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接管超市:平衡与妥协下的艰难管理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上讲,供应商接管超市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改革方式,但前提是相对充裕的资金(适应零售业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合理的股权配置(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
  可以说,这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为神州联合超市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难以平衡的现金流
  
  进入零售业,就得遵循零售业的发展规则。比如,在零售业中,人们通常会把店铺的选址放到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好的地点能带来巨大的客流和现金。但是对于联合超市来说,很多初始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店址是固定的,你根本就别无选择。
  更为不利的是,这样一个供应商联合组织,任何一个股东都不可能单独投人大量资金来改善原来的超市环境,“谁都是主人,谁就都不是主人”,成为股东的供应商无非希望投入得更少、超市欠款回得更早、自己的损失更小。
  而神州联合超市所负担的,还不止这些。
  由于原来的乐富隆超市资不抵债,欠下的大量货款也通过协议的形式转给了即将接管下家神州联合超市。120多家供应商与乐富隆超市、神州联合超市签订了三方还款协议。被欠款的供应商中,有神州联合超市的准股东,有山西省代理商联合会的会员,所以在三方协议中,首期还款是依照股东、会员、非会员的支持程度划分的:股东获得欠款的三分之一、会员获得欠款的五分之一、非会员则获得十分之一,余款按照神州联合超市正式营业的第二月开始支付,最长三年内,每月等额支付完毕,直到神州联合超市倒闭为止。神州联合超市倒闭之后,有一组不完全数据表明,乐富隆原有供应商平均从神州联合超市收回了近50%的欠款。
  可见,“没有投资和良好的经营收入,却只有还款”的现金流动,注定不会维持太长时间。
  
  股权结构中的矛盾
  
  以“债转股”方式接管超市,意味着将有众多代理商作为股东形成联合超市新的股权结构。这个股权或者按照既有债权进行划分,或者通过追加资本(筹备组将最低股份设定为1万元)重新设定。
  按照既有债权进行划分,表面上看各股东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有多大比例的欠款,就占多大比例的股份。但实际上,由于各供应商经营的商品特性不同、与超市打交道时间长短各异,很难将这种比
  “这是一场赌博,当一家店出现亏损时,只能期望再开新店,再收取新的费用平亏。而新店亏了,只能再开新的店。”普尔斯玛特的“一条龙”欠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排到它的最后一家分店,直到全部被推倒,还没有算清。
  零售行业中有一句玩笑:“欠款其实并不可怕,你欠我的,我欠他的”。笑话虽短,却很精辟地勾勒出了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进入市场,在从供应商向分销商的流动过程中,并没有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普遍按照“行规”行事,即从上往下都只给付一部分货款,其余的下次结清。随着交易量的增长,这种建立在所谓“行规”之上的“一条龙”欠款风险越来越大,直接后果都是供应商们来承担的,通常四个字:损失惨重。例明确有效地划分出来,并令供应商们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由于这部分欠款(或者追加的投资)只是供应商众多投资中的一小部分,所以除了一些新鲜感之外,很难引起他们的更大关注。一部分股东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从这个联合超市中获利。一方面这家以单店经营的超市不是供应商们的主要利润来源,他们的精力还是放到其他经营项目上;另一方面“怎样都拿不到回款,不如进去试试”的心态,使他们对自己在这个超市中拥有的股权比例并不关心。
  这种资本投入与关注度的比例失衡,似乎使联合超市的股份制管理“别具特色”,投资者不像其他公司股东那样时刻关注自己的投入产出,责任、权利、义务更难得到有效的统一。
  
  复杂的采购管控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股东们对此还是有共识的。对于做惯大流通的供应商来说,超市的采购管理、卖场管理,是完全陌生的。北京天客隆超市的管理团队就是在此时空降来的。鉴于当时神州联合超市的供应商商品不足,天客隆还慨然承诺,凋配不少于100万元的商品予以支持。
  但就是基于这样态度的一种合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联合超市的采购管理与供应商“出身”的股东们或多或少会擦出点“火花”来。
  按照超市有关管理规定,股东是不介入经营管理的,但事实上很难做到。神州联合超市的采购需要接受股东的监督。这本质上是一种妥协的策略。
  供应商们一向以自己对市场和产品的准确把握为荣,这足以对超市的采购团队造成冲击。供应商们采购产品所遵循的秩序是以零售商需求为基准的,而超市采购所遵循的秩序是从陈列、品类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角度出发的。二者完全不同。
  所以,供应商们提供给超市的产品有时候并不是采购们需要的,而采购们提供的产品清单常常遭到股东们的否决。
  超市采购产品由股东考察,某种程度上遏止了所谓的“腐败”,但同时违背了零售业的管理法则,并在客观上失去了一些个性鲜明、深谙零售之道的优秀采购人员。
  
