笑谈温和,举止雅观,他穿一件红色宽松的长袍,一只胳臂露在外面,在束腰紧衣下面是金银丝浮花锦缎汗衣,左手腕上挂着一串念珠。”洛克当年拍摄了木里大寺全景。洛克镜头下的木里大寺也不复存在,如今只能从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中领略到当时的辉煌,值得庆幸的是,大藏经被保护下来了。
我们在傍晚的时候到达木里大寺,夕阳照在寺院的四周,光线很柔和,摄影师们还未来得及卸下行李,就扛着相机与三角架往山上跑。山上新修了大寺宾馆,但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宾馆里没有热水供应,也没有电。当夜幕慢慢降临的时候,山谷里慢慢变成蓝灰色,远眺大寺前的山脉,与洛克游记中的景色似曾相识,他游记中记录道:“我们在山顶上一个秀丽的寺庙里夜宿,从这里可以鸟瞰下面的寨子。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射在城垛一样的山峦上,好一幅美丽的画景啊!雪山巍巍,像冰龙浮游空中,因为下面的山谷弥漫着蓝褐色的薄雾,惟有峰巅和冰原反射着秋月的银光。”
“木里县的第一任土司,就是木里大寺的第二任活佛,而当年第二任土司巴尔家的末代,也就是第二十一代土司,如今还在木里县城,现已八十多岁。现任的活佛为十世活佛,1 976年在毛牛坪乡出生,1992年被认定是活佛,前几天正好去西昌办事了,还没回来,你们这次没能碰上,真不巧……”夜晚更安静了,北斗七星一眼就能认出来,我们就这样伴着月亮,晒着星星,娓娓地听着住持翁依偏初给我们讲述着木里的故事,仿佛我们也卷入历史的时空中。
清晨,月儿伴着启明星冉冉落下。六点刚过,喇嘛们都陆续起床洗漱,对着我们的镜头,他们显得很害羞。每天早晨6:30分是喇嘛们诵经的时间,诵经时间是不允许外人进入大殿的,虽然我们得到大寺住持的允许可以进入拍摄,但大家还是小心翼翼,避免打扰他们。诵经结束后,喇嘛们还在原地打坐,但场面已经没有那么严肃了,几个值日的小喇嘛开始上来给大家倒酥油茶。我们绕到了大寺的厨房,看到另外两个值日的喇嘛在着打酥油茶,清晨的阳光正好从窗户打进来,形成一条笔直的光柱。
来去匆匆的康坞大寺
探访点:康坞大寺
路线:木里大寺-康坞大寺,约70公里。
路况:土路,路况差。
在距离康坞大寺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玛尼堆,当地朋友遥指前方介绍,前面就是玉龙雪山,这个位置能看到玉龙的山顶。我果然远处的山峦上,有一个白色的小山峰。几十公里的路,荒无人烟,惟独遇到三个挖虫草的老乡在路边烧火做饭,除了树和山,没有车,没有人,70公里的路走了四小时。
康坞大寺藏语全称康坞德瓦金索朗达吉林,建于公元1 604年,地处木里县北部。大寺坐落在两山溪水之问,是木里的第二大寺院,海拔3060米。由喇嘛严丁崔称绒布建造。寺庙仿西藏色拉寺格局修造,原寺内修有木里土司宫殿,原康坞大寺毁于60年代。如今投资了四百多万的太殿已竣工落成,是木里第七世活佛的弟弟甲央巴丁老人所设计,他是当年见过洛克的惟一见证人,如今大寺的喇嘛约三十人。
寺院的住持为我们这些突然闯入的客人送上暖暖的酥油茶与点心,看着康坞大寺残缺的旧城,当年洛克镜头下的康坞大寺如今只留下一堵堵苍老的围墙,洛克镜头下的康坞大寺已不复存在。
时刻百变的长海子
探访点:长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
路线:康坞大寺-长海子,约半小时
路况:土路,路况很差。
长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木里县城西北部,毗邻康坞国营木厂,海拔3400米。东接著名的康坞大寺,西邻让边牧场,南抵李子坪乡和克尔乡,北朝91 2林场。长海子有茂密丰腴的森林和草地。一位在木里行医多年的老中医曾感慨道:“木里的山上,你每迈一步,脚下踩到的可能都是中草药。”此话虽有些夸张,但木里的资源极为丰富确是可见一斑。
