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腐败破坏文艺评奖的纯粹性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画展中入选作品、获奖、取得美协会员资格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人民币131万元。日前,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对杜军受贿、行贿案进行了开庭审理,并当庭对其数罪并罚,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万元。
  从部队复员到地方打拼,为艺术梦想而努力奋斗,20年后,却坐上被告席,成为人民的罪人,“人民艺术家”的梦想成为空谈,杜军的人生,多少让人有些唏嘘。20年前,杜军用金钱和政治依附敲开了权力的大门,获得了人生进阶的平台和机会,之后步步高升、势不可当。他亲眼见识了权力的“威力”,并在自己掌握权力之后无缝衔接完成“角色转换”,大搞权钱交易,最终堵死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杜军的“双面人生”有两处让人震惊。在一些官员的忏悔录中,在彻底被“围猎”、蜕变之前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挣扎、纠结和犹豫的“心理战”,突破政治红线和做人底线带给他们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恐惧感。这反过来说明,他们曾经对权力、纪律是有一定敬畏心的。但杜军不同,纵览报道,他每次在收人钱财、接受托请时,从来都是“没有推脱”“当即答应”,甚至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让“收人钱财、帮人获奖”的交易得以顺利达成,不惜“替人作画”,用代笔画参展评奖,自身参与“做局”。理想信念的丧失自然是主因,但操作如此熟稔、“运营”如此大胆,也暴露出制度方面的漏洞和隐患。
  和落马的那些“老虎”“小腐巨贪”比,杜军的受贿金额算是低量级的,但问题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较为特殊。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美术组织,和新中国同岁,齐白石先生曾任首届主席,这些都足以说明它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哪些作品有资格参展、哪些人能成会员,不仅事关个体和机构,也事关导向和生态。水平不够钱来凑,积分不够行贿拉,势必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既污染了艺术,也搅浑了市场。“卖会员”行为,更是赤裸裸将艺术视为儿戏,严重损害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形象和专业性、权威性。中国美协是我国美术行业主管机构,部分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对团体会员和其他机构组织都是不好的示范。“塑造自己”都无法做到,“塑造人心”更是奢谈。
  杜军的敛财戏码并不复杂,但低阶戏码的屡试不爽说明,美术行业的评审评奖制度到了该认真审视、急打补丁的时候了。客观地说,艺术评审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不仅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也难以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拉人情票、花钱买奖等行为钻了空子。但说到底,还是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个人权力不受监督,才让这些人的谋算得逞。比如说,评审委员产生、确定程序不严谨,评委评审权责边界、行为规范模糊,相关的监察问责较为松软、不够独立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腐败的滋生,让原本严肃纯粹的艺术创作变了味。近些年,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等早已是文艺界评奖的公开秘密。
  如何确保评审的独立公正、公开透明?如何保障专业团体的专业水准和清正风气?借由杜军案而重新进入舆论视野的这些问题,中国美协须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对其他机构和个人来说,也有必要自我检视,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等窟窿捅大了再想补救,就难了。遏制评奖腐败,彻底铲除杜军式的交易土壤,还需要让一些评奖真正回归到激励创作的本位,当各种头衔和獎项不再与名利挂钩,虚火自然会消退,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自然萎缩了。
其他文献
这是一张年久泛黄的“老协”工作照.照片中,从左到右依次是马楠、赵铮、秦德超、李太成、殷功普、两位理事、冯致仁和言行等同志.照片大约拍摄于1998年,当时我们正在召开每周
期刊
什么是“使命”?就是每个人拍照总有一个目的。有些人是快乐摄影,他就享受拍照的过程,拍好以后发在朋友圈里。商业摄影师拍照的目的是把东西卖出去。新闻纪实摄影则要告诉人们真相。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拍照的使命,只不过你不一定用“使命”这个词而已。  我做了三十多年记者,我的大多数精力和兴趣都在新闻和纪实方面,记录上海这几十年的变化。我的照片都是一些“碎片”,但是我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大家看我的照片的时候,不仅
期刊
记得老底子唱过一首儿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我们小辰光作业只有一点点,一做就做完了,姆妈看我们小囡闲着,就叫我们帮她做家务,什么家务都让我们兄妹俩学着做,只有两桩事体不许,一桩是爬高揩玻璃窗,一桩是动刀切小菜。  现在回想起小辰光我们做过的家务劳动,仍旧觉得就在眼面前。  【生煤球炉子】  要是问我,侬小辰光最讨厌的家务劳动是啥?我想也覅想就告诉侬:生煤球炉子。在没有使用煤气之前
期刊
很喜欢看主持人采访各类明星的节目,有趣,热闹,直接。有一天,我突然从天衣无缝中发现一隙,或者说一个套路:明星的儿童时代(甚至延续到青少年)都特别淘气。怎么回事?都一样吗?   比如撒贝宁,他小时候就是混天星,偷部队里的白菜萝卜,给汽车放气,在沙滩上挖陷阱,骂人打架……小时候一共骨折过五次,骨头长好了继续打架。用小撒自己的话说“淘得一塌糊涂”!   比如王刚,那可是特别稳重的和珅和大人,据他说小时候
期刊
改革开放初,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学长来上海与我合作电影文学剧本。他住的是五星级酒店,可一日三餐,却是清一色的油墩子。他的住处离我家有相当一段路,按说,本不必每日过来,他却天天光临,风雨无阻。后来,我才弄明白,他是迷恋我家门口那个炸油墩子的。小摊炸出的油墩子,外焦里嫩,出锅时,上面一只香酥的河虾,把人醉倒。  他说,上海的油墩子乃天下第一美食,我一辈子吃这个就非常幸福了。  我的这位学长,身材较
期刊
聚 3-羟基丙酸酯(Poly(3-hydroxypropionate),P3HP),或称为聚 3-羟基丙酸脂肪酸酯,因其能在生物体内不受排斥,且易于降解的性能,成为了石化基塑料潜在的替代品。但这一聚酯材料在生物体内不能自发生成,如何大量生产并将其应用到工业化中的问题诚待解决。本研究旨在人工构建生物代谢途径,通过克隆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于微生物中异源表达酶蛋白,再经廉价碳源进行发酵以生产目标产物P3
王红英,东华大学第二期非遗研培学员。2018年8月3日对其回访,适逢当地“吃新节”,对我而言倍感新奇:这是我第一次在苗族当地遇到他们的传统节日,第一次在学员家中吃饭,第一次听传承人唱苗族古歌,第一次试穿苗族服装……每一样都充满了新奇感。苗节之朴实真诚,苗味之醇香浓郁,苗歌之古朴悠长,苗服之绚丽多姿,虽然仅仅是一日一瞥却让我回沪之后久久难忘。  王红英是个裁缝,家在台江的深山里,我们的车从县城出发,
期刊
Dear editor,The repeat pass InS 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echnique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opography mapping and terrain motion mon
《上海采风》改刊成为上海文联会刊已有十年.这十年来,我每期必读,读则必从头到底,好文章还要反复读,细细读.它有几个固定的板块:在“卷首语”的引领下,“文化热点”“批评先
期刊
看报纸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红极一时的歌后许美静被拍到在街头卖唱赚钱,视频上的她穿着普通,人也较胖,且自曝其财产被家人转走;另一则是1988年曾经和张清芳、吴宗宪一起出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