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使命”?就是每个人拍照总有一个目的。有些人是快乐摄影,他就享受拍照的过程,拍好以后发在朋友圈里。商业摄影师拍照的目的是把东西卖出去。新闻纪实摄影则要告诉人们真相。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拍照的使命,只不过你不一定用“使命”这个词而已。
我做了三十多年记者,我的大多数精力和兴趣都在新闻和纪实方面,记录上海这几十年的变化。我的照片都是一些“碎片”,但是我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大家看我的照片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观赏到光和影,最重要的是可以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脉动,重新回到那个时光隧道当中,去看一看我们这座城市,看看上海滩的人民是怎么走过来的。
对于纪实摄影,重要的是通过你的图像,把你的观察和你视线的焦点,把你的所思所虑传达出去。这是最关键的。纪实摄影的基础是摄影的语言,但是最终落脚点是它的内涵。
那么纪实摄影到底涵盖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首先最简单的,是记录一些事情,叙述一些事情。第二,纪实照片需要主动介入这个社会,主动观察,而不仅仅是被动地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摄影者就像在站岗放哨的哨兵,要主动观察远处、近处有什么蛛丝马迹。第三,照片本身就有记录的属性,“文献性”是摄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一大区别。但是我们摄影圈有个误区,以为纪实摄影就是拍老的、脏的、旧的、破的东西,其实并不见得。哪个老人不曾年轻过,哪样老旧的要消失的东西,在最初发生的时候不是作为新生事物诞生的呢?所以,文献纪实照片当然要去拍即将消逝的东西,但是对我们面前刚刚出现的东西也别忘记,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有很多东西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已经消失了。
同样拿着照相机,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拍出来的照片却不同。差别在哪里呢?你怎么让你的照片和人家的有所不同?你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你看到什么东西,最后就会产生什么,你心里想什么,最后就会拍成怎样的照片。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有四个方面可以让照片多多少少增加一些味道:韵律、诗意、寓意、连接。
先说韵律。韵律就是照片中的节奏感、层次感,就像是音乐中的节奏、写诗中的韵脚。很多人拍照片一会儿换长镜头,一会儿换短镜头,有时候等一个人过来,有时候等一批人过去。其实这些多多少少都是在寻找一种节奏,一种层次感。
第二个是诗意。诗意是什么?诗意是一个人对眼前景象的一种感受,是一种个人化的情感抒发。诗意的照片完全是艺术化、情绪化的,和被摄对象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诗意的照片在现代摄影的语境下也有现实意义。具有诗意感,也是让我们照片产生一些不一样味道的一种有效手段。
另外一个是寓意。寓意是什么?就是这个画面除了好看之外,我们还赋予它一定的意思,可以管这叫见微知著,也可以管这叫举一反三。我们起一个公司名字,或者人名,多多少少会有些寓意在里面。但是有寓意的照片要注意分寸的拿捏,现在有很多搞当代摄影的人,总标榜自己“前卫”“新锐”,但是照片里的寓意人家根本看不懂。尤其像我们这样做纪实摄影的,不能太孤芳自赏。
除了诗意、韵律、寓意,更重要的是连接。连接也是我最常用的方法。这里的连接其实不是数学上的1+1+1,而是化学上的1+1+1,它可能发展成一场“爆炸”,一场信息内容的爆炸。连接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且每个人的处理手法都不一样,这能让你的照片与众不同。还可以用多张照片来连接。专题摄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连接,把不同时空的画面通过线性思考或是发散性思考串联起来。连接不仅仅是同样一件事情的延续,它可能是对立,可能是异化,可能是一种想象,可能是外形的相似与内容本质的不同……连接可以是多样性的,全方位的。归根结底,“连接”就是把我们一张张的照片朝着思想的向度,在内涵里集结、叠加,来说明一个问题。对于纪实摄影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对于纪实类照片摄影者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只要坚持不懈,用二十年、三十年时间,就可以把整个城市的脉搏、城市的变化拍下来。这是一个天赐良机,而且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有些人很开心,家庭幸福,但也有人贫穷,心有不满,这些都可以通过你的影像、文字反映出来,这就是我们时代的丰富性。这个时代表面上是汹涌澎湃,但底下也是暗潮汹涌。比如近幾年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年轻人的新时尚、豆腐渣工程……只要有变化有问题,就在纪实摄影的创作范畴中。纪实摄影不光为了怀旧,在传播的同时,也可以对这个社会发出正面的警示,是多多少少可以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作用的。
拍摄,首先是要看见,然后才能拍到。但所谓的“道道”就只是“看见”吗?其实不见得,眼睛不能企及所有被我们“看见”的东西。我们看见的有很多东西,其实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是用思维看见的。
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和一些影友到楼顶上去拍照。同样一个时空下,有的人对景色风光比较感兴趣,有的人对大楼底下的老城厢、街道、车水马龙比较感兴趣。在同样一个时空下,为什么有的人看见了,有的没看见、没拍到?因为你有兴趣,所以你愿意多看几眼,多想一想。所以要遵照我们的内心。你的初心可以让你看到更多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一个人能看见更多的东西,和他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你的知识、学养,或者你专有的一些特长可以帮助你更多更深入地理解你眼前的形象。我还发现,你能够看见更多东西和你的胆识是有关系的。其实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我们不是不知道,但是有的人怕事情,不愿意用镜头去面对,他并非没看见这件事,只是装聋作哑,避而不见。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发生,有的人确实不知道,有的人则避而不见,装聋作哑。洛夫的诗中有一句话:“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我们做纪实摄影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世界,千万别睡着,拿起你的照相机。这个时代是上帝赋予我们一个天大的礼物,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它采集下来。