中国境内有无数的高山湖泊,而能在一年四季乃至一天的每个时间,都会变幻出不同颜色和风景的,估计只有长海子。除了百变的造型,长海子的浮草绝对神秘。民间就有“千年草籽万年鱼”的说法,长海子湖中几千年才形成的天然草甸,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每个草甸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草甸每天随着风向的转变而漂移,因此,长海子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车队的到达引起了一群群牦牛的观望。大而偏长的湖面,冰蓝冰蓝的湖水,与岸边大片紫色的野花形成一冷一暖的色调对比。而洛克笔下的云杉和杜鹃,在这里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牦牛在对我们短暂的观望后,再也没看我们一眼。湖面上浮着一丛丛草甸,把蓝天白云以及岸边的美景揽入怀中,看着湖中的草甸,真想学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周韵在水中踩着草甸漂浮,可一想到这样的举动会破坏生态环境,我也只能想想过瘾了。
野性十足的木里王国
探访点:木里县城
路线:长海子一木里,约28公里,速度都只能控制在20迈以下。越野车需一个半小时。
路况:土路。
木里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深处,北与甘孜州理塘,雅江相接,南与盐源相连,东北与康定九龙隔江相望,西与稻城相依,西南与云南宁蒗相邻。全县17个民族中,宗教特色突出。
木里在藏语中,木,即边界之意,里,距离遥远之意,是指木里在藏汉交界,距离藏汉交界,距离藏文化中心拉萨太遥远了。而木里的藏族先民,均来自西藏象雄(今西藏阿里)。而木里的高山峡谷地貌在平均海拔为31 00米的地方,养育了大片的森林、河流、高山湖泊,雪山等美景。
洛克曾在他的日记中记载:“我决定迅速赶往木里,对这个边远山区的首领作一次访问。关于这个王国及其人民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汉族人也只知道他们是西番人或西部蛮夷。百年来,曾经在这里走过的欧洲人也屈指可数。”
“两年前,我让纳西族植物采集员带了一封信给喇嘛首领,告知他我可能几周内将到木里,这位从未离开过自己领地的土司,很有礼貌地答复说,一个特别出色的长跑运动员需要十一天才能跑到木里;叫我们不要来,因为在他那里,土匪太多,他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
而如今由于层层大山的阻碍,木里对于外界的传说还一直是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泸沽湖的神秘卧佛
探访点:盐源县泸沽湖景区
路线:西昌-泸沽湖270公里,约6小时。途经盐源县。
路况:全程二级公路
75年前,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曾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湖泊,并且在游记中记到:在我面前展开一片最漂亮的水面,湖水清澈得像深蓝色的宝石,在有森林的小山脚下和树阴下,变为紫色,笼罩这里是安静,和平的奇妙,小岛像船只一样浮在平静的湖上,一切都是静谧的,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如今,一条蜿蜒曲折,美不胜收的旅游公路环线——泸(沽湖)亚(丁)路横在了中国西南部的祟山峻岭中,“泸亚路”将于2010年初正式通车。
盐源县的泸沽湖主要看点为草海,而云南宁蒗则为亮海。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很轻易就租到了猪槽船前往草海出发。阳光下,清澈的湖水如同湛蓝色的水晶,水天同色,宁静而美丽,只有猪槽船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面。据说当年洛克太喜欢泸沽湖而舍不得离去,在湖中心的一座小岛上住了一段时间,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给小岛取名为洛克岛。船行至离远处的小岛还有500米时停了下来。同行的朋友拍了几张相片,然后把相机拿给大家看,表情有几分的神秘与得意。乍一看,觉得取景构图也很一般,实在没看出啥调调来,可朋友又把相机转了90度,哇!!湖面上的景色与湖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卧佛像,让人叹为观之!据说此景是去年台湾的一名记者发现的。