  “兔收进店费”的代价
  
  饱受零售商进店费之苦的供应商们,在神州联合超市“当家作主”了。他们带着良好的意愿,高举“免收进店费”的大牌,希望以此缓和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问的矛盾。
  但是,“免收进店费”作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一个策略,真是好的么?
  有专家说,超市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除了希望缓解资金压力外,更多的是降低了超市的经营成本。
  由于超市经营品类繁多,供应商的数量自然不少。而进场费本身就是筛选供应商的一道屏障,失去了这个屏障,对供应商的约束能力将大打折扣,实际上为机会主义者开了绿灯一一部分投机的供应商如果销量好自然可以长期合作,如果销量不好就会随时撤柜。对于一个新开张的超市,由于短期内销量上丁十和影响面积有限,供应商所获得的利润相应也有限,这将更加增大供应商的投机心理。
  投机性供应商的比例升高,势必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出于稳定的需要,超市方还必须不断寻找新的供应商防止发生突然撤柜的现象,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恰恰都是神州联合超市不能忍受的。
其他文献
1、开篇寄语  面对中国奢侈品牌消费市场这个潜在的巨大“金矿”,我们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问题是:在奢侈品领域立足,还是将身边这座“金矿”拱手相让?如果想有所作为,我们又该如何过“坎”?成功的关键何在?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时机与挑战    当国人的注意力多关注大众消费甚至“三农”穷困问题时,从市场机会的商业角度而论,中国另一个潜在的巨大“金矿”已经浮现,并呈现出最具商业价值的前景。当欧洲企业家对此虎
期刊
小赵是某饮料公司的某区域经理,该公司的T品牌在全国范围来看是二线品牌,但在该地区也算比较强势的品牌,这两年销量一直平稳上升。  但就在去年,T品牌的夏季销量却极不乐观。常用的压货手段竞遇到重重阻力,订货量比往年同期减少30%。小赵走访了该市问题最严重的A区域,明显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终端价格已经纷纷跳水,有的便利店竟然比超市卖得还便宜。超市经理打电话已经提出交涉,并威胁说要拿该品牌打特价
期刊
郑轩现象:  郊轩是一家饮料生产企业的销售总监,为了打开各地市场,经常辗转往返于主要城市之间,为了与零售商谈判而疲于奔命。  这样的经历一年有余,结果却令人沮丧:公司销售额虽有所提高,但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而为了强化与零售终端的合作,打开销售渠道,进入更好的零售终端,郑轩特地对营销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市场部从销售部剥离,销售部增添多位具有较强销售经验和能力的助手,强化了销售支持部门的职能。  
期刊
作为一名优秀的区域经理,必须加强对销售过程的控制,而要进行过程控制,就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在前两期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区域市场销售的关键指标(各指标说明及考察要点请参阅5期《建立区域市场自己的“雷达站”》),那么如何根据这些指标数据做出正确的区域销售决策呢?    一、新产品植入率    比如某城市上市A品牌的饮料产品,预计在所有销售食品、饮料的网点都进行全面的铺货,共计5000个
期刊
2005年5月25日,一封主题为“夜不能寐的营销人”的来信躺在我的信箱。是什么让一位营销人如此焦虑?    海容编辑:  您好!  我俩是一家服饰公司的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当公司的生产、销售蒸蒸日上之际,我们遇到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具体情况是这样,经过数年的拓展,公司的网点数量不断增长,业绩也随之上扬。但今年市场部、销售部开会,拿出各年度销售数据比较时,我们发现,公司的业绩上扬主要是依靠不断拓
期刊
教育大众市场接受平时由专业人士负责采购的半工业品,当然需要费些力气,但毫无章法的促销投放,很可能只是让渠道商占了便宜,让业务员中饱了私囊。  统一润滑油大胆的广告投放,把一个行业带人了新的营销天地,而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其他消费类产品的广告投放费用与促销费用之比徘徊于7:3左石时,润滑油产品却刚好相反,其广告投放费用与促销费用之间的比例更多的是3:7,有的甚至2:8。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高的
期刊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经销商的产品管理由分晶类细化到分品牌,才能大体上控制住库存。而这种细化,正是晶类管理的雏形。  2005年春节过后,牛老板盘点了库存,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果令他很不高兴。  牛老板在当地休闲食品经销商里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户。他是典型的暴发户类型的经销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凭借手中仅有的5000元和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开始了休闲食品的经销。在那个暴利年代,牛老板很快就富了
期刊
销售与市场.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往往不计代价地圈占市场,扁平渠道,深度分销。在产品与经营策略都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跟进者如影随行,企业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无节制地圈地,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投入与人员成本压力。继续实行深度分销,成本重压难以负荷;放弃深度分销,则可能丢掉部分市场。我们称之为“深度分销投入产出难题”,是否有破解之法呢?    选择性:不能滥投入    施炜(著名营销专家,本刊顾
期刊
从被渠道扁平,到主动扁平渠道,是代理商们痈苦的“破茧”历程。  刚刚度过了国产手机厂家扁平化带来的危机,老资格手机省代H公司最近又遇到了新问题:洋品牌“产品拉动,终端掌控”的势头似乎更猛,很多产品根本就无需代理商们“过滤”,径直走进了终端。  眼看着大好销售机会一次次从眼前溜走,H公司终于坐不住了:怎么样才能通过好的产品影响终端呢?他们对公司新近代理的几款产品逐一进行了分析。令人懊恼的是,这几款定
期刊
一开始给客户专家印象等于堵死退路    一、客户眼中的销售顾问有几种人  在潜在客户面前,销售顾问可以有许多种角色,无论是顾问式销售,还是传统推销,客户对销售代表都会有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就是销售顾问表现最明显的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可以是专家、顾问、懂技术的销售,也可以是值得信任的甲方、有一些好感的甲方。    二、你想做客户眼中的哪类人  对100个卓越销售顾问的综合研究和访谈发现,他们在销售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