我做了三十多年记者,我的大多数精力和兴趣都在新闻和纪实方面,记录上海这几十年的变化。我的照片都是一些“碎片”,但是我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大家看我的照片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观赏到光和影,最重要的是可以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脉动,重新回到那个时光隧道当中,去看一看我们这座城市,看看上海滩的人民是怎么走过来的。
对于纪实摄影,重要的是通过你的图像,把你的观察和你视线的焦点,把你的所思所虑传达出去。这是最关键的。纪实摄影的基础是摄影的语言,但是最终落脚点是它的内涵。
那么纪实摄影到底涵盖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首先最简单的,是记录一些事情,叙述一些事情。第二,纪实照片需要主动介入这个社会,主动观察,而不仅仅是被动地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摄影者就像在站岗放哨的哨兵,要主动观察远处、近处有什么蛛丝马迹。第三,照片本身就有记录的属性,“文献性”是摄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一大区别。但是我们摄影圈有个误区,以为纪实摄影就是拍老的、脏的、旧的、破的东西,其实并不见得。哪个老人不曾年轻过,哪样老旧的要消失的东西,在最初发生的时候不是作为新生事物诞生的呢?所以,文献纪实照片当然要去拍即将消逝的东西,但是对我们面前刚刚出现的东西也别忘记,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有很多东西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已经消失了。
同样拿着照相机,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拍出来的照片却不同。差别在哪里呢?你怎么让你的照片和人家的有所不同?你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你看到什么东西,最后就会产生什么,你心里想什么,最后就会拍成怎样的照片。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有四个方面可以让照片多多少少增加一些味道:韵律、诗意、寓意、连接。
先说韵律。韵律就是照片中的节奏感、层次感,就像是音乐中的节奏、写诗中的韵脚。很多人拍照片一会儿换长镜头,一会儿换短镜头,有时候等一个人过来,有时候等一批人过去。其实这些多多少少都是在寻找一种节奏,一种层次感。
第二个是诗意。诗意是什么?诗意是一个人对眼前景象的一种感受,是一种个人化的情感抒发。诗意的照片完全是艺术化、情绪化的,和被摄对象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诗意的照片在现代摄影的语境下也有现实意义。具有诗意感,也是让我们照片产生一些不一样味道的一种有效手段。
另外一个是寓意。寓意是什么?就是这个画面除了好看之外,我们还赋予它一定的意思,可以管这叫见微知著,也可以管这叫举一反三。我们起一个公司名字,或者人名,多多少少会有些寓意在里面。但是有寓意的照片要注意分寸的拿捏,现在有很多搞当代摄影的人,总标榜自己“前卫”“新锐”,但是照片里的寓意人家根本看不懂。尤其像我们这样做纪实摄影的,不能太孤芳自赏。
除了诗意、韵律、寓意,更重要的是连接。连接也是我最常用的方法。这里的连接其实不是数学上的1+1+1,而是化学上的1+1+1,它可能发展成一场“爆炸”,一场信息内容的爆炸。连接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且每个人的处理手法都不一样,这能让你的照片与众不同。还可以用多张照片来连接。专题摄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连接,把不同时空的画面通过线性思考或是发散性思考串联起来。连接不仅仅是同样一件事情的延续,它可能是对立,可能是异化,可能是一种想象,可能是外形的相似与内容本质的不同……连接可以是多样性的,全方位的。归根结底,“连接”就是把我们一张张的照片朝着思想的向度,在内涵里集结、叠加,来说明一个问题。对于纪实摄影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对于纪实类照片摄影者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只要坚持不懈,用二十年、三十年时间,就可以把整个城市的脉搏、城市的变化拍下来。这是一个天赐良机,而且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有些人很开心,家庭幸福,但也有人贫穷,心有不满,这些都可以通过你的影像、文字反映出来,这就是我们时代的丰富性。这个时代表面上是汹涌澎湃,但底下也是暗潮汹涌。比如近幾年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年轻人的新时尚、豆腐渣工程……只要有变化有问题,就在纪实摄影的创作范畴中。纪实摄影不光为了怀旧,在传播的同时,也可以对这个社会发出正面的警示,是多多少少可以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作用的。
拍摄,首先是要看见,然后才能拍到。但所谓的“道道”就只是“看见”吗?其实不见得,眼睛不能企及所有被我们“看见”的东西。我们看见的有很多东西,其实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是用思维看见的。
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和一些影友到楼顶上去拍照。同样一个时空下,有的人对景色风光比较感兴趣,有的人对大楼底下的老城厢、街道、车水马龙比较感兴趣。在同样一个时空下,为什么有的人看见了,有的没看见、没拍到?因为你有兴趣,所以你愿意多看几眼,多想一想。所以要遵照我们的内心。你的初心可以让你看到更多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一个人能看见更多的东西,和他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你的知识、学养,或者你专有的一些特长可以帮助你更多更深入地理解你眼前的形象。我还发现,你能够看见更多东西和你的胆识是有关系的。其实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我们不是不知道,但是有的人怕事情,不愿意用镜头去面对,他并非没看见这件事,只是装聋作哑,避而不见。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发生,有的人确实不知道,有的人则避而不见,装聋作哑。洛夫的诗中有一句话:“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我们做纪实摄影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世界,千万别睡着,拿起你的照相机。这个时代是上帝赋予我们一个天大的礼物,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它采集下来。