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多样化。新闻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互联网的发展让电视和手机等媒介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传播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新闻语言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语言表现出了巨大的吸引力,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新兴媒体异彩纷呈的今天,新闻语言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单一的形式以及呆板的语言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语言必须进入全媒体时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大众。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语言;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141-01
1 新闻语言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在平面媒体、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现代信息社会,新闻语言作为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符号中介,在媒介信息的传达和受众信息的接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多元媒体高速发展、媒介社会化的今天,记录新闻语言的发展变革,发现新闻语言的应用规律,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 新闻语言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新闻语言进行研究的相关专著不多。文献数量虽多,但仍停留在表层经验总结上,缺乏深度的理论研究。研究者较多集中在媒体一线工作者,长期关注、深入分析的学者较少。其中,较多的是随意式的感想和概括,较少关注新闻语言发展的历史变革和调整;较多从新闻学和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缺乏结合相关理论学科对之进行的深入分析。
3 全媒体视角下新闻语言的特征
全媒体时代指的就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一种媒体形态。全媒体指的不仅仅是媒体传播工具的全面性,也是指新的媒体形态对人们感官需求的调动和满足。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具有如下特征:
3.1 新闻语言功能日趋全面化。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进入了全能化和集约化的时代,大数据的出现与发展让数据实现了“一数多用”,也让媒介实现了一次开发多媒体传播。新闻媒体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就必须打破陈规,全面满足多元文化的需求。各种媒体之间也必须打破壁垒,实现全面的融合。只有融入全媒体、利用全媒体,才能让自身借助全媒体的各种媒介实现传播的“全面化”和“多样化”。
3.2 新闻语言必须更具风格化。新媒体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多种媒介的传播让人们对视听、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媒体必须要各具特色,才能够吸引自己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说,各种媒体都必须就有分众性。此时就要求新闻语言要具有独立的个性和风格,逐渐形成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目前,电视新闻对语言风格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评论风格、聊天风格、散文式的风格以及段子式的风格。新闻语言的个性化风格对受众的吸引效果十分显著。例如,龙洋主持的《生活早间秀》,之所以能够聚拢一众粉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主持人幽默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用幽默调侃的语言方式,把严肃的新闻节目主持得有声有色,这正是新闻语言风格的功劳。
3.3 新闻语言更趋向时代化和亲民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不再是通过阅读长篇大论来了解其细节,而更趋向于简明扼要地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语言方面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最少的语言汇聚最多的信息,反映人们最关注的事,这将是新闻语言发展的趋势。新闻节目应该亲民化,选取人们最关注的事情,以最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呈现出来,这将是新闻语言需要努力的方向。再加上近几年网络语言的兴起,让更多人的日常用语更加前卫和现代化,新闻语言也逐渐加入了网络语言,让新闻语言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
3.4 新闻语言更具动态感。21世纪的人们已经对传统的呆板的文字阅读感到厌倦,更加倾向于伴随视觉化的动态阅读。新闻语言同样也摆脱了呆板的平铺直叙,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一些新闻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引人入胜,或者以描述的方式带给人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更多的新闻节目愿意用动词和描述性的词汇加强新闻节目的动态感和真实感,而且多用适可而止的语言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4 全媒体下新闻语言的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虽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使得一些新闻节目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未来的新闻语言到底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就全媒体视角下新闻语言的发展趋势作了如下总结:
