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教育,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其职能优势从微观审计入手,从学校宏观调控的高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其潜在功能。
关键词:做好高校内审工作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办学经费逐年增加,资金筹措渠道逐渐拓宽,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及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高校内审工作亦就成为必然和必须。经过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高校内审工作谈几点认识:
1 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作为高校内审机构,其地位高低,作用大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取决于高校内部职工对其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广泛认知程度。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高校内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教职工对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太了解,有的把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相提并论,有的将其视为国家审计机关。接受审计的单位和个人戒备心理比较严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此的外部工作氛围,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审计法》、《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力度。高校领导和审计负责人要从规范内部经济行为、促进管理、保护干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保护国家、学校、自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二是赋于审计人员的特殊工作任务,即要求审计人员把审计实践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审计到哪里,就将宣传任务带到哪里,使审计工作的宣传教育逐步深入到学校内部的各个层面。三是加强审计信息反馈,用翔实可信的审计结果进行有理有据地说服教育。我校自己1996年成立审计处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几年,凡接受审计的单位和个人,已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审计转变为主动欢迎审计。良好审计氛围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调动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审计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2 领导重视内审机构建设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规模较大的高等专科学校,应当设置独立的、与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审机构。”高校应按此精神,在确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时,明确设置与财务机构同级别的独立审计处(室),以便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学校审计机构的正确设置,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要干事,就要有人,要干好事,就要配备强硬人。因此,要做好内审工作就必须加强和重视审计队伍建设,这就需学校在进行定员定编时,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不公是对学校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且还有基建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和风险管理进行评审等工作。根据审计工作实施要求,在人员数量上予以保证,在人员质量及知识结构方面配备财会专业、审计专业及工程造价等专业技术人员,使学校内审工作能够全面顺利开展。另外,还应重视支持审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以适应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4 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内审制度
各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审计法》等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规定等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内部审计规定或办法,制定具体的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等实施办法。通过建立和完善内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内审的职责和权限等,从而使学校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为依法按规开展审计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5 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和完善内审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内审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使内审人员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实行审计项目内部两级复核制,即由项目主审或组长和审计机构负责人重点在政策、事实、定性、评价、数据、文字等方面把关。确立重大审计项目的报告由审计处业务会议集体研究审议、审计处长审核、校长审批签发制度,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6 加强对先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适應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利用审计调查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人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审计调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在审计工作中的比重;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7 加强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机构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其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上级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对审计人员就需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审计人员作为经济监督管理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以及内审准则的各项规定,才能较好地履行内审工作职责。内审机构应采取各种形式积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为内审人员提高业务技能创造有利条件,除征订业务期刊、审计工具书及政策法规公告等资料外,还应要求审计人员自觉学习审计业务,增强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为全面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创造必要条件。
8 立足微观,在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上着力
审计监督和被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审计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查出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切实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加强管理,避免和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因此,我们认真贯彻“一审、二帮、三促进”的方针,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分析原因,使其认识到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漏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既有针对性又切合实际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有关部门整章建制、拾遗补缺、堵塞漏洞,规范和改进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以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和职能,更好地完成经营管理目标。这样才会使被审计单位和干部心悦诚服、积极配合、认真整改,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9 着眼宏观,为领导决策和加强宏观管理服务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不仅是摸清家底的可靠手段,而且通过审计能直接了解学校经济活动的动作和管理状况,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和提供信息,特别是通过对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注重从政策上、制度上、宏观上分析原因,总结归纳后提出有深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判断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为领导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
高校多年来的教育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工作对于规范高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学校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新形势下内审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内控评审指标体系,高度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为适应新形势对内审工作的新要求而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做好高校内审工作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办学经费逐年增加,资金筹措渠道逐渐拓宽,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及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高校内审工作亦就成为必然和必须。经过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高校内审工作谈几点认识:
1 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作为高校内审机构,其地位高低,作用大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取决于高校内部职工对其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广泛认知程度。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高校内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教职工对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太了解,有的把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相提并论,有的将其视为国家审计机关。接受审计的单位和个人戒备心理比较严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此的外部工作氛围,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审计法》、《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力度。高校领导和审计负责人要从规范内部经济行为、促进管理、保护干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保护国家、学校、自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二是赋于审计人员的特殊工作任务,即要求审计人员把审计实践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审计到哪里,就将宣传任务带到哪里,使审计工作的宣传教育逐步深入到学校内部的各个层面。三是加强审计信息反馈,用翔实可信的审计结果进行有理有据地说服教育。我校自己1996年成立审计处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几年,凡接受审计的单位和个人,已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审计转变为主动欢迎审计。良好审计氛围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调动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审计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2 领导重视内审机构建设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规模较大的高等专科学校,应当设置独立的、与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审机构。”高校应按此精神,在确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时,明确设置与财务机构同级别的独立审计处(室),以便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学校审计机构的正确设置,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要干事,就要有人,要干好事,就要配备强硬人。因此,要做好内审工作就必须加强和重视审计队伍建设,这就需学校在进行定员定编时,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不公是对学校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且还有基建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和风险管理进行评审等工作。根据审计工作实施要求,在人员数量上予以保证,在人员质量及知识结构方面配备财会专业、审计专业及工程造价等专业技术人员,使学校内审工作能够全面顺利开展。另外,还应重视支持审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以适应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4 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内审制度
各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审计法》等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规定等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内部审计规定或办法,制定具体的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等实施办法。通过建立和完善内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内审的职责和权限等,从而使学校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为依法按规开展审计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5 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和完善内审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内审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使内审人员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实行审计项目内部两级复核制,即由项目主审或组长和审计机构负责人重点在政策、事实、定性、评价、数据、文字等方面把关。确立重大审计项目的报告由审计处业务会议集体研究审议、审计处长审核、校长审批签发制度,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6 加强对先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适應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利用审计调查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人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审计调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在审计工作中的比重;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7 加强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机构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其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上级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对审计人员就需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审计人员作为经济监督管理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以及内审准则的各项规定,才能较好地履行内审工作职责。内审机构应采取各种形式积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为内审人员提高业务技能创造有利条件,除征订业务期刊、审计工具书及政策法规公告等资料外,还应要求审计人员自觉学习审计业务,增强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为全面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创造必要条件。
8 立足微观,在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上着力
审计监督和被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审计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查出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切实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加强管理,避免和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因此,我们认真贯彻“一审、二帮、三促进”的方针,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分析原因,使其认识到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漏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既有针对性又切合实际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有关部门整章建制、拾遗补缺、堵塞漏洞,规范和改进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以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和职能,更好地完成经营管理目标。这样才会使被审计单位和干部心悦诚服、积极配合、认真整改,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9 着眼宏观,为领导决策和加强宏观管理服务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不仅是摸清家底的可靠手段,而且通过审计能直接了解学校经济活动的动作和管理状况,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和提供信息,特别是通过对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注重从政策上、制度上、宏观上分析原因,总结归纳后提出有深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判断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为领导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
高校多年来的教育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工作对于规范高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学校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新形势下内审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内控评审指标体系,高度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为适应新形势对内审工作的新要求而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