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一般认为,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要平抑物价、减小通货膨胀预期,就必须采取货币控制方案,降低货币增长率。但是,能象加拿大那样真正成功地实施货币控制方案,使货币增长率做到有计划地下降的国家并不多。为此,本文拟对加拿大货币总数的定义和中央银行所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以及加拿大中央银行所使用的货币政策选择,作一简介和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般认为,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要平抑物价、减小通货膨胀预期,就必须采取货币控制方案,降低货币增长率。但是,能象加拿大那样真正成功地实施货币控制方案,使货币增长率做到有计划地下降的国家并不多。为此,本文拟对加拿大货币总数的定义和中央银行所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以及加拿大中央银行所使用的货币政策选择,作一简介和分析。
其他文献
<正> 一、调整信贷结构和实施贷款保护并举,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在操作上应把握以下几点:(1)尽可能收回那些受冲击最大而其本身又无法抵御的企业的贷款。决不能照顾落后企业,该丢的应尽早丢,以确保融资的安全。不这样做,重返总协定后这些企业也无法维持下去,最终还得被迫宣告破产。(2)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调整信贷结构,进行贷款倾斜。即把资金与规模倾斜于以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劳
<正> 一“复关”对我国际金融业务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一)由于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出口扩大,市场准入,降低关税,放宽外汇管理和进口管理,必将对外汇供求平衡和人民币信贷规模和资金带来影响。 1.“复关”后进口的增加,对国际金融部门的外汇贷款和引进的人民币配套贷款需求,以及进口结算融资将增加,企业的外汇存款也会减少。
<正> 金融业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现在的世界金融交易量已远远超过了贸易的交易量,各国银行的经营范围、对象、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向综合化、多功能方向发展,金融政策和立法趋向协调一致,合作范围扩大,竞争更趋激烈。我国的金融业应利用“入关”的有利时机,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扩大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占有率,提高竞争能力,建立与国内外市场相适应的金融及投资环境,尽快地缩小与国
<正> 我国银行业如何迎接“复关”挑战?笔者以为,当前应该着手这几方面的工作: 一、及时转换经营机制,深化银行企业化改革。首先要解除专业银行政策性和经营性的双重职能,将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另行成立诸如住房储蓄银行等专为国家政策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从而割断专业银行对国家政策的信赖,淡化专业性质,创造一个平等
<正> 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之后,所面临的冲击将是全方位的,并非仅对企业——作为经济的“先行官”——金融也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入关”对中国银行的业务将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呢?本文将作粗浅的探讨。一、“复关”对中国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近期影响一方面,我国一旦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在充分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
<正> 金融体制的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体系。加上外汇业务的全面交叉和外资银行的引进,中国银行独家经营国际结算业务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中国银行被推向与同业、外资银行竞争的行列。由于内部管理体制、竞争手段和竞争实力的不足,我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流失严重。因此,在新的金融体制确立后,如何
<正>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已将服务贸易列为新的谈判议题,并很有可能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我国“复入”,对我国的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1.关贸总协定运行基础是市场经济,而且“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多边谈判协议草案中,对其缔约国就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承担市场准入义务问题、包括对金融垄断权的削弱和取消问题等都提出了要求,要求各个经济
<正> 一、利率决定原则利率决定既考虑政策因素又需考虑技术因素,因此在对同业存款利率决定时,我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准确反映利率参照系原则银行同业存款利率参照系不仅仅指该种货币国内存、贷款利率水平及有关宏观经济指数,而且还包括国际市场其它国家该种货币利率水平及国内本币利率水平构成的各种利率体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不以一个国家
<正> “复关”意味着内地中行外币储蓄业务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内地中行组织外币存款业务的全新课题。一、内地中行外币储蓄业务现状。 1.外币存款增幅不大。滨海县中行至1992年8月份止,外币存款总额为37.74万美元(其它币种折合美元计算)较91年8月底28.34万美元年增长仅为9.4万元,据有关部门推算,由于侨属较多的原因,滨海县民间
<正> 货币互换交易(SWAP TRANSACTION)是8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逐步流行起来的一种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交易双方在资金相对成本上的差异,通过互换债权或债务的方式,控制外汇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从而达到使双方受益的目的。这种业务于70年代末期推出之后,在实际交易的演变进程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发展成为一种用来管理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