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美术手工课制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美术手工课制作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型的造型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中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不断进行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美术;手工课制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参与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手工制作中成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美术手工课制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手工制作的自主参与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型的造型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中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不断进行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感悟和受到启发;都能懂得手工制作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存在,这样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并能真正使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一、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善于观察,以情激趣是培养审美情趣基本的思路。观察的对象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是学生自身比较感兴趣的想竭力摹仿或创造的东西。
  1、教师在提供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尽最大可能的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多以学生没有接触过或接触次数比较少又很感兴趣的东西为素材。就比如县镇小学生对于飞机是很模糊的,因为他们见的比较少甚至于从未见过,教师这时应该多准备有关于飞机的图片、文字材料及模型使学生能理解飞机这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牢牢加固飞机是美好事物的一种情感;同时教师也应该对飞机的构造进行简单讲解,使学生理解并培养在自己眼中飞机的概念,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造型设计和使用各种材料制作模型。
  2、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发现和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实际上县镇小学生的视觉范围要比城市小学生的视觉范围广阔,山永远是绿的,水永远是清的,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也是很容易接触到的,自然激发他们兴趣的东西就无处不在,而且他们所接触到的也是大自然中美妙的一切,教师就需要鼓励和激发学生把看到的使用各种表现手段表现或塑造出来,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记忆和由此产生的一定范围内的积极联想。
  二、培养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造型能力
  手工制作的关键在于对事物的造型,那么造型的关键就需要有探究性和创造性能力。不可以千篇一律的所有学生如同是一个人一样,这样就违背了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存在因素。
  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是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的,就比如:在小河边拣起的象形石头也很容易引发他们的联想,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正确引导来加深对于事物的印象,使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的万物是不一样的,并且通过自己塑造也可以出现新事物,从而来培养他们多样的,无局限的创造力。这样更能使学生由教师培养欣赏变为我会欣赏,产生我也可以创造的理念,并且随理念来进行不同的尝试造型,使他们真正能提高造型能力。
  三、在培养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中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不断进行学习的能力
  手工制作的提高在于能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样的东西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流程,不同的制作方法,关键在于怎样能更好的制作出与众不同又能吸引别人的东西。这就需要去发总结制作技巧和总结制作经验。掌握了较好、较快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就能发现技巧所在。当然制作方法的传授和制作技巧的总结在于教师将采用何种方法来实现,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层次,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总结教学经验。正如本文中所提到的飞机构造来说,教师若是缺乏了此类知识,将如何来给学生讲授飞机概念?怎样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那么在实际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将是“老虎吃天,无从下爪”了,教师也就不可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了。另外在手工制作的材料使用方面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常见的,学生容易得到的。这与小学生的物质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我提倡“用身边的东西塑造一切”。
  新课程的改革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那么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和建立小学生对美的需求,加深对于美的表现和区别,为此小学生的手工制作课程是直观培养他们对艺术需求和欣赏的手段,更是小学生提高和培养美术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捷径;同时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初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初中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笔者在通过二十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重情感,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表现的内容却是非常抽象的,用任何语言都
期刊
摘 要: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教学已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已成为学生学好物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挖掘生活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诱导、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阅读能力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一听就懂,但一做就懵、
期刊
摘 要::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勇敢面对问题,其次教师要把握好目标、时机,给予适当适时的帮助,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校里,孩子聚集成群。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往之间自然会经常产生一些矛盾。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地图运用问题等。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在省市学科会议上交流、演示,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期刊
摘 要: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向社会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见解,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堂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信”是纽带和关键,
期刊
摘 要: 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极为重要。因为一年级的孩子理解乐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师生互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这正符合了新课程标准。师生互动能充分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师生;互动教学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
期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以问题促思考、促学习,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各种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读史方法与习惯,强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探究性问题;历史教学;作用  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将有关内容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逐渐形成各种能力,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如何创设好探究性问题情境,以问题促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板书设计是高中政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配合口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它是高中政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为此,它为许多教师所重视,在此谈谈我的认识。  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