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术中判定及手术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类型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12年12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62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162例中男69例,女93例,年龄22~88岁。

结果

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65例(40.12%)、小脑前下动脉45例(27.78%)、多支血管26例(16.05%)、小脑后下动脉16例(9.88%)、静脉6例(3.70%)、椎动脉4例(2.47%);压迫部位位于三叉神经根部139例(85.80%),远端16例(9.88%)、根部及远端同时压迫7例(4.32%);术后162例患者疼痛全部消失(其中1例为2次手术)。随访132例,术后8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1.52%。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药物难控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疗效的关键是责任血管的辨认及处理,多支血管压迫、静脉压迫及远端压迫应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双侧胸三角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重度瘢痕的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收治9例面颈部烧伤瘢痕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3~48岁,平均33岁;瘢痕位于面部5例、颈部4例;瘢痕形成时间均在半年以上,面积12 cm×7 cm~22 cm×26 cm。均在胸三角区置入600~800 ml扩张器,利用双侧胸三角区皮瓣扩张形成薄皮瓣同时修复双侧面颈部瘢痕。面部瘢痕
目的对异位妊娠期待治疗成功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计划生育科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186例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不需要手术或药物治疗为治愈组,需要手术或药物治疗的为失败组。结果140例期待治疗成功,治愈率75.27%;治愈组与失败组包块大小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包块有囊性结构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始血β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活动时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图(sEMG)的信号特征,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第一次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15例)及无吞咽障碍组(12例),另招募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4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EMG进行检查,记录单次吞咽5 ml和10
目的探讨微小RNA185(miR-185)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5在23例(2002至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冻存的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xCEL Ligence RTCA MP系统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185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113例鼾症患儿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对单纯打鼾(PS)患儿以及轻、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的睡眠结构、心率情况以及脑电觉醒指数(ArI)等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因睡眠呼吸紊乱症状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并在睡眠中心进行PSG检查的113例患儿。对患儿进行PSG,所得数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氧化应激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白藜芦醇组、过氧化氢+白藜芦醇+LY294002组、过氧化氢+LY294002组,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MDA和SOD的产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的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6例手术干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评分3~8分),其中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探头患者为对照组,48例;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为研究组,168例。再将研究组分为3组A、B、C 3组,根据颅内压变化予以相应的阶梯式治疗,以达到理想的颅内压控制及维持脑灌注压,分析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