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耙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漳州市的云霄县、漳浦县等地种植无公害优质枇杷面积6.5万公顷,2009年春季(5年生果树)平均每公顷产量达15吨以上,总产量达100万吨,创产值100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地果农致富的重要途径。其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
  
  1 选用优良新品种“早钟6号”和“解放钟”
  
  (1)早钟6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81年用解放钟作母本与日本森尾早生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为当前福建省各地及全国枇杷产区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大果型品种。平均单果质量52.7克,最大100克以上。果皮橙红色,锈斑少,皮中厚,易剥离。果肉橙红色,肉质细嫩化渣,甜多酸少,可溶性固形物11.9%,有香气,风味好。果核3-5粒,可食率70.2%,4月上旬成熟。
  (2)解放钟:是1950年从“大钟”枇杷的实生苗中选育出,现为福建省主要品种。果实特大,一般单果质量70~80克,最大172克。果皮橙红色,皮中厚,果粉多,锈斑少,果皮易剥,果肉橙红色,质地细密,甜酸适度,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10%-12%,果核2-6粒,可食率71.5%,属于晚熟品种,在福建省漳州市种植4月上中旬成熟。
  
  2 无公害枇杷土肥水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采用扩穴松土、套种绿肥及豆科作物、种草生草保湿及覆盖作物秸杆及杂草等办法改良土壤,扩大根系吸收能力,促使地上部速生快长,达到丰产、稳产、优质。
  (2)减少使用草甘膦、二甲四氯、甲璜隆等对土壤有残留污染伤根的化学除草剂,大力提倡使用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的新型除草剂“百速顿”(20%草铵膦乳油250-300倍液)。
  (3)枇杷施肥技术:枇杷结果树一般年施肥3次,主要根据枇杷的需肥特点和物候期安排。施肥量按5年生青壮年树,每公顷施用氮150-195千克、五氧化二磷120-150千克、氧化二钾195—225千克,氮、磷、钾为1:0.8:1.2。施肥时期为采果后施肥(5—6月)花前肥(9—10月)和春梢壮果肥(2—3月)。施肥方法以有机质肥为主,氮、磷、钾肥为辅,采用浇灌撒施法,根外追肥补充微量元素。在开花结果期用高利达高钾液1500倍液或高利达高钙液1500倍液或高利达枇杷专用型3000倍液喷施2~3次,可增产15%以上,又提高甜度和品质。
  (4)水分管理,春雨时节及时做好排水防渍水伤根。秋冬干旱时节及时灌溉(滴灌、喷灌、浇灌)补充水分,防止干旱缺水伤树。
  
  3 无公害枇杷树体管理技术
  
  (1)整形修剪:可采用双层圆头形、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双层杯状形四种树形,
  (2)做好疏花穗、疏花蕾和疏果工作。疏花穗一般在11—12月进行,对过密的花穗剪掉一半的花穗。疏花蕾是把花穗顶部花蕾疏掉一部分。疏果一般在坐果后1个月进行,疏去畸形果、过密果、弱小果、病虫果及受冻果或机械伤果,每个果穗留2-4粒果为宜。
  (3)套袋护果:枇杷套袋可防止病虫害、裂果、日烧伤、皱缩和果实与枝叶摩擦导致的机械伤,避免果皮上的茸毛脱落,防止农药污染,躲避鸟害等,从而改善果实外观和提高果实品质。套袋用30厘米X40厘米的长方形、两邻边开口的黄色牛皮纸袋或防水纸袋,在疏果后套袋。
  
  4 无公害枇杷病虫害防治技术
  
  枇杷主要病虫害有:灰斑病、斑点病、炭疽病、癌肿病、枇杷蛾类、介壳虫类、红蜘蛛、蚜虫、木虱等,在防治上以预防为主,开展综合防治,采用农业栽培、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大力推广低毒、低农残、无公害的化学农药。建议应用杜邦蒙特森1000倍,恒田45%咪鲜胺3000倍、台湾兴农甲基硫菌灵1000倍、瑞特10%阿维高氯2500倍、恒田10%阿维吡虫啉3000倍、10%阿维啶虫脒3000倍交替使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功能性保健果品的生产开始受到重视,成为有效增加设施葡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多年研究攻关的基础上,在对设施葡萄对硒和锌等元素的吸收运转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氨基酸硒和氨基酸锌等系列富硒和富锌果树叶面肥(喷施该系列叶面肥不仅补充果品的硒和锌等元素生产富硒和富锌功能性保健果品,而且能显著提高果树光合效率、促进果树花芽分化、提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