利家嘴,最后的母系社会
探访点:屋脚乡利家嘴村
路线:泸沽湖-屋脚乡70公里,屋脚乡-利家嘴村28公里。
路况:土路
摩梭人以泸沽湖为圆心向外扩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盐源和云南宁蒗两县,宁蒗县的摩梭人划为纳西族,而盐源县的摩梭人则划为蒙古族,两地的摩梭人名分不同实则为同一族人,生活习惯也无异议。
我们在中午的时候到达利家嘴村,除了车队刚进来的马达声还恍惚在耳边之外,整个村子没有人,村子很安静,手机在这里失去了信号,天蓝得有点刺眼,一幢幢木房子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一垄一垄的青稞摇头晃脑地摆着,很是应景。古老的木墙上用白色的灰状颜料大量地涂抹成万字符和海螺形状的图案,眼前的一切古老而神秘,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你无法把泸沽湖的摩梭人与利家嘴的摩梭人联系在一起。上午我们还在泸沽湖边纳良家的雕花大院,豪华气派的祖母屋享受着达布的分餐,品尝着无数种摩梭小吃,还参观了猪膘肉的制作过程。眼前的一切就好比我们在一天的时间,从社会主义社会回到了原始社会。
利家嘴村建筑风格为传统的木屋,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连房顶都是用木头盖的,摩梭人特别注重火神,与当地的建筑很有关系。房子结构为传统的四合院,三面为两层建筑,祖母屋多为一层。一般女孩子住楼下,男孩子住楼上。屋子的大门正对着堂屋,堂屋是供佛龛的地方,堂屋修得艳丽与否,会显示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因此家里比较富裕,会修得更好看一些,我们在泸沽湖参观了几个富丽堂皇的堂屋,而在原始的利家嘴村,堂屋也是装饰得鲜艳夺目,墙上还画着精美的壁画。主人还用布匹把堂屋半遮掩着,加上了几许神秘。
村长甲布且珠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村长家的达布叫拉错。拉错生了三个男孩,但一直希望能有个女孩子,好继承家业。孩子们的舅舅也跟他们一起住。我们被拉错邀请到祖母屋,围着上火埔火塘而坐。火塘分为上火埔与下火埔,上火埔一般是家里来客人了坐上面,下火埔火塘一般坐自家人。火塘对于摩梭族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火塘就是家里的心脏,跨火塘为当地禁忌,灶台墙上有个佛龛,佛龛上面画有火与金银财宝。达布送上酥尼玛酒,喝了口,淡淡的香味。酥尼玛酒是当地用玉米来做成的一种泡酒,颜色微黄,度数不高。
利家嘴人家家户户供奉成吉思汗的画像,他们自称是蒙古人的后代。摩梭族大多数人都信奉喇嘛教,如家里有小孩诞生,都会请喇嘛为小孩取名。当地的摩梭女子穿着传统的摩梭服饰,上身为红色的金丝绒布料缝制而成的短衣,腰间缠绕着花纹眼里的宽布带子,下身是白色的白槽裙,就是很长的百褶裙。摩梭孩子一般到了13岁就会举办成人仪式,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举行完成人仪式,就可以走婚了。
遇到苏朗,很偶然,我当时想买当地的纯羊毛围巾,苏朗主动给我当翻译,给我带路,我小心地问他:
“那么你也是走婚吗?”
“是的”,苏朗害羞地说,他指着在远处玩耍的几个小男孩说,你看,旁边那个是我的孩子,将来他也走婚。
“那他在外面见了你会叫爸爸?”
“会呀。”
“你平时白天不去孩子妈妈家?”
“农忙的时候会去的,帮忙干活,平时白天不去,只有晚上过去住。”
“你觉得走婚好,还是现代人结婚好呢?”
“两个都好吧。”
“这里平时的游客多吗?”