4.1 杜绝随意性,重视规范性。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表达上也更加前卫现代,但是也使得一些新闻语言因此出现了“失真”的现象。比如对一些“舶来语”的使用以及成语的滥用,都让新闻语言失去了纯洁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新闻盲目追求标题的新颖,为了吸人眼球而忽视了滥用语言可能会对人们造成误导。这些现象在当今的新闻语言中并不少见。但是这样对语言的“活用”,反而让新闻语言失去了原本的性质——真实性。所以,新闻语言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新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杜绝对语言随意滥用。
4.2 杜绝媚俗,重视雅观。网络用语的出现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让新闻语言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变得有些低俗。甚至有些新闻还会出现不文明用词。新闻语言的媚俗化让新闻失去了严肃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今后的新闻语言运用中,既要强调对时代性语言的活用,也要注意杜绝媚俗,语言的雅致性不可忽视。
4.3 新闻语言更具审美价值。现代人的审美价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要求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享受。新闻语言也应该与时俱进,表现出更多的审美性。而让新闻语言变“美”并不是让它失去原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是在语言运用方面加入更多美的因素。例如,在新闻语言中加入散文的风格,让新闻语言的节奏更加轻松活泼,更加自然;在新闻中加入诗歌,用诗歌对新闻做一些总结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增加新闻语言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增加新闻语言审美性的同时,还应该把握尺度,不可因为过分强调“美”而失去“真”。
5 结语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传播介质的语言相继从语言中衍生出来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语言种类,即新闻语言。经历了泛媒体时代、混合媒体时代、跨媒体时代以及目前正在经历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语言不断地以外界变化需要来调整自身的发展轨迹,并于当代呈现出语体、语境、介质等方面的变化。究其原因,新闻语言受到了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新的语言发展态势两方面的影响,而在4G技术全面发展,媒介融合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大众传播环境中,新闻语言将会面临更多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发展,也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新闻语言才能够顺应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而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
参考文献
[1] 戴峥峥.媒介变迁与新闻语言的发展[J].新闻界,2013(5):23-26.
[2] 姚利权.社会发展与新闻语言“品质”革新[J].新闻界,2012(1):32-34.
[3] 金庚星.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
[4] 新闻天地,2010(12):16-18.
[5] 艾丰.新闻语言的具体特点[J].新闻与写作,2011(03):67-70.
[6] 李洪源.论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性[J].论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性,2005(03):119-121.
[7] 安洋.浅谈广播新闻节目的语言特色[J].新聞传播,2011(03):211.
[8] 谢波.网络时代我国新闻语言的特点[J].新闻世界,2009(06):123-124.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语言;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141-01
1 新闻语言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在平面媒体、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现代信息社会,新闻语言作为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符号中介,在媒介信息的传达和受众信息的接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多元媒体高速发展、媒介社会化的今天,记录新闻语言的发展变革,发现新闻语言的应用规律,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 新闻语言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新闻语言进行研究的相关专著不多。文献数量虽多,但仍停留在表层经验总结上,缺乏深度的理论研究。研究者较多集中在媒体一线工作者,长期关注、深入分析的学者较少。其中,较多的是随意式的感想和概括,较少关注新闻语言发展的历史变革和调整;较多从新闻学和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缺乏结合相关理论学科对之进行的深入分析。
3 全媒体视角下新闻语言的特征
全媒体时代指的就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一种媒体形态。全媒体指的不仅仅是媒体传播工具的全面性,也是指新的媒体形态对人们感官需求的调动和满足。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具有如下特征:
3.1 新闻语言功能日趋全面化。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进入了全能化和集约化的时代,大数据的出现与发展让数据实现了“一数多用”,也让媒介实现了一次开发多媒体传播。新闻媒体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就必须打破陈规,全面满足多元文化的需求。各种媒体之间也必须打破壁垒,实现全面的融合。只有融入全媒体、利用全媒体,才能让自身借助全媒体的各种媒介实现传播的“全面化”和“多样化”。
3.2 新闻语言必须更具风格化。新媒体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多种媒介的传播让人们对视听、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媒体必须要各具特色,才能够吸引自己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说,各种媒体都必须就有分众性。此时就要求新闻语言要具有独立的个性和风格,逐渐形成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目前,电视新闻对语言风格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评论风格、聊天风格、散文式的风格以及段子式的风格。新闻语言的个性化风格对受众的吸引效果十分显著。例如,龙洋主持的《生活早间秀》,之所以能够聚拢一众粉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主持人幽默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用幽默调侃的语言方式,把严肃的新闻节目主持得有声有色,这正是新闻语言风格的功劳。
