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影视文化IP大热,明显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标识的影视剧作品以其奇幻的故事、游戏元素的应用展现出具有惊人的号召力。与此同时,这些“妖魔鬼怪”们也正给资本市场带来冲击:IP时代,妖魔横行?
当“妖魔鬼怪”遇上冰冷资本
截至2月19日上午九点,《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票房达到9.41亿元。
这部3D魔幻巨制《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早在八个月前的上海电影节即已强势营销,及至上映,观众发现,白骨夫人巩俐上演2016春夏时装秀,一脸“我是国际大牌”的表情,郭富城是五官最帅的悟空,冯绍峰则有点延参法师的味道。观众们承认导演在剧情上做出了努力,多情者还提出了操作性极强的修改意见。尽管褒贬不一,《三打》作为一部商业片却也不算失败。
实际上,作为热门IP,西游记改编电影一向不缺少投资方。在《三打》的主创团队中,百度糯米影业、阿里影业和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被反复提及——如果没记错,这已是继《捉妖记》《大圣归来》《寻龙诀》《老炮儿》等数部现象级影片之后,BAT大佬们在电影产业展开的第N+1次合作了。
无独有偶,与《三打》同期上映的《美人鱼》已突破22亿票房。伴随“人鱼与富商恋情”的讨论之外,《美人鱼》让人关注的还有:从沸沸扬扬的天价保底金额,到不设任何提前看片的神秘策略,甚至再到周星驰破天荒的20站路演。
据了解,一部电影的票房,先要扣除8%的税费,余下的钱中57%份额归属院线,剩下的才是发行方、制作方的净收益,在扣除发行费用(传统发行的发行费用约占票房3%-7%,而保底发行费用会达到10%以上),一般情况下制作方可以拿到票房的三分之一。
《美人鱼》有16到18亿的保底金额,星爷已经锁定6亿元的收入。当然,到底赚多少钱还要细算,因为中影等企业也有介入该片,也会分羹,但保底公司在股市上已经先热了起来。
实际上,我国电影产业中的资本力量影响力愈加显著。无论是主动寻求资本化的运作还是被动的资本介入,中国电影在资本铺就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从去年上映的影片《捉妖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电影的业态转型正在悄然发生,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电影时代也许已经来临,以至电影作品也充斥着资本冰冷的味道。
《捉妖记》上映前,宣传便铺天盖地,不但在各卫视最火的娱乐节目中硬性穿插推广,而且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能看到剧中人物的身影。影片一上映,各大网站暗流涌动,制作方又抛出“制片人坚强面对困难,不懈追求电影理想”以及渲染“重拍事件”的新闻,在大打悲情牌的同时又充分展示了制作方的诚意,可谓赚足了眼球。《捉妖记》的营销推广立体式地覆盖到大众生活各个角落。在这种铺天盖地的轰炸下,该片上映仅仅一天,票房便达1.72亿,上映两天票房更是突破3亿,各路院线排片率也高居暑期档榜首,甚至于末场的上座率也能达到60%左右。从宣传角度看,《捉妖记》可以说将资本的营销功力发挥到了极致。导演为何爱“仙魔”?