“村子里平时没有什么人,只有过节的时候会有些游客,大多为韩国人。像你们这样的客人,三年都来不了一次,你们来了我们全村就像过节一样呢,很开心。以后再来,就是朋友了。”
木里大寺的传奇
探访点:木里大寺
路线屋脚乡利家嘴村-木里大寺,约78公里。
路况:土路
木里大寺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不断扩建修茸,曾有措钦大,强巴殿,白伞佛殿长寿佛殿,白渡母殿、严降护发神殿和土司衙署及几百间僧舍融为一体的庞大建筑群,1958年前世界第一的甲娃瓦强巴铜像就在木里大寺中,这一切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破坏,如今木里大寺中仅存留着甲娃瓦强巴的一根小手指和残五冠佛。木里大寺现住持翁依偏说道:“我们打算用这根小指头来定佛像的大小,到拉萨找大师来设计铜像,把原来的铜像还原。”而当年洛克到达木里大寺时,也受到大喇嘛和木里活佛的热情款待,在他的游记中记述着:“我很难看清主人 的面目,因为他背对着一道开着的凸窗而坐看,而他能看清楚我脸上的每块肌肉。”
“土司身高六英尺二英寸,穿着一双精制的鹿皮西藏统靴,他三十六岁,强健的身躯,头很大,大腮骨,低额头,他的肌肉松弛无力,因为他既缺乏锻炼,又未劳动过,他的态度端庄,和蔼,笑谈温和,举止雅观,他穿一件红色宽松的长袍,一只胳臂露在外面,在束腰紧衣下面是金银丝浮花锦缎汗衣,左手腕上挂着一串念珠。”洛克当年拍摄了木里大寺全景。洛克镜头下的木里大寺也不复存在,如今只能从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中领略到当时的辉煌,值得庆幸的是,大藏经被保护下来了。
我们在傍晚的时候到达木里大寺,夕阳照在寺院的四周,光线很柔和,摄影师们还未来得及卸下行李,就扛着相机与三角架往山上跑。山上新修了大寺宾馆,但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宾馆里没有热水供应,也没有电。当夜幕慢慢降临的时候,山谷里慢慢变成蓝灰色,远眺大寺前的山脉,与洛克游记中的景色似曾相识,他游记中记录道:“我们在山顶上一个秀丽的寺庙里夜宿,从这里可以鸟瞰下面的寨子。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射在城垛一样的山峦上,好一幅美丽的画景啊!雪山巍巍,像冰龙浮游空中,因为下面的山谷弥漫着蓝褐色的薄雾,惟有峰巅和冰原反射着秋月的银光。”
“木里县的第一任土司,就是木里大寺的第二任活佛,而当年第二任土司巴尔家的末代,也就是第二十一代土司,如今还在木里县城,现已八十多岁。现任的活佛为十世活佛,1 976年在毛牛坪乡出生,1992年被认定是活佛,前几天正好去西昌办事了,还没回来,你们这次没能碰上,真不巧……”夜晚更安静了,北斗七星一眼就能认出来,我们就这样伴着月亮,晒着星星,娓娓地听着住持翁依偏初给我们讲述着木里的故事,仿佛我们也卷入历史的时空中。
清晨,月儿伴着启明星冉冉落下。六点刚过,喇嘛们都陆续起床洗漱,对着我们的镜头,他们显得很害羞。每天早晨6:30分是喇嘛们诵经的时间,诵经时间是不允许外人进入大殿的,虽然我们得到大寺住持的允许可以进入拍摄,但大家还是小心翼翼,避免打扰他们。诵经结束后,喇嘛们还在原地打坐,但场面已经没有那么严肃了,几个值日的小喇嘛开始上来给大家倒酥油茶。我们绕到了大寺的厨房,看到另外两个值日的喇嘛在着打酥油茶,清晨的阳光正好从窗户打进来,形成一条笔直的光柱。
来去匆匆的康坞大寺
探访点:康坞大寺
路线:木里大寺-康坞大寺,约70公里。
路况:土路,路况差。
在距离康坞大寺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玛尼堆,当地朋友遥指前方介绍,前面就是玉龙雪山,这个位置能看到玉龙的山顶。我果然远处的山峦上,有一个白色的小山峰。几十公里的路,荒无人烟,惟独遇到三个挖虫草的老乡在路边烧火做饭,除了树和山,没有车,没有人,70公里的路走了四小时。