3.3 新闻语言更趋向时代化和亲民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不再是通过阅读长篇大论来了解其细节,而更趋向于简明扼要地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语言方面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最少的语言汇聚最多的信息,反映人们最关注的事,这将是新闻语言发展的趋势。新闻节目应该亲民化,选取人们最关注的事情,以最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呈现出来,这将是新闻语言需要努力的方向。再加上近几年网络语言的兴起,让更多人的日常用语更加前卫和现代化,新闻语言也逐渐加入了网络语言,让新闻语言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
3.4 新闻语言更具动态感。21世纪的人们已经对传统的呆板的文字阅读感到厌倦,更加倾向于伴随视觉化的动态阅读。新闻语言同样也摆脱了呆板的平铺直叙,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一些新闻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引人入胜,或者以描述的方式带给人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更多的新闻节目愿意用动词和描述性的词汇加强新闻节目的动态感和真实感,而且多用适可而止的语言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4 全媒体下新闻语言的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虽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使得一些新闻节目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未来的新闻语言到底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就全媒体视角下新闻语言的发展趋势作了如下总结:
4.1 杜绝随意性,重视规范性。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表达上也更加前卫现代,但是也使得一些新闻语言因此出现了“失真”的现象。比如对一些“舶来语”的使用以及成语的滥用,都让新闻语言失去了纯洁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新闻盲目追求标题的新颖,为了吸人眼球而忽视了滥用语言可能会对人们造成误导。这些现象在当今的新闻语言中并不少见。但是这样对语言的“活用”,反而让新闻语言失去了原本的性质——真实性。所以,新闻语言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新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杜绝对语言随意滥用。
4.2 杜绝媚俗,重视雅观。网络用语的出现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让新闻语言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变得有些低俗。甚至有些新闻还会出现不文明用词。新闻语言的媚俗化让新闻失去了严肃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今后的新闻语言运用中,既要强调对时代性语言的活用,也要注意杜绝媚俗,语言的雅致性不可忽视。
4.3 新闻语言更具审美价值。现代人的审美价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要求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享受。新闻语言也应该与时俱进,表现出更多的审美性。而让新闻语言变“美”并不是让它失去原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是在语言运用方面加入更多美的因素。例如,在新闻语言中加入散文的风格,让新闻语言的节奏更加轻松活泼,更加自然;在新闻中加入诗歌,用诗歌对新闻做一些总结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增加新闻语言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增加新闻语言审美性的同时,还应该把握尺度,不可因为过分强调“美”而失去“真”。
5 结语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传播介质的语言相继从语言中衍生出来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语言种类,即新闻语言。经历了泛媒体时代、混合媒体时代、跨媒体时代以及目前正在经历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语言不断地以外界变化需要来调整自身的发展轨迹,并于当代呈现出语体、语境、介质等方面的变化。究其原因,新闻语言受到了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新的语言发展态势两方面的影响,而在4G技术全面发展,媒介融合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大众传播环境中,新闻语言将会面临更多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发展,也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新闻语言才能够顺应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而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
参考文献
[1] 戴峥峥.媒介变迁与新闻语言的发展[J].新闻界,2013(5):23-26.
[2] 姚利权.社会发展与新闻语言“品质”革新[J].新闻界,2012(1):32-34.
[3] 金庚星.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
[4] 新闻天地,2010(12):16-18.
[5] 艾丰.新闻语言的具体特点[J].新闻与写作,2011(03):67-70.
[6] 李洪源.论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性[J].论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性,2005(03):119-121.
[7] 安洋.浅谈广播新闻节目的语言特色[J].新聞传播,2011(03):211.
[8] 谢波.网络时代我国新闻语言的特点[J].新闻世界,2009(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