自2001年开始上映的《指环王》系列电影,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和恢弘的视觉特效展现了新世纪电影拍摄的另一种画风一魔幻主义。“中土”故事一拍就是13年。但因为投入成本高,最近几年,魔幻题材渐渐淡出了大银幕,留下《权利与游戏》这样的重金大戏在小荧屏独领风骚。
在《指环王》的启发下,中国电影界打出“东方新魔幻”的旗号,《画皮》和《画皮2》就是典型。“之前中国没有魔幻片,《画皮》原来是鬼片,题材不可能过审,就打了一个擦边球,想出东方新魔幻的名词。”曾念群说,现在中国的魔幻片项目非常多,像《西游记》《封神榜》都在改编电影,都打着特效向《指环王》看齐的口号。
魔幻片凭借大脑天马行空构建出来的世界体系,吸引人的正是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好奇心,它因此比科幻电影更依赖纯粹的视觉效果或电脑特效。不过,《指环王》构建了格局庞大的世界观,但中国魔幻片还是在挖掘老资源,想象力受限制,没有能力构建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因此,作为精髓就是打怪的魔幻片,增加怪兽的数量以及恐怖程度,的确是类型片升级的好办法,相信许多角色扮演游戏已屡试不爽。在中国衡量一个剧本有没有魔幻片潜质的标准也是怪兽的数量,这也是近年来《西游记》不断被改编为电影的原因——都是魔幻片风行惹的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赵博雅认为,好的魔幻类影视作品的内核,应该是“魔幻+现实”,以魔幻之皮相彰显现实之精神,其异域氛围的营造、奇幻冒险情节的设定、武侠动作的设计、各种神秘元素的应用都应着眼于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其实,这与某些电影从业者的思路不谋而合。
去年上映的《九层妖塔》和《寻龙诀》都是根据《鬼吹灯》拍摄。后者导演乌尔善表示:“《鬼吹灯》这类电影最大的难度在于保持平衡,它既要完成奇幻冒险的类型要求,同时也要把中国抽象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电影化的表达,尤其要向观众展现影片的这种奇幻、冒险、想象力。”
妖魔鬼怪题材的电影也正是满足了观众这一观影欲望,因而能够有广泛的市场。而且无论是从故事奇趣性来讲,还是制作手段来说,妖魔鬼怪题材给了电影从业人员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IP热背后的资本走向
近年来,电影界掀起了一阵IP(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指著作权、版权)抢购热潮。对于尚处于保护期内的热门IP,价格过于昂贵。避开这些热门去挑冷门IP制作,多少又有票房上的担忧。聪明的电影从业者,自然会去寻找那些不花钱,而又能大放异彩的历史IP。
除了成本考虑,还有这些故事接地气,有亲切感,具备足够广泛的观众基础。还有,对于制片方来说,营销一个新故事总比贩卖一个老故事,成本要高得多。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游记》《聊斋志异》屡屡被搬上荧幕。
IP开始以攻城略地的速度影响着资本走向。在游族影业CEO孔二狗口中,拍电影已经不能叫拍戏了,要被统称为“IP开发”。IP的价值被看重,除了代表着更保本的票房收入,还在吸收和依赖口所积累的读者群、粉丝群构成的基本市场。在这个基本市场上进行推广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既是故事也带有一定的营销价值,既有文学价值也有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里,IP的拥有者可以以小博大,拥有了IP意味着所有者掌握了更多话语权可以去和市场博弈。
IP容易拉投资谈合作,甚至还能简化宣发途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电影这个产业,争抢IP成为他们进入行业的最快捷方法。
当下的神怪题材电影中,最为流行的做法就是总要把一个陈旧的事情包装的跟以前不一样。这是导演张一白的说法,也代表了绝大多数电影从业者的看法。不过,观点的分歧横亘于资深电影人和新入局者之间。新入局者为IP这个重新热门起来的概念所着迷,认为IP开发可以涵盖一切,可以迅速拉平他们与传统电影公司之间的经验差距。而且,他们看重的也不单单是票房,还包括电影宣传周期结束后,各个形式衍生品的价值,
唯一达成共识的一点,版权价格在不断翻番。摩天轮文化传媒总经理杜杨发现,现在同意不小说的改编权跟三年前相比,价格涨了四五倍,在资本推动下,lP的边界不断扩宽,从文字到电影,再到游戏玩具甚至主题乐园。
除了IP外,资本介入正在通过专业方式,挖掘和投资影视产业上下游相关的潜力公司。正如分管电影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所说:“通过一批既精通影视产业的运作又有丰富的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掌管大量的社会资本,将会改变中国影视产业的格局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