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四季,人每日每时都在出汗。尤其是夏天,人是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的。平时出汗也能排泄废物,调整体液,正所谓“人不出汗会憋死”。
汗是从皮肤汗腺分泌而来,全身各处体表除指甲、趾甲、龟头、嘴唇外,都广泛分布有汗腺,将全身200万~250万个汗腺连接起来,长达20~30千米。平均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1000~1200个汗腺,额部、胸背部、腋窝处尤多。热汗由胸、颈、背等处排出,冷汗则由手心、脚心、腋下排出。据实验测定,每出1千克汗,可降低体温15℃左右。
成年人在冷天不活动的情况下一昼夜排汗就有600~800毫升。热天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可以出汗10 000毫升到72 000毫升。在非常炎热的情况下,一个人每小时出汗可达1500毫升以上。每毫升汗水约有20滴,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小时可出汗30 000滴以上。所以有“汗如泼水”的形容。
出汗对人体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生理现象。我国古代人民早在2500多年前的医学著作《灵枢》一书中,就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人体出汗是蒸发散热的一种方式。当皮肤温度在34℃时,每毫升汗液从皮肤蒸发,约可以吸收580卡热量。高温情况下,一昼夜通过出汗可以带走热量7 000 000卡。通过汗液分泌和蒸发,不断地散热,使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或者运动以后,机体产热增多的情况下,人体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夏天,有的人由于出汗散热不佳,就会引起中暑。
医生常用解表发汗的方法,使高热病人降低体温,也就是这个道理。发汗除退热作用外,还有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对那些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在抢救治愈后,由于汗腺已被破坏,他们虽然能同正常人一样抵抗寒冷,但是对过热的环境却无从适应,原因就是他们的汗腺被破坏,出汗太少。
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重视出汗,“出汗、排气、打喷嚏”,称为人体三件宝。古埃及人早上见面,不问“您好!”而是问“您出汗多吗?”因为他们认为出汗多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为此至今一些地方仍盛行这一“文明语言”。
影响出汗的因素很多,如人体的活动强度,每个人的不同适应性。所以,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等都可以影响出汗。汗水中98%~99%是水分,其余1%~2%的物质中,以氯化钠含量最多,每100毫升汗液中就有300毫克。因此,热天出汗多,深色的工作服外,往往会结出一层薄薄的白色盐花。汗水中其他物质还有尿素、钾、硫、乳酸等,共达100多种,大多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所以,出汗还是身体排泄废物的重要途径。出汗过多的人,体内不仅水分丢失,盐分也随之减少。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开水,还要在饮水中加适量的盐,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达到“收支平衡”。
一般人的汗是无色的,也可以略带淡黄色,这是正常人的汗色。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汗色会因病而异,其恰如症状的指示剂。例如,炼钢工人常患“铜中毒”职业病,所出的汗,含铜盐量较高,呈淡蓝色。更有趣的是,人若服用了氯化钾后,汗液会呈红色。吃蛋黄、胡萝卜过量,汗液会呈深黄色。目前国外还发现过灰、紫、黑等颜色的汗液。我国医学认为,时时出汗,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出汗,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出汗者为战汗。
因此,有人把汗及汗色,称之为“反映人体内部情况的绝妙信号”,看来是有道理的。
编辑/苏泳
汗是从皮肤汗腺分泌而来,全身各处体表除指甲、趾甲、龟头、嘴唇外,都广泛分布有汗腺,将全身200万~250万个汗腺连接起来,长达20~30千米。平均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1000~1200个汗腺,额部、胸背部、腋窝处尤多。热汗由胸、颈、背等处排出,冷汗则由手心、脚心、腋下排出。据实验测定,每出1千克汗,可降低体温15℃左右。
成年人在冷天不活动的情况下一昼夜排汗就有600~800毫升。热天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可以出汗10 000毫升到72 000毫升。在非常炎热的情况下,一个人每小时出汗可达1500毫升以上。每毫升汗水约有20滴,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小时可出汗30 000滴以上。所以有“汗如泼水”的形容。
出汗对人体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生理现象。我国古代人民早在2500多年前的医学著作《灵枢》一书中,就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人体出汗是蒸发散热的一种方式。当皮肤温度在34℃时,每毫升汗液从皮肤蒸发,约可以吸收580卡热量。高温情况下,一昼夜通过出汗可以带走热量7 000 000卡。通过汗液分泌和蒸发,不断地散热,使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或者运动以后,机体产热增多的情况下,人体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夏天,有的人由于出汗散热不佳,就会引起中暑。
医生常用解表发汗的方法,使高热病人降低体温,也就是这个道理。发汗除退热作用外,还有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对那些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在抢救治愈后,由于汗腺已被破坏,他们虽然能同正常人一样抵抗寒冷,但是对过热的环境却无从适应,原因就是他们的汗腺被破坏,出汗太少。
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重视出汗,“出汗、排气、打喷嚏”,称为人体三件宝。古埃及人早上见面,不问“您好!”而是问“您出汗多吗?”因为他们认为出汗多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为此至今一些地方仍盛行这一“文明语言”。
影响出汗的因素很多,如人体的活动强度,每个人的不同适应性。所以,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等都可以影响出汗。汗水中98%~99%是水分,其余1%~2%的物质中,以氯化钠含量最多,每100毫升汗液中就有300毫克。因此,热天出汗多,深色的工作服外,往往会结出一层薄薄的白色盐花。汗水中其他物质还有尿素、钾、硫、乳酸等,共达100多种,大多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所以,出汗还是身体排泄废物的重要途径。出汗过多的人,体内不仅水分丢失,盐分也随之减少。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开水,还要在饮水中加适量的盐,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达到“收支平衡”。
一般人的汗是无色的,也可以略带淡黄色,这是正常人的汗色。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汗色会因病而异,其恰如症状的指示剂。例如,炼钢工人常患“铜中毒”职业病,所出的汗,含铜盐量较高,呈淡蓝色。更有趣的是,人若服用了氯化钾后,汗液会呈红色。吃蛋黄、胡萝卜过量,汗液会呈深黄色。目前国外还发现过灰、紫、黑等颜色的汗液。我国医学认为,时时出汗,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出汗,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出汗者为战汗。
因此,有人把汗及汗色,称之为“反映人体内部情况的绝妙信号”,看来是有道理的。
编辑/苏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