康坞大寺藏语全称康坞德瓦金索朗达吉林,建于公元1 604年,地处木里县北部。大寺坐落在两山溪水之问,是木里的第二大寺院,海拔3060米。由喇嘛严丁崔称绒布建造。寺庙仿西藏色拉寺格局修造,原寺内修有木里土司宫殿,原康坞大寺毁于60年代。如今投资了四百多万的太殿已竣工落成,是木里第七世活佛的弟弟甲央巴丁老人所设计,他是当年见过洛克的惟一见证人,如今大寺的喇嘛约三十人。
寺院的住持为我们这些突然闯入的客人送上暖暖的酥油茶与点心,看着康坞大寺残缺的旧城,当年洛克镜头下的康坞大寺如今只留下一堵堵苍老的围墙,洛克镜头下的康坞大寺已不复存在。
时刻百变的长海子
探访点:长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
路线:康坞大寺-长海子,约半小时
路况:土路,路况很差。
长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木里县城西北部,毗邻康坞国营木厂,海拔3400米。东接著名的康坞大寺,西邻让边牧场,南抵李子坪乡和克尔乡,北朝91 2林场。长海子有茂密丰腴的森林和草地。一位在木里行医多年的老中医曾感慨道:“木里的山上,你每迈一步,脚下踩到的可能都是中草药。”此话虽有些夸张,但木里的资源极为丰富确是可见一斑。
中国境内有无数的高山湖泊,而能在一年四季乃至一天的每个时间,都会变幻出不同颜色和风景的,估计只有长海子。除了百变的造型,长海子的浮草绝对神秘。民间就有“千年草籽万年鱼”的说法,长海子湖中几千年才形成的天然草甸,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每个草甸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草甸每天随着风向的转变而漂移,因此,长海子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车队的到达引起了一群群牦牛的观望。大而偏长的湖面,冰蓝冰蓝的湖水,与岸边大片紫色的野花形成一冷一暖的色调对比。而洛克笔下的云杉和杜鹃,在这里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牦牛在对我们短暂的观望后,再也没看我们一眼。湖面上浮着一丛丛草甸,把蓝天白云以及岸边的美景揽入怀中,看着湖中的草甸,真想学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周韵在水中踩着草甸漂浮,可一想到这样的举动会破坏生态环境,我也只能想想过瘾了。
野性十足的木里王国
探访点:木里县城
路线:长海子一木里,约28公里,速度都只能控制在20迈以下。越野车需一个半小时。
路况:土路。
木里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深处,北与甘孜州理塘,雅江相接,南与盐源相连,东北与康定九龙隔江相望,西与稻城相依,西南与云南宁蒗相邻。全县17个民族中,宗教特色突出。
木里在藏语中,木,即边界之意,里,距离遥远之意,是指木里在藏汉交界,距离藏汉交界,距离藏文化中心拉萨太遥远了。而木里的藏族先民,均来自西藏象雄(今西藏阿里)。而木里的高山峡谷地貌在平均海拔为31 00米的地方,养育了大片的森林、河流、高山湖泊,雪山等美景。
洛克曾在他的日记中记载:“我决定迅速赶往木里,对这个边远山区的首领作一次访问。关于这个王国及其人民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汉族人也只知道他们是西番人或西部蛮夷。百年来,曾经在这里走过的欧洲人也屈指可数。”
“两年前,我让纳西族植物采集员带了一封信给喇嘛首领,告知他我可能几周内将到木里,这位从未离开过自己领地的土司,很有礼貌地答复说,一个特别出色的长跑运动员需要十一天才能跑到木里;叫我们不要来,因为在他那里,土匪太多,他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
而如今由于层层大山的阻碍,木里对于外界的传说还一直是遥